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10500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教学重点)2. 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教学重点)3. 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王临川集、临川拾遗等。2.字音字形隶(l) 扳(pn) 谒(y)泯(mn)称(chn) 卒(z)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2)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自是”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2)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4)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6)从先人还家(古义: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今义:祖先。)5写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邑人奇之(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惊奇、诧异)(2)父异焉(形容词作意动词,对感到惊异)(3)父利其然(名词作意动词,认为有利可图)(4)宾客其父(名词作意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6)忽啼求之(动词用作状语,哭着)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1)自 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2)闻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3)其 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4)然 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作为)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6)贤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有才能)(7)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不受之人(兼词,之于)卒之为众人(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忽啼求之(代词,代书具)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代指这首诗)借旁近与之(代词,代仲永)余闻之久也(代词,代这件事)邑人奇之(代词,指:仲永的做诗才能)于舅家见之(代词,指仲永)(8)于 环谒于邑人(介词,到)于舅家见之(介词,在)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受于人者不至(介词,从,引出动作的对象)(9)自 还自扬州(从)并自为其名(自己)三、感知课文1初读课文,准确认读。2.复读课文,读清句字。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6)余闻之也/久。4. 理解下列句式 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受之天也 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5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6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7.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8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四、课堂小结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五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及文下注释一遍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教学重点)2.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难点)3.认识人的知识才能并非一成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在造就人才方面起决定作用这一道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天才,什么是天才?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国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话语都讲的是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勤奋好学。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自恃天才,结果沦为庸才,今天我们学习的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例。看看王安石为何“伤”仲永呢?二、自主学习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明确:本文讲述了天资聪颖的方仲永,由于其父不使学,最终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2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明确:三个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三、合作探究(一)道理启示1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明确: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2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明确: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才观?明确: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二)语言品析1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明确: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3“伤”的具体内涵有哪些?明确:作者一因仲永的悲剧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泯然众人”;二“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三“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远意味。(三)写法探究1文章对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明确: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负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2本文借事说理,叙是议的依托,议是叙的深化,说服力强,引人深思。本文哪些内容是记叙,哪些内容是议论,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明确:一、二段为记叙,第三段为议论。叙为议服务,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人才观。3本文先写仲永天资聪颖,后写他平庸无奇,这是什么写法?有何作用?明确:先扬后抑,以巨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理不讲而自明”的艺术效果。四、课堂小结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课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角度,观点要鲜明,要有理有据,思路要清楚,语言要简练。示例1:人们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教育、学习。示例2:仅有后天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人自身的努力,即勤奋。示例3: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天赋,有后天教育,有主观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勤出智慧,勤能补拙。英国首相丘吉尔、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就是鲜明的例子,实践正明,一个人才能的高低、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的程度如何。七、教后反思 1.要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既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也重视智能的培养。文言文离不开字词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不是停留在分解肢节。老师把生字落实的同时,又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给学生思考。2.在完成双基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思考,发散的余地大,为学生制造为学生制造愤、悱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与热情。3.一节课学生多次读课文和有组织的小组讨论,围绕仲永的各种境遇展开讨论。但却不是各自为阵,有了争议问题,暴露无遗之后才易找到方法解决。4.教师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带着激活课堂的意识去组织教学,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学得心情愉快,思想轻松,若有所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