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粤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9606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粤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粤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粤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粤教版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处。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 / 斟酌 崛起 / 倔脾气 提防 / 醍醐灌顶B.跻身 / 犄角 女红 / 彩虹桥 沟壑 / 豁然开朗C.毛坯 / 胚芽 蒜苔 / 跆拳道 拙劣 / 咄咄逼人D.劲敌 / 浸渍 咆哮 / 酵母菌 着陆 / 着手成春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艺术欣赏是主观的,人们的经验有不同,所好有偏执,感受有深浅,都会在认识上表现出差异。只要不是意气用事,都是正常而允许的。在书画鉴定中,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抬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则真伪是非,任你说千道万,他只一言为定;更有甚者,依人多势众,三人成虎。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在艺术欣赏评价这一“软组织”上做文章。至于“硬伤”,则泾渭分明,不能含糊。A意气用事 B一言为定 C三人成虎 D泾渭分明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为此,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B. 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C.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8日凌晨4时,日本东京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奥委会全会上,一举击败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D. “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德基为吏,不求成名,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明代宋濂宋学士全集,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德基更以宽化之潍不偿驴,辞也不求成名,爱民为先A.则 乃 而 B.乃 何 以C.则 何 以 D.乃 何 而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B.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C.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D.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4分)(2)文中有哪些事迹直接体现了吴德基“爱民”品质的?结合具体事例说明。(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眼儿媚【宋】石孝友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注: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1)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3分)(2)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夫仁者, ,己欲达而达人。 ,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2)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4)哀吾生之须臾, 。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本大题4小题,共16分)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起源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自然的变化,实在多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日出,中午晴空,傍晚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常想变更。一碗最珍贵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可没听见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与人类须臾不可离的关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现在他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闻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存在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能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还是要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孜孜以求,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佳处,就如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上过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从前有一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我们只要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仅凭我们的直觉,也就足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B.第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化,姿态万千。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作者那位视自然山水为仇敌的同事,就是人性缺失、人格低下的人。