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9《语文》必修五、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93200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9《语文》必修五、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9《语文》必修五、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9《语文》必修五、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9语文必修五、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王乃复引兵而东A.函梁君臣之首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C.风乎舞雩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戍卒叫,函谷举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B. 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C.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D.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下列各项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技盖至此乎比去,以手阖门 善刀而藏之序天伦之乐事逸豫可以亡身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A B C D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完璧归赵 秦王恐其破璧 宁许以负秦曲 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宜皆降之 单于壮其节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毕礼而归之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A B. C. D. 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君何以知燕王 D.而君幸于赵王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是古文运动的倡导人,文坛领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三苏、曾巩、王安石都是出自他的门下。B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分明,这也表现在对“死”的不同说法上,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自己死称填沟壑。C“思厥先祖父”中,“先祖父”是对已离世的祖父的称呼,“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妣”原指母亲,后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妣。D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赠序”、“宴集序”“诗序”等,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宴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诗序。二、文言文阅读。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祖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相国从其计,高祖乃大喜。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节选史记萧相国世家)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引兵东定三秦 引:带领 B汉王数失军遁去 数:数落C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能:和睦 D臣死不恨矣 恨:遗憾8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A B C D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之后,回到京城,认为萧何诛杀淮阴侯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D萧何在临终前主动力荐韩信及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10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滕王阁序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译文: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译文: 三、11. 阅读一首诗,完成(1)(2)题。过野人家有感陆游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注】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臼:舂米的器具。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1)这首诗一二联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生活场景?试简要分析。(2)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过秦论)(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4)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 (六国论)(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六国论)(7)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 , 。” 鸿门宴)(8) , ?臣等不肖,请辞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9)(武)仗汉节牧羊, , 。(苏武牧羊(10)苏洵写六国论实为借古讽今,劝诫当朝统治者勿重蹈六国灭亡覆辙,这从文中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过秦论在用占全文大半篇幅叙述秦国由弱而盛,又由盛而亡的史实后,在篇末点明论点: 。