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假期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9549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假期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假期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假期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假期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历史试题 历史组 历史组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 马克思在评价宗法制时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每一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材料最能说明的是A. 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有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B. 宗法关系成为统治者强化统治的工具C. “君权神授”是这种结构的指导思想D.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各级官吏为地方宗主2.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3. 中国古代商人在致富后往往购买田地,成为地主,即“以末致财,用本守之。”这种现象A. 活跃土地买卖 B. 实现规模经营,推动生产力提高C. 加剧土地兼并,造成社会动荡 D. 实现角色转换,提高商人地位4 有学者在评价某种文明时说:“(它)本质上需要顺天应命,需要守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需要掌握争取丰收的农艺和园艺;它无需培养尔虞我诈的商战技巧,而是企盼风调雨顺,营造人和的环境。”下到说法所体现的认识突破了这一文明特征的是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父母在,不远游”C.“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5.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 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6.“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7.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据此可知A. 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B. 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C. 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D. 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8.战国策韩策一记载:“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与之婴儿也。”出现这一差别的最重要原因是A. 秦国地处偏远,民风强悍 B. 军功爵制的激励作用C. 六国经济发达,奢侈腐化 D. 什伍连坐制度残忍效应9. 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釱左趾之刑”。这一经济措施A. 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 B. 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C. 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违背 D. 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10.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举刑狱公事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A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B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11.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12.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元曲和傩戏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风俗画和文人画13. 下表摘编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农作物相关记述稗 “稗多收,能水旱,可救俭岁。”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芋“可以救饥馑,度凶年。”材料表明在农学研究中,徐光启A.注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重视农作物的备荒价值研究C.认为水稻供应不足以度荒 D.认识到发展水利的重要性14.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 地主与佃农相互依存 B. 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C. 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 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15. 清代某机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这一机构是A. 中书省 B. 枢密院 C. 三司 D. 军机处16“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材料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 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 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A B C D17.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 B. 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C. 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 D. “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18. 1951年4月山西省委发出警告:农民“不是向着我们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方向发展”。所以要“动摇、削弱、否定私有基础”。后来中央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 实施土地改革运动 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提出“八字方针”19.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 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20. 苏格拉底哲学的原则是“人必须自己去找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这就是意识复归于自己”。这表明苏格拉底强调A.不断认识自我的价值 B.追求理性的价值C.生命意义的价值 D.探究真理所在的价值21. 一位叫阿尔贝蒂的剧作家曾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人最早可能生活在A公元前5世纪 B5世纪 C15世纪 D18世纪22.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A. 以民意制约权力 B. 以权力制约权力 C. 以道德制约权力 D. 以权利制约权力23. 1773年詹姆斯瓦特遭遇了失业和丧妻的人生变故,但他仍拒绝出国另谋生路,在他看来,自己的国家绝不会让一个将带来无限商机的发明家流失海外,因为它早已准备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机制。与这一机制的形成最直接相关的是A. 英国较早的形成专利制度 B. 英国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C.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英国率先展开了工业革命24.“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这段话评论的是A牛顿的近代力学 B路德的因信称义C卢梭社会契约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25.“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材料中的“旧制度”被淘汰,主要体现为A.权利法案的颁布 B国王权力被剥夺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议会改革的实现26. 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个“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就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A. 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 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 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D. 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27.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A. 进行全面的改革 B. 实行新经济政策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建立苏维埃政权28. 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当时发表言论意在强调A. 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 B. 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C. 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 D. 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29.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 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 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 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 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30. 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第 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31题25分,第32题15分,共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碰撞,有时表现为激烈的状态,有时表现为平和的状态。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材料二 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其次,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苟求其故”,对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摘编自王永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材料四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国家的对外政策往往决定着文化的交流广度与深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期孤立、封锁,造成了中国文化与世隔绝。直到中国重新融入主流世界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成为中西交流的桥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9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所翻译书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6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儒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6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或阻碍)中外文化交流的因素。(4分)32.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认为,财政出现困难的原因,不仅是“费出之无节”,更重要的是“失所以生财之道也”。因此,他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观点,这也是他进行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王安石的这一指导思想包括生财、聚财和用财三重含义。最重要的是生财思想,亦即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此基础上改善财政状况、增加财政收入。材料二 苏洵在辨奸论中记录了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宋神宗面前就理财问题的一次辩论。王安石认为,不用增加赋税,也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因为减少了财政支出,就等于增加了财政收入。王安石认为控制财政支出的方式一是通过编制预算,依照预算的执行来节制支出;二是裁汰冗员、冗兵、节约各种费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进行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含义,并回答其为此而采取的改革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能够印证这一理财思想的改革措施有哪些?(7分)答案:123456789101112BCCCBBCBABBD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CDBDBDACBAD252627282930DCDCDB25. (1) 丝绸之路(或商业活动,中外贸易)。( 3分)史实: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学发生冲突,结果佛教逐渐中国本土化,儒学吸收佛教精神而有新发展。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促进欧洲社会转型。(6分。学生列举其他史实只要符合题意并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内容:欧洲自然科学,中国儒家经典。(4分)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相互启蒙)。(2分)(3)影响:儒学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研究,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四门主要学科;开拓了研究者的思路,充实了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6分)(4)说明:本小题学生可任选推动因素或阻碍因素作答。推动因素:国家政策的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等。(4分,任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阻碍因素:文化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国家政策的影响;意识形态的矛盾等。(4分,任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6.(1)指导思想及含义:“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即生财、聚财和用财三重含义。(4分)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4分)(2)理财思想:不增加赋税,节省开支,以增加财政收入。(4分)措施:编制预算;裁汰冗员、冗兵,减少冗费支出;保甲法。(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