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7995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为改变这种缺粮状况,苏维埃政府()A实行余粮征集制B征收固定粮食税C推行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种植玉米【答案】A【解析】依据“1918”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A项符合。2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B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明“苏维埃国有”字样C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由政府定期发放,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D成年人每周都自觉参加一天义务劳动【答案】A【解析】1919年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贸易。3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经济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B【解析】四项中符合“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只有新经济政策。4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这种政策”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工业国有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所处的战争条件”“实行余粮收集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xx宜昌)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认为,苏联工业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基于工业部门内部的积累机制,而是运用行政力量以“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中“抽取”剩余投入工业的结果。 这一模式 ()A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吸取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经验C推动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D客观上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 【答案】D【解析】“运用行政力量以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中抽取剩余投入工业”体现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业以发展工业”的做法,这在客观上为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从而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6(xx江苏)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表格中的时间“1921年”以及表格中农民年平均税款数字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其中体现的是固定粮食税的作用,故选B项。7(xx海南)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的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美国利用先进生产管理方式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但却只有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了A项所述。B项与材料明显不符,C项不符合史实和材料,D项与材料无关。8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消除了阶级矛盾B调整了工农关系C制约了农业发展D加强了宏观调控【答案】D【解析】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所以相似之处在于加强了宏观调控。9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A经济危机从金融业开始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C危机来势特别猛D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答案】B【解析】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A、D两项从材料中找不到对应的信息,C项只是一个方面,B项综合反映材料内容。10有人说,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管理B政府开始兴办企业C政府干预经济D企业国有化【答案】C【解析】政府由单纯的“守夜人”到兼二老板,这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11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答案】C【解析】救了“命”,丢了“帽”说明,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得到了保障,只是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也没有加剧美国的社会矛盾。12“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右图)。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答案】B【解析】漫画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严格束缚,毫无人身自由可言,为此,罗斯福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规定了最高工时的标准,所以选B项。1320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A自由放任经济的时代B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C福利国家发展的时代D发展“国营经济”的时代【答案】B【解析】A项是新政之前的经济政策,C、D项是二战后推行的西方国家经济政策。14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新政为克服危机而力图()A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B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促进就业相结合【答案】B【解析】紧急救济法体现了临时救济政策,社会保障法体现了实行制度保障,故选B项。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可判断出其所指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通过模仿苏联经济计划来摆脱危机的是罗斯福新政。16二战后,西北欧国家盛行一种“生产中的资本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是指()A经济计划B自由主义C福利制度D人民资本主义【答案】C【解析】“分配中的社会主义”反映了西方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这是福利制度实行的体现。17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她是由无数个受过专门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A经营者革命B人民资本主义C福利制度的建立D实现企业国有化【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注意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材料,“藏富于民”指的是上句中的“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这句话体现的是人民资本主义,故选B项。本题较易错选A项,原因是没有认真结合材料理清“藏富于民”真正所指。18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使得公司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趋势()A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B“新中间阶层”不断扩大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D发展人民资本主义【答案】D【解析】“雇员拥有股票”反映了股票分散化,这体现了西方发展人民资本主义的趋势。19(xx徐州)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1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80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5%的股票,目前大众公司70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80%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中。这种现象()A体现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B体现了资本的社会化C大股东失去了企业决定权D增强了政府干预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据题干中信息“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80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分析可知,材料体现的措施是股票分散化,这体现了二战后资本社会化的趋势。20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惠及低收入阶层B消除了社会矛盾C造成了财政赤字D扩大了社会消费【答案】B【解析】二战后西方的福利制度缓解了社会矛盾,但不可能消除。21从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邮政电站铁路航空英国10010010075法国10010010075日本100私有7525美国1002525私有A.建立国营企业B改善交通条件C扩大政府开支D发展基础工业【答案】A【解析】注意表头的说明“国有经济比重”,进一步观察分析数据可判断出。222011年11月30日,英国逾200万公务员举行“世纪大罢工”,以抗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养老金保障门槛的计划,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再思考。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B福利范围仅是社会低收入人群C实施前提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答案】A【解析】“福利国家”制度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内容。它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A项正确;福利范围覆盖社会多方面,不仅仅是社会低收入人群,排除B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前提是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是由于制度本身造成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就不会消除,因此“福利国家”制度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A。23“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为此,苏俄(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加速发展战略D新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判断问题的能力。从题目中的材料可知,这一政策实施在内战后不久,因此C、D两项都不符合;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把工业收归国家,取消商品贸易,因此A项也不符合题意。24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 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可知,赫鲁晓夫对集体农庄绝对公有化制度进行改革,扩大农庄农民生产的自主权,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A项。25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生产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片面发展军事工业,这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第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的任务全集33卷材料二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论粮食税材料三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是需要经过几代的事情。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解决这个关于小农的问题,才能使他们的可以说是全部心理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列宁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请回答:(1)材料一所说的“经济政策”指什么政策?当时布尔什维克党把它写进党纲,反映了什么指导思想?(4分)(2)材料二列宁认为提高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他主张利用什么手段来消除这一障碍?(4分)(3)材料三列宁认为改造小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列宁主张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有何时间限定?(4分)【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映了急于建成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4分)(2)小生产,小农经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手段消除小生产方式。(4分)(3)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列宁认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明新经济政策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4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2分)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材料二1932年罗斯福入住白宫时,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失业的人们四处游荡,在夏日的酷暑里,在苍蝇成群的垃圾堆中寻找食物,他们甚至不放过变质的肉,因为他们可以将“最坏的部分去掉后再食用”,他们还会摘下眼镜食用坏掉的肉,因为“这样就看不见肉上的蛆了”选自亚当科恩著无所畏惧(2)材料一中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具体指什么?(2分)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最终使美国社会摆脱了“痛苦”?(2分)材料三“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钱乘旦(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案】(1)新经济政策。(2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2分)(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政府采取了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4分,直接答罗斯福新政也可)(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不同的制度可以互相借鉴学习。(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8(14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积极健康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之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1922年5月2日,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再次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在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政府得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美)农业调整法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材料三(美国国会)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王春良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苏俄调整农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5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分析其作用。(5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苏(俄)实施农业政策的不同特点。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答案】(1)措施:征收粮食税;允许出租土地;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3分)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分)(2)措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2分)作用:调整了农产品结构;防止了农产品过剩;提高并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有所提高。(3分)(3)特点:苏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减少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美国:以计划手段调节生产(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2分)启示:农业政策要适时调整;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2分,其他言之有理者,也可得分。)29(12分)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3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3分)问题二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xx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比例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4分)问题三福利制度能走多久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2分)【答案】(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等。(任3点,3分)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分)(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涨”现象,需要消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过度的福利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4分)(3)民众和政治团体应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2分,任答两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福利制度的认识和评价。第(1)问要仔细阅读材料,概括出“特点”。“时代意义”可直接回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即可。第(2)问可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滞涨”现象、福利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政府的财政负担等方面回答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围绕福利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