论点的出现不仅水到渠成,势成必然,而且在以上史实的对比中更加清晰、突出。五、语言运用题。13.根据下面“影响城市居民对文化产品选择主要因素”的图表,回答提出的问题。(1)图表反映了当今文化市场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答:_(2)进一步促进当今文化消费,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_14.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一个内容相关、结构与字数相同的句子。例句:天心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15.下图是沙洲中学首届“校园体育艺术节”的会徽设计图,请结合学校名称及活动主题,对此创意予以解说。不超过80字。 答:_六、现代文阅读。15.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题。六点钟准时响起的电话巩高峰秘密是我发现的。那天我提前回了家。母亲抱着电话神采奕奕,坐在沙发里的姿势和说话的语气都显示这样的电话不是第一次,而且这个电话肯定聊了很久了。母亲从来没这么高兴过。在第一时间,我把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叫到了一起,分析情况。父亲去世十年了,我们是看着母亲怎样在忧戚里度过这十年的。我们一直自豪地以为,这是父母情深的表现。所以很多人劝过我们姐弟四个,给母亲找个老伴吧。我们姐弟四人的意见出奇地一致,母亲想做别的什么都可以,就是找老伴这事我们坚决不同意,那是对父亲的侮辱。也许我们还有很多别的理由,尤其是女儿的出生让我很快就坚定起来,因为两个姐姐和哥哥生孩子从来没动过找保姆的念头,母亲把几个孩子带得一个比一个健康、漂亮。就是怕母亲孤独寂寞,我们给了母亲一大堆建议,社区老人馆、秧歌队、夕阳红舞蹈班、老年大学,等等等等。母亲似乎是怕我们失望,就不太热心地选了个老年大学。我们四个还排除万难,相继把家都安到了一个社区,每到周末,就是全家大团圆。我们觉得,应该万无一失了。可母亲还是出了情况,就在她上老年大学一个月后。在新的周末大团圆时,我们姐弟四人的沉默还是让母亲一下就明白了什么。母亲脸上的黯然晦涩得很严重。母亲也没什么胃口,一直是心不在焉地看我们吃。在六点的钟声敲响时,母亲动了动,神情不自然地朝时钟看了看。这会,电话响了。没谁去接,全家似乎都默契地预示到了这是一个什么电话。母亲犹豫了一会,终于也没接。从这天起,我们姐弟四个轮流开始了跟母亲的谈心。我们只是抒发着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的无限依恋。车轮战很快就有了效果,母亲跟我们说了她的那位老年大学同学。她们俩各方面都已经商议好了,谁去谁家过日子,不办证书免得出现遗产纠纷,甚至连怕给我们添麻烦而不举办喜事的细节他们都取得了一致,只等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表态。不用我们表态,我们其实已经表态了。之后母亲向我们保证,以后再不接那人的电话,这事到此为止。侦察了一段时间,我们总算放下心来。只是每天的六点,电话仍是准时地响两声,然后就停了。周末周日的时候我们能听到,六点钟电话一响,母亲就回自己屋里了。我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背着母亲我们找那位老人谈过,这是老人唯一的要求,似乎也是他放弃的交换。每天六点,电话准时响两声,再挂了,就是他打来的,两声代表着他的平安。母亲的精神状态很快就影响了健康,身体虚弱下来,精神更是委顿。她一直就像一张弓,把孙子孙女一个一个都射出去了,自己才松弛下来。在病中,母亲念叨父亲的时候特别多,母亲走得很平静。已经很久了,每天六点,电话依旧准时响起。有一天,六点的钟声和电话依旧一同响起,但两声过后,电话声顽强地持续着。很大一会,我才迟疑着拿起话筒。是老人的女儿,她泣不成声。老人脑溢血,在昏迷中一直叫着我母亲的名字。希望我母亲能去看她父亲一眼,只一眼。我按捺了半天,才用平静的语调告诉她,我母亲已经去世半年了。从此,六点钟准时响起的电话就没有了,世界也仿佛就此寂静无声。只是每到周末,我总爱默默无声地坐在电话旁的沙发里,什么也不干。在六点的钟声响起时,我总是稍带惊忪地轻颤一下身子,习惯地看一眼电话。(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第1自然段的最后说“母亲从来没这么高兴过”,是说母亲整个一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表达了“我”的惊奇和由衷的高兴。B对于母亲找老伴这件事,我们坚决不同意。一方面是由于封建贞节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出于想让母亲带好自己孩子等自私的心理。C在新的周末大团圆时的电话,母亲犹豫了一会终于也没接。这个行为既表现了母亲对老年大学同学的留恋和不舍,也赞颂了母亲伟大的克制和坚决精神。D小说在后面写老人的女儿泣不成声的电话内容,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我们对老人们婚姻干涉所造成的伤害,具有揭示主题的作用。E在小说的最后写到“我”总是习惯地看一眼电话,写出我的担心,害怕仍有人给母亲打电话和母亲结婚。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2)小说以“秘密是我发现的”为开头,有什么好处? (3)电话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联系文中电话的不同情况,分析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4)小说中的母亲在晚年想和老年大学同学一起过日子,但子女们坚决反对。最后母亲按着子女们的心愿走完了人生。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理由。七、作文。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xx年底,你或许会突然发现“有钱就是任性”这6个字火了。不只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就连现实生活中也到处回荡着“有钱就是任性”的声音。高频率的曝光,让这句话成了当下最红的网络流行语。究其来源,不少网友认为,那句“有钱就是任性”,即是出自以下这则新闻的评论跟帖。据说今年4月,老刘网购了一款男性保健品,很快就接到了骗子打来的电话。随后4个月时间里,老刘累计被骗了54万余元,不仅搭进全部积蓄,还找朋友借了15万元。事实上,老刘在被骗7万元时就已发现上当了,但他继续选择被骗,理由是“想看看骗子究竟能骗走多少”。而用老刘的话来说“才这么点钱,公安应该不会管的”。最终,老刘的“大智若愚”成功了,警方将诈骗嫌疑人抓获。此后,一组漫画的“助推”让“有钱就是任性”更加走红。这组漫画描述了“遇到敲诈”、“喝酸奶”、“双11”等多个场景,无一例外的是画面中都会带上“有钱就是任性”这句话。当下“任性”除了嘲讽某些人大肆挥霍的行事作风外,也略带了自我调侃的意思。由此还衍生出“年轻就是任性”、“长得帅就是任性”等语句。