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2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2833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2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颐园因而记戴逸如初进颐园,笑语杂沓,快进快出,颇失所望。二进颐园,仰望俯视,静观动察,疑窦丛生。于是我三进颐园。据记载,松江颐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本名因而园,占地仅两亩许。园东北部原是住宅群,颐园或为宅园。园主人一说姓赵,身世不详。或说姓沈,为当地布商。造园人据说为筑园名家张南恒。颐园可分南北二部。园北之水池貌似静水一潭,不知由何处来,亦不知向何方去,不枯不腐,却是活水。池中不曾放养斑斓锦鲤,时见敏捷小鱼一二尾,悠然出没,分明是闲云野鹤。池上架桥,恰到好处地折为三曲,而不是笼统地横空出世,也不曾强扭九曲作蚯蚓龙蛇状,坦然贴水而伸。石板桥,木栏身,尚存了一些古意。临池之建筑,是舫。整排舫窗,上可推,下可卸。一推一卸,四面来风。会心间一抬头,便见山了。水边叠山,山为黄石。黄石假山朴拙厚重,俨然崇山悬崖一角。有磴道上山。于山巅环顾四下,园中花木虽多为新栽,倒也疏密有致。春可赏茶花而喜天趣童心,夏可赏莲荷而念高洁不染,秋可赏桂花而闻九里飘香,冬可赏腊梅而慕傲霜铁骨。假山中空,有磴道延入石室。穿石室,迎光走,又有通道。通向的,竟是一所隐秘书房。细看黄石假山,不过是磴道、洞壑、平台、主峰几件,然而开阖自然,寓变化于平淡。每到山前,游人总有疑问:假山通体由黄石垒成,中空无泥,高大挺拔的厚朴树是怎样扎根成活的?行家的疑问更大:峰上植树,造园之大忌。小小一个颐园,叠山、理水、架桥、围廊、盖楼、修阁、筑榭、建舫、树木、莳花,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诗之绝句,如词之小令,可游可品。造园人据说是张南恒,大抵是不错的。那么,为什么高明如张南恒,居然会容忍颐园马头上长角?明时造园专著园治作者计成说得透彻:“三分匠,七分主人。”造园人的所作所为,从根本上来说,只是将园主人的学识修养、襟怀抱负物化而已。所以,这园主人我怀疑不是布商,至少不是个简单的布商,只怕是个志存高远的隐士呢。据记载,当年假山上种的是一棵柏树。古人植柏即述志。天下传世柏树多矣,最出名的有陕西黄陵黄帝手植柏,四川成都诸葛亮手植柏。我看假山植柏,这一造园艺术上的奇笔、险笔,是把园主的忠君报国心情重重点了出来呢:“上承翔云,孤鸾时鸣”(段文昌古柏铭)。他这只孤鸾欲栖在柏树上向天而鸣,企盼有朝一日梦想成真,翔云临幸;他或自许躬耕隆中的诸葛亮,随时摇着鹅毛扇,暸望风云变幻,企盼着“三顾频烦天下计”的历史重演。然而,明不是汉,时势不再,天下再无刘皇叔矣,万历帝正犟头倔脑地演着二十八年罢朝的电视连续剧,而他,也不是诸葛亮呀。他的苦心孤诣,最终,只书写出八个字,还是描红的:“高节未彰,贞心谁识?”(魏征柏树赋)。园主的败落,园林的转手,柏树的枯萎,在造园之前,便已注定。每一株枯柏都是一部古籍。缺乏眼力,或缺乏雅量的后人,掘而毁之,实在是非常可惜的。如今人们看到的这棵厚朴树,民间流传有佳话一则,说是高君藩促狭,诱逼其准女婿栽种的。从树龄来估摸,此树为高君藩所植,倒是很有可能的。颐园几易其手,几易其名,而对初名“因而”的忽略和误读,使后人错过了一把认识它的钥匙。通常“因而园”只作为颐园的曾用名一笔带过。有些文章把“因而”释读为“因地造势”或“因缘聚会”。牛头马嘴呵。“因而”二字,在现代汉语里基本上以连接词的身份而出现。假如读元曲,读到过“仗聪明、国色两件儿,觑五陵英俊因而”(商衟月照庭问花),知晓这“因而”二字原有“微不足道”的意思,一切便都迎刃而解。一个占地仅两亩的袖珍园林,且不说皇家园林、寺庙园林,与动辄几十几百亩的私家园林相比,不是微不足道的吗?倾其全力只造了一个袖珍园林的人一条做着成龙白日梦的乡间塘鲤鱼不也是微不足道的吗?此公为此园取名因而,是大可玩味的。其主观上或许带着怨愤之气,客观上却成了高明的低调妙招。