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173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只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在答卷纸上作答第卷 (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计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风俗 B.秩序 C.贡赋 D.礼仪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持此观点的人应是A.孟轲 B.荀况 C.墨翟 D.韩非4、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A B C D5、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6、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融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7、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不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天下为主,君为客”C以“众治”取代“独治” D“存天理,灭人欲”8、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儒家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理在先,气在后” A. B. C. D.9、 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10、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否定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 B人是万物的主宰和尺度C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 D人定胜天,事在人为11、十四五世纪,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 )A人文主义的产生B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C宗教改革的开展 D启蒙运动进入高潮12、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他主张“从头到脚改良教会”。上述观点主要反映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天主教徒不应盲从教会说教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虔诚信仰并与上帝直接对话13、“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这一论述应出自( )A哲学通信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14、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伏尔泰“社会契约”A B C D15、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16、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符合该说法的选项是( )指南针 火药 蒸汽机 印刷术A. B. C. D.17、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18、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 )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A B. C. D. 19、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此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与繁荣 B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戏曲的成熟与突破 D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20、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xx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21、公元1793年,为了纪念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牛顿华诞150周年,英国皇家造币厂制造发行了一枚半便士的纪念币。英国铸币纪念是因为牛顿( ) 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提出了量子假说 指出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 确立了经典力学体系A B C D22、一位科学家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该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23、“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A. 牛顿运动三定律 B. 达尔文的进化论C. 普朗克的量子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的评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一种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其中评论的对象是( )蒸汽机轮船蒸汽机车电动机25、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 D大家子弟的谨慎26、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27、“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是戊戌变法时期一些传统的实权派和士人阶层对某人物的评论。与之相对应的选项正确的是( )A洋务派对梁启超 B顽固派对孙中山 C洋务派对谭嗣同 D顽固派对康有为28、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 B C D29、一般说来,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30、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某年”是指(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31、王夫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而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下列思想家中曾提出与王夫之主张相似的是( ) A.黄宗曦 B.洪仁玕 C.孙中山 D.顾炎武32、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其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33、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34、高二某同学在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时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下列各项中最有助于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是( )A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35、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 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36、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新中国成立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A B C D37、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38、他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立意要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其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下列与他不同风格的作品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大卫科波菲尔 C约翰克里斯朵夫 D苹果车39、朱铭在中国美术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这种“追求”的有( )自由引导人民 向日葵 拾穗者 日出印象A B CD40、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正确?( )A.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B.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C.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D.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第卷 (非选择题,共60分)41、(16分)中西思想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张之洞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经文,而必先无悖于经义。” 材料三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xx,中国的奋斗中写道:“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 裂,同时,他们发动一场以白话文代替古文的新文学运动。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活动的内容和作用(照抄材料的不给分)。(4分)(2)依据材料二,在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上,张之洞提出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个原则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进步性。(6分) (3)据材料三判断,文中所说“这场思想变革”是指哪一事件?其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6分)4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二 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三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英国经济史编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西方科学思想的特点。(2分)(3)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此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4分)(4)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4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 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还有哪些因素?(4分)44、阅读下列材料:贵族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与平民阶级相比,贵族阶级享有更多的特权,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利。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结合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说明他们在改革中对待奴隶主贵族的不同态度,(4分)并扼要分析其成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分)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分认定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10 BCCCB ADBCA 1120 BDCAB BCDBC 2130 DCBAC BDDDC 3140 CCBAB DAABB二、非选择题41、(共20分)(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4分)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2分)(照抄材料的不给分)(2)原则:中体西用。(2分) 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弊端;认识到西学有其合理之处,有弥补中国传统文化不足的价值与作用;主张以儒家文化精神为主体,吸收外来文化,重新建构民族文化。(任答2点给4分) (3)新文化运动。(2分)民主和科学。(2分)原因: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和文艺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每点2分,共4分。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42、(共18分)(1)特点:实用性,继承性。(2分)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4分,答出两点即可)(2)西方科学思想的特点:理性分析;理论研究。(2分)(3)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重视科技文化的实际应用;重视人才等(任答两点得4分)(4)理解: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2分)应对: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分;言之成理即可)43、(共10分)(1)材料一: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使社会动荡,甚至导致金兵南下。(3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材料二: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的一面;性格粗暴。(3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2)改革的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改革的措施是否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改革是否稳步、有序地进行;是否有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和一批严格执行、科学贯彻变法措施的改革者;改革者的心态对改革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等。(4分,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得满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44、(共12分)(1)梭伦: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1分)。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创立四百人会议,提高公民大会地位;组建民众法庭。(1分,任一点1分)商鞅: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严厉打击奴隶主贵族。(1分)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井田制和分封制。(1分,任一点1分)成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梭伦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2分)所处时代不同:梭伦处于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商鞅处于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2分)(2)商鞅: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梭伦: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