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92879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直接侵害他人生命权、身体权的新型的暴力行为。就形态而言,它多局限于舆论范围,主要以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形式呈现,并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的不确定性。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网络空间往往聚集着非组织化、陌生化的群体,因此,在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难确定具体行为主体。(2)过程的易操作性。随着“复制”、“粘贴”等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行为主体都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实施网络暴力。(3)后果的实在性和难控性。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导致非虚拟性的后果。同时,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网络信息传播极具流动性、扩散性,其影响范围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另一方面,当下中国网络暴力的频发,其背后大都潜藏着“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经济社会“重效率而轻公平”的脱序式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致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并涌向网络空间。再加上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数量庞大的“网络推手”,他们以广告收入为经济,以“点击为王”作营销规则,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对他们而言,“网络暴力”往往就是“网络暴利”。另外,网民群体突出表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会辨认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而且,传统中国是个伦理本位的社会,对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据社会舆论的制高点;而在青年网民身上,则体现为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他们以“道德审判”为武器,以伸张正义为目标,渴望获得充满认同的“网络回音”,又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一旦嫉妒、怨恨与公愤等在网络上无序宣泄,网络空间就处于“多数人的暴政”之下。应对网络暴力,釜底抽薪之策便是通过减少风险交叠频率,以散化风险。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以技术创新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社会转型风险是网络暴力产生的现实根,我们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加以应对。 1下列关于“网络暴力”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带实质性损害。B随着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暴力成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形式实施的行为。C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网络暴力事件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的行为主体。D网络暴力的行为主体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这是由网络交往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决定的。2下列对网络暴力产生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开放的网络交互空间,犹如众声喧嚣的“网络广场”,由网络技术本身所带的风险特性成为催生网络暴力的技术根。B大量的“网络推手”为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成为网络暴力的助燃剂。C“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成为网络暴力现象在中国频发的现实动因。D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特点和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使他们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2分)A在互联网上,基于多种联系纽带或个体偏好而形成的地缘、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往往都具有非组织化和陌生化的特点。B只要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就能规避网络技术风险,应对网络暴力现象。C网络空间的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都属于舆论范围,不会直接对他人的生命权、身体权构成侵害。D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真伪难辨的网络信息,年轻化的网民群体很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接受者,同时也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传播者。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B稍用其说 稍:稍微C若不可绳以法度 绳:约束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2分)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请还政天子 曼卿上书言十事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1)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3分)(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从 军 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8. 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_9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_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悟已往之不谏,_。_,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兮辞)(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 (王勃滕王阁序)(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老八样薛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厌倦了在家里过除夕。