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171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B卷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我不怕转基因作为一个积极支持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人,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像转基因食物这样“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的食物,你敢吃吗?我的回答是: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转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美国的食物除非特别说明,默认都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而那些贴着“非转基因”标签的,一是贵,二是也说不清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是一贯敬而远之。算起来,我吃转基因食物快10年了。其实,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最担心的还是“这东西会不会不安全”。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绝对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传统食物,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会更高。在某些方面,它的安全风险甚至较低。对于让许多人忧心忡忡的转基因水稻,最常见的疑问是:“虫子吃了会死,难道对人不会有害么?”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不过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而已。Bt基因的作用就是表达出一种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对于害虫来说是毒药。它之所以能够毒死害虫,是因为昆虫吃下去之后,能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所以,Bt基因是否“有毒”,不是由自身决定,还取决于相应受体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t蛋白相当于“虎符”的一半,而动物体内的受体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两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对于人体来说,受体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质不会在人体内产生“毒性”。 实际上,用细菌生产出Bt蛋白,作为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做法,已用了几十年,而且是作为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农药”来使用的。转基因不过是让这种“绿色农药”的生产直接在植物体内进行而已。还有人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担心。所有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而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质片段,可能在肠道内引发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过敏。在我们传统食物中,很多都能够导致过敏,比如花生、面粉、大豆、牛奶、鸡蛋、海鲜等。转基因作物开发的规则之一,就是避免从这些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而且,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很容易跟踪它会不会引起过敏。而某些“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让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的。这样产生的突变基因是未知的,我们很难跟踪它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也就无法知道它是否会引起过敏。从这个角度讲,转基因的作物是更安全的。还有一些人担心,转基因水稻中的Bt基因会不会转移到人体中。虽然从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不可能”,但是想想科学家们要费多大的气力、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把一个基因转到另一种作物中,就不难理解:大米中的Bt基因要想转移到人体中,跟随手一箭射中了月亮差不多。同时Bt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中,它转移到人体中的机会即使有也不会比其他基因更高。如果Bt基因转移到人体,那么其他食物所含有的形形色色的基因,也会有同样的机会转移到人体。既然我们不相信吃了猪肉会有猪的基因转移到我们的身体中,又怎么会相信大米中的基因就可以?因为微生物中的基因转移要容易一些,所以从理论上说,Bt基因有可能转移到人体内的菌群中,从而影响到菌群的正常形态。这种担心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再一次地,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中有各种各样的基因,BT基因转移到菌群中的可能性并不会比其他的基因更高。而那些其他的基因,也不乏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功能明确、容易追踪的BT基因,也就不会比那些我们未知的基因更加“危险”。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除了作为食品本身的安全性,还受到其他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等。但是,就作为食物的转基因作物来说,只要被批准上市了,就没有什么不能吃的。(摘自2011年5月19日广州日报)1、下列各项中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转基因食物的研发动机是满足人类对品种改良的需求,但其作为相对新生的食物,安全性尚未得到完全确认,食用转基因食物当然存在风险。B、 转基因水稻主要转入了一个BT基因,BT基因实质上就是一种蛋白质,BT基因对虫子因“虎符效应而中毒,对人体则因无受体配合而无毒。C、 转基因水稻中新转入的BT基因功能相对明确,比较容易追踪,即便转移到人体内,应不会出现什么实际危险。D、 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应辩证看待。与传统食物相比,从专业角度分析,其安全风险相对较小。2、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转基因食物对许多消费者来说还是新生事物,很多人对此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感可以理解。B转基因作物如果能避免从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则可以成功避免相关的人类过敏反应。C转基因食物的开发与推广受诸多因素影响,但从安全性角度而言,我们无需杞人忧天。D.传统食品不见得比转基因食物安全。因为传统育种技术会使作物中产生不可知的突变基因,所以我们无法预知其制成的食品的安全性。3、 近来,转基因的话题变得异常火爆,很多人恐惧,作者则力挺,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预测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并简述理由。(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4分。选择题410题,每小题2分;古文句翻译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伍胥遂亡。到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楚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乃召伍员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庐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4、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媚:讨好B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C赐粟五百石,爵执圭 爵:赏赐爵位D不能无怨望 望:盼望5、下面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伍子胥才干的一组是 ( )(2分)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此剑直百金,以与父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亲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终于同长子一起被杀害。C江上渔父是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偶然中救了伍胥,当伍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圭,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却不知道眼前被救的人就是伍子胥,错过了好机会。