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9899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个2分,共60分)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点对应的均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Ba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Cc点对应的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Da、d点所示生长素的浓度是相同的2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条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其原因是()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芽和幼叶储存有较多的营养物质 去除成熟叶可降低蒸腾作用ABCD3在体液免疫中,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将细胞集团吞入细胞内,体现了()A细胞膜具有主动运输作用B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D细胞膜在功能的高度专一性4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A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B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C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D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5下列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B促进肝糖元的合成C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化为糖类D抑制肌糖元的分解6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7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9与如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一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表示传入神经B图一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图二中递质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D图二中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10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1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组织液B血液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血糖的来源()A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而来B肝糖原分解C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D肌糖原的分解13由于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入T淋巴细胞,使其大量死亡,因此患者遭受破坏的()A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功能B只是细胞免疫功能C主要是非特异免疫功能D只是体液免疫功能14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15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防治害虫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草履虫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16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J型和S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J型和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J型和S型增曲线均是概念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C开始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是鱼类捕捞、虫害鼠害防止的最佳时期17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1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C种群和群落均有各自的空间特征D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着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储存有最多的能量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完成碳循环D生物圈遭到严重破坏后,可以在人类积极干预下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20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鱼至少占有两个营养级B该系统能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C生物间存在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关系D生物群落只存在垂直结构,不存在水平结构21胡萝卜素的颜色和主要吸收光分别是()A蓝绿色和红光、蓝紫光B橙黄色和蓝紫光C黄色和蓝紫光D黄绿色和红光22如图为植物新陈代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过程表示光反应,过程表示暗反应B过程只发生在线粒体中,每一阶段都有ATP和热能的产生C过程需要NADPH和ATP提供还原性氢和能量D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等部位;但在有光的情况下一般不发生在叶绿体23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指()A染色体数加倍B同源染色体数加倍C染色单体数加倍DDNA数加倍24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2倍的时期是()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25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细胞,但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但不同细胞可能含有相同的mRNAC细胞分化使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没有全能性26狗的卷毛对直毛为显性,为了判别一卷毛狗是杂合体还是纯合体,杂交试验应选用的另一亲本最好是()A纯合卷毛狗B直毛狗C杂合卷毛狗D以上三种均可27细胞分化过程的实质是()ADNA的复制并平均分配B产生控制新性状的基因C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D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8关于细胞中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B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C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绿体D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29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30关于人体细胞内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ATP主要在线粒体中产生B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CADP转变为ATP的过程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D细胞内储有大量的ATP,以供生理活动的需要二、非选择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31如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图中过程是,过程进行的场所是代表的物质是(3)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4)能够促进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和32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这可以用如图所示模型来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该生态系统中,由 构成生物群落图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 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3)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作用进入 中,并以形式沿着这条食物链进行传递(4)若图中B2增加能量为a时,生产者需提供的能量最少为33孟德尔最早发现发生物遗传规律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设计了实验程序,他以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测交等实验,按照假设演绎的科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据此分析以下问题并在空格上填写相关内容:亲本DDdd所产生的F1的表现型是,基因型是,F1自交产生的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针对F2呈现出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提出了假设请从下列序号中选出假说的全部内容: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通过测交实验,孟德尔成功地难了假说的正确性下面是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请在空格上填写相关内容xx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一中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个2分,共60分)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点对应的均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Ba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Cc点对应的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Da、d点所示生长素的浓度是相同的【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b点、c点表示促进生长,d点表示抑制生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b、c点位于X轴上方,起促进作用,所以b、c点对应的均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A正确;B、a点位于X轴上,没有促进作用,因而不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B错误;C、c点位于X轴上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仍有促进作用,所以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仍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C错误;D、a、d点位于X轴上,没有促进作用,但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不同,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双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条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其原因是()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芽和幼叶储存有较多的营养物质 去除成熟叶可降低蒸腾作用ABCD【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植物的扦插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水分主要通过叶片进行散失,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解答】解:芽和幼叶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而不是生长迅速,容易成活,错误;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正确;芽和幼叶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没有储存有较多的营养物质,错误;由于水分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所以去除成熟叶可降低蒸腾作用,正确所以正确的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蒸腾作用、生长素合成及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体液免疫中,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将细胞集团吞入细胞内,体现了()A细胞膜具有主动运输作用B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D细胞膜在功能的高度专一性【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分析】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属于胞吞作用,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解答】解:A、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属于胞吞作用,A错误;B、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属于胞吞作用,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C、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但是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误;