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0705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这种现象是因为()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B细胞膜上有搬运脂质的载体蛋白C细胞膜表面有一层糖蛋白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解析:细胞膜中磷脂形成双分子层支架。磷脂与胆固醇、脂肪酸、维生素D一样,都属于脂质,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质分子容易通过细胞膜。答案:A2罗伯特森的关于生物膜模型的构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暗层是蛋白质分子。这一观点的局限性最主要在于()A不能解释生物膜的化学组成B不能解释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C不能解释脂质类物质较容易跨膜运输D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解析:罗伯特森构建的模型是静态刚性的,而变形虫的变形体现了膜是动态的。答案:D3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把人和鼠的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会发生的现象是()A细胞表面发红色荧光B细胞表面发绿色荧光C细胞一半发红光,一半发绿光D细胞表面红、绿色荧光均匀分布解析:由于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所以应当是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D4动物细胞表面有一种物质,就好比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用的文字或语言,这种物质是()A磷脂 B糖脂 C糖蛋白 D蛋白质解析:糖蛋白具细胞识别作用。答案:C5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静止的流动的A B C D解析:是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模型特点。答案:C6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A物理模型 B概念模型C数学模型 D计算机模型解析: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答案:A7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支架B组成膜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C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镶嵌、贯穿于其中D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选项中A、C介绍了细胞膜分子结构和空间结构,是正确的。B选项描述了结构特点及原因。而D选项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特点而不是结构特点。答案:D8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浆细胞分泌抗体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解析: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膜的外形发生变化;浆细胞分泌抗体,细胞膜与分泌小泡进行了膜的融合,以及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都体现了细胞膜流动性的特点,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作用。答案:B二、非选择题9科学工作者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将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起初,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均匀分布,如下图所示:(1)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_,这是因为_。(2)若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将融合细胞置于0条件下保持40 min,则融合细胞仍是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这说明_。解析:此题属分析说明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和思考,明确涉及的知识,要说明的问题。分析题意:这是人细胞和鼠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实验。在融合前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观察融合后的细胞,开始时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各占一半,40分钟后两种颜色就均匀分布在细胞膜表面了。从题意和颜色的移动可推知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由于膜的流动性才能使细胞融合。因此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构成细胞膜的各种分子大都可以运动,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1)具有流动性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2)细胞膜的流动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低温条件下,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受到抑制10如右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从化学成分看,图中是_,是_,是_。(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这种特点表现为图中大都是可以_。解析: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构成的,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和脂质(特别是磷脂)构成的基本支架大都是可以运动的。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蛋白质(2)磷脂双分子层(3)具有流动性运动的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解析: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性。由细胞膜内外结合的蛋白质功能有差异,可推知相关的蛋白质种类也有差异。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行跨膜运输,所以该类蛋白质不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答案:D2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AS12S2 BS12S2CS12S2 DS2S12S2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细胞膜铺成单分子层后是表面积的2倍。口腔上皮细胞有具膜的细胞器,因此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膜铺成单分子层后大于细胞膜表面积S2的2倍。答案:B3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解析: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且油滴内部贮油,所以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头部向着油滴外,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答案:A4对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一组是()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膜内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A BC D解析:依据探究2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C。答案:C5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D细胞膜流动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关解析: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也是可以运动的。答案:D二、非选择题6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B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_。(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_。(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性,这是因为_。(4)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_成分。(5)细胞膜的外侧是_(M、N)侧,判断的依据是_。(6)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解析: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膜外侧有糖被。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答案:(1)蛋白质氨基酸D磷脂双分子层(2)E糖蛋白(3)流动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可以运动的(4)蛋白质(5)M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6)流动镶嵌模型7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分子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磷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的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下图所示)。(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_。(2)右上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请回答:该结构的功能特性是_。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增加膜的通透性,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_。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_。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区别,这是由于图中_(填字母)的不同所致。解析:脂质体置于清水中时,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在外面,疏水端在里面,形成的双层磷脂分子结构较为稳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特点使得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磷脂属于脂质,某些有机溶剂可使B(磷脂双分子层)受到损伤。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膜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流动性。不同的膜结构中由于蛋白质的不同,功能也有所差别。答案:(1)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选择透过性磷脂双分子层一定的流动性A研究学习模型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问题,经过一定的简化、抽象形成的,从而使原型客体的本质属性以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显现出来,如模式图、曲线图、概念图、实验图等。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模型可使研究对象直观化、简约化,使之便于研究;便于理解和传播;还可以用于计算、推导,延伸观察和实验结论等。模型构建方法为:实验、推理、想象提出假说进一步验证完善不断发展。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下图)(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模式图是()(3)由脂质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同时也可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物质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原因是_。解析:本题通过模式图、示意图,探究制备的人工膜脂质体的成分、结构、功能以及用途,应联系知识点,结合模型图,逐项分析到位。答案:(1)稳定性(2)B(3)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