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指导.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9940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指导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二、例题回顾: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译文: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解析: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三、翻译的基本原则1三字要领:“信”“达”“雅”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例题1: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对曰:“将以衅钟。”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例题2: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予:我。斯:这。徒:只。记:记载明:使明了。匹夫:百姓。社稷:国家。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情况:句首发语词。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句末调节音节的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牛何之(宾语前置)王语暴以好乐(介词结构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6、另要注意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固若金汤的城池)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自己死去)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五、其他注意事项:1翻译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18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2、观照上下文语境例题7:将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译文: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解析: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3、联系平时的学习积累例题8:将下面加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译文:(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解析: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六、练习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君王厌恶听见自己的错误,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王喜欢听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佞之臣就会变为忠诚之臣。4、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译文:用毛发来编织它,用苇苕来捆系它。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译文:这并不是蒙鸠的巢构造的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的东西太脆弱所造成的。5、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几,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译文:派去的人没来得及学,那个客人就死了。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译文:何况人们最为重视的没有超过他自身的了,不能使自身免于一死,又怎么能够让燕王长生呢?6、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少却,吾恶紫臭。译文: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味道。于是日郎中莫衣紫,译文:在当日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7、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译文:一个人想跟随他们,华歆就为难他。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我当初犹豫就是因为这一点啊,但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8、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译文:因为他们乡间不曾有过车,就用船载着破车回到家乡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译文: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破烂),一个接一个效仿着制造这种破车。9、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注,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南史隐逸下)注:菘,古代指白菜一类的蔬菜。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3分)译文: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你不要泄露出去。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3分)译文:有时有人涉过水沟偷他家竹笋,元琰就伐木造桥来使他们(方便的)过沟。10、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后汉书袁安传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译文:袁安答到:“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译文: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就推荐他做了孝廉。11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乌在其为明也?译文: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是好苦我。译文: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或:难受)。泰然谓美莫己苦。译文: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或: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像自己漂亮的了)。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译文: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之人(或一般人)共同的毛病。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译文: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1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已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译文: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译文: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14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注:1窃:私下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3矫:假传君命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译文: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舍不得吃完而把它献给卫君忘其口而念我译文: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译为因为一心想着我,竟忘记桃子已被自己咬过也可以)。15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一天)穿着白衣服出(了门)。天下起了雨,(衣服湿透了,他就)脱掉(那件)白衣服,穿了(一身)黑衣服回来了。他的狗认不出(他了),冲上前来对着他叫。杨布很生气,要打那狗。杨朱(看见了就)说:“你不要打它!你也会像这样子的。假如你的狗一身白出去一身黑回来了,(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文言断句考点阐析文言文断句,过去称为句读(du)。所谓“句”,就是作者已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到此应断句,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即用“句号”。语意未完而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相当于今人使用的“逗号”。弄清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句读之不知”,对原文的意思就会领会错误。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第一课时一、断句的具体方法: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而领会全篇的文意的基础是要对文段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如: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脚),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脚)?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足够)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足够)。非一足(脚)也。”这段话的断句很典型,如果不理解“足”两层含义(脚;足够),要断清这段文字,就非常困难。大致弄清了文意,断句就有了基础。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1)虚词标志: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句中虚词:于、以、而、者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实词标志: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如: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庞葱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战国策魏策二)这里,庞葱的第二、第三次问话,作者把主谓部分都省略了。如果把引号直接贯下去,成为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就错了。有一段介绍唐朝诗人白居易作诗的情况:“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要是加上标点,便是:“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上述文章,不是以白居易同老妪对话形式出现的,是作者叙述的语气,因此在老妪答话的“曰”字下,不必加冒号。“解”“不解”后,不必在引号里加句号,应在引号外加逗号。一般动词作标志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后找宾语。人名、物名作标志。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如: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娄章句上)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3)修辞标志:以“顶真”确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以“排偶”确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以“反复”确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4)句式标志: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由于不能掌握文言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学生往往会造成标点上的错误。如:“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列子汤问)如果标点成“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就不对。这里第一个标点就错了。为什么会错呢?因为不懂得在文言中,介词结构(“于秦青”)常常放在动词谓语(“讴”)之后。应标点成“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另外,也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以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准确更便捷地断句。第二课时断句强化训练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夫_冀_北_马_多_天_下_伯_乐_虽_善_知_马_安_能_空_其_群_邪_解_之_者_曰_吾_所_谓_空_非_无_马_也_无_良_马_也_伯_乐_知_马_遇_其_良_辄_取_之_群_无_留_良_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答案】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臧 与 谷 二 人 相 与 牧 羊 而 俱 亡 其 羊 问 臧 奚 事 则 持策 读 书 问 谷 奚 事 则 博塞 以 游 二 人 者 事 业 不 同 其 于 亡 羊 均 也(庄子骈拇【答案】藏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藏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3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郁离子曰:“善_战_者_省_敌_不_善_战_者_益_敌_省_敌_者_昌_益_敌_者_亡_夫_欲_取_人_之_国_则_彼_国_之_人皆_我_敌_也_故_善_省_敌_者_不_使_人_我_敌_汤_武_之_所_以_无_敌_者_以_我_之_敌_敌_敌_也。惟天下至仁为能以我之敌敌敌,是故敌不敌而天下服。”(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答案】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省敌者昌/益敌者亡/夫欲取人之国/则彼国之人皆我敌也/故善省敌者不使人我敌/汤武之所以无敌者/以我之敌敌敌也。4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题。齐 人 有 言 曰虽 有 智慧 不 如 乘 势 虽 有 镃 基 不 如 待 时 今 时 则 易 然 也 夏 后 殷 周 之 盛 地 未 有 过 千 里 者 也 而 齐 有 其地 矣 鸡鸣 狗 吠 相 闻 而 达 乎 四 境 而 齐 有 其 民 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注】镃基:锄头。置邮:驿站。(1)将“”里的内容用“/”断句。(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文:_【答案】(1)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2)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参考译文】齐国有俗谚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要称王天下)却是很容易的。夏后、殷、周三朝兴盛时,土地方圆没有超过一千里的,而现在齐国有这么大的地方了;鸡鸣狗叫互相听到,一直传到四周的国境,齐国已经有那么多的百姓了。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况且,仁德的君王不出现的时间,没有比现在隔得更长的了;百姓受暴政折磨的痛苦,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饥饿的人什么都吃而不挑拣,干渴的人什么都喝而不挑拣,孔子说:“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快。”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感到喜悦,就像在倒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这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办到。5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各题。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不宜伐我。”宫之奇曰:“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丑奔周。还,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是 岁 也 晋 复 假 道 于 虞 以 伐 虢 虞 大 夫 宫 之 奇 谏 君曰 晋 不 可 假 道 也 是 且灭 虞。(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文:_【答案】(1)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2)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当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京。晋军回师偷袭并灭掉了虞国。【参考译文】就在这一年,晋国又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进谏虞君说:“(虞国)不能借道给晋国,这样做将会灭亡虞国。”虞君说:“晋君与我同姓,不会攻打我们。”宫之奇说:“虞国与虢国,(好像)嘴唇与牙齿,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虞公不听,便答应借道给晋国。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当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京。晋军回师偷袭并灭掉了虞国,俘虏虞公以及他的大夫井伯、百里奚,作为秦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人,而派人办理虞国的祭祀。二、断句应注意的问题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完成之后,还需要检查验证断句的准确性:(1)断句后,要检查语意是否畅通。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剑”故事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把“以故”看做“因此”,还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为其国与此同”又该如何理解呢?(2)断句后,要检查内容是否合理。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