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堂互动与探究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044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地理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堂互动与探究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地理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堂互动与探究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地理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堂互动与探究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地理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堂互动与探究 湘教版必修1知识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与特征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2类型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过程,可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3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特征含义潜在性灾害发生之前都有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能量,以打破原有平衡和稳定性突发性灾害出现之前常常没有可直接感受到的前兆或严格的规律可循,通常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周期性相同事件间隔一定的周期后反复发生群发性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灾害常常接踵而至或者是相伴发生复杂性灾害的周期性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时间尺度上;某种灾害常常与其他灾害组成灾害链多因性一种原因可能引起多种灾害,同一事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人为因素可诱发或加剧自然灾害4.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例1】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自然异常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ABC D(2)上题中事件描述的“民饥相食”的现象,说明自然灾害具有()A复杂性 B群发性C潜在性 D突发性解析第(1)题,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的自然事件,且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才属于自然灾害。第(2)题,“飞蝗蔽日,食禾至尽”就是发生了蝗灾,导致粮食绝产,然后“民饥相食”。答案(1)C(2)B知识点二自然灾害的危害1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直接损失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间接损失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等2.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成因【例2】读图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可以发现,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影响最小的是_。(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 _,试举一例说明。(3)从图可以发现,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结合图、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双选)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有()A大量降低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B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降低旱涝灾害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解析从图中各灾害的成灾面积曲线可知,旱灾的危害最重,霜冻灾影响最小。曲线走势呈下降趋势的是水灾,说明随着水利工程和防洪工程建设,洪灾正逐步得到治理。从图中得知,受灾面积呈上升趋势,但成灾面积有所波动,这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答案(1)旱灾霜冻灾(2)水灾我国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了作用三峡大坝可有效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3)不断扩大呈波动上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灾情。(4)BD知识点三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类型与成因(1)洪水与雨涝类型含义关系洪水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由于两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统称为洪涝灾害雨涝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2)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类型及特征成因类型主要特征暴雨洪涝时间多集中于夏季。洪峰强度较大,频次多。面积分散,易形成全流域洪涝冰凌洪涝发生于中、高纬度地区。集中于春季,受气温变化影响溃决洪涝溃决洪水往往以蓄水高度向下游冲泻,故洪峰水急浪高破坏力极强,所经地区常常片甲不留雪融洪涝多为季节性气温正常变化所引发的洪水。时间有规律,有春、夏季两次洪水期海泛洪涝由台风、风暴潮、海啸等引起,还有可能使洪泛区地下水毒化和土地盐碱化城市洪涝人工水道增加了汇流效率,使径流量增大;同时由于道路和建筑物覆盖,地表成为不透水层,积水下渗困难,更增加了洪水,尤其是涝渍的危险2.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1)长江洪水灾害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最为严重,仅20世纪就发生了四次特大洪水灾害(1934年、1935年、1954年和xx年)。造成长江水灾的原因如下表所示:防治措施:干支流上修建水库,加强中下游堤防建设与河道整治建设,加强分蓄洪区建设(工程措施);在干支流地区搞好水土保持,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生物措施);加强防洪管理和非工程防洪措施等。(2)淮河洪水灾害治理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中游退耕还湖、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开挖入海新河;全流域建设防洪大堤、疏通河道。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气候原因:我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雨带推移)。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高强度的特点,有时多个暴雨天气系统叠加,形成特大暴雨。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加剧了洪涝灾害。(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人为原因:河流源区环境恶化;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调蓄能力下降;泥沙淤积,河道淤塞,湖泊萎缩;围湖造田。4洪水形成因素的分析方法【例3】读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_和_地区。(2)除暴雨形成的洪水外,洪水的形成还与_状况有关,如流域_特征、江河的_变化大小、_分布等因素有关。(3)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排水速度有关。什么情况下河流的汇水速度快,什么情况下河流的排水速度快?(4)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或者加剧了洪灾的发生。流域内植被破坏为什么会诱发甚至加剧洪水?除植被破坏诱发或加剧洪水外,还有哪些人为原因也会诱发和加剧洪水?(5)防洪减灾的措施主要分为哪两类?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答案(1)东部南方(2)地面地貌洪枯流量植被(3)地面坡度较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则流域汇水速度越快。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快。(4)人类对流域内植被破坏,不仅导致流域汇水速度的加快,而且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河道的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从而诱发甚至加剧洪水。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占据河道的建筑物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分洪区的占用不仅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而且还无形中使洪水成灾的可能性或灾害损失增大。(5)防洪减灾的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活 动 参 与课本第111页活动1(1)xx年长江特大洪水的主要特点:洪水发生早、来势猛;洪峰次数多、水位高;洪水持续时间长。(2)主要危害:受灾人口2.3亿,受灾面积2 578万公顷,成灾面积1 585万公顷,倒塌房屋685万间,死亡人口4 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 551亿元。(3)形成原因:2(1)自然原因: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落差小,弯曲狭窄,泄水不畅;黄河夺淮后,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人为原因:上游滥伐森林,下游围湖造田。(2)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施的是:上游植树造林;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