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含解析)粤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184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含解析)粤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含解析)粤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含解析)粤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含解析)粤教版1.(xx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眼儿媚石孝友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注:萱草又名“谖草”,古人认为此草可以忘忧。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1)词的上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作简要分析。(2)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含有不尽之意,请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情景交融。 “云淡淡雨潇潇”照应“愁”字, “暮暮复朝朝” 既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更体现了抒情主人公难耐的心绪,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想象。作者遥想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变化,想必陷入离别痛苦中的她,独居无侣,无心梳妆,“眉峰翠减”;而且随着无休止的思念,定会容衰体瘦,“腕玉香销”。诗人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比喻。把眉比为山峰,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腕如美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叠词连用。“淡淡”写阴霾的天色,“潇潇”状雨声淅淅沥沥绵密不歇,“暮暮”“朝朝”一天又一天,写阴云密雨时间之长。叠字的连用,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濛伤感的气氛。(2)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 “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 ,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2.(xx广东揭阳上学期一阶段考)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第(1)(2)题。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1)结合诗歌,请简析“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最富人民性”的咏物诗,试结合诗的三、四两句分析这一特点。参考答案:(1)诗中的“云”的形象,既指自然界中的夏云,又指社会中不顾百姓死活的统治者的形象。(2)大片禾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然而云却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自我欣赏。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旱情的着急,对广大老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置黎民于水火而不顾,而只管自个享受快活的昏官庸吏的讽刺。3.(xx广东汕头8月测评)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1)(2)题。与歌者米嘉荣刘禹锡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注:米嘉荣是中唐著名的歌唱家。凉州是具有奇特之调的曲子。(1)概括米嘉荣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米嘉荣是技艺高超、出类拔萃却遭人冷落的老艺人形象。用凉州曲调的不同寻常,衬托米嘉荣的高超技艺;“旧人唯数”,又从正面突出米嘉荣,更能获得人们对他被冷落的同情。(2)表达了诗人内心无限的辛酸和愤世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注: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曾绝食。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采薇: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朝的蔑视”也可)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除夜夕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此时,诗人正寄寓石头驿,正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支离:流离多病。(1)“寒灯独可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和心情?请简要分析。(2)颈联中的上句既然写了“悲”,而下句为何又写“笑”?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除夕之夜,在远离家乡的驿站里,诗人孑然一身,无人问候。心情孤单寂寞,内心悲凉。(2)“笑”是苦笑,因为前事可悲,现在又流离多病。此“笑”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可奈何和无尽心酸。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2)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内容:第一句描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见茫茫江水,耳畔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声。作用:画面呈现出落寞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点题,“客散”照应题目中的“送”,表明与友人的分别,同时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2)诗歌第四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写一孤舟漂泊在万里山水之中,表达友人的孤独处境。“万”与“一”以数量上的巨大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答“反衬”亦可)。“万”字写出关山重叠、路途遥远(环境险恶,前途渺茫);“一”字写出远行之人的孤单,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借代,以“孤舟”代“人”,舟的孤单实指人的孤单,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芜城李端昔人登此地,丘垄已前悲。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注:芜城:荒芜的城市。(1)这首诗的前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的后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诗歌前两联抒发了诗人对昔日繁华之地而今变成荒草蔓生的废墟的悲怆之情。以“昔”与“今”对举,以昔人见到荒丘而生的悲,衬托诗人今日见到更为凄凉的景象而生的悲,使其悲情更加深沉,然后悲叹春风只有几月,繁华能有几时,喷涌出一腔悲情愁绪。(2)诗歌后两联描绘出芜城荒草满路和精灵来去的破败、荒凉、阴森的画面。颈联写空中寒风萧飒,地上荒草蔓生,说明早无行人,烘托出芜城的荒寂;尾联写明月当空,只有鬼魂来去,表明人迹已绝,渲染了空城阴森的气氛。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这首诗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作。痴儿:指作者自己。朱弦:琴的代称。佳人:知心朋友。(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2)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题报恩寺上方方干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1)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试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飞泉悬瀑,凌空迸射;藤萝缠树,遮空蔽日;群山遥远,峦嶂重叠;盘旋小路,绵延起伏。描绘了一幅清幽秾丽、苍茫渺远的山林美景图。