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模块终结测评 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7764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模块终结测评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模块终结测评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模块终结测评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模块终结测评 苏教版必修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4Zn65H1Ag108O16Al27Ba137K39S32N14Na23Fe56Cl35.5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共同具有的性质是()A都比较稳定,久置不变浑浊 B相同的颜色C有丁达尔效应 D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Al2O3B在医疗上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用于现代通讯的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硅D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Fe(OH)3 悬浊液Fe(OH)3 胶体FeCl3 溶液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色反应的现象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4试预测下列哪些物质不具备漂白性()ANa2O BNa2O2 CHClO DNaCl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A1.8 g NH含有的电子数为0.1NAB2.3 g金属钠反应生成Na2O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C标准状况下,11.2 L的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D24 g O2分子和24 g O3分子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C失去电子多的还原剂还原性强 D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此元素可能被氧化7下列反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HClNa2CO3;HClNaHCO3BNaOHHCl;Ba(OH)2 H2SO4CBaCl2 H2SO4;Ba(OH)2 Na2SO4DCaCO3 HCl;Na2CO3H2SO48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Ba2、Cl、NO BK、ClO、Cl、SOCCa2、Mg2、NO、HCO DNa、Cl、CO、HCO9下列除杂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NO中有少量的NO2:用水洗涤后再干燥B食盐中有少量的NH4Cl:加过量的烧碱溶液后加热蒸干CN2中有少量的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NO2中有少量NH3:用水洗涤后干燥10下列不用任何试剂即可鉴别,被鉴别出来的顺序依次是()NaOHAl2(SO4)3Ba(NO3)2FeCl3KClA BC D11植物在遇到干旱、洪涝、低温、病虫害等情况下会产生有强氧化性的活性氧(即原子态氧),它能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或死亡,朝鲜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于xx年1月成功开发出能排除活性氧的植物苏醒剂,从而提高植物抗旱、抗涝等的能力。下列关于植物苏醒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的作用 B还原剂的作用C催化剂的作用 D吸附剂的作用12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屑,充分反应后滤去固体物质,滤液中含有较多的阳离子可能是()A只有Cu2 B只有Fe3CFe2和Cu2 DFe3和Fe213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用到容量瓶,容量瓶是一种颈部细长的梨形瓶,由于其颈部细长,所以在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需一定的耐心和技巧,有人建议将容量瓶的瓶颈改粗,对该建议的正确评价是()A可以按此建议改进,因为可在使用容量瓶时带来方便B不能按此建议改进,因为会降低容量瓶的精确度C如果加粗瓶颈,可将原刻在容量瓶瓶颈上的刻度改刻在容量瓶的瓶身上D不必加粗瓶颈,因为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少量液体倒出瓶外,不会对溶液的浓度产生影响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B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数为0.02NAC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1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基本要求发展要求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SO2:2COSO2H2O2HCOSO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C石灰乳与盐酸反应:HOHH2O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2HH2OCO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工业上利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Cl22OH=ClClOH2OB氧化铜与硝酸反应:CuO2H=Cu2H2O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H2O=AlO3H2D过量的氨水加入到AlCl3溶液中:Al33OH=Al(OH)316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能与Fe3反应,且能证明Fe3具有氧化性的是()SCNFeFe2CuIOHA B C D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硝酸铜溶液(硝酸银)铜粉结晶BNaCl溶液(CuCl2)NaOH溶液萃取C乙醇(水)分液D氧化镁(氧化铝)NaOH溶液过滤17.学习和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家中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和事故的保障。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图M1118将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2.72 g加入50 mL 1.6 molL1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滴入KSCN溶液后不显红色,若忽略化学反应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在所得的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2 molL1 B0.4 molL1C0.8 molL1 D1.6 molL1第卷(非选择题共64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19(8分)图M12为表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重叠部分区域表示物质的共同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物质独有的性质,即不同点。图M12(1)请你说出图中C处重叠部分的一个共同点。C处可填_。(2)各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区域对应的化学性质上的相异点。_。_。_。20发展要求(12分)工业上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工业废料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CuSO45H2O),设计了如下方案,请回答相关问题。图M13(1)写出合金溶于足量烧碱溶液时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写出途径中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2)由滤液A得AlCl3溶液的途径有和两种,你认为合理的是途径_(填“”或“”),理由是_。(3)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应用十分广泛,在滤渣D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来制备胆矾晶体是一种绿色工艺,写出稀硫酸和H2O2溶解滤渣D的离子方程式: _。(4)如何在实验室中从滤液C中获得绿矾晶体(写出主要的实验操作名称): _。三、推断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21(14分)图M14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图M14(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连接上E装置。Cl2通过C瓶后再进入D。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试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装置C的作用是_。(3)在E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_。(4)若将E处烧杯中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现象为_。(选填字母)A有白色沉淀生成B无现象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消失(5)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B的作用是_。22发展要求(8分)A、B、C、D、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M15所示转化关系。X图M15填写下列空白。(1)若A为金属铝,B为氧化铁,写出反应ABCD的一种用途:_。(2)若A、B、C、D都是化合物,其中A为H2O,B、C、D均含有N元素,则B为_色气体。(3)若A为金属单质,B、C、D都是化合物,A与B发生的反应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若A、B、C为化合物,D、X为单质,A、B、C中肯定含有X元素的是_。