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1779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一、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着力 着急 着手成春 不着边际B.强迫 强使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C.和谈 和睦 和衷共济 一唱百和D.处理 处所 泰然处之 处心积虑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够用句后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在本届大专辩论赛的决赛中,山东大学代表队的选手们,潇洒自如,侃侃而谈,既倾倒了现场的观众,又征服了现场的评委,毫无争议地获得了比赛第一名。(挥洒自如)B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xx在全球公映,影片中用电脑技术制成的山崩海啸、电闪雷鸣的惊骇场面,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电光石火)C温总理在他的童年也曾亲身体会过“蜗居”的滋味,当然不难推己及人地去感受如今“蜗居族”的痛苦,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作出了“管好房价”的承诺。(设身处地)D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3.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打击违法网站的决心决不动摇,违法者必将受到法律的应有制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有关负责人近日宣布,一批群众举报违法网站遭查。B在电影的结尾,冯导情理之外却是意料之中的来了一句:21世纪什么最可贵和谐!从而显示出他坚定不移的走主流路线,也标榜出其不可动摇的主流地位。C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D把现实中破败凋敝的骑楼搬到世博会上去做广东馆的主要造型创意,就是由于先进的广东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臣服的原因。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灾难性的历史从来就有两个含义,即死去的历史和活着的历史。 , 。 , 。 , 。只有在灾难的句号化为一片良药时,我们才有权力说灾难性的历史已经结束了。活着的历史则贻害犹存而是冷静的反省与清明的思辨活着的历史属于现实死去的历史徒具残骸而不能复生但终结的方式,不是遮掩,不是忘却,不是佯装不知死去的历史才是一种终结A B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死灰独不复然乎 唯独B居无何 不久C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大抵,大概D县其头马邑城 悬挂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B甲因肉袒谢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C聂翁壹乃还乃引兵还D示单于使者为信几为汉所卖7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分别表现韩安国“多大略”和“忠厚”的一项是(3分)A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B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C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D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楚七国叛乱的时候,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后,韩安国的名声从此显扬。B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遭到蒙县的狱吏田甲的侮辱。过了不久,韩安国被任命为梁国内史,田甲害怕韩安国报复就弃官逃跑了,最后韩安国以灭其宗族相威胁才使他当面认罪了。C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以“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的比喻强调远击匈奴对汉朝是不利的,于是皇上采纳了他与匈奴和亲的建议。D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到匈奴做间谍,取得信任后约单于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汉王朝则由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准备伏击,但最终被单于识破。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甲不就官,我灭而宗。译文: 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译文: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剑与傅岩叟辛弃疾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注:傅岩叟:稼轩友人。(1)诗中描写了怎样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你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此诗中的运用。(3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2)连峰去天不盈尺,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苏轼赤壁赋)(4) ,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诗歌的大众与小众 吕进诗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从新诗诞生起,就一直在争论中。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平民化还是贵族化。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老杜有三吏三别,也有北征。推出大众化的死水的闻一多,也出版过小众化的红烛;写过小众化的雨巷的戴望舒,也写过大众化的元日祝福。朦胧诗似乎是小众的,但是诸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类的名句却得到广泛流传。当然,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另外,在一些诗人那里,主要审美倾向还会发生变化。诗终究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发生战争、革命、灾难的年代,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和平、和谐、安定的年代,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艺术总是有媒介化倾向,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大众传播有两个向度:空间与时间。不仅“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也是大众化的表现。李贺、李商隐生前少知音,但他们的诗歌几千年持续流传,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诗歌的这种隔世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化现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唐诗宋词成了中国人文化身份之一。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从赋得古原草送别到长恨歌,再到贬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艺术追求,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白居易的诗广布民间,传入深宫,当时凡乡校、佛寺、通旅、行舟之中,到处题有白诗,有些歌妓因能诵长恨歌而“增价”。元稹为白氏长庆集写的序言里有这样的叙述:“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新乐府用口语,但徒有乐府之名,实际和音乐没有多少干系,而柳永的词却充分运用音乐作为传播手段。他熟悉坊曲,和歌伶乐伎合作,使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叶梦得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新诗拥有唐诗宋词时代没有的现代传播手段,像诗的网络生存,就是古人远远不具备的条件。但是,新诗实际上很小众。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一、年轻的新诗不成熟,甚至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诗人难写,读者难记,没有像唐诗宋词那样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二、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也不来自音乐,主要借助默读,与朗诵尤其与音乐的脱节成为传播的大难题,把声音还给诗歌乃当务之急;三、和白居易的“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不一样,当下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高尔基有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新诗都需不断继承创新,在多样化格局中努力争取传播的大众化效应。 (人民日报2009年5月21日16版,有改动)12根据文意,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A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并存”于一人是不足为奇的,但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B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C有的诗人生前知音少,如李贺、李商隐等,但不影响其诗作因隔世效应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即大众化。D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但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因此大众化的诗作美学价值更高。