B.许多婴幼儿看到电闪雷鸣就哭泣的行为是人欣赏自然的一种本能反应。C.“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画面表明苏东坡精神渗透到了自然山水。D.佛教“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说法,表明人性与自然是相通的。14.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15.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5分)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1)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历史的隐居者陈文茜如果不是这面橘朱红的砖墙在台北正午阳光日照下,实在太耀眼,你很难愿意驻足一分钟;且即使多看个两眼,一般行人恐怕也只觉得此地不过是另一栋破旧的台大宿舍。从台北新生南路紫藤庐隔壁小巷走进去,你会经过两排难得整齐的公寓,阳台种着妖艳的九重葛,走到底,便会看到这面朱红砖墙。墙里长得三楼高的枫树,虽是春意嫩叶,却也不得不呈露苍郁;只因一旁的老宿舍实在太旧了,如此匆匆挥霍流行的城市,怎么可能留下沉沦的老式住宅呢?走进墙里,像在没落小区里寻找没有门牌的人家,文史学家指点,顺时针十二点后方,那个看似废弃的老建筑之后,便是殷海光的家。殷海光生前就住在这里,他是除了胡适之外,50年代台湾唯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从当台大讲师、教授,到被赶出台大,成为续聘教授却不得开课,殷海光一生都住在这儿,直到1969年9月15日送至台大医院病危前,整整13年。殷先生生前不求名,也不怕向人借贷,本来台大不聘了不给薪水时,他还想做个小生意。那时国民党特工天天去巷口站岗,他在池子里泡完汤,刚好精神抖擞,索性叫骂一番。国民党控制的教育部门一方面逼着台大不给他开课,一方面又拿着聘书叫他当顾问,等于领威权体制的赡养费。按汪幸福著的殷海光传,殷先生认为此乃“包藏祸心”,把顾问聘书往外一扔,叫送聘书的老党工滚蛋。我的老友李敖说殷海光喜喝英国下午茶,没书教时想做生意却非赚钱的料,只能靠太太做裁缝贴补。即使叙述他人如此无遮无掩的李敖,也永远记得给殷海光一个没人能抢的位子:“五四时代后,中国最后一位知识分子。”殷海光没书教后,国外研究机构请他,仍被蒋介石禁足,海耶克学术会来台也不派他参加。他曾自我调侃:“我成了笼中鸟。”“我已成众矢之的,我的门可罗雀算了不说,我偶然上街任何地方,一听见殷海光三字,就像瘟神到了,避之不及。所以相对于我而言,台湾已成绝地,无法谋生陷入座围城,且无地容身,实际的低度生活也日渐困窘。”人们可能不知道,殷海光死的时候极其卑微,比如要不要接受弟子的接济,该不该打点滴,住一等还是二等病房。哲人走了,舍不下的是他浪淘中抓不住的社会,但缠绕着的却尽是穷困的金钱窘境。殷先生走之前,见到弟子们时说:“这次不行了。”众人静默不语。过了一阵子,他又开口:“我并不怕死,只是觉得责任未了。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我的学问算不了什么,但我有超越时代的头脑与宝贵的经验。”50年代来台的最后一批知识分子,看着自己家也散人将亡,在隐居的孤岛上喊:想挽回时代的良知,但何其难!1958年,殷海光不愉快地又被软禁了11年,终于走到了尽头。1969年9月16日下午4点,殷海光先生失去知觉,5点45分去世,享年50岁。殷先生死前,曾说他责任未了,看着时局,死不瞑目,他死的时候眼真没合上。他的家人后来经人多方奔走,才一个一个远离台湾,夫人在美“当过佣人、当过大厨,每天在餐馆工作14个小时”。殷夫人曾在殷海光全集的序言中,问这个他们付出甚多的社会:“我们的不幸及牺牲值得吗?”身为后代的中国人,我没有勇气回答,你有吗?16文章开头第段中划线的描写景物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17请解释文章第段中划线句子的含意。(5分)18文章最后提到殷海光先生去世后其家人的事,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本报记者 余建斌2月26日上午10时30分,87岁的科学巨星朱光亚停止了思考,传奇而神秘的一生从此画上句号。但苍穹之上那颗“朱光亚星”,将永久绽放光芒。对这位“莫逆之交”,李政道评价说:他十分精心地组织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于敏、黄祖洽、陆祖荫等成千上万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两弹”研制,他在“两弹”的研制中是“科技众帅之帅”“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说。从20世纪50年代末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工作,到xx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朱光亚与核“打交道”长达近半个世纪。1959年7月1日,宋任穷等人把35岁的朱光亚请去,邀请他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1946年8月,22岁的他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当时选择进入了密执安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学生时代漂洋过海去追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由于走错了路,朱光亚一行人还没有赶到山头的观测站,原子弹就爆炸了。还在赶路的朱光亚转过身来看着正在升腾的蘑菇云,不禁潸然泪下。1972年后,李政道每年回到祖国都能见到朱光亚,但朱光亚对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从来只字不提。李政道也是从公开的资料中,才知道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研制原子弹、氢弹的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曾称赞朱光亚“细致安排争好省,全盘计划善沟通,周旋内外现玲珑”,“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称赞朱光亚“深思熟虑,把握航道”,上级领导则说朱光亚是“杰出的科技帅才”。回顾往事,朱光亚却屡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爱国之情,始终是朱光亚的精神动力源泉。