D伍子胥是一个有胆有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愿望。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困厄,处境艰难)B、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寻找)D、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止,挽回)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觉今是而昨非。 (是:表判断)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连词,表原因,因)C、臣俱以表闻(介词,表手段,用)D、乐琴书以消忧(以:表目的的连词,来)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2分)A、臣具以表闻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乐琴书以消忧10、下列各句中不是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2分)A乐夫天命复奚疑 B今臣亡国贱俘C农人告余以春及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个小题,共10分)(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2)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二)诗歌鉴赏(共11分,2个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2、颈联中哪二字最为传神,请指出并简要分析。(5分)1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从中可以抒发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三)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14、古诗文默写(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来抒发了自己“归去”的喜悦,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同样的心情,即“ , ”。(2)“ , ”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3)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陈说自己“零丁孤苦”的境况。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xx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与发展。即使是“雕虫小技”,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xx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陋室。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xx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C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D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E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2)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3)王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成语、病句、衔接各一个,9分。衔接连贯(情景填空)三个空6分。仿写5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公安机关再次提醒广大市民,外出时一定要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室行窃。B“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C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经典歌曲与主同行编舞并参与领舞的人是长袖善舞、身姿妙曼的孟加拉裔舞蹈家。D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遗憾的是,近年来,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高房价与买房限购使几十万北京上班族选择以河北燕郊作为“睡城”。为了能挤上公交车,上班不迟到,他们几乎每天早上五点就要出门,奔波在“朝五晚九”的上下班路上。B中文之美,不仅美在风骨,更美在形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真是巧夺天工。C专家提醒我们,虽然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会致癌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使用微波炉时一定要按说明书操作,切忌不要盲目乱用。D中央要求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进企业化管理,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十月底了,_,_,_,_,_,_,好像背着火炉在走。 蜿蜒起伏的石阶宛如大海抛出的一条长长的浪花,在山中明亮地闪烁着 而石阶暴露在草木稀疏的向阳山坡上时 香港的太阳仍然火辣辣的 能缓释行山时的疲劳 遇到林木茂盛的地方,就有难得的阴凉 脊背就有被灼伤的感觉A. B. C. D.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斑驴不但能守护家园,而且_。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在伦敦周围,郡长的马车后便拴着两头斑驴。体重达400公斤、无比健壮的斑驴很少能成为其天敌口中的饕餮大餐,_,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的猎食对象,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直到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看到如此美丽的动物都非常感兴趣,一时间斑驴标本价格昂贵,这更促进了这些贪婪的欧洲人对斑驴大开杀戒。他们用套索、火器等装置进行疯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_。到了19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再能见到斑驴了。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感谢生活!它的历练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变成一个从容的自己。懵懂到从容,要跨越那布满荆棘的路,_,要跋涉那滔滔浊流的河。在无尽的磕磕碰碰之中,感觉悲喜交加的心跳,_,见证阴晴圆缺的变幻。当举起那带有红晕的幸福酒杯时,才明白,痛苦是幸福的促销商,_,失败是成功的敲门砖。痛苦与伤害,使暗淡的灵魂有了升华!五、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河北冀州中学xxxx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A卷答案第1题:D 【解析】BT基因如果转移到人体会影响菌群的正常形态,当然存在危险。第2题:B 【解析】不是所有的传统育种技术都会使作物中产生不可知的突变基因,只有某些“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之类才有可能。第3题: 【答案示例1】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虽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够验证,它的发展也受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它产量高,价格低,少虫害,少污染,更安全,更环保,能满足人类对食品的各种特定需要,相信会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认同度的提高而被更多的人所接收的。【答案示例2】.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虽然产量高,价格低,少虫害,少污染,更安全,更环保,能满足人类对食品的各种特定需要,但毕竟它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够验证,它的发展也受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因而很难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第4题:答案B【解析】“望”也是“怨恨、责怪”之意。 第5题:答案C【解析】只有(6)不能表现“才干”,其余均可。采取排除法。 第6题:答案D【解析】渔人应是一个见人危难,勇于相救,施恩不图报的君子。他说的那番话,说明他知道救的是伍子胥,只不过不要他的剑罢了。参考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云)。伍员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楚平王有个太子叫建,楚平王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费无忌做他的少傅。费无忌对太子建不忠心。