作为人,很不幸,因而园主人并没能等到鱼化龙之日,就被历史抹布轻轻拭去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作为园,上海有多少大园、美园,曾因权势而显赫、曾因多金而妖娆,却没能逃过香消玉殒的薄命,或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苦命。而这个因而园呢,正因其微不足道而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忽略,真是万幸,因而园在被忽略中得以幸存。据有人称,因而园还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最原汁原味的园林呐。我摩挲假山顶上的厚朴,望望巨伞般的厚朴树冠,体味这“因而”。因而,因而噫,因而呀!(选自文汇报,2013年12月5日,有删节)1文章围绕颐园来写,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请简要概括。_【解析】文本层次井然,全文呈总分总的结构,中间由园林中一般景物的描写到对假山上的植树用意的探寻,再到园名含义的阐释,渐次展开,有条不紊。【答案】文章以游踪为线索,围绕颐园来展开。段交代第三次进颐园及原因,领起下文;段简单介绍颐园的建造并描述了游园的所见;段着重描述了假山上的植树;段阐释了园名“因而”的含义;最后两段抒发了作者的感慨。2文章第段对假山的描写生动活泼,请简要赏析。_【解析】赏析着重于表达技巧的运用,不仅要有具体技法的运用,还要有简单的分析,表达效果的分析一定要有。【答案】文章第段着重描写了园中的假山,方法多变,生动形象,不仅描写了假山的景象,更点出了园林的文化内涵。(1)层次分明。由山脚到山顶,再到中空内室;由总到分,再总,顺序自然,有条不紊。(2)俯仰结合。从描写的角度看,先仰视,再俯视,角度多变。(3)排比手法的运用。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但描写中四个整齐的排比句式,将园林的雅趣逸情畅快地表现出来。(4)句式上整散结合,参差中有整齐之美,活泼而和谐。3“颐园”“因而”,其实是同一座园林的名字,但作者为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作为文章的标题,请略做阐释。_【解析】结合文本内容,可以准确把握“因而”的不同含义,然后扣住“因而”的不同意义去简单阐释即可。【答案】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这主要体现在“因而”的词义的多重性上。首先,“因而”就是园林的名字,题目明示的就是本文记游的对象;其次,“因而”是园林起名时的原意,即“微不足道”的意思,明示“颐园小记”,暗示另有深义;再次,“因而”即“因此”,暗示记游颐园,确有原因。4.文章最后两段意蕴丰富,尤其是后一段最后一句中的三个连用的“因而”,结合文章内容,请做简要探究。_【解析】实际上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分析,扣住“意蕴丰富”来思考,可以从园林的命运以及当年造园主人的寄托等方面入手。【答案】文章最后两段,既与文章开头呼应,又总结全文,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作者追昔抚今,感慨万千,多少大园、美园或香消玉殒,或面目全非,而“因而园”却因为“因而(微不足道)”而得以保全,是历史的疏忽,还是必然?“因而”(因此),人生坎坷,命途迷茫多变,世事沧桑,难以预知与言说。(2)颐园虽已经物是人非,但其映照出的仁人志士的高远志向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应该代代传承,但物质世界的喧嚣,已渐渐将其湮没,“因而”(因此),对这些传统的文化精神,还是需要提醒与呼唤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苏东坡的月光曲宋奇踏进月夜,感受如水的月光、如银的月色,人们自然会联想起贝多芬,联想起德彪西和肖邦。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苏东坡和月亮的距离应该是最近的。他们彼此之间不是即兴的拥抱、矫情的亲近,而是天然的交融。如果用音乐来比拟人生,苏东坡无疑是属于交响乐的。这不仅仅因为他那光芒四射的才气、跌宕起伏的命运,还有他的弹性、他的张力、他的多姿多彩的精神。那么,这部交响乐的华彩乐段是什么呢?