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十六讲义.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320019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史》第十六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汉语史》第十六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汉语史》第十六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史第十六讲,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形体的变化,包含几层意思:一是指汉字的形体结构二是指汉字的书写风格三是指汉字的行款行款包括字序和行序。一般汉字直行字序由上而下,行序由右而左;汉字横行字序由左而右,行序由上而下。,一、汉字形体演变的代表字体,根据各个时代官方的正式字体,可将汉字形体的演变划分为六个阶段:(一)甲骨文(二)金文(三)战国文字(四)小篆(五)隶书(六)楷书以秦汉之际为界,秦代的小篆及其以前的字体统称为古文字,汉代的隶书及其以后的字体统称为今文字。,汉字形体演变简表,(一)甲骨文,1、时代和命名殷商文字,距今约4000年,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简称“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2、出土及研究,19世纪末,农民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田中发现刻着图文的龟甲,以为可以治病,卖给药店,称为“龙骨”。1899年金石家王懿荣对其进行收购。1903年,刘鹗据之印铁云藏龟,是我国第一部辑录甲骨文字的书。1904年孙诒让契文举例,是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书。,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廉生,山东福山古现村人。我国近代金石文字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他将甲骨文中的人名与史记殷本记中商王名相比较,发现其大部分相同。,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近代著名学者。他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纠正了史记中记载的个别错误,证明史记的确是一部信史。他善于将地下出土的实物资料与传统的文献相互印证。,郭沫若(18921978),字鼎堂。四川乐山县人。他运用甲骨文材料来阐述殷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代表性作有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等。晚年主编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誉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董作宾(18951963),字彦堂。河南南阳人。著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公认是一部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的名著。创立了甲骨断代学。,3、内容,占卜(年成、风雨、征伐、疾病、祭祀、出入等),4、形体特点,(1)笔划瘦、细长,为刻写方便,常改曲笔为直笔。仍有较强的图画性。,(2)字体尚未定形,不拘笔画,不拘向背,不论形象。,(3)异字同形,用一个形体代表两个既无孳乳关系也无假借关系的字。,(二)金文,1、时代与命名金文始于夏商,盛于西周,延续至秦汉。金文作为一个时代风格的字体,主要指鼎盛时期的西周金文。金文,源于甲骨文,代表周朝文字,又称“钟鼎文”。吉金文字,简称“易吉金”、“择其吉金”,毛公鼎及其内底铭文(西周宣王)。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上有铭文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周原。,大盂鼎(西周康王)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鼎铭291字,大盂鼎铭,2、制作,以粘土为模,晒干、刻字、浇铜水,凸字为阳文,凹字为阴文。,3、内容,记事:铜器名称、制作人、重要事件,4、特点,(1)笔划较粗,多繁笔、圆笔。(2)笔划结构简单,与甲骨文没有大的区别。(3)形声字比甲骨文多(形声字在甲骨文中占20左右,在金文中占50左右),异体字比甲骨文少。,(三)战国文字,1、时代与命名战国文字是战国时期使用的文字。前475-前221年。大篆,是战国时秦体系的文字,又称“籀文”、“籀书”。这种文字命名源于周宣王时太史籀史籀篇第一句:“太史籀书”。与大篆同时的战国文字还有“六国古文”,主要刻写在简帛、金石、泉布、陶胚、金印上。因为附着物多样,故以时代命名。,魏安邑二釿jn布、齐即墨之大刀币,诅楚文(秦石刻文字,战国前期),秦封宗邑瓦书(局部)(前334年),楚帛书局部(战国中晚期)。上世纪40代出土于长沙子弹库一座楚墓。字体介于篆隶之间。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987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十里铺镇。包山楚简(战国中晚期),“日庚都萃车马”大玺,战国时期燕国烙马玺印文。1892年出土于河北易县,现藏于日本京都“有邻馆”。,新郪q虎符(战国晚期),现藏法国巴黎,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兴士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石鼓文:秦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唐初被发现。