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861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41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D实行君主立宪制 解析:材料大意是,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非”,百姓认为“之所非”,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是”。答案:B42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在两千多年间不断得到发展和演变。下列关于图片中人物说法错误的是 A都推动了我国主流思想的发展 B后三者都继承了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 C后者对前者既有继承也有突破 D后三者都继承了儒家的忠君思想 解析: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维护下的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许多限制君主权力的主张。答案:D43薄伽丘在小说十日谈中说:“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这一材料表明作者认为 A要遏制人类天性必须具有非凡的本领 B只要头破血流就能遏制住人的天性 C人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而解放出来 D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天性 解析:材料的核心信息强调的是人性的解放,反对压制人性,由此判断选C项。答案:C44启蒙运动中,与“君权神授”相对立的关于君权来源的主张是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 C天赋人权 D民主法制 解析:“君权神授”的含义是指君主的权力是上帝赐予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与之相对立的是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指君主的权力来自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答案:B45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解析:火药武器在中国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因为作者生活于明代,此时火药武器已经普及,所以神魔小说并未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故B、C两项错误。A项材料没有反映。答案:D46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 A4个B3个C2个D1个 解析:战国时期没有出现纸质书,错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正确;草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错误;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错误。故选D项。答案:D47在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 A.经典力学B.进化论 C相对论D量子论 解析:进化论引进中国后,对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如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答案:B48“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解析:19世纪末,人类已经进入电气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多的新型重工业,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促进电的发明和使用的正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答案:D49“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C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知识运用的能力,材料中主要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冲破传统保守的观点,即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分析备选项可知A倡导革命,是革命派的思想主张,B主张科学与民主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C强调学习外国利器,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符合题意,D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故选C。答案:C5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到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 A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 C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由“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可以推断题干中的“他们”是资产阶级激进分子,从材料中的“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表明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探索,故选C项。材料表明的是对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反思,排除A项;题干材料主要从自身反思,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三民主义无关,排除D项。答案:C51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A B C D 解析:是陈独秀的思想,他认为当时的共和立宪不是出于民意,不是真正的共和。的含义是中学的体和用不能随意分割,西学的体和用也不能随意分割,中西学可以分别完整并立,而不能嫁接合并,否则两个都会消亡。这是维新派在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坚持传统纲常政教。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答案:D52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一文中说“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下列对梁启超所说“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的具体表述正确的是 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更多的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 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A B C D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02年可知梁启超的文章发表在维新变法失败后。这一时期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的民权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并且有了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故选A。答案:A53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现与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项和D项属于民族主义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项属于民生主义中的“平均地权”。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项。答案:A54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教师,在试卷中有一道“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的试题,某考生答题的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A新三民主义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C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项原则完全一致 D新三民主义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解析: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但是它依旧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项原则完全一致。答案:C55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解析:孙中山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实行民生主义是为了防止社会财富为富有者“独享”,而为全体人民“共享”,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从“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说明B项错误。孙中山认为实现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是实现民生主义的政治前提,民生主义也不是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项错误。答案:C56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予以充分的历史肯定,并在吸纳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从而实现了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和超越。中国共产党充分肯定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不包括 A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把民族主义与反对帝国主义相联系 C新三民主义把民生主义与“耕者有其田”相联系 D新三民主义实现了阶级属性的跨越 解析:新三民主义虽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但是其阶级属性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纲领。答案:D57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和平赎买、逐步改造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 BC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有关知识点。是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针;发表于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提出“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答案:A5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解析:农民是中国最庞大的革命阶级,帝国主义是中国实现民主独立的最大障碍,毛泽东正确认识了这两个“孪生支柱”,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点。答案:D59毛泽东在1943年4月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马列)不宜当做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此时毛泽东的思想著作不包括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论持久战 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 解析: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答案:C60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为了解中国革命情况而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十大关系 A.B. C. D. 解析:论十大关系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提出的,不是探索中国革命的著作,予以排除。其他三篇都是为了解中国革命情况而发表的。答案:B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康有为“上皇帝书”便说:“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一直到今天都还不失其代表性。依照这种心理发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场,政治(包括军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则退居于无足轻重的位置。长期的“革命”最后是许多人相信“政治是决定一切的”。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变现状,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革命可以摧毁旧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1)为了救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哪些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 (6分)(2)康有为提出“全变”主张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办法以实现“全变”? (4分)(3)结合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史实说说材料中的“旧政治秩序”和“新政治秩序”分别指什么? (6分)(4)孙中山为建立“新政治秩序”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你怎样理解“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 (4分)6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8分)xx届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文综周考试卷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题目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BDCBDDBDCC题目51525354555657585960答案DAACCDADCB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66(1)(1)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康有为维新思想,君主立宪;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每点1分,只答到技术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每点可得1分。共6分。)(2)原因:社会危机严重(民族危机,专制统治危机);(2分,如果答到洋务运动失败认识到技术不能救国也可给2分。只写“甲午战败”给1分。)方案:维新变法运动(2分)(写出“君主立宪”或能准确答出维新变法内容也可相应给分。)(3)旧政治秩序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3分)新政治秩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分)(4)努力: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分。如只答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给1分)。理解:围绕“民国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分析,民主共和国有名无实,三民主义没有真正落实,封建军阀(北洋军阀)独裁、破坏民主政治;民主共和的影响力有限等(2分。每对任意1点得2分。)67(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4分)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4分)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4分)(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4分)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