我想,既不是他少年得志、金榜题名、晋见皇帝的荣耀不是那种轻盈曼妙的小步舞曲;也不是他迈入天命之年时扶摇直上,由七品太守升为三品翰林的显赫不是那种舒展、悠扬、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圆舞曲,而是这中间被贬官、监禁之后流放到黄州的那段岁月是他在月下的赤壁徘徊的乐章,是长笛和小提琴勾划的柔板。孤独的赤壁,寂寞的大江,忧郁的月亮,也许已经等待了千年,终于等来了诗人,等来了髯须飘拂、神情微醺的苏东坡。而苏东坡也许已经寻找了大半生,终于寻找到了这赤壁这大江这明月。从此,他们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苏东坡把一座岩壁点化成了文化,而赤壁把一个生命升华为精神。尽管后来苏东坡离开了黄州赤壁,先一路顺风直达山顶,又突然跌到了谷底,被流放到天涯海角的地方,但是他的生命已经被定格在了黄州赤壁。黄州赤壁永远属于苏东坡,苏东坡永远属于黄州赤壁。即使到了千年之后,在一个明月的夜晚,你来到黄州赤壁,或伫立,或漫步,或泛舟,你的耳朵也辨不出大江的涛声与诗人的歌吟;你的眼睛也分不清哪是松姿,哪是鹤影,哪是东坡居士。而头上的那一轮明月呢?你肯定似曾相识,因为你在东坡的文章和诗词中读过。月亮总是喜欢到诗文中去散步。但是,在多数人的诗文中,月亮只是一种点缀,像女人的胸针或者男人的领带夹。李白是第一个把月亮当成朋友的,他举起酒杯邀月亮同饮。到了苏东坡,月亮才真正实现了其美学意义与哲学价值苏东坡的月亮一半是诗歌一半是哲学。“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而在苏东坡的画中,月亮被省略在了画外,或者是躲在画外偷看。月光乘着微风在一丛修竹的疏叶上舞蹈,那若隐若现的月光仿佛是在诠释虚与实、有和无的世界或人生。苏东坡对月亮的解读,与诗人的恋月情结是分不开的。他总喜欢在月下散步、饮酒、低吟浅唱。没有月亮的夜晚,他会一边饮酒一边等待着月亮。当月亮还在东山后梳妆的时候,他便“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邀请月亮。而面对着满地的月光,他又担心自己的脚步惊扰了月光的宁静,破坏了月光的完美,玷污了月光的冰清玉洁,干脆躺在路边等待天明 但是,苏东坡又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试想,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因为政治漩涡或小人得志而被贬官、监禁、流放,他可能有三种选择:一是自我毁灭,以结束自我生命的方式来抗逆黑暗势力,这是屈原的方式。二是自我沉沦,狂饮滥醉,这是李白的方式。三是自我蜕变,举起双手,“我服了还不行吗?”向势利小人低头,这是谁的方式?而苏东坡所选择的是第四种,即自我超越,也许应该称为陶潜的方式。苏东坡运用“移情大法”或“情感大挪移”,把自己的情感由政治转移向文化,由社会转移向自然,由现实世界转移到理想世界,由物质世界转移到精神世界。于是,属于他的天地不是狭小了,而是广阔了,高远了。他失去的仅仅是压抑,是束缚,而获得的是轻松和自由。因此,我们在他的文章诗词中读不到怨,找不到恨,听不到牢骚,只能感受到美。让人错觉他苏东坡在黄州不是谪居,不是流放,而是在旅游度假。苏东坡以诗人加哲人的独特视角审美月亮,月亮是否也在审美苏东坡呢,以她那清纯而圣洁的目光?当月亮阅读着苏东坡那徘徊的身影与微醺的眼神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她是把苏东坡视为朋友,还是视为情人呢?也许他们之间只是互相倾诉与互相抚慰的对象。但是,苏东坡的成熟与升华肯定与月亮有关,与黄州赤壁的月亮有关。他由笑世人到笑自己,由面上的笑到心底的笑,肯定是与月亮有关系的。漫步在月光之下,接受着如水的月光的过滤,使诗人表里俱清澈,肝胆皆冰雪。人间的一切宠辱、得失、恩恩怨怨,甚至生生死死,都被月光淘洗得透明。此时此刻,诗人即月亮,月亮即诗人。月亮是天上的诗人,诗人是人间的月亮。诗人和明月携手漫步,明月与诗人联袂翩跹。肖邦的月光曲在临摹着自然,德彪西的月光曲在描绘着梦幻,贝多芬的月光曲在演绎着爱情,那么,苏东坡的月光曲在诠释着什么呢?(选自辽河)5这篇散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_【解析】解答此道题时,要注重对文章层次的划分和对各部分主要内容的概括。