,2、战国文字的特点,(1)笔划线条化、离图画更远了。(2)字形复杂化。(3)异体字多。(4)不同地域的文字形体各异。,(四)小篆,1、时代与命名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说文解字叙:“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秦统一文字表,峄y山刻石(宋人翻刻),篆体十二字砖(秦),海内皆臣,岁登成孰。道毋饥人。,2、小篆形体特点,(1)符号化。书写形式要求整齐划一。笔画一律用粗细等匀的线条。字的结体取内聚环抱之势,笔画的分布均衡匀称,甚至字的大小也要相同。象形象意字被进一步抽象化、线条化、规整化,更加符号化。直观表意功能继金文之后进一步减弱,在许多字中已经完全消失。,(2)整个构形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汉字的构形系统从甲骨文开始就具有了。经过全面整理的小篆,使汉字的整个构形系统得以巩固和加强,为后来今文字(隶书、楷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定型化。出现固定的偏旁部首。说文解字分540部排列,就是用小篆。,说文解字是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常用偏旁部首小篆写法举例,常用偏旁部首小篆写法举例,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意义,小篆是古文字的终结。秦始皇利用政权的力量来统一文字,推行小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很快结束了长期以来汉字异构丛生、形体杂乱的局面。这对增强汉字的社会职能,对促进民族的团结统一以及文化、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五)隶书,1、产生与命名小篆形体曲屈回环,不便书写。相传秦始皇时,程邈得罪下狱成了徒隶,在狱中对小篆进行改革而创造了一种新的字体“隶书”。其实,隶书,在周末已产生于民间。秦时,由于公务繁杂,对文字进行简化非常必要,于是隶书大兴。晋卫恒四体书势:“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战国末年至秦),现存曲阜孔庙的乙瑛碑局部(15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乙本(西汉初),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2、隶书的特点(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2)起笔蚕头,收笔雁尾隶书横画的最大特点,是前加蚕头,后加雁尾,把横和捺的部分加以装饰,形成波势、捺脚,使隶字笔画更加富有变化。(3)用不同形态的点画取代篆书的单一线条,并变圆曲为方直。彻底抛弃小篆所残留的象形意味,以从左到右为主要运笔方向的笔势习惯。,3、隶书的影响,“隶书”由篆文简化而来。隶书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分界线。它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使汉字脱离了象形,成了纯粹的符号。,(六)楷书、草书、行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萌芽于汉代,兴于魏晋,盛于六朝。晋代称其为“楷书”(取可作楷模之义)。当时的人称之为“今隶”。草书秦草难认,没有流传下来。章草:汉章帝时,史游创制,章帝受之,是以流传。行书行书补楷书书写不便和草书难以辨认的不足,东汉刘德升所创。,二、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隶变。所谓隶变,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是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隶变的方式,(1)同化用一个新的构件取代篆书中的不同构件。这是隶变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方法。,(青),(毒),(表),(素),(责),(2)异化将篆书中的同一构件形态分异成不同的构件形态。,性,惟,忠,志,恭,慕,(心),性,惟,(丞),(奂),(弄),(兵),隶变使汉字脱离了象形,成了纯粹的符号。实现符号的简单化,便于书写;奠定了实用汉字的基本形体。,2、讹变,所谓讹变是指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由于误解字形或为着书写的方便而破坏原本表义结构的变形。,讹变造成了字形与字义的乖戾,丧失了构形的理据。讹变是个别字的现象,无规律可循,在汉字形体演变的每一阶段都发生。,3、字形的趋繁与趋简,字形的趋繁与趋简是指某个字在其形体演变过程中笔划的增多与减少。汉字的总体趋势是简化,但简化是有限度的。这是因为:从书写的角度说,笔划越少越简单为好;从表意和标声的角度说,笔划繁优于简。矛盾的双方交互作用的结果,就造成了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时而趋简,时而趋繁,趋简与趋繁交叉出现的复杂现象。,磬,胫、径、颈、经、陉;陉:山脉中断的地方。“巠”是“经”的古文。经:织物上纵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对应关系山裡人家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裡(裏):衣物的内层。曾国藩全集:“此间公牍似较之江表微多,规模于六部相近,刑名案件极多,甲于各省。弟虽曾署刑部,而于律例素未研究。今乃如八十阿婆初学作羹,既食性之不谙,且捩手而辄复,自愧亦自笑也。”丑醜,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