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现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99890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现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现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现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现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xx安徽合肥一模9)右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图片信息可用于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实业救国思潮 民国时期的服饰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A BC D【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实业救国思潮;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迁;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是1912年,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错误;材料图片中“提倡国货,挽回利权”可知是实业救国思潮,故正确;图片中女子服饰可以用于研究民国时期服饰变化,故正确;申报属于近代报纸,反映社会生活,可以用于研究大众传媒的发展,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2(xx安徽黄山一模24)(20分) 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请回答:(4)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4分)【考点】(4)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消费观变化【解析】(4)第一小问开放性设问重在能自圆其说,实际要求学生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第二小问关键是回答上海的变化是否具有代表性,围绕这一点来组织具体论点。【答案】(4)第一种观点:有。(1分)原因:开放后,洋货大量涌入,受西方消费观念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上海商人们由俭转奢,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有代表性。(1分)第二种观点:否。(1分)原因:开放的上海,洋货大量涌入,受西方消费观念,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上海商人们由俭转奢,只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特例,孤证不立。(1分)3(xx安徽蚌埠三模36)(26分)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社会学家费孝通对我国某地农村1936年和1981年的家庭类型作了调查,结果如下:注: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和其未婚的子女所构成的生活单位;联合家庭指儿女成婚好继续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单亲家庭指配偶中有一方死亡或者离去,或是父母双亡的未婚儿女;附属家庭是核心家庭之外还包括其他成员(多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亲属)。(2)依据材料二概括该地区近代以来家庭类型的主要发展趋势,并从表现和成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说明。(14分)【考点】(2)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家庭类型变革 【解析】(2)第一小问趋势,依据材料二图表中“1936年”“1981年”从家庭结构以及家庭规模大小变化进行归纳可知,不完整家庭减少(或家庭结构日趋完整);独立性家庭成为主流(或家庭逐渐演变减少);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材料二中调查表从“单亲家庭和附属家庭减少、联合家庭趋于完善、不完整家庭以及核心家庭的变化”来作答可知,单亲家庭和附属家庭比例减少,联合家庭增加说明家庭形式趋向于完整,不完整家庭减少;核心家庭比例增加并成为主要家庭形式,说明独立性家庭成为主流;第三小问原因,结合表格中时间“1981年”以及所学从“新中国成立、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宗法观念影响”的角度阐释,新中国成立,战乱结束,社会稳定,核心家庭和联合家庭成为主流;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农业取得巨大成就,单亲家庭比例减少;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传统的宗法观念依然影响着中国当下的家庭结构。【答案】(2)趋势:不完整家庭减少(或家庭结构日趋完整);独立性家庭成为主流(或家庭逐渐演变减少)。(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表现:单亲家庭和附属家庭比例减少,联合家庭增加说明家庭形式趋向于完整,不完整家庭减少;核心家庭比例增加并成为主要家庭形式,说明独立性家庭成为主流。(4分)成因:新中国成立,战乱结束;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宗法观念依然影响着中国的家庭结构。(6分,答出三点即可)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xx安徽马鞍山三模16)1946年,由大连沙河口工厂制造的蒸汽机车在哈尔滨被命名为“毛泽东号”,其后动力多次升级,1977年2周,改为东风4型内燃机车,xx年,改为电力机车,xx年,结束了68年货运的历史,开启了牵引旅客列车的任务。“毛泽东号”() A命名与庆祝东北解放有关 B运行始终与个人崇拜有关 C改为客运说明列车货运功能消失 D见证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考点】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解析】1946年的时候,东北还没有解放,要等到1949年初辽沈战役结束之后,故A项错误;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开始于1966发起的“文革”,故B项错误;材料只在最后说到其开启了客运功能,没有表明货运功能的消失,故C项错误;我国从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此后日益完善,材料中火车机车的不断升级换代反映了这个时间段内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2(xx安徽蚌埠三模16)辛亥年(1911年),革命浪潮激荡全国,蚌埠亦受影响时间事件5月15日津浦铁路蚌埠淮河铁桥建成11月19日淮上军光复蚌埠12月2日清江南提督张勋率部沿津浦铁路北遁,淮上军奉命阻截,张勋部在遭重创后仓促乘车北逃。