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2723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三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三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2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写道:“邢磁类银,越磁类玉”,“邢磁类雪,越磁类冰”,这是陆羽对邢、越二窑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唐代瓷器生产成就的一个简略概括。下列瓷器中属于邢窑瓷器的是A陶罐 B白瓷 C青瓷 D青花瓷3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A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B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C发挥理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 D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改革4二十世界三十年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A工农红军面临王明“左”倾错误破坏B国民政府推行蒋介石个人独裁C1923年世界经济危机横扫中国D抗击日本的系列侵略战争5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开设工厂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A B C D6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里查德奥维瑞列举了人类历史上50个最重要的日期,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位列其中,其原因是A物种起源的发表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达尔文的进化论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C达尔文的理论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D达尔文的革命性理论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7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这一情况出现在(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解放战争时期 B建国初期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后8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与斯大林模式有关的是( )A“谁不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就是帮助敌人”B“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D“开垦、开垦、再开垦,大力种植玉米”9建国以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发展科技工作的战略规划一些海外的优秀科学家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A、B、C、D、10下列重大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第一国际成立 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A BC D11下列中国社会发展特征,出现在1895年的是清政府失去东亚强国地位 维新派发起爱国救亡运动重庆等开始成为开放的商埠 康有为发起成立保国会A. B. C. D.12才女张爱玲曾发出如此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的服装体现出专制统治的特征 B清朝女人的服饰极具民族传统特色C“迂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国侵略 D清朝仍存在着严格的男尊女卑观念第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5分)(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6分)(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9分)14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的任务材料二 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论新经济政策材料三 列宁说:“改造小农是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事情。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一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经济政策”的含义,说明1920年底苏俄实行该政策的目的。(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及其直接目的。(4分)(3)材料三说明列宁认为改造小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列宁对小农问题的认识说明了什么?(4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大清律例于顺治初年开始制定,乾隆初年基本完成,系中国历代刑律中最繁苛的一部,“新政”期间的法制改革即是从修改删减这部律例开始的。经过数年的删改,1910年以大清现行刑律颁行,作为新刑律颁布前的过渡性刑律。同年底,颁布大清新刑律,预定1913年开始实行。新刑律是中国第一部近代刑律,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自古以来,中国的法典基本上是刑法典,但又包含有民法、诉讼法及行政法等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民商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无别的法律结构。为此,制定了大清民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等部门法与单行法规。在古代中国,政刑之权“丛于一人之身”,上自皇帝,下至州县长官莫不如是,负责修订法律的刑部左侍郎沈家本认为“东西各国宪政之萌芽,具本于司法之独立。”且可为“异日宪政之始基”。因此,制定了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和法院编制法。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期间法制改革所呈现的主要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新政”期间的法制改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A【解析】主要考查中外朝制度。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顾问参与国政,从而形成“中朝”,对抗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其出发点在于加强君权。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邢磁类银,越磁类玉”,“邢磁类雪,越磁类冰”可以看出邢窑主要生产的是白瓷,故选B。A项是原始社会的器具;CD项是青瓷,越窑生产青瓷。因此ACD均错误。考点:古代的手工业:制瓷业3.【答案】C【解析】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理学家。晚清出现了“理学修身派”和“理学经世派”,晚清前者以倭仁为代表,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而后者以曾国藩为代表,更注重建功立业。而题干中所列诸葛、陆、范、司马等人是历史上深受儒学“经世”思想影响的实干家。(同时,也有学者认为程朱的义理之学与经世致用的实学是完全对立的,所以选项C中“发挥理学精神”如果能改为“发挥儒学精神”会更严谨。)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题干中的时间和 “中华民族”是解题的关键点,由此可知答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指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所以选B。开设工厂和协定关税明显和材料所述内容不符。考点:近代西方的在华特权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运用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不正确,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的标志是经典力学;B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进化论否定了“上帝造人说”,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D项说法正确,所以本题选D。考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生物学达尔文的进化论。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表信息。仔细观察图表的数据,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导致了建国初期中国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建国初期中国与各国贸易的情况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斯大林模式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属于赫鲁晓夫时代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C项符合题意和史实。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集体农庄9.【答案】D【解析】从整体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概括,大批科学家回国效力在小字中有体现。1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在1864年成立;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895年是中国历史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清政府战败求和,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维新派发起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表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康有为创办维新刊物,鼓吹变法,并成立强学会(注意不是保国会)等。1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体现的是妇女社会政治地位的低下,无权可言,这正是专制统治的恶果。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正确;B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原因在于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D只是表象,不合题意。所以应选A。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3.【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三点即可)(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日本: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信息“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得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等要点;据材料一“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等要点。(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因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和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再根据材料二信息“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说明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得出中美两国关系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等要点,再结合所学,得出中国自身国际地位提高等要点。(4)注意题目设问要求“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中两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珍爱和平;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以来,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国也应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创未来。14.【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目的:摆脱严重的经济困难;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4分)(2)措施: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4分)直接目的:改造小农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4分)(3)基本条件: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4分)说明的问题:注重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从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4分)(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解析】略15.【答案】(1)变化:从繁苛的旧刑律到简洁的新刑律;从“诸法合体”的传统结构到颁布部门法与单行法规;从“政刑”不分到司法独立。(2)顺应了当时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形势;推动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没有达到挽救清王朝的统治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