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9933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A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B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解析:选B。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主旋律,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项符合题意。2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ABC D解析:选C。“中国精神”造就了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正确;不符合题意。32014年6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强调,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这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团结统一能凝聚全民族意志实现共同的理想团结统一使任何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不能得逞A BC D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团结统一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表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符合题意,不合题意。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说法错误。4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格言:“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若一家”。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B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解析:选D。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题中的格言,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爱好和平A BC D解析:选D。“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精卫填海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应舍去。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选项与此诗句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D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解析:选C。“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思想,C项与其意思一致;A、B、D三项反映的是自强不息和勤劳勇敢思想,与题意不符。72014年9月3日起,各大卫视正式步入“反法西斯和爱国主义电视剧播出月”,雪豹坚强岁月我的特一营等抗战剧相继开播,使观众在欣赏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之所以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具体内涵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因。是爱国主义的地位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符合题意。表述错误,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8千百年来,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当代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有了崭新的表现。这说明,民族精神()A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B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C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D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解析:选A。“千百年来,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说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A项符合题意。9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A BC D解析:选A。中国精神属于文化范畴,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指导作用,不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错误。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保持传统文化不失去民族精神的本色博采众长,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A BC D解析:选C。题干强调的是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符合题意。不合题意。1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包括()民族精神能够丰富时代精神的内容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时代精神能够为民族精神提供物质基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A BC D解析:选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正确,错误。中“物质基础”的说法错误。122014年7月10日,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宁夏举行。在活动现场,姚秀玲、李作忠等15位获得中国好人或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平民英雄依次入场与观众见面交流,大家近距离倾听这些平凡人所做的不平凡事迹,感受真情故事传递出的道德力量。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弘扬优秀文化能够筑牢人们的道德根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大家近距离倾听这些平凡人所做的不平凡事迹,感受真情故事传递出的道德力量体现了;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好人与道德模范等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当选。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二、非选择题132014年9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指出抗战精神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结合材料,说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的意义。解析:第(1)问,首先要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然后据此审读材料,找出伟大的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各自对应关系即可。第(2)问,要结合材料,通过对教材中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相关知识进行语言转换,组织问题答案。答案:(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精神。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2)伟大的抗战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有利于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近代以来的视角看,中国精神引领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未来发展的视角看,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和精神依托。结合材料, 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就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限定是“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回答时可依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结合材料中中国精神的渊源和作用进行分析说明。答案:(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