年底淮上军袁家声所部在蚌设立办事处,并开办敬业转运(运输)公司本年淮北烈山煤矿老板周玉山来蚌首开普利煤厂。本年蚌埠邮政局上升为一等乙级局由上表信息可知蚌埠在辛亥年间()A成为全国革命中心地区 B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较快C近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D民族工业仍然举步维艰 【考点】近代中国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解析】材料中显示张勋进京复辟事件,此时辛亥革命已经过去,故A项错误;表格中“津浦铁路蚌埠淮河桥建成”“蚌埠邮政局升级”体现了该地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较快,故B项正确;材料表中没有体现该地区与全国比较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出现民族工业,但并不能体现出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大众传媒的发展1(xx安徽宿州三模14)1868年,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新教会报(后易名为万国公报),发行量日渐扩大。下表是该报于1868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这份表格主要反映了()年份宗教世俗消息科技比评与建议1868年48%26%22%4%1869年36%36%9%19%1870年18%68%5%9%1871年16%46%23%15%A传教士对基督教传播的热情逐渐减退B中国读者对基督教会传媒的普遍抵制C教会日益重视利用报纸传播世俗信息D报刊必须适应社会需求才有发展前景【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 【解析】传教士的责任就是传播基督教,热情不可能减退,新教会报至少都有16%在报道宗教,故A项错误;新教会报“发行量日渐扩大”,说明中国读者并非“普遍抵制”,故B项错误;报纸报道世俗信息,这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18681871年,中国正开展洋务运动,报纸加大对科技的关注,同时减弱对基督教的关注度,适应了中国的社会需求,“发行量日渐扩大”,说明“报刊必须适应社会需求才有发展前景”,故D项正确。【答案】D2(xx安徽马鞍山二模17)1924年12月,北京电车公司成立,但开业当天出现数千名人力车夫阻止电车通行的现象。申报对此进行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后电车公司交3万元救济贫民平息了事端。此事说明()A近代化受传统观念的重重阻挠B近代化会不可避免地激化社会矛盾C大众传媒能在近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D化解社会矛盾是近代大众传媒的职责所在【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传统观念的阻扰,故A项错误;激化社会矛盾只是材料中的一方面,申报的报道,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故B项错误;从材料信息看,正是申报的报道,扩大该事件影响,引起政府重视,采取照顾贫民利益做法,缓和社会矛盾,体现大众传媒在近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化解社会矛盾是近代大众传媒的一方面职责,故D项错误。【答案】C3(xx安徽合肥一模9)右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图片信息可用于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实业救国思潮 民国时期的服饰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A BC D【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实业救国思潮;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迁;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是1912年,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错误;材料图片中“提倡国货,挽回利权”可知是实业救国思潮,故正确;图片中女子服饰可以用于研究民国时期服饰变化,故正确;申报属于近代报纸,反映社会生活,可以用于研究大众传媒的发展,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4(xx安徽黄山一模11)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做客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就教育、医疗、就业、金融危机、反腐等各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内容进行了在线交流。总理提出“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关于这一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 网络民主已经成为主流民主形式网络成为推进民主发展的渠道之一 网络成为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A B C D【考点】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互联网时代 【解析】题干中“温总理在线交流”反映了网络提供了传统媒介所没有的即时互动、双向传受功能,故正确;网络只是一种媒介手段,它本身并不是民主形式,故错误;政府通过网络与民众广泛地就国计民生进行平等交流,有利于促进民主生活的普及与发展,故正确;材料内容中网民们与总理就政府工作交流反映了网络成为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途径,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5(xx安徽合肥三模17)流行语反映了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有:自主择业、自贸区、基因重组、希望工程、博客、赞等,上述流行语出现的原因有()文化的多元化 大众传媒的推动国家政策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弘扬A B C D【考点】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流行语变化【解析】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可以看出有经济、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这与文化的多元化有关,故正确;“博客、赞”等与大众传媒的推动有关,故正确;“自主择业、自贸区”与改革开放政策有关,故正确;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没有体现传统文化,故错误,选项D项符合题意。【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