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第2课《促织》变形的故事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0103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第2课《促织》变形的故事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2课《促织》变形的故事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2课《促织》变形的故事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第2课促织变形的故事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祖籍陇西安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汉族,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762年病逝于今安徽境内,享年61岁。李白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其纪念馆。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25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的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前两句写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主人公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有幽邃深远之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1下列词语中“靡”的意思与“靡计不施”的“靡”相同的一项是()A望风披靡B靡日不思C风靡一时 D靡靡之音解析:B项和题干均为“没有”;A、C两项均为“顺风倒下”;D项,低级趣味的。答案:B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A经营B钻营C谋求 D营垒答案:C(2)不终岁,薄产累尽()A积累 B牵累C祸害 D亏累答案:D(3)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A正好、恰好 B聚会C机会 D算账答案:A(4)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A款识 B款待C款式,要求 D经费答案:C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成然之”的“然”相同的一组是()阙秦以利晋越国以鄙远则修文德以来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顺流而东行轻伯夷之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南取汉中赵王之子孙侯者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 BC D解析:都是意动用法。答案:B4猾胥因为成名“为人迂讷”,让他充当“里正”,这是对成名的赏识。这种说法对吗?_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猾胥让成名当“里正”是看成名老实可欺,而不是赏识他。5成名“忧闷欲死”“惟思自尽”的原因是什么?_答案:善良的成名被猾胥“报充里正役”,不仅薄产累尽,而且屡受逼迫,遭到杖责。他走投无路才“惟思自尽”。6成名的遭遇说明了什么?_答案:成名被逼无奈,“惟思自尽”的遭遇,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对下层劳动人民剥削的残酷。 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蜚声/斐然篆刻/撰写兴风作浪/兴高采烈B谰言/波澜 砥砺/缔造 数典忘祖/数见不鲜C峥嵘/诤言 举荐/渐染 曲高和寡 / 曲突徙薪D拾掇/点缀 绿林/露宿 强弩之末/强词夺理解析:A项,fi/fi,zhun,xng/xng;B项,ln,d/d,sh/shu;C项,zhng/zhng,jin/jin,q/q;D项,duo/zhu,l,qing/qing。答案:C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去年,各地电视台歌唱类节目如火如荼,湖南卫视却另辟蹊径,引入全新节目模式,甄选五位明星打造的亲情互动、温馨有趣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正成为大众新宠。这档节目成功地与时尚文化不约而同,使得“爸爸”这一家庭中的脸谱形象得到全新的演绎。A另辟蹊径 B甄选C新宠 D不约而同解析:A项,“另辟蹊径”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B项,“甄选”指在审查的基础上进行选择。C项,“新宠”指新近受到宠爱的人或受人喜爱的事物,D项,“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答案: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厦深铁路开通后,铁路沿线城市和台湾金门、马祖地区联手推出数百项优惠政策,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B邵逸夫基金中的教育赠款项目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中国教育部实施的赠款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C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这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D清华大学的研究表明,算表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实用算具,被称作世界数学史乃至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解析:A项,缺宾语,应为“以满足需要”;C项,两面与一面不照应,应去掉“能否”;D项,语序不对,应改成“被称作中国数学史上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同时“被称作”前面增加“这一发现(研究成果)”。答案:B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断章取义是曲解话语的一种方法因为这两种行为都会使话语信息偏离事实,进而造成人际之间的误解和社会纠纷在不道德的话语理解行为中,曲解与断章取义是最为恶劣的而断章取义就是孤立地静止理解话语单位,使之偏离话语在原始语境中的意义,以切合话语理解者的需要所谓曲解就是故意歪曲话语的本义,使之朝着话语理解者的利益方面进行A BC D解析:句总说,其中为解证句,因此,在前;句分说“曲解”;分说“断章取义”,其中第句为转折句,表话题的转换,应紧承在句后。根据第句中“曲解与断章取义是最为恶劣的”,这一语序,可推断谈“曲解”的第句应在谈“断章取义”的之前。答案:C二、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豫僭号,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注: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完颜宗弼:金兀术。僇(l)辱:羞辱。僭号:冒用帝王称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部使者陈边事陈:陈述B独驰入其壁 壁:营地C桧将械送金人 械:刑具D假僧舍居之 假:借解析:C项,械:拘役;拘捕。答案:C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此山东忠义之士也B宗弼盛怒,劫而缚之豫悚而立曰C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D志在为国复仇颇为诸公所知解析:A项,助词,的;B项,表示承接/表修饰;C项,表原因/来,表目的;D项,替/表被动。