1950年2月底,朱光亚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处在热恋中的女友、也是未来的妻子,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之前,他和其他52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一封给留美中国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大声呼唤: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回到国内后,朱光亚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但朱光亚的功劳不仅仅在“两弹一星”的功勋中,他还被国防科技领域的同行们誉为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时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曾有一番评价,朱光亚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他参加了包括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在内的新中国历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1970年后的30多年里,他一直负责领导我国核武器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处于高层科技决策的中心,潜心探索中国特色的核武器发展之路“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由于特殊的事业,朱光亚的经历鲜为人知。但这和朱光亚极为低调也有关系。多少年来,一直看不到描写朱光亚的文章,其实不是没有人写,而是写了文章到他那里过不了关,不是被扣下来,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xx年,朱光亚80岁。为表彰他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他平实地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朱光亚淡泊名利,时任中国工程院秘书长葛能全曾回忆,1996年,朱光亚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100万元港币奖励。他拿到奖金支票后,马上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界的工程科技奖奖励基金。他攒了4.6万多元稿费,也捐给了中国科协的一个基金会。(选自2011年02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9文章标题“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的含义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20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朱光亚的评价,有什么作用?(5分)21有人认为爱国情怀是朱光亚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人生的境界因人而异。请仿照例句,另选一个词概括你所追求的境界,并加以说明。(6分)示例:平淡,是一种境界。高山无语,深潭无波。不是平庸之平,也非乏味之淡,而是内心的平和,是物我两忘的淡泊。答:_ 23概括下面文字核心观点。(6分)我一向认为,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允许自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瞪视之外,也可以孤独地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所无法侵入的世界。那也是我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辈子的理由。假如每个人都是“窥梦人”,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让“八卦”入主生活,我不知道谁能放心地过完这一生。( 改写自颜崑阳窥梦人)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根据要求作文。(60分)阅读下面一首小诗理由,按要求作文。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你可能因为某个理由而伤心难过/但你却能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普宁侨中xx届高三级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语 文1.A.【A.zhn/zhn,ju/ju,d/t B.j/j,gng/hng,h/huC.p/pi,ti/ti,zhu/du D.jng/jn,xio/jio,zhu/zhu】2.B 【 “一言为定”意为一句话就说定了,不再更改;常用于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此句中意为他说了算,不愿意听从接受别人的意见,并非指说话算数。意气用事:所作所为只凭个人的感情驱使,缺乏冷静的态度。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出现,即能蛊惑人心。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3B【A句式杂糅,去掉“原因”或“造成的”;搭配不当,“提高”改成“增强”;C “获得”和“举办地”不搭配。D两面对一面。】4D【传统艺术后应选,紧跟后面说明书法的具体特征,与现代艺术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5. B【脱:如果】6. B【处填“乃”,顺承关系,于是、就;处填“何”,“何为”是固定句式;处填“以”,“以为”是固定句式。】7. A【标志词“曰”,“命”前省略主语“县令”。】8. C【“县令役使”错,原文是上级官府。】9.有的老百姓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或”,有人、有的,1分;省略句式,“吴德基、他”1分;句意通顺,1分)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却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无道”,不懂理、不讲理,1分;“众”,名词作状语,当众,1分;“是”,这,这种地步,1分;句意通顺,1分)(2)对待告状的百姓,态度温和亲切,从不呵责,并且与百姓面对面交谈。(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违抗县令意志,亲自到监狱释放误抓的百姓。(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告诫潍州百姓不用赔偿官驴,并向太守据理力争免除百姓赔偿责任。(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建议百姓用粮食缴纳秋税,消除百姓用牛羊纳税的不利影响。(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一心为民,敢于与县令、太守抗争,管理百姓不用酷刑,任潍州官时不鞭打百姓。(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每点1分,任答三点可得满分)10(1)情景交融。 “云淡淡雨潇潇”应和“愁”字,“暮暮复朝朝” 既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更体现了抒情主人公难耐的心绪,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想象(虚实结合)。作者遥想请人,推想她别后容态变化,想必陷入离别痛苦中的他,独居无侣,无心梳妆,“眉峰翠减”;而且随着无休止的思念,定会容衰体瘦,“腕玉香销”。诗人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比喻。把眉比为山峰,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腕如美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叠词连用。“淡淡”写阴霾的天色,“潇潇”状雨脚淅淅沥沥绵密不歇;“暮暮”“朝朝”一天又一天,写阴云密雨时间之长;叠字的连用,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评分标准:手法1分,联系诗句分析1分,情感1分。)(2)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1分)“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 修竹 ”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1分)“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1分)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 ,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1分)11.(6分,任选3题作答,多答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 (1)己欲立而立人 能近取譬(2)亲朋无一字 凭轩涕泗流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4)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12.A、C【A项,原文第一段中提到“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说明自然景物只是对人生和艺术产生了影响,并不是模仿。作者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C项,第五段最后一句“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表明作者用“清凉散”的比喻是给利欲熏心的人开出一剂良方,希望通过山水自然,使得这些利欲熏心的人能够人性发现,人格能够得以净化。】13.C【C项表明苏东坡的乐观通达的人生观在欣赏黄州赤壁自然山水时得到了渗透,与原文中第七段例举事例一致。A项意思是不喜欢欣赏山水风景的就是人性人格缺失的人,原文意思是欣赏山水可以改变人的人性或人格。B项的婴幼儿还不具备理性的审美能力,哭泣是宣泄本能情绪的一种表现。D项佛教说法表明的是人欣赏自然的过程,而不是人性与自然的对应。】14.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每点1分,其它概括得当酌情给分)15. 【答案与解析】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和人生;而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郁达夫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在故都的秋中写“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却不免有些寂寞,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示例二: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态度。能认识山水自然之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自然景物与艺术人生结合的佳作。【该类题型为开放题,学生自由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但必须围绕题目中所写出的观点,该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实则这类题就像写一个小论文,采取:观点+论述的方式进行答题,如果还有附加材料,如上题,我们务必对所给出的附加材料进行解读。文章的中心就是欣赏山水自然就是欣赏人生和艺术,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两者的关系进行立意,欣赏人生和艺术离不开欣赏山水,所以只要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论述的中心,再辅之原文和附加材料的内容进行论述,这道题便不会就不会偏离出题者的原意。】16.【内容赏析】(4分)开头的这三句景物描写表现出殷海光先生晚年居住地的清幽环境,呼应题目中的“隐居”一词,暗示殷海光先生郁郁不得志的晚年生活;同时写出也表现出殷海光先生居住地与周围环境的不同,暗示出隐居者与世俗不同的品味和光芒。4分。一点2分,两点4分。17.【形象理解】(5分)这句话写出了殷海光先生去世时的悲苦,他作为一个始终对社会对时代肩负责任的学者,逝世时仍不能忘却自己的责任,但当时的台湾社会并没有给他这种负责的机会,甚至把他逼到了一个困窘卑微以致于无处容身的窘境,连住院都要受人接济。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殷海光先生伟大人格的赞颂,更表达了对其悲苦境遇的同情,对台湾政治社会的不满。5分。“殷海光先生去世时的悲苦”3分,“作者的情感”2分。18.【意图探究】(6分)首先说明殷海光先生的悲苦命运,甚至影响到了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很艰难地才离开了给他们带来无限痛苦的台湾社会,但生活依旧困窘(2分)。殷夫人的质问反应出被迫害的知识分子的痛苦和不满(1分),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于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的深层思考(1分),这一问题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长久地存在于历史中,呼应题目(1分),发人深省(1分)。6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9此标题采用双关修辞手法。