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5555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检测 鲁教版必修3(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5分1260分)结合我国四个不同的区域客家方言区;东北平原;东部季风区;浦东新区,完成12题。1上述四个区域中,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是()ABCD2上述四个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ABCD【解析】客家方言是按方言单一指标划分的均质区;东北平原是按地形单一指标划分的均质区;东部季风区是按气候、地形等综合指标划分的均质区;浦东新区是按多种指标划分的功能上相关联的功能区。【答案】1.A2.D我国北方传统的居民多采用“四合院”的形式,据此回答34题。3北方民居多采用“四合院”形式的自然原因有()A我国北方夏季气温低,这种建筑形式保温效果好B我国北方风沙大,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抵御风沙C可以有效地抵御烈日的曝晒,降低温度D我国北方猛兽较多,这种建筑形式可以有效地抵御猛兽的侵扰4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A显著的差异性B明显的连续性C基本的相似性D相同的特色【解析】第3题,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多风沙,“四合院”可有效抵御风沙。第4题,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答案】3.B4.A读下面区域图,完成57题。5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引黄河水灌溉方便D光照强,日照时间长6乙地的建筑物()A多平顶房,以大型聚落为主B多斜顶房,以中小型聚落为主C多平顶房,聚落密度小D多斜顶房,聚落密度大7丙地与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A灌溉条件较差B日照时间太长C气温低,热量不足D土壤盐碱化严重【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的判断及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5题,甲为宁夏平原,因为引黄河水灌溉而与河套平原一起获得了“塞上江南”的美称。第6题,乙地为河西走廊,该地的降水较少,河流补给多来源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因此本区多平顶房,聚落与人口密度都较小。第7题,丙地为青藏高原,它的突出气候特点是高、寒,只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形成了典型的河谷农业。【答案】5.C6.C7.C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810题。8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a、b、cBc、a、bCc、b、aDb、a、c9a时期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采矿业B食品工业C制造业D电子工业10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解析】a点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最有可能是食品工业。b点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环境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点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根据各点的产业数值可以看出一般的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区域发展高级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答案】8.A9.B10.D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已从“国别行为”转向“国际行为”。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尤其是承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工厂少了,必然引起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空洞,发达国家更多地把力量投向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时,原有生产体系中的空洞却远非高科技可以弥补,这也就是现在经济学界经常讨论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据此回答1112题。11工厂大量外迁,出现“产业空洞化”,处于区域发展的()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12下列关于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的进程C导致了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D从某种意义上看,本质就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表现【解析】工厂大量外迁,导致高失业率,人口减少,属于转型阶段的特点。发达国家的工厂大量迁往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答案】11.C12.B二、综合题(40分)13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内新城略图。材料二经专家对植被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4类: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刺槐等;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1)概述图中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并说出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5分)(2)判断新城位于图中A、B、C的何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甲、乙两居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5分)(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当地计划选用杨树、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生态意义。(6分)(4)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6分)【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上,深居内陆,周围有高山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表现为气候干旱;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水源。新城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且公路从此地经过,只有图中C处符合;甲居住区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又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环境质量远远好于位于加工工业区的乙居住区。由材料二知,杨树是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的树种,柠条是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用杨树、柠条作为绿化树种好的方面是柠条抗旱性强,固沙效果好;不好的方面是杨树和柠条的生态效益低。原因是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选择的树种耗水高。西北地区蒸发量较大,覆盖砾石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另一方面还会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答案】(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山阻挡;气候干旱。水源。(2)C处。甲处房价高于乙处。原因是甲处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高,环境好,远离加工工业区。(3)有利影响:柠条抗旱性强,固沙效果好。不利影响:杨树和柠条的生态效益低。原因是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选择的树种耗水高。(4)当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风对土壤侵蚀14在不同发展阶段,自然地理条件(格局)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也不相同。分析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不同时期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示意图(1)我国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大小明显存在_和_空间差异现象。请分别叙述引起其差异现象的农业区位原因。(7分)(2)我国不同时段自然地理条件变化引起了农业产值的变化。在空间差异上,自然条件变化引起农业产值增长最明显的地区是_;在时间上,从1979xx年我国自然条件中,_区位因素引起了农业产值的波动变化。(6分)(3)(双选)xx年,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西南、华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外)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值基本相同。这是由于_区位因素变化的缘故。(5分)()A全球变暖B市场条件C科技水平D交通条件【解析】第(1)题,受地形、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明显呈现出了东西差异与南北差异。第(2)题,对比材料中的两图可以看出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自然条件变化引起农业产值增长幅度最大。该时段内主要是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第(3)题,主要是受科技与全球变暖因素的影响。【答案】(1)东西南北东西:我国东部主要为平原和盆地、丘陵,属于季风气候区;西部为高原、山地,属于非季风区。南北:南部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较差。(2)北方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气候(变暖)(3)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