请以“任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参考答案】一、1.D2.B3.C4.B5.D6.B二、7.B(应为“多次”)8.C是萧何做丞督事时的事9.A(B项刘邦没有完全否认将领们的功劳;C项授萧何相国之事发生在高祖平定陈稀的过程中且没有回到京城;D项萧何并未主动推荐曹参,说“主动力荐”不妥,同时,也不是在临终时力荐。)10. (1)(4分)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徒”“顾”各1分,句子通顺1分)(2)(4分)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赊”“东隅”“桑榆”各1分,句子通顺1分。)附译文:相国萧何是沛县人。高祖起兵后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了解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常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军队的损失。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仍然没有把功劳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酇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如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于是就下令定萧何在功臣中位居第一,赐给他特殊的礼遇:可以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国的卫队。召平对相国说: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但皇上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皇上对您起了疑心啊。设置卫队并非以此宠信您。希望您辞让封赏不要接受,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就会高兴。”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如果去世了,谁可以继承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奠过于君主。”皇上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磕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孝惠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三、11.(1)选取“井臼”“荆扉”“隔篱犬吠”“蚕饥待叶”等乡野人家特有的意象(1分),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祥和的村野农家生活场景。(2分)(意思相近即可)(2)表达了诗人遭贬后归耕田园(或归隐)的愿望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2分)颈联中诗人因看透了世态而想归去万里故乡躬耕;(1分)尾联借诸葛亮隐居南阳的典故,表达了英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归耕的无奈与愤懑。(1分)(意思相近即可)四、12.(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过秦论)(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7)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8)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9)(武)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牧羊)(10)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1)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五、13.(1)文化市场存在假冒伪劣现象,文化消费品价格较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仍然停留在实用性的层次。(2)生产出大量真正有价值的文化消费品,提高消费主体的审美水平与精神境界。14.示例:白蘋洲,洲旁舟,舟动洲不动。15.图案由字母“S”和“Z”组成,是“沙”和“洲”的拼音首个字母。(答“图案是字母S的变形,是沙洲和首届的拼音首个字母”也可)。图案像一个向前跨越的运动员,又似飞舞彩带的文艺演员,体现体育、艺术的特色和内涵。(答“寓意沙洲中学拼搏向前、不断腾飞的时代精神和风貌”等也可)解析:解答徽标类图文转换题,要通过题干了解徽标相关的信息,然后仔细阅读徽标的每一个细节,并根据题干的信息读懂图表创意。徽标的左侧,是一个“S”的字母图案,联系题干中的“沙洲中学”那就可以读出下面应该是“Z”的字母图案。然后根据联想与想象看看这个图案还有没有别的意蕴,这就要联系“校园体育艺术节”这一信息。六、16.(1)选B项给3分,选D项给2分,选E项给1分。选A、C项不给分。A项中的“整个一生”是错误的,原文中应该指父亲去世十年来。C项中的“克制与坚决”是错误的,母亲的犹豫和终于没有接电话,并不是伟大的精神,而是迫于我们子女的压力无奈放弃。E项中的“习惯地看电话”,说是害怕仍有人给母亲打电话和母亲结婚,只对了小小的一部分,主要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思念和后悔的心理。(2)用了倒叙的写法,先交待了“母亲出了情况”这一结果,引起读者注意,增强小说的吸引力。流露出了我们的吃惊和对母亲再婚的反对心理。总领下文,为下文介绍“母亲出了情况”的经过做了高度的概述。为后文的“可母亲还是出了情况”留下伏笔。(3)电话是小说中的一个线索,具有展现情节发展的作用。“我”提前回家所发现的电话,是母亲和老年大学同学在通话,母亲处在高兴中,情节的开端,母亲出了情况。新的周末大团圆时六点的电话,是母亲老年大学同学打来的电话,母亲处在无奈中,情节的发展,母亲被迫放弃。六点准时响两声的电话,是母亲老年大学同学报平安的电话,母亲再婚被我们彻底打散了,情节的发展。顽强地持续着的电话,是老人女儿的电话,老人临终乞求与母亲见一面,情节的高潮。(4)赞同老年人再婚。赡养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做儿女们的责任。儿女们虽然可以给老人提供许多物质上条件,但老年人在情感精神方面的需要,是儿女们不能提供和取代的,给老人找合适的老伴,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儿女们不能太自私,只是从自己的脸面出发,或者从自己的子女需要老人照顾出发,来威胁老人,伤害老人,这是不仁道的行为。七、17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