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学习达标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111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学习达标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学习达标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学习达标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学习达标检测试题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45分;第卷为非选择题,55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 选择题 (共30小题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2.“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3.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4.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5.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6.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标志着古代世界成文法的诞生 B可有效防范个人专权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D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7.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国王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8.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 A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 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 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 D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9.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10.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11.“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12.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3.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14.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后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北平新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中共“七大”召开15.“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材料应该是() 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 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 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16.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17.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8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19.“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20.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D参加日内瓦会议22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23.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24.目前“一超多强”之间既相互借重、利用与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这说明( ) A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 B“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 C霸权主义的威胁已消除 D美国已放弃建立单边世界的企图25.xx年,世界风云跌宕起伏,云谲波诡。中东动荡余波难平,涟漪四起,冲击叠重的暗礁;日本右翼势力在领土问题上不断逞强,与邻国关系紧张;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就破浪之势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 A世界面临着新的战争的威胁 B国际恐怖主义是世界动荡的主因 C南北差距扩大趋势有增无减 D国际局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6.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铁农具的推广程度 B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 C封建政府重视程度 D土地私有化发展程度27.以下各项最能够体现中国封建经济根本特征的是() A“工商食官、政府垄断” B“精耕细作、家庭经营” C“铁犁牛耕、以农为本” D“耕织结合、自给自足”28.“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29.“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30.“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海禁”政策 重农抑商 盐铁官营 夜市出现 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55分,其中第31题18分;第32题18分;第33题19分)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联邦政府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最高法院(司法权)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任命联邦法官国会可以2/3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但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1787年宪法材料二而这个政府则应当按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方式组织起来。苏维埃不仅把立法权和对执行法律的监督权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而且通过苏维埃全体委员把直接执行法律的职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以便逐步过渡到全体劳动居民人人来履行立法和管理国家的职能。 列宁选集材料三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基本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维埃俄国政体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代议制民主对政治文明发展历程所起的进步作用。(4分)32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三大决策”产生于“革命与战争”年代和“冷战时期”,而今国际形势已剧变至“和平与发展”年代和“后冷战时期”,这导致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不断相应的进行调整,今昔自然不能相比。然而,三大决策毕竟是新中国一笔重要的外交遗产。 新中国外交的“三大决策”材料二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材料三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材料四 下图是美国对中国不断发展、和平崛起的诋毁。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三大决策”是什么?(3分)归纳影响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因素。(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越南战争的结局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有哪些原因?(3分)(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反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此问题?(7分)33(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 ”者 ,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四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19世纪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有什么新现象?(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因素有哪些?(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4分)xx学年第一学期xx级第一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B解析据题干材料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这说明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仍然存在,且部分士人有怀才不遇之感;孟子“七十者可以食肉”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贫富贵贱、等级门第依然存在,故选B项。仁政思想不能全面涵盖材料信息,A项错误;部分士人的境遇不能说明整个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分封制度的瓦解,故D项错误。2.B 3.D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大意是:扩大科举取士,使知识分子将精力用于科举考试,从而把对封建王朝不满甚至反抗的潜在因素,转化成对其效忠服务的因素,进而维护社会秩序。故选D项。科举制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但也有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的一面,故A项错误;“社会各阶层”的说法言过其实,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科举制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故C项错误。4.C 5.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强制性,这显然与民主的权利相矛盾,实际上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故D项正确。材料“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直接反映了雅典要求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而非侧面反映,C项错误;公民没有履行参政义务,不一定是因为高频政治活动,A项错误;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在材料中更无从体现,B项错误。 6.B解析据题干材料“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说明法律不是为了个人设置,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A项错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民法大全的制定,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D项错误。7.C解析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内阁是英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首相又是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又可以控制立法权,故C项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A项错误;议会掌握立法权,也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最高法院主要是掌握司法权,D项错误。