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上学期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99660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上学期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上学期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上学期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上学期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含解析)一、选择题1(xx年3月汕头市一模14题)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2(xx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20题)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此诗的创作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爱国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3(xx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4(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4题)对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B毕昇改进后提高了印刷效率C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D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5(xx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8题)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政”思想的是 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解析:A 6(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1题)以下四幅图片中,与商朝经济活动相关的有 A. B. C. D.7(xx年1月揭阳市期末14题)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8在一座古墓葬中发现了丝织品、唐三彩、景德镇白瓷,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2011年1月宁夏会考17题)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直接为开辟新航路和郑和下西洋提供条件的是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10(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2题)“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1政府按人口分田的制度最早出现在A. 汉朝 B. 三国 C.北魏 D.唐朝 12(2011年11月沧州市质检17题)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源是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B封建王权的专制性C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需要 D实现儒家仁政理想的需要13明太祖废除丞相职位,用六部来分理政务,目的是( )A.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减轻财政负担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D.集中君主权力14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 B汉朝乡村大量出现“草市”C唐朝能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15右图中的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它反映出当时 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中国古代制瓷业发达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自唐代开始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A BC D 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材料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三:“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四:“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 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唐宋商业发展的状况。(2)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政府仍然坚持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17战国时期,水利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请在图154中找出与都江堰、郑国渠、西门豹渠这些著名水利工程位置相对应的序号来。(2)你认为当时水利事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材料二 (郑国渠修成)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史记河渠书(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让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谁?为什么?材料三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司马迁史记河渠书(4)材料三反映出都江堰具有哪些主要功能?都江堰得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道光初年,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繁荣,苏州出现了一批保护商标的碑刻,本材料反映了当时出现假冒商标侵权案,官府立碑刻进行禁止。本则材料是当时苏州元和县一则元和县示禁保护沈丹桂堂碑。该碑介绍了一则商标侵权案:据沈立芳呈称:身祖世安遗制白玉膏丹,有沈丹桂堂招牌讫为凭,历在台治临顿路、小日晖桥开张发兑,专治裙疯臁疮、一切肿毒等症,应验驰名。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碑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等情。针对侵权行为,县给禁示:自示之后,如有棍徒敢于假冒沈丹桂堂图记,以及换字同音混卖者,许即指名禀县,以凭提究。本题选D项。2A3B解析: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4C解析:从图片文字说明结合图片内容可以判断是造纸技术的改进,故C项正确。造纸技术的改进是出现在西汉,开始外传是在公元8世纪,故A、D错误。B项反映的内容与图片不符。5A解析:A项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轻徭薄赋,体现仁政;是老子的无为思想;项是孔子的“礼”的思想;是孔子的中庸思想。6B7C8B解析:丝织品的时间当然可以早于唐朝,但唐三彩和景德镇白瓷要到唐朝才出现,所以B正确。9D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理解。小农经济是在小土地私有制基础上运用简单的生产工具追求产量的最大化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满足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在生产。井田制的瓦解是公田向私田转化。C、D的意思与材料不符。答案A。11C解析:根据北魏最早实行均田制的史实,当时政府按人口分配一定土地给百姓,百姓每年要缴纳租税和服徭役兵役,故C项符合题意。 12A13D解析:废除丞相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君权。14B解析:南北朝时期,在民间交通便利的一些地方自然形成了乡村集市“草市”。汉朝时,大量出现“草市”不符合史实。15A解析:解答本题注意图画的题目:群神宴,由此可知正确;而据所学知识和图片的其他信息,可知正确。在时间上不符。二、非选择题16(1)状况:商人贸易活跃,为追逐利润而背井离乡;海上贸易发达;出现 “夜市”和“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没有保障。 (2)重农抑商。原因:统治者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为了巩固君主专制统治。17(1)都江堰、郑国渠、西门豹渠(2)水利的兴修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分裂割据时期,各诸侯国都想壮大自身实力,争取在争霸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些地方官员关心民生,积极建设水利,消除水害。(3)答案一:水工郑国。他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他为了自己的祖国只身涉险,面临危局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化险为夷。答案二:秦王嬴政。他能分清是非轻重,具有大局观和容人的雅量,重视人才;他雄才大略,实现了秦国的富强,完成了统一大业。(4)功能:防洪、蓄水、航运、灌溉。原因: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体现了先民的勤劳、智慧及创造力;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改造及两者关系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