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属于胞吞作用和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无关,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和结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注意区分两种特点,不能混淆对于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区分记忆是解题的关键4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A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B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C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D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解答】解:AC、胰岛素主要功能是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因此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的利用会减少,AC错误;BD、由于糖类代谢的障碍,葡萄糖氧化的中间产物也会随之减少,也影响了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因此蛋白质的合成也会减少,B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胰岛素是唯一能直接快速降低血糖的激素脑的代谢活动所需能源物质直接靠血糖随时供应,一旦脑血糖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心慌、头晕甚至休克5下列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B促进肝糖元的合成C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化为糖类D抑制肌糖元的分解【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胰岛素通过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三个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两个来源,使血糖含量降低【解答】解:A、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A正确;B、胰岛素是唯一一种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促进肝糖元的合成,B正确;C、胰岛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C正确;D、肌糖元不能分解为葡萄糖,不能维持血糖浓度,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的作用,比较基础,熟记胰岛素降低血糖的途径即可6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A正确;B、下丘脑内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够调节产热和散热,B正确;C、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控制排水是通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从而调节体内水盐平衡,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能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但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腺体是垂体,而不是下丘脑,D错误故选:D【点评】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它能把内脏活动和其它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7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把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摄食、水平衡和内分泌腺的活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解答】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不能分泌激素,A错误;B、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它分泌多种激素,如促激素、生长激素等,但不能传导兴奋,B错误;C、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而且是体内水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枢,能传导兴奋,所以说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激素,C正确;D、脊髓是人体的低级神经中枢,它不能合成与分泌激素,D错误故选:C【点评】下丘脑能分泌一系列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而且是体内水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枢,而这些就需要下丘脑控制植物性神经,是传导兴奋的一种方式,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激素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A错误;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正确;C、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性抑制没有关系,C错误;D、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不是使神经元持抑制的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方向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机理,不同神经递质的作用不同,分析题干信息明确该神经递质的作用和该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的作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9与如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一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表示传入神经B图一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图二中递质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D图二中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解答】解:A、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弧,A错误;B、图一表示的是突触,此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C、图二中递质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C错误;D、图二表示的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此处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与突触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10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A错误;B、内化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C、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内环境有影响,但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等于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的作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1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组织液B血液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解答】解: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血糖的来源()A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而来B肝糖原分解C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D肌糖原的分解【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解答】解:血糖的来源有三条途径: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空腹时,消化道内无食物,血糖的来源只能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而肌糖原不能分解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由于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入T淋巴细胞,使其大量死亡,因此患者遭受破坏的()A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功能B只是细胞免疫功能C主要是非特异免疫功能D只是体液免疫功能【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T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如下:体液免疫过程为: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效应T细胞能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解答】解:A、T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过程,因此患者遭受破坏的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功能,A正确;B、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因此患者遭受破坏的不只是细胞免疫功能,B错误;C、T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过程,因此患者遭受破坏的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功能,而不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C错误;D、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因此患者遭受破坏的不只是体液免疫功能,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明确T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过程,且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再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4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解答】解: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人体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及实例,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答题15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防治害虫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草履虫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为a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在ac之间时,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c()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可见虫害的防治应在点之前;种群数量在ce(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解答】解:A、c点之后种群数量增长率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c点之后,A错误;B、c点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因此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前开始,B错误;C、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所以增长率为0,C正确;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只有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开始才可能呈“J”型增长,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和“S”型曲线,能根据曲线图,判断“S”型曲线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规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16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J型和S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J型和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J型和S型增曲线均是概念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C开始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是鱼类捕捞、虫害鼠害防止的最佳时期【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解答】解:A、J型和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A错误;B、J型和S型增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B错误;C、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接着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D、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是鱼类捕捞的最佳时期,但虫害鼠害防止在在处之前,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