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889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xx浙江诸暨草塔中学高一月考)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所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答案:C2(xx台州六校高一联考)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解析:新中国建国以后,提出“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美国当时还没有与新中国建交,因此柯乐柏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不会得到认可的。A、B两项表述错误,材料内容与D项无关。答案:C3(xx商丘高一期末)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解析:题干中提到的外交政策改变了近代西方列强船只可以进入中国内河自由航行的规定,这是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体现。答案:C4(xx淄博高一联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结盟ABCD解析:材料体现了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所以符合题意;中苏缔结条约体现了;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故答案选B项。答案:B5(xx辽宁会考)“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A“求同存异”的方针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解析:题干中提到“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就是后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答案:C6(xx梅州高一模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特点,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答案:D7(xx增城高一质检)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A中国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战略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解析:题干中提到的时间为“1953年底”,A项出现在新中国刚成立后,C、D两项出现的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时间上不吻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于1953年12月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首次提出的,无论是时间还是内容都与题干吻合。答案:B8(xx洛阳高一统考)“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D美国官员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解析:据材料中的“印度支那”,可知是其对周恩来关于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发言的评价,故选C项。其他选项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答案:C9(xx石家庄高一期中)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A就朝鲜半岛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解析: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而朝鲜战争已经停战,故选B项。答案:B10(xx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尊重各国的()A风俗习惯B宗教信仰C社会制度D文化传统解析: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求同”是指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而“存异”主要是指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亚非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材料二(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请回答:(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2)你如何认识“一边倒”外交方针?答案:(1)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大肆侵略和掠夺中国,破坏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革命活动,阻挠中国走上独立和发展的道路;中国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联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竭力扼杀新生的政权。(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2)“一边倒”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它打破了美国孤立、扼杀新中国的企图;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保卫国家安全。“一边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9451980年)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其具体内容。(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解析:第(1)问,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可知,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相处问题。第(3)问,由材料三中的“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知这一方针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第(4)问实际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关系。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3)周恩来于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求同存异”方针。(4)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方针具体灵活地贯彻了此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