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0053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C修筑铁路不利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解析:材料反映毛鸿宾是反对修铁路的,B、D两项均与时间不符;C项说法错误,铁路固然会打击中国的传统运输业,但明显有利于中国商业往来;当时修铁路是时代潮流,毛鸿宾反对修铁路,说明他是顽固派的代表,选择A项。答案:A2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带来的客观积极作用是()帝国主义侵略完全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使清朝官员认识到修铁路的重要性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A BC D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B项。原因在于对列强在华修筑铁路的影响理解不全面。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一方面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认识到修路的急迫性。修铁路,修更多的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外国的经济入侵给中国带来灾难,但还要看到其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正确答案是D项。答案:D3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中国传统的保守落后的思想意识造成了铁路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多舛历史的车轮是向前发展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是不以中国人的好恶为转移的新时代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A BC D解析:铁路作为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中国也应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答案:A4在汕头市西城区有一条老街“火车路”,纪念着我国最早的一条商办铁路由梅县华侨张煜南、张鸿南兄弟等集资,日本人设计承包,修建于19041908年全长42.1公里的铁路,这条铁路南起汕头经潮州至意溪。它修建的背景是()A20世纪初,“收回利权”“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B日本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C中国所有的铁路都由外国控制D近代航运企业还未在中国兴起解析:甲午战争之后,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高潮。答案:A5下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舱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指教,接受批评”等。从图文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有()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发展受西方影响A BC D解析: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特别是在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答案:B6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时间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年6 984544911000001926年14 6000003 4591943 764172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中心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个时期虽然上海汽车很多,但都是外国进口的,不能说明上海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中心,故项错误。答案:A7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解析:从材料看,“双轮驰”“车舟载离别” 表明近代汽车、轮船出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意指:送行之人未及返回,旅人已经到了天尽头。可见近代交通工具对于人们生活影响之深,本题选B项。答案:B8下列对于我国近代邮政发展过程中有关事件排序正确的是()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清政府设立邮传部中国“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外国在华“客邮”一律撤销A BC D解析:项是1920年,项在19051908年的预备立宪时期,项是在1896年,项是在20世纪20年代,故B项正确。答案:B9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当欧美各国邮政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邮政所取得的成就有()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邮政业务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国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均符合史实,故选B项。答案:B10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的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解析:本题考察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项,火车速度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在中国出现,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答案:B11开创中国近代陆上、海上、空中交通(国防)革命性变化的奠基者是()A詹天佑、曾国藩、冯如B詹天佑、李鸿章、李善兰C詹天佑、曾国藩、李善兰 D詹天佑、李鸿章、冯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詹天佑主持设计了京张铁路(1909年建成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铁路,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李鸿章则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这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则是冯如研制成功的。答案:D12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起到了上述四项作用,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年11月)国名在中国投资的铁路英国2 800英里俄国1 530英里德国720英里比利时650英里法国420英里美国300英里共计6 420英里材料二到1911年,虽然全国铁路总长约4 800千米,但其中90%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仅330千米。到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6 000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请回答:(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此时期的铁路修建有何特点。为什么?(2)这种铁路修建方式产生了什么结果?举一例说明。(3)根据材料二,概述民国时期铁路修建的变化情况,简要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情况,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处境并结合材料分析。答案:(1)特点: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控制铁路,并控制铁路沿线的矿藏、运兵权等;清政府腐败,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利。(2)清政府丧失了铁路修筑权,便利了列强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促使清朝官员认识到修铁路的急迫性。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如: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3)民国时期,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原因:由于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当时,列强为了利用电报这种全新的通讯工具,提高政令军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廷看到了通迅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对电线铺设与否展开争论。而此时列强加快了使电报进入中国的进程。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李鸿章则主张,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最终主持自行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随后命于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材料二1949年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加大投入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内最早研制投产的电传机当数1955年问世的55型电传机,此后,国产电报机研发技术不断进步,60年代,“中文电报译码机”问世,可以自动把电码译成汉字。其译印速度相当惊人,每分钟高达2 800个汉字,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 500个汉字。国产电报机逐渐成为内地市场的主流并组成了国内较为庞大的电报通信网,到1987年,我国已有65个城市开放了用户电报业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国际业务终端局、以省会城市为骨干的国内、国际用户电报网络体系。材料三2001年8月1日,从那天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此举预示传统电报业务正在淡出百姓的生活,北京电报大楼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今天,这座著名的电报大楼里的电报业务柜台“蜷缩”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每天打电报的用户也只有几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电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简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历程: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原因: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原因:国家的重视和投入,形成了全国电报网络体系。伴随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施,国际交流加强,人们交往密切。中国国产电报技术的不断进步。(3)现象:电报业日益萎缩。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更为便捷的电话、互联网等新兴通讯工具快速发展,电报失去了竞争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