8.A解析抓住关键信息“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联邦宪法”说明赋予联邦政府实权,建立了联邦制国家;“国家宪法”说明赋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选A项。B项是关于中央政府内部的权力分立,C项是关于大州与小州的关系的协调,D项是关于南方与北方的关系的处理,都与题意无关,排除B、C、D三项。9.D 10.D解析关键信息: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题干核心内容对应辛丑条约中的“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内容。11.B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曾国藩认为中华文明正因某些因素岌岌可危,由讨粤匪檄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篇讨伐太平天国的檄文,故B项正确;从“粤匪”可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中的“愚昧无知和落后”过于宽泛,故排除。12.A解析据题干“最后一份皇帝诏书”“新时代开始”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取得胜利,C项错误;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而宣统帝退位是在2月,D项错误。13.B14.A解析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可知这一时间为1949年,接着由“李自成义军”“进入北京后败亡”可知毛泽东在告诫全党避免腐败、重视人民利益,由此可知这一事件的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故A项正确;B项时间为1949年9月,党中央已经迁到北平,B项错误;C项时间为1927年, C项错误;D项时间为1945年,D项错误。15.B解析据“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可知是与七七事变有关,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材料是在分析日本为何在卢沟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可知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6.D17.B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和“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可知是团结各阶层人民筹建新中国,故选B项。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及民主党派的问题,A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的,C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1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保障。A项与题干内容不符;B项叙述错误,应该是“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项错误,人大代表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19.D解析据题干信息,“不对称”主要反映的是经济水平的差距,故选D项。据材料中“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可知,苏联的军事力量是强大的,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这两个争夺者”,不强调其同盟者,A项错误;意识形态不能说“不对称”,B项错误。 20.A21.A解析本题考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后来其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国际准则。22.A解析从题干“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等信息,可以看出美国改变了过去的对华政策;再结合时间1971年,可知A项正确。1971年中美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方面中美之间还存在较大分歧,故C项错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故D项错误。23. 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充分体现我国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A项为万隆会议精神;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宗旨同样可以排除C、D两项。24.A【解析】题干中的“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表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A正确。目前,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建立,B错误。美国仍然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试图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C、D不符合实际。25.D解析中东局势紧张,日本与邻国关系紧张,反映出国际局势存在动荡局面;“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就破浪之势”,反映国际局势存在和平局面,故选D项。材料只是反映部分地区动荡,不是世界面临着新的战争的威胁,A项错误;世界动荡的主因是强权国家的霸权主义,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C项错误。26.A【解析】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但是耕牛相对铁农具而言,成本要高,不及铁农具使用更广泛,故A项正确,B项错误;封建政府重视是原因之一,但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看,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化也是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的影响之一,故D项错误。27.D 28.B【解析】该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A、C、D项错误。29.C【解析】A项说的是夜市,宋朝时出现,所以说法正确;B项说的是街市,也是宋朝时出现,所以说法正确;C项说的是会馆,是在商帮出现后才有的,是明朝时才有,故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观点,符合题意;而D项“交子”是宋朝出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30.C【解析】“政治权力型经济”即是采取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而不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者说某种经济现象并不是经济本身发展的结果。在以上四种经济现象中,“海禁”政策最初出现于明代,是统治者为了避免沿海人民与海盗、倭寇勾结而采取的措施。重农抑商出现于战国时,是由于商人流动性大不利于统治,盐铁官营出现于汉代,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三种情况符合。夜市在唐代扬州已经出现,岳麓版教材说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这种情况突破了政府对商业时间上的管制,因此它不是出于政府的要求,不符合,故选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8分,第32题18分,第33题19分,共55分)31.【解析】本题考查对近现代民主制度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需要结合总统和议员的产生方式回答;第(2)问的关键信息是“把立法权和对执行法律的监督权集中在自己的手里”,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将立法权和行政权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真正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第(3)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苏维埃体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可以结合第(2)问进行回答;第(4)问要注意多角度分析。【答案】(1)人民主权(民主选举产生国会议员、总统)。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法治(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6分)(2)代表由人民民主选出;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4分)(3)权力主体是人民(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普选产生人大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权力广泛(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4)推动世界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保证公民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人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政治稳定,缓和社会矛盾。(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32. 【解析】第(1)问从材料1中的内容可以推断三大决策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三大外交方针,据材料说明影响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因素。第(2)问从美国越战失败的结局和美国调整对华政策角度说明。第(3)问从中国历史传统和国情等方面总结。第(4)问注意图片的含义,这是美国的诋毁,结合中国的和平之路回答。【答案】(1)“三大决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分)因素: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国际局势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3分)(2)美国在越南战争的失败,促使美国主动谋求同中国关系的缓和,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2分)(3)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加快发展经济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3分)(4)观点:中国威胁论。(1分)看待:观点错误。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动机是遏制中国;中美两国应相互尊重;合作共赢。(6分)33. 【解析】(1)根据材料概括。材料有四个省略号,每个省略号后面代表一层意思,根据每个省略号后面内容概括。(2)根据材料“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概括。原因从交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等因素来分析。(3)根据材料“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来概括。(4)材料观点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一般是自发的,但有些地区不是自发的,是被动的。结合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史实,以及近代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被动接受西方文明来回答。【答案】(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4分)(2) 现象: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产品;是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聚集众多商贾;大宗商品的贸易中心。(3分)原因:江浙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交通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4分)(3)因素: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4分)(4)理解: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但由于自身体制的阻碍发展缓慢;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使被动接受工业文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