(2)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在诗人的心中,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以后梦中重游此地也难分开。“清峭”一词,总括颔联、颈联的景物:“清”,指“岩溜”“林萝”;“峭”,指“众山”“一路”,用词贴切。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诗人留恋难舍之情。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长安夜雨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1)本诗以“忧”贯串全诗,结合诗句回答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2)首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百忧缠心的?参考答案:(1)生活的艰辛,仕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2)首联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鬲溪梅令姜夔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歹带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1)“粼粼”“盈盈”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本词通篇借花喻人,其中亦有以人喻花,请具体说明。(2)小序中所说的“寓意”是什么?“翠禽啼一春”一句是怎样巧妙地表现这个寓意的?参考答案:(1)朗朗上口,有音节美。前者表现碧波滔滔的情景,表达与梅花隔开的遗憾心情;后者表现女子美好的身姿,借此比喻寻找中的梅花。通篇以梅花喻恋人;“玉钿”与“盈盈”本指美女,用来喻梅花。(2)抒发缠绵悱恻的怀念恋人的感情。以乐景写悲情,以美丽的春光衬托出寻梅花(恋人)不见的失望之情。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拍”字写出了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表现了春水活泼的生命力。(2)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表现出词人狂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2)题。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周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的形象;赵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的形象。(2)两首诗三、四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飞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流连不去的形态,也把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表现出来;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题金城临河驿楼岑参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注:金城:在今甘肃兰州西北。五凉:指晋和南朝宋时北方十六国中的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其地均在甘肃境内。(1)诗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重险”的?(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1)从城楼高峻、山势险要、河水绕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重险”。(2)站在楼上能看到五凉,说明地势之高;山道盘旋环绕,说明山势陡峭;水浸城墙,说明有河流作军事屏障。诗人客居塞外,忽然回忆起在故乡捕鱼的闲适情景。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了诗人羁旅漂泊生活中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浣溪沙姜彧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溪。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注: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三月,姜彧作为河东山西提刑按察使,借视察水利的机会拜谒了晋祠,作浣溪沙二首,此为第二首。武林:即今杭州,杭州山水佳称天下。(1)有人说,“山滴岚光水拍堤”中的“滴”字用得别出心裁,请加以简要赏析。(2)结合最后一句“一尊心事百年期”,简要分析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滴”字将山上云朵那鲜润洁净且不断飘浮的质感和动感极为形象地呈现了出来,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自然物象的特性,更表现出了词人欣喜、畅快的心境。(2)“心事”,就是词人身在官场尚无法实现的归隐田园、寄身山林的心愿;“百年期”即终生的期待,词人要把眼前这绝佳的山水,作为自己人生的归宿。抒发了词人想摆脱俗世的喧嚣,早日寄身山林的思想感情。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1)这首词的上片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参考答案:(1)运用对比手法。将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2)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洛桥晚望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1)诗歌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试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2)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请试作分析。参考答案:(1)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冰”“陌上”“榆柳”“楼阁”等意象,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凄清氛围: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2)结尾照应前文:“积雪”与“冰初结”呼应,气氛以行人绝迹为铺垫,“直见”以榆柳萧疏为条件。尾句既增添了画面的亮度,又写出了明月照嵩山积雪的壮观景象,以宏阔之语收束,有画龙点睛之妙,故结尾最奇。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洛桥送别储光羲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远见轻桡动,遥怜故国游。海禽逢早雁,江月值新秋。一听南津曲,分明散别愁。(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进行赏析。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眷念,悲秋的意绪,离别的愁怨。(2)这两句写景,但是景中含情。一个“送”字明写河桥送客舟,暗写诗人送客人,写河桥有情,实则是写诗人有情;一个“安”字写出了河水的温柔娴静,反衬出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1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周德清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摧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客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离人强。(1)“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客况”的妙处。参考答案:(1)描绘了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2)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惜余春踏莎行贺铸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注:西曛:斜阳。(1)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参考答案:(1)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2)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或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或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