平王派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建娶亲。因为秦女长的姣美,无忌就急忙赶回来报告平王说:“这个秦女是个绝代美女,大王可以自己娶了他,再给太子另外娶个媳妇。”平王就自己娶了秦女,极度地宠爱她,生了个儿子叫轸,另外给太子建娶了媳妇。费无忌用秦国美女向楚平王献媚以后,竟因此诋毁太子建。平王也越来越疏远太子建,派太子建驻守城父,防守边疆。无忌又没日没夜地在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道:“太子因为秦女的原因,不会没有怨恨情绪,希望大王自己稍微防备着点。他将要进入都城作乱了。”楚平王就把他的太傅伍奢召回来审问。伍奢说:“大王怎么能仅仅凭拨弄是非的小人之臣的坏话,就疏远骨肉至亲呢?”平王发怒,把伍奢囚禁起来,同时命令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太子建逃到宋国去了。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贤能,不杀掉他们,将成为楚国的祸害。”平王就派人召伍奢两个儿子,说:“你们来,我使你父亲活命;不来,现在就杀死伍奢。”伍尚打算前往,伍员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并不打算让我们父亲活命,担心我们逃跑,产生后患。我们一到,就要和父亲一块处死。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呢?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去,借助别国的力量洗雪父亲的耻辱。一块去死,没有意义呀。”伍尚对伍员说:“你可以逃走,你能报杀父之仇,我将要就身去死。”伍尚接受逮捕后,伍子胥就逃跑了。到了昭关,昭关的官兵要捉拿他们,追兵在后。到江边,江上有一个渔翁乘着船,知伍子胥很危急,就渡伍子胥过江。伍子胥过江后,解下随身带的宝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把它送给你老人家。”渔翁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赏给粮食五万石,封给执珪的爵位,难道是仅仅值百金的宝剑吗?”不肯接受。吴王僚刚刚当权执政,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在国内有野心,想杀死吴王僚而自立为君,就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五年以后,楚平王死了。轸竟然继平王即位,这就是昭王。公子光就命令专诸暗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庐。阖庐自立以后,就召回了伍员和他共同策划国事。阖庐四年(前511),吴国攻打楚国,伍子胥在豫章打败了楚国的军队。阖庐九年(前506),出动了全部军队和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经过五次战役,就打到了郢都。楚昭王出逃,伍子胥搜寻昭王,没有找到,就挖开楚平王的坟,拖出他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下才停手。第7题:答案B【解析】寻:不久第8题:答案:C【解析】是:对,正确第9题:答案:A【解析】B、闻:使闻,动词的使动用法C、襟、带: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D、意动,以为乐 琴、书:名词活用作动词,弹琴、读书第10题:答案:D判断句式【解析】A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第11题:译文(1)大王为什么要因为谗佞狠毒的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独奈何”连用,加强反问语气)(2)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贤能,如果不杀了他们,他们将会成为楚国的祸害。第12题:答案“邀”“纳”最传神(1分)“邀”字是“邀请”的意思,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2分);“纳”字是“接纳”的意思,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分)。第13题:答案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的心境(1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第14题:默写(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第15题:答案:(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应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D,文中是“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与文不符。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2)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观点明确2分,分析4分)(4)示例一:学问与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索过程;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阐释也可)示例二:藏与散对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必然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的占有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可以传承文化;人对喜爱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时散得洒脱。(观点明确2分,分析充分6分)第16题:答案C【解析】A.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很高的水平。此处望文生义,该词与入室行窃无关。B.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贬义词褒用。C.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也比喻见解深刻。此处用到了后一个义项,正确。D.大音希声: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与句子要表达的语意不符。第17题:答案C 【解析】A.递近关系颠倒了,应是“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B.不当否定,应删去“不要”D.缺少宾语,应在“结算”后加上“机制”第18题:答案B 【解析】由阴凉能缓释行山时的疲劳可知的顺序;由石阶在向阳山坡上,人受暴晒可知的顺序;由题干最后一句“像背着火炉在走”,可知最后一空为。第19题:答案在被驯服后还能替主人拉车 但由于肉质鲜美 斑驴几乎被斩尽杀绝【解析】此类题目应结合上下文来解答。处结合下文“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可判断出此处应填“斑驴能拉车”之类的内容;处结合后文“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的猎食对象”,可判断出此处应填“斑驴肉质鲜美”之类的词语;处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应填“斑驴被捕杀干净”之类的语句。第20题参考答案:要攀登那崎岖不羁的崖体察炎凉冷暖的失态伤害是坚强的陪练员(每句2分)【答案解析】本题为仿写题。首先通读全文,明确主要内容。其次梳理句子关系,分析句内成分。再次寻找句子间的呼应点。整段文字抒发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处与“要跨越那布满荆棘的路,”“要跋涉那滔滔浊流的河”构成排比句,且采用比喻修辞;处与“感觉悲喜交加的心跳”“见证阴晴圆缺的变幻”构成排比句;处与“痛苦是幸福的促销商”“失败是成功的敲门砖”构成排比句,且采用比喻修辞。第21题【思路点拨】: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些看似能够轻松获得的东西,往往都蕴含着危机,想要收获,就必须付出。题目中运用手段对事物的引诱就是诱惑,如果认识不清,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诱惑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干扰我们的事业成功,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容易使我们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思考的角度应该是多方面的,选材立意应该是多样的。在享受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对吃、穿、住、行、用的过分追求的诱惑;在学习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贪图玩耍娱乐的诱惑;在交往方面,我们常常不能正确的处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吸烟、赌博、浏览不健康的书刊和网页或者玩电子游戏等等。学生的文章自然要阐明生活中面临的诱惑、经不起诱惑的害处,但重点却不在于此,证明这一点只是对这个问题认识的第一层次,重点应该是“我们如何面对诱惑”,或者是“面对诱惑怎么办”,再或者更深一点探讨“怎样才能拒绝和战胜诱惑”。比如,必须有战胜诱惑的信心和勇气,必须有战胜诱惑的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高度的自制能力。B卷答案1、B 2、D 4、D 5、A 6、C7、C 8、A 9、B 10、B 16、B 17、A 18、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