7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分析表中数据: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丰富度有差异,但差异较小;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有减少的、有增长的、也有基本不变的【解答】解:A、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故A错误;B、由表格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丰富度差异较小,因此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故B正确;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故C错误;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减少的、有增长的、也有基本不变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土壤动物群落及丰富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C种群和群落均有各自的空间特征D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的概念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解答】解:A、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正确;B、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B错误;C、种群不仅具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等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正确;D、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要知道,群落的演替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研究群落演替的意义: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根据现有情况来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的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的分析牧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着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储存有最多的能量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完成碳循环D生物圈遭到严重破坏后,可以在人类积极干预下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着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A正确;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故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储存有最少的能量,B错误;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C错误;D、生物圈遭到严重破坏后,将很难恢复到正常状态,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鱼至少占有两个营养级B该系统能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C生物间存在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关系D生物群落只存在垂直结构,不存在水平结构【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1、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对寄住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3)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分为两种: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同(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后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即分层现象【解答】解:A、在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了不同的食物链进而又构成食物网,如:水草鱼,水稻虫鱼等,因此鱼至少占有两个营养级,A正确;B、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条渠道进行的,B正确;C、生物间存在竞争(水稻与杂草等)捕食(虫与鱼)、寄生(水稻与病菌)、互利共生(红萍与蓝藻)等关系,C正确;D、由于不同的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错误故选:D【点评】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运用分析与归纳等方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表达有关生态学现象的能力,正确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生态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21胡萝卜素的颜色和主要吸收光分别是()A蓝绿色和红光、蓝紫光B橙黄色和蓝紫光C黄色和蓝紫光D黄绿色和红光【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分析】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色素种类颜色含量定性滤纸条上显现的色素层析图谱吸收光谱主要功能化学性质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少橙黄色蓝紫光吸收、传递光能四种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叶绿素的化学性质没有类胡萝卜素稳定,其合成易受温度、光照和Mg等的影响叶黄素黄色较多黄色吸收、传递光能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最多蓝绿色蓝紫光红橙光少数吸收、转化光能;大多数吸收、传递光能叶绿素b黄绿色较少黄绿色吸收、传递光能【解答】解:胡萝卜素为橙黄色,其主要吸收蓝紫光故选:B【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22如图为植物新陈代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过程表示光反应,过程表示暗反应B过程只发生在线粒体中,每一阶段都有ATP和热能的产生C过程需要NADPH和ATP提供还原性氢和能量D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等部位;但在有光的情况下一般不发生在叶绿体【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据图分析:图中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表示暗反应,过程表示有氧呼吸,表示ATP水解,其释放的能量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A、图中表示光反应阶段,过程表示暗反应阶段,A正确;B、图中过程表示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每一阶段都有ATP和热能的产生,B错误;C、暗反应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C正确;D、表示ATP水解,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等部位,在有光的情况下一般不发生在叶绿体,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考生要能够根据物质变化判断题中表示的生理过程,以及字母所表示物质;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和物质变化;明确碳四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没有基粒,不能进行光反应阶段23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指()A染色体数加倍B同源染色体数加倍C染色单体数加倍DDNA数加倍【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变化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即完成染色体的复制【解答】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故A错误;B、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使得同源染色体加倍,故B错误;C、有丝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即04N,故C错误;D、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使得DNA加倍,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的特点,要求学生了解染色体的组成和在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对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及DNA之间的关系及在有丝分裂中的数量变化应十分清楚24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2倍的时期是()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解答】解:A、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C正确;D、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5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细胞,但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但不同细胞可能含有相同的mRNAC细胞分化使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没有全能性【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1、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基因,且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但由于细胞分化,即基因发生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所含的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差别【解答】解:A、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不同细胞中因为某些功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含有相同的mRNA,B正确;C、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使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D、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6狗的卷毛对直毛为显性,为了判别一卷毛狗是杂合体还是纯合体,杂交试验应选用的另一亲本最好是()A纯合卷毛狗B直毛狗C杂合卷毛狗D以上三种均可【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鉴别方法: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狗的卷毛(C)对直毛(c)是显性,卷毛狗的基因型可以是CC,也可以是Cc,所以要判断一只卷毛狗是否杂合,最好用测交法,即选用隐性个体直毛狗与它交配如果后代出现直毛狗,则卷毛狗为杂合体;如果后代都是卷毛狗,则亲本卷毛狗很可能是纯合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应用,能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方法,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7细胞分化过程的实质是()ADNA的复制并平均分配B产生控制新性状的基因C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D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原因: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解答】解:A、细胞分裂的实质是DNA的复制并平均分配,A错误;B、基因突变能产生控制新性状的基因,B错误;C、细胞分化的结果使得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C错误;D、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实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8关于细胞中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B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C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绿体D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本题借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的知识,考查了两种细胞的细胞器的分布特点,我们从细胞结构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出发解决问题【解答】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A正确;B、水稻叶肉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液泡,B正确;C、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C错误;D、小鼠肝细胞为动物细胞,具有线粒体和内质网,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等内容,涉及到线粒体、核糖体、液泡、内质网、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分布,借此考查学生对细胞结构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提升了我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难度不大29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都能进行能量转换,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前者来自有机物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