答案:A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B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C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D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解析:“七尺”指宋汝为的“身长”,不是指“疏眉”,且“身长”不能断开,正确的断句为“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宋汝为“身长”“眉”“目”给人的整体印象“如神仙”,正确的断句为“望之如神仙”;“遇之溪上”为状语后置句,“杨企道”是人名,正确的断句为“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答案: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来到了京师。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泪洗面。解析:“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有误。根据原文可知,宗弼让宋汝为去见刘豫,宋汝为宁愿被处死也不愿见他。答案:A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_业已至此,夫复何言。_(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宋汝为“尚气节”的两个事例。(可概括,也可引用原文)_答案:(1)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用说什么呢?(2)文中第二段侧重写汝为尚气节,主要句子有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参考译文: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侵犯京师,(宋汝为)全家被害。(宋)汝为想报国家与父兄的仇恨,建炎三年,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宋汝为拜见部使者陈述边境之事,部使者送他到皇帝的行营去陈述,高宗皇帝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特增补他为修武郎,为京东运判杜时亮的副手,奉送国书出使金国。当时刘豫做东平节度使,丞相吕颐浩想通过宋汝为送信给刘豫。宋汝为行程中暂时停留寿春的时候,遇到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军队,不(能够)与杜时亮相见,宋汝为独自驱马进入完颜宗弼军营,将要呈上国书。宗弼十分生气,劫持并捆绑了宋汝为,想加以凌辱。汝为全无惧色,宗弼考虑宋汝为不屈服,于是解开绳子接纳他,并说:“这是山东忠义之士呀。”并让他前往去见刘豫,宋汝为说:“只愿意被处死做南宋的鬼,怎能够忍心背叛朝廷,对所担任的使命不忠。”宋汝为坚决抗争不前行,最终才回到京师,濒临死亡的情境有四次。刘豫称帝后,宋汝为拿着丞相吕颐浩的信给他,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刘豫惊惶失措地站起说:“你这个使者!你这个使者!让我自新南归朝廷,谁能以我为忠臣呢,难道不见张邦昌的事情吗?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用说什么呢?”就拘留了汝为。但因为汝为是一名读书人,于是用授官职为通直郎、同曹州知府来利诱他,宋汝为坚决推辞。绍兴十三年,汝为逃亡回归南宋,作恢复方略献给朝廷,并且说:“现在和好盟约虽然已经签订,考虑金人一定会违背盟约,不可立刻实行盟约。”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把汝为的恢复方略置之不理。高宗记得他的忠义,特让宋汝为转任通直郎。过了很久,有人向金人告发宋汝为用蜡书秘密地给南宋朝廷送机密情报的事,于是金人到处搜查却没有找到,不久(金人)得知宋汝为逃回南宋。秦桧将要捉拿宋汝为要把宋汝为送给金国,宋汝为改名为赵复,徒步逃到蜀地。宋汝为身高七尺,宽眉秀目,远远看去如同神仙一般。杨企道在溪上遇上他,说“这必定是一位奇人。”款待收留了他,见宋汝为谈吐不凡,洞悉古今,靖康间离乱事一一说来,企道更加惊讶,于是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寺庙中让他住了下来。秦桧病死后,汝为说:“朝廷没有了这个大害虫,恢复中原将指日可待了。”杨企道劝他(进朝廷重新)从事过去的政事,汝为慨然叹息说:“我从小读书,挺身而出,立志替国复仇,收复故土,(这份理想)颇被大家所熟知,(可是我的)命运不好,被权臣(秦桧)迫害,现在我已经老了,新任的掌权人,没人知道我。”宋汝为崇尚气节,博闻多识,饮酒能喝到一斗也不见他醉,有时唱歌有时痛哭,涕泪齐下。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独秀峰(清)袁枚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注: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南斗:星宿名,在南天。伤:妨碍。(1)请赏析第二句中“插”字的妙处。_(2)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心境。_答案:(1)“插”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山以动感和勃勃生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独秀峰那刺穿青天的孤高与挺拔之势。(2)作者的处境:像独秀峰一样孤独(孤立)。作者的心境:有恪守正直秉性,甘愿特立独行,不因孤独而伤感,永不言败,永不退缩的坚毅。三、语言运用11当亲友或同学欣逢吉庆之事时,用简短的言辞送去我们真诚的祝福,既是一种美好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文化风范的体现。现在设想,你的亲友或同学有某种吉庆之事,请你即时发送一条微信,送去你的祝贺之意。要求:点明吉庆之事;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有文采; 50字以内。示例:(1)好朋友生日酒越久越醇,情越交越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带着最真的心,祝你生日快乐,幸福无限!(2)表哥新婚之喜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愿你们的爱情,比美酒更美,比玫瑰更艳,比蜂蜜更甜!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促织故事情节赏析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尤以情节曲折见长,促织也不例外。 文章开篇交代背景和故事的起因,属小说的序幕,这是蓄势,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 小说开端讲的是一个迂讷的“落榜生”成名被里胥陷害,“报充里正役”,担当征收促织的差使,而因此“薄产累尽”,没有财产可以抵偿,既不敢“敛户口”,去抓又抓不到,最终“惟思自尽”。成名可以说是无可奈何,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成妻去拜神,成名寺庙捉虫。故事开始向前发展,出现转机,呈现暖色调。举家庆贺,待期交差可称“柳暗花明”,解去官府催纳的烦恼,眼看就要捡回身家性命。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幼子“发盆”(打开养蟋蟀的盆子),扑虫虫毙。对成名而言,希望顿成泡影,眼看难关将过,转眼却又“六月飞霜,天降大雪”。再添儿子投井,可谓晴天霹雳,五雷轰顶。情节顿入漩涡,似有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的呜咽之境,见者含悲,听者动容。 倘使情节就此刹住,便成悲剧,似也无所下叙。蒲氏笔法之高,便显于此。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悲之背,往往暗伏大喜,这是中国传奇志怪小说的常用技法。蒲松龄却并不仅仅满足于以悲转喜,而是借波助澜,风浪相迭,从而使小说高潮迭起。先是小虫送抱,这是一小潮;接着勇斗“蟹壳青”,击败大健鸡,渐增一浪;此后直捣皇宫,力战群雄,达到最高潮。如此笔法,波浪相叠,终成大浪,风起云涌,气势磅礴。这是该文的大气所在,精妙所在。 通观促织全文,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扣人心弦。构思严谨,起承转合,前呼后应,结构完整,令人击节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