E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唐诗宋词,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13根据文章观点,下面的诗句不属于大众化的一项是(3分)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李商隐)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白居易)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李白)14文章第5段例举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实践有什么作用?(4分) 15现代传播手段远比古代先进快捷得多,为什么作者却说“新诗实际上很小众”?(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落花枝头谢大光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循着被雨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16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5分) 17第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18文章的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9.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20.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4字。为彻底解决网吧顽疾,全国政协委员严琦决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一剂“猛药”:建议取缔各种社会网吧。严琦说,社会网吧能带来税收和解决就业,但和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相比,这点“好处”显得微不足道。她建议,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强制关闭社会网吧。对于买不起电脑的部分家庭和人群,需要上网怎么办?这可以由政府出资办一批公共网吧解决。关闭社会网吧导致的失业怎么办?政府可以出台就业等系列扶持措施,网吧老板的损失则由政府买单。面对严琦“取缔所有社会网吧”这一建议,许多网友表示了不同看法。昨日,部分老师、家长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办公共网吧,一定程度上肯定比社会网吧“把门”更严,但“取缔所有社会网吧”不太可行,不能搞“一刀切”。例如,政府公共网吧数量肯定不够,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那么,你生活中有怎样的缺憾?因而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二、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B(A项“着急”的“着”读“zho”,其余读“zhu”;C项“一唱百和”的“和”读“h”,其余读“h”;D项“处所”的“处”读“ch”,其余读“ch”)2.C(A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能用于举止风度。B电光石火:像闪电的光、燧石的火那样一闪而过,比喻事物很快消失。并非某种场面,不能替换。C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能够替换。 D一个巴掌拍不响:指事情单方面是闹不起来的;孤掌难鸣:指一个巴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3.C(A,句子歧义,到底谁“遭查”,是举报群众,还是网站;B,成分残缺,显示出他坚定不移走主流路线(的决心);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4. A(注意填写内容和语境的衔接;注意句子里面的语言标志。)二、本大题7小题,共34分。5.A(难道)6.C(于是,就。A判断句中表停顿语气/代词,的人;B。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经由;D。动词,作为/介词,被)7.D(A。与“多大略”无关,B。与“忠厚”无关,C。都与韩安国无关)8.B(是假意逼迫,目的是让其继续为官而不是要他认罪)9.(1)断句。(4分)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2)翻译.(6分)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就官”1分,“而”1分,句意1分)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阴”1分,“间”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的名声从此显扬。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直接)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他们,发动军队去攻打他们。”韩安国说:“到千里之外去作战,军队是不能得到好处的。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元光元年,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地之民,可以用财利去引诱他们。”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投降,财物可全部得到。”单于很看重并信任他,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答应了聂翁壹。聂翁壹就回来了,斩了死囚的头,把他的脑袋悬挂在马邑城上,假充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说道:“马邑城的长官已经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正在这个时候,汉王朝埋伏了三十多万军队,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诸位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互相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时汉军的伏兵就奔驰出击。当时单于军队距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将要抢夺劫掠,可是只看见牲畜放养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人。单于觉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问情况。尉史说:“汉军有几十万人埋伏在马邑城下。”单于回过头来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汉所欺骗!”就带领部队回去了。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处于忠厚之心。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去世。10.(1)诗中描写了一个欲报国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1分)他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却发现宝剑只能挂在空斋与琴为伴,未可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2分)(2)用典。(1分)“莫邪” 是古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典出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四,此代指名剑,也暗喻自己才能卓越。 “楼兰” 为汉时西域古国,事见汉书傅介子传。此处用典,以“楼兰” 借指北方的金国,“斩楼兰”表现了自己为国杀敌的理想。(1分)用典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含蓄隽永,意味深长。(1分)(指明“用典”,解说意思对即可,不必指明典故出处。)11(1)别有幽愁暗恨生 铁骑突出刀枪鸣(2)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3)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尊以相属(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12.B、D(B项“张冠李戴”,第3段是说“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D项“因此大众化的诗作美学价值更高”错,原文并未作出此判断。)13.D(根据第2段中“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就不难做出判断。)14.(1)通过白居易诗歌创作说明诗歌大众化的前提是“但伤民病痛”。(2分)(2)说明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追求,因而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的产生了大众化效应。(2分)(不要拘泥于答案,意思接近即可给分)15.因为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1)新诗不成熟,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2)新诗没有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3)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4)新诗与朗诵与音乐的脱节难以传播;(5)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答对3点给2分,答对5点给4分;如果照抄原文内容酌情扣分。不要拘泥于答案,意思接近即可给分)四、本大题3小题,共16分。16字面义:还没有结出果实的花朵(2分);在本段中喻指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怀才不遇的落魄之人(3分)。 17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答比喻不得分)(1分);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热烈、鲜艳、红火的开放盛况(或答写出了石榴花的生机与活力)(2分);流露出作者的愉悦之情(或答:对比反衬,为下文写落花作铺垫)(2分)18.并不矛盾;作者描写花果满枝的景象是为了从侧面写落花(2分),因为正是有了“落花”的无私奉献,才会有如此花果满枝的盛事(2分),从而巧妙地表达了主题(1分),继续阐明主题(1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9.参考答案: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它具有重量轻、能量小、精确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20.答案示例:政协委员提议关闭社会网吧引起争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