这是一年中最繁忙、最嘈杂的一天,她总是借故赶稿子而躲避着厨房。她身上穿着父亲的大棉袄,脚上拖着母亲的老棉鞋,像一只慵懒的家猫一样身陷沙发的怀抱。她的面前,小小的折叠桌上立着超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开着一页空白的文档,上面还没有留下只字片言。空调嗡嗡驱赶着寒冷,玻璃窗阻隔了正逐渐入侵的暮色,遥远的爆竹声渐次密集起,“*酒”金红闪光的广告在央视春晚开始前试图夺人眼目。人们让喧闹留有余地,是对零点以后新年的莅临表示更为热烈的欢迎。一切都在拥挤着临,旧年只剩下最后一日,“旧”,“一”和“日”的左右结构,将成为一段打上句号的往昔。母亲往花瓶里插入一束银柳,然后抓起一块抹布擦着早已亮闪闪的电视柜,唠叨着: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冲好抽水马桶,在零点之前洗完脏衣服大年初一,不可以做一切与“扫除”有关的事。父亲正在准备年夜饭,忙碌的身影不时从厨房进入客厅,又从客厅进入厨房。进出间,熏鱼和酱鸭的香味飘逸而,油锅正发出“哔哔啵啵”和“哩哩啦啦”的欢快的哼唱。老八样,还是老八样,他三十年如一日地为除夕的餐桌奉上最古老的八道菜。她给他买过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只粗略地翻了一遍彩页,并且对华而不实的菜式嗤之以鼻。他排斥“时尚”或者“流行”这样的字眼,他认为那是“浮躁”和“骗术”的代名词。他并未意识到他的过时,一如既往地操作着古老的年夜饭,并且永远保持着三十年前的热情。他看着自己做出的一大碗一大碗的菜肴,脸上流溢着满足的表情。他好像从不知道,她早就吃腻了老八样。整个春节期间,他把那八道菜端出端进,从除夕一直端到正月十五。这是她记忆中千篇一律的春节,她过够了。于是今年,她准备出逃,自然是有人领着她逃。她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然后,有一双大手牵着她的小手,长了翅膀一样,远走高飞了。去海南的机票竟不打折,原那么多人和她一样,厌烦了在家里过年。满员的经济舱里空气浑浊,却浑浊得让她心安理得。深冬的海南没有一丝深冬的气象,绿意葱茏的热带植物染绿了她的眼睛,碧蓝的大海边,暖风飞扬起她单薄的衣衫,赤裸的脚趾里灌满了温暖的细沙没有人忙于过年,没有人惦记着插银柳、大扫除、做年夜饭、放鞭炮,没有人记得,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个日子叫除夕。直到午夜,手机忽然发出一声布谷鸟的呼唤,是短信。白天的疯玩让她疲惫不堪,她打开昏昏欲睡的眼皮看短信:阿囡,新年到啦,爸爸妈妈祝你快乐,进步! 新年到了吗?她以为她在梦中,梦中的新年为何是一盏昏暗寂寞的床头灯?怎么是一床除了白色还是白色的被褥枕头?怎么是一个没有飘逸出熏鱼酱鸭香味的标准间?她终于清醒地意识到,她逃离到了一个不需要过除夕的地方,可新年还是马不停蹄地临了。她推了推熟睡的人:新年好!熟睡的人发出梦中的呢喃:好!继续熟睡。她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感觉有点饿,她听到胃壁在暗暗地较劲,发出微弱的研磨声,身体内的生物钟醒了,她终于惦念起了某些食物,那些应该出现在除夕餐桌上的三十年不变的食物。她便问熟睡的人:现在,你最想吃什么?熟睡的人没有回答她,她便自问自答:第一想吃八宝饭,第二想吃白斩鸡,第三油爆虾,第四咸肉炖笋干,第五熏鱼,第六酱鸭,第七扣三丝她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才七个,还有一个,对了,还有一个,肉圆蛋饺三鲜锅。她简直胃口大开,她几乎要吃成一个大胖子了,她第一次用想象和回忆,品尝出了老八样的美味。美味的老八样,让她忽然有些想念她厌倦了的家。她忍不住又推了推依然熟睡的他:明天,我们还是回上海吧,我想吃我爸做的老八样。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写出了“她”由吃腻了老八样到想吃老八样的转变,情节一波三折,意蕴丰富。B母亲在除夕这天进行大扫除,不停唠叨着“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这表现了母亲的封建迷信思想。C父亲每年除夕都做老八样,女儿给他买了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却对书上的菜式嗤之以鼻,他觉得自己做的老八样是世上最美味的菜肴。D第四段中提到父亲的老八样而不具体点明,吊读者胃口;倒数第三段通过“她”的口一一道出八样菜的名称,前后呼应。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同时,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的灵活运用也为小说增色不少。(2)小说中的“她”厌倦在家过除夕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3)这篇小说在线索安排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4)有人说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亲情,有人说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新旧两种文化的碰撞,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4分)第卷 表达题(51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D近年,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发电涡轮和太阳能板的制造国,今年在绿色能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高达489亿美元,在世界可再生能投资领域发挥着领导性的作用。B国家教委近日发文重申,幼儿园不得收取书本费和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也不得开办所谓的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C面对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现实,高校应采取切实措施重视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质,而不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而取消长跑等项目,任由学生体质继续下降。D有媒体报道称,包括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本铃木在内的日本车企将削减在华产能。原因是由于“钓鱼岛购岛闹剧”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民众抵制日货所引起的。14用下面这组句子衔接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_。_。_。_。_。_。殷代的青铜上就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似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坚硬的黑陶为特征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这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值得注意的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A B C D15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1)(2)题。(5分)(1)说明漫画的内容。(3分)_(2)揭示漫画的寓意。(2分)_ 五、写作(40分)1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去年,一档“爸爸去哪儿了”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后,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让无数人感慨不已,中央电视台年后也在新闻直播间里推出了一档访谈节目“时间都去哪儿了,说说我们的青春”,引发无数网友的热议。