文章第一段从苏东坡和月亮的关系写起,接下来一段说的是音乐和苏东坡的关系及苏东坡与黄州赤壁的关系,因此这两段肯定不是同一层次的。中间部分先写苏东坡的人生经历,然后谈他的人生选择,接着转换角度写月亮怎样理解苏东坡。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答案】本文从在月夜中感到苏东坡距离月亮最近写起,然后用音乐来比拟苏东坡的人生,强调黄州赤壁之于苏东坡的特殊意义;之后阐释苏东坡在人生磨难之中对月亮的独特理解以及他的人生选择;接着从月亮的角度审视苏东坡;最后,在“苏东坡的月光曲在诠释着什么呢”的追问中结束全文,照应开头。6本文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文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从“苏东坡”的角度来展开,只有第三段使用了第二人称,这样文章在人称使用上的特点比较明确。第三人称作用主要是使描述客观、真实、全面,第二人称的主要作用是拉近读者、作者、写作对象的距离,结合文本分析即可。【答案】(1)文章以第三人称“苏东坡”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穿插第二人称。(2)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全面、客观地展现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人生观。穿插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容易使读者产生亲临其境的感受。7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意。(1)苏东坡把一座岩壁点化成了文化,而赤壁把一个生命升华为精神。_(2)让人错觉他苏东坡在黄州不是谪居,不是流放,而是在旅游度假。_【解析】(1)关键词是“文化”“精神”,明确了赤壁对于苏轼的意义和苏轼对于赤壁的意义即可准确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2)关键的是“让人错觉”就是“让人产生错误的理解”的意思,“旅游度假”实际上指苏轼在赤壁获得了轻松自由,然后把这两方面的意思连起来表述即可。【答案】(1)苏轼和赤壁相得益彰,两者融合在一起。苏东坡为荒凉的赤壁注入了文化内涵,并成了赤壁文化的象征;赤壁促进了苏东坡精神的升华,成了苏东坡精神的代表。(2)苏东坡以诗人加哲人的独特视角来审视赤壁,完成了精神的自我超越,从而在黄州获得了轻松和自由,这让许多人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以为他并没有处于人生的磨难之中。8.请结合文本,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1)苏轼对月亮的感情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_【解析】重在明确“其他人”指贝多芬、德彪西、肖邦以及李白,文章第一段和第四段直接写这些人对月亮的感情的文字,而苏轼对月亮的感情在第一段的结尾部分就已经明确写出来了。【答案】其他人对待月亮,有的是即兴的拥抱或矫情的亲近,有的是单方面将月亮视为自己的朋友,苏东坡和月亮是天然交融在一起,苏东坡用诗人加哲人的视角来审视月亮,他第一个使月亮实现了其美学意义和哲学价值的统一。(2)“苏东坡的月光曲”究竟在诠释着什么?_【解析】首先要明确“月光曲”究竟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月光曲”应该是在诠释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境界,然后结合苏东坡与月亮的关系以及苏东坡的人生经历等把相关内容总结出来。【答案】诠释着他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诠释着他和月光一样冰清玉洁的高洁品性;诠释着他宠辱偕忘、表里如一的人生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