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9月模拟调研语文试题(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2886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9月模拟调研语文试题(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高三9月模拟调研语文试题(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高三9月模拟调研语文试题(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三9月模拟调研语文试题(3)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基础知识(题型注释)3.下列画横线的字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荆卿岂无意哉C而听细说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4.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 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 B为迎接伟大祖国的62周年华诞,华商报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围绕“我与祖国的故事”为主题展开大型征文活动。 C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 D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评卷人得分二、名句默写(题型注释)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评卷人得分三、现代文文本阅读(题型注释)6.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以静为雅,以动为俗;以庄为雅,以谐为俗;以虚为雅,以实为俗。我以为这种观念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自己所欣赏的文化风格当做了惟一的标准,它忽视了大众世俗生活的文化权利,在我看来,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对于雅文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以为要有具体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并不是谁家固定不变的专利。不要忘记,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为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此外,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越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应该说,不论大众的还是精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俗”和“雅”,都有自己从低向高、从浅入深、从粗到精的发展提高问题。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性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雅”或“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貭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精英或大众)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当前,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精英文化却在市场上受到某种程度的冷落。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认为这将导致“文化沙漠化”。但我以为,对此应有冷静清晰的思考。我们可以将雅文化与俗文化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成文化上的“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关系。它的意义在于: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这个时代来说,“精英”与“大众”的主体分层并不意味着,也决不应该理解为是人与人之间在文化占有上的分裂和对立,而应该合理地理解为,是同一文化体系自身结构和运转中的分工与合作;同样,“雅”和“俗”的文化定位,也可以看成是文化结构的不同层次、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成果的不同水平,而不是彼此根本排斥的对立形态。纠正雅文化和俗丈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简单对立的观念,确立文化生产与消费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是在日益走向市场化的条件下防止“文化沙漠化”的关键所在。1 .下列对于“雅文化”和“俗文化”关系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雅文化和俗文化没有严格的界限,以古今、寡众、远近、静动、庄谐、虚实为标准来区分,是一种主观化、简单化的表现。B. 文化的“俗”和“雅”并非固定不变,有时是可以转化的;“俗”有时会随时代的不同、文化主体的不同而改变为“雅”。C. “俗”与“雅”在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中都是存在的,雅文化都是俗文化从低向高、从浅入深、从粗到精发展的结果。D. “雅”和“俗”并非根本排斥的对立关系,只是体现了文化结构的层次、文化发展的阶段和文化成果的水平等各方面的不同。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众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而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又是大众文化生命力的源泉。B. 事实证明,大众文化不都是粗野简陋的,凭借创造性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就能产生出文化精品,表现出髙贵和优美。C. 大众文化不是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概念,它与精英文化的关系可以理解成文化上的“消费”与“生产”的基本关系。D. 普通大众的文化,随着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雅文化受到冷落,导致了“文化沙漠化”。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忽视大众世俗生活的文化权利,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他们欣赏的文化风格,做高雅的标准,是一种陈腐的偏见。B. 许多当年被视为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大都成了文化糟粕,说明精英文化也难免俗气、无聊和空洞。C. 源自民间的歌谣、小说、戏剧等大众文化形式成为雅文化代表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文化沙漠化”的担心纯属多余。D.只有纠正了文化中雅与俗、精英与大众简单对立的观念,确立文化生产与消费方面的新理念,才能防止出现“文化沙漠化”。7.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玩笑法莫泊桑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B、“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C、“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D、“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E、“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 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6分)答: 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评卷人得分四、文言文文本阅读(题型注释)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8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B. 且在邦域之中矣 既来之,则安之C.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D.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0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 BC D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_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分)_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注】襚:向死者赠衣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B 即斩关纳外兵 纳:容纳C 策其马谢世充曰 谢:告别D 走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走,击退5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3分)( )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攻打卢明月时,张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B 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C 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D 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评卷人得分五、诗词鉴赏(题型注释)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用的十分传神,请分析。(4分)答: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 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题型注释)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接受央视的专访。记者董倩问:“您幸福吗?”莫言回答:“我不知道。”董倩又问:“为什么?”莫言说:“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你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周国平在讲座幸福的哲学上说:“幸福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为读者开出追寻幸福的“药方”就是阅读,因为“阅读是一个精神生长的过程”。海子在诗中写到: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请分析上述材料,提炼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评卷人得分七、语文文字运用(题型注释)12.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内涵,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在下列三个城市中自选两个,为它们各写一句广告宣传语。要求:体现该城市的特点,通俗易懂,富有文采。(4分)示例:宁波:东方商埠,时尚水都。 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绍兴:杭州:上海:试卷答案1.D2.C(A项,语序不当,应为“掌握和突破”;B项,句式杂糅,“围绕”和“为主题”删掉一个;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略3.B4.B C(B刘备没杀督邮C项是郭嘉之语)5.6.1C 2D 3C略7.(1)C、EA项“一系列”不合实际,并且小说也没写“我”怎样开别人的玩笑。B项是小说中的“我”的假想。D“放松了警惕”与后文“远离床”、“保持清醒”等情节相矛盾。(2)“我”是一个: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敏感多疑,胆小谨慎,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小人物。(根据第1段,根据第25段中的多处细节描写,根据第5段,第4、5两段里“我”对种种生活物品的猜疑可以认为是“现实生活危机感”在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折射)(3)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独白等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如第三段中写“我”的小心谨慎);动作描写,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生动的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如第四段、第五段中写“我”的多疑)(4)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语句就是当时代的社会缩影。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分析合情合理即可)略8.8D、9D、10B、11、(1)君子厌恶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2)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9.10.(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1分)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1分)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共4分)(2)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2分)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2分)略11.作文 略12.绍兴:文化名城,历史之都。 江南水城,名士之乡杭州: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南宋故都,繁华钱塘上海:国际都市,东方之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