一是指命名为“朱光亚星”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永远在天上亮着,永久绽放光芒;二是指朱光亚高尚的精神品质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20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他人对朱光亚的评价而突出他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热爱祖国、乐于奉献、淡泊名利、谦虚谨慎的优秀品德,也体现了人们对朱光亚的怀念(3分)使朱光亚的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增强了通讯的真实性。(2分)21这种看法是对的(1分)。因为爱国情怀,是朱光亚的精神动力源泉,这种情怀的驱使他回到祖国,把祖国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才全程投入核武研究;(2分)也因为这种情怀,使朱光亚更具责任感,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处理事情时更有智慧,更有能力。(2分)爱国情怀应该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提升自我,强盛整个民族。(1分)(本题为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不认同这种看法(1分)。爱国情怀应该具备,但爱国情怀与专业上的成就是两码事,它不是朱光亚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2分)他在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上的成就,与他的专业水平科研精神有关,同时也与国家为他提供的科研条件有关。(2分)因而,我们要做出卓越的成就,则要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专业能力。(1分)(本题为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2注意三方面的要求:内容合理,2分;句式一致,2分;语言通顺,2分。(示例)宽容,是一种境界。海纳百川,胸怀寰宇。不是宽泛之宽,也非放任之容,而是心地的宽广,是兼收并蓄的包容。宁静,是一种境界。波澜不兴,宠辱不惊。不是苟安之宁,也非沉寂之静,而是处事的宁帖,是明志致远的平静。崇高,是一种境界。天高云淡,高山仰止。不是膜拜之崇,也非高傲之高,而是人格的高标,是胸无尘滓的高洁。23尊重彼此隐私,让个体能有“留白”空间。(一点各3分。)24【审题提示】这是一则诗歌类材料作文题,旨在考查 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准确解读诗歌的旨趣是此题审题立意的关键和难点。这首诗歌以“理由”为题,表达的是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境遇时给自 己一个积极、快乐、坦然地面对的理由,因此,给自己找个什么理由、为什么要找这个理由、如何让自己找到这个理由就是考生在文中应该回答的问题。写记叙文可通过记人叙事表达主题,描写自己或他人在面对困难、孤单、失去等不如意时,如何找到什么样的让自己积极、乐观、快乐的“理由”,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将“理由”写具体、充分为好。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可立足于对古 今中外名人典型事例的介绍,论证自己所主张的面对困难、孤单、失去等不如意时应具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面对挫折时,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以自信作为走 出困境的理由”;“孤单时,以阅读书籍、静心思考、享受宁静或叩问心灵等为理由,让自己充实快乐”;“失去时,以良好的心态、通过努力能再次拥有等为理 由,促使自己不断追求”等。当然,“理由”可以丰富多彩,但文章要将“理由”表达明确具体,这一“理由”应言之成理,论证应严密充分,材料需丰富典型。 【参考译文】吴德基,名叫吴履,婺州兰溪人。被官吏推荐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南康县县丞。南康的百姓认为县丞是一个读书人,都轻视他,吴德基处之泰然。几个月后他详尽地了解了当地的虚实,做了一些揭露奸人,破获案件的事,全县人都很吃惊。吴德基于是放宽政策,教化百姓。百姓有来告状的,吴德基就把百姓叫到跟前和他谈话,从不加以呵责。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知县周以中刚上任,征调百姓运输物品到郡里而征调不到,就亲自到乡里去征调。一个村民想要逃跑,周以中命令衙役鞭打他,村民不服,跑入山中,骂县令说:“你在县里当官,到这里来干什么?”县令恼怒,胥吏与衙役趁机用语言挑拨县令,想要诬陷一个村民贪图钱财和利益,拘捕了六七个人关进监狱。吴德基核查发现百姓没有罪过,亲自去狱中巡视,叱责狱卒立即释放百姓,狱卒用其他的说法推辞,吴德基用木槌砸碎狱门释放了百姓,说:“你们没有罪,回去告诉父亲兄弟不要害怕。”于是前去告诉县令周以中。县令恼怒,说:“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吴德基说:“触犯大人的只是一普通百姓罢了,他的同乡有什么罪?况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难道是大人您发泄愤怒的工具吗?”县令周以中感到惭愧,事情就这样平息了。 吴德基入朝拜见皇上后,被提拔为莱郡潍州的知州。有百姓饲养了四十匹官驴,莱郡太守核查官驴繁殖的情况,与登记在册的情况不一致,说:“驴应该一年生产一头驴驹,现在几年应该有几头驴驹,为什么这么少呢?”想要追究养驴百姓欺骗蒙蔽的罪过,并征收他们的赔偿。各县都已下令让百姓买驴赔偿,只有吴德基告诫百姓不要赔偿。太守发怒,问吴德基:“潍州不赔偿驴,什么借口?”吴德基说:“百姓实际并没有欺骗,怎么可以追究他们赔偿?国家富有四海,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了几头驴吗?”太守无言以对。吴德基又趁机谈了几种不利于百姓的情况,太守不敢再说什么。连同其他各县已经赔偿的都免除了。山东有百姓愿意用牛羊代替秋季赋税,官府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吴德基跟百姓商量,羊牛有生病死去的隐患,不如交纳粮食方便。只有潍州收百姓的粮食。其他县的牛羊要送到陕西,百姓驱赶牛羊走两千里路,都倾家荡产,全郡只有潍州百姓得以保全。上级官府下令让派一千人运送邻县的牛,吴德基列出不能这样做的理由,说:“有牛的人家自己送牛,虽然劳苦但不敢有怨言。让别人代替送牛,如果途中牛死了,谁承担赔偿呢?”极力抗争,没有接受命令。吴德基当官,不追求成名,把爱护百姓放在第一位,百姓对他非常感激。在潍州任职两年,被召回京。潍州百姓拦在门口抱着他的脚哭泣跪拜,说:“自从您做了我们的父母官,潍州百姓的身上再也没有鞭打的瘢痕。现在您离开我们,希望能得到您的一只鞋供奉起来,来安慰我的思念之情!”吴德基到了京城,就辞职回家。宋濂是吴德基的朋友,关系非常亲密,当时也已退休将要回家,喊住德基对他说:“你愿意接受年长者的教诲吗?”吴德基说:“好,要教诲我什么?”宋濂说:“谨慎不要出门,断绝和官吏的往来,不要和他们交往。”吴德基回到家中,遵循宋濂的告诫,道德品行高尚的人赞美他能接受有益之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