一时间,“去哪儿了”风靡一时。请以“去哪儿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要鲜明。拉萨中学高二年级(xx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卡选择题(18分,每小题2分)题号13456131415答案古诗文阅读(26分)文言文阅读(12分,4-6题,每小题6分)7、(1)_(3分)(2)_(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8、_(4分)9、_(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1)_ _(2)_ _(3)_ _11、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1)( )( )(5分)(2)_ _(4分)(3)_(4分)(4)_(4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1416题,每小题2分) 15、(1)_(3分) (2)_(2分)16、作文(40分)二、古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4-6题,每小题2分)4B 稍:逐渐。5C 说明他少年有豪气,只说他做出选择要做官,是他的处事态度。6D “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错。7(1)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用为世所用。(游1分,定语后置1分;落落可奇1分;有以1分;用 1分适当给分)(2)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见幸1分;引1分;止1分;遽1分;省略句1分,适当给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答E给3分,D给2分,C给1分;答AB不给分。(2)除夕这一天是一年中最繁忙、最嘈杂的一天;母亲的大扫除、唠叨以及许多过年的老规矩让“她”感到厌烦;父亲每年除夕都要准备“她”早已吃腻了的年夜饭老八样。(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她”厌倦了家里的过年气氛,吃腻了老八样,所以逃到海南;在海南“疯玩”,获得短暂的快乐后,又忆起家的气息,打算回家。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她”厌倦了在家过年,想逃离古板的父母;离开后,深夜环顾所处的地方,又开始怀念家。以老八样为线索:“他好像从不知道,她早就吃腻了老八样”,文章先写“她”吃腻了老八样;“怎么是一个没有飘逸出熏鱼酱鸭香味的标准间?”“她”午夜时分在海南的旅馆又想起了老八样,因而想赶快回到上海的家。(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示例一:我认为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亲情。文章前半部分写父母的忙碌及“她”对在家过年感到厌倦,而当“她”今年不准备在家过年时,父母能体谅“她”。父亲在厨房与客厅之间穿梭,“熏鱼和酱鸭的香味飘逸而,油锅正发出欢快的哼唱”,这些描写很温馨,充满了家的气息。“她”逃离后暂得欣喜,而午夜收到爸妈的短信后再也难以入睡,回家的念头萌生。文章结尾显示,“她”虽然“逃离”了父母,但心理上却难以真正摆脱对家的依恋和对父母的想念。示例二:我认为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新旧两种文化的碰撞。父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保留着过节的习俗,那些习俗能让人感到心安,让人眷恋。“她”代表了时尚文化,“她”厌倦了传统文化的束缚,逃离之后得到一时的轻松自由,而在陌生的旅馆里却又感到空虚与落寞,又想回到原的环境。从文章结尾看,时尚文化可以让人暂得欣喜,但传统文化终是根基,能给人以温暖和心灵的慰藉。四语言运用(11分,14-16题,每小题2分)12.C 运筹帷幄: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A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当中受到影响,指好也指坏。B项“休戚相关”:彼此之间忧喜、福祸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形容关系密切。用形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不恰当。D项“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与“热情”不能搭配。13.C A项,主语残缺,在“今年”后加上“中国”。B项,“和”后面应加“与”。D项,“是由于所引起的”句式杂糅。所以选C。14B 本语段主要讲文字的起。横线前面是讲彩陶,所给六句中还涉及龙山黑陶和殷代青铜器,在本语段中,尤其要注意虚词和指代词的照应和指代连接作用,如句中的“则”字就是和横线前的句子照应的,句中的“也”是和第句照应的,句的“刻画”则是兼指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殷代时间最后,放在后面说。15(1)漫画的上部画着一只箱子,上面写有“意见箱”三个字,意见箱的下面画着一只废纸篓,呈条状的纸片正从意见箱的底部落向下面的废纸篓。(3分)(2)讽刺了社会上某些单位只做表面文章,不肯虚心接受批评、监督的不良现象。(言之有理即可)(2分)16试题分析:这是一则短语型话题作文,以问话形式出现,蕴含了对亲情的呼唤、对青春的反思、对生活的追问、对价值的定位。那么,只要以生活为原点,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辐射即可,可以迁移到“年味儿去哪儿了”、 “好空气去哪儿了”、 “燕子去哪儿了”、“信仰去哪儿了”、“道德去哪儿了”、 “诚信去哪儿了”、 “雷锋去哪儿了”等等。【参考译文】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曼卿的父亲,名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名,心中不为所动。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醉,颓废地放纵自己。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为世所用。康定二年二月四日,在京城逝去,时年四十八岁,担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给予奉职。曼卿开始不肯就职,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你母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曼卿惊视了一下,同意就职了,后调任殿直。不久,改任太常寺太祝,管理济州金乡县。曼卿曾感叹说:“这也可以施展治理国家的才华啊!”治县得到好评,任乾宁军通判。母亲李氏逝世,服丧完后,任永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充任馆阁校勘,调任大理寺丞,海州通判。后任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上朝处理国政,曼卿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给天子。后太后去世,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黄河以南都臣服开始,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曼卿上书谈了留心边事,平时练兵,防患未然等十件事,没有引起重视。不久元吴背叛,北宋向西边用兵,皇上才想起曼卿的谏书,召见了曼卿。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在河北、河东、陕西百姓中征兵,得到乡兵几十万。石曼卿也奉命在河东征兵,做得非常好,合乎皇帝的心意,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