23(8分)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有如图M16所示的转化关系:图M16(1)发展要求若甲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氧化物,但它既能溶于硫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则甲是_。乙丙的化学方程式: _。(2) 若向乙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则甲物质是_。甲乙的离子方程式是_。四、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4分)24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以下简称“样品溶液”)的组成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研究报告。资料获悉36.5%的浓盐酸的密度为1.19 gcm3。探究思路用1.00 molL1的稀盐酸测定样品溶液的组成。实验探究用36.5%的浓盐酸配制1.00 molL1的稀盐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容量瓶、量筒、_。取20.0 mL样品溶液不断加入1.00 molL1的稀盐酸,加入盐酸的体积和产生的现象见下表。 反应阶段盐酸体积x/ mL0x10.010.040.0现象无气体有气体无气体第阶段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样品溶液中c(CO)_。交流讨论(1)如果将2.85 g某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逐滴加入1.00 molL1的稀盐酸并充分反应,若第阶段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5.0 mL,当滴加到45.0 mL时,反应的第阶段结束。则此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有同学认为,测定Na2CO3和NaHCO3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完全不必将混合物配制成溶液,也不必要使用其他反应试剂,即可达到目的,则此时实验的主要操作方法的名称是称量和_,在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有_。 模块终结测评(二)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36分,第卷64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4Zn65H1Ag108O16 Al27Ba137K39S32C12Fe56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xx年新发现的114号元素的同位素,其中子数为184,该同位素的质量数为()A70B114 C228 D298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1 nm1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胶体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氯化铁胶体溶液呈红褐色3苹果汁中含有Fe2,它是人们喜欢的一种补铁饮料,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逐渐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还原性 B氧化性 C碱性 D酸性4“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森林遭到了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B工业上燃烧大量含硫的燃料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D汽车排出的大量尾气5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以下方法洗涤所用仪器:用稀硝酸清洗附着银的试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过三氯化铁的试剂瓶。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全部正确6下列有关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B铁不能与氯气反应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DFe2加入KSCN溶液中立即显红色7制取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A11 B12 C21 D32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B标准状况下,5 L H2S气体与5 L NH3气体的原子个数之比为34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N2和CO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相同的质量,也有相同的密度D相同状况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9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O、Na、SO、NOBK、Na、Cl、SOCK、MnO、NH、NODNa、K、Mg2、SO10下列各组溶液,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化学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AKOH和Al2(SO4)3B稀H2SO4和NaHCO3CCaCl2和Na2CO3DBa(OH)2和NaHSO4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Cl3溶液与铜反应:Fe3Cu=Fe2Cu2B氢氧化镁与醋酸反应:Mg(OH)22H=Mg22H2OCCl2与NaOH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D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Ca2OH=CaCO3H2O12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实验操作A钠与水的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500 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5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C闻氯气的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烧杯,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13.下表中,对陈述、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陈述陈述判断A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CO2和SiO2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对;对;有BCl2和SO2混合后可用于漂白纸浆Cl2和SO2都有较好的漂白作用对;错;无C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用稀盐酸除铜器表面的铜绿对;对;有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对;对;无14.某溶液中有NH、Na、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物质的量几乎不多的阳离子是()ANH BNa C.Fe2 DAl315发展要求下列有关氨和硝酸实验的现象或结果,正确的是()A浓氨水滴进生石灰里可制得氨气B蘸浓氨水和蘸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会冒白烟C锌片与稀硝酸反应可制得氢气D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可制得一氧化氮16V 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a g,取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mol/L B.mol/L C.mol/L D.mol/L17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过分析测知含水7.62%,K2CO32.38%,KOH 90%。如果将此样品1 g加入1 molL1的盐酸46 mL中,再用1.07 molL1的KOH溶液中和过量的盐酸,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A3.43 g B4.00 g C450 g D无法计算18发展要求a mol的下列物质分别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假设还原产物只有一种),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下列各选项中正确的是(单位:mol)()Fe:3aaFe3O4:9aFe(OH)2:3a ;FeSO4:a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64分)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34分)19(10分)某生应用如图M21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图M21(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2)浓H2SO4的作用是_。(3)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4)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_。(5)请在D处以图的形式表明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20(12分)已知琥珀酸亚铁是常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补铁药剂的主要成分,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已知三价铁离子不具有治疗贫血的功能)。请回答相关问题。(1)常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补铁药剂通常都制成糖衣片,除了服用方便外,它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_。(2)某同学为了检测某补铁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a将药片去除糖衣,碾碎;b将碾碎的药片粉末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浅绿色溶液;c向滤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呈淡红色,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出现血红色;d向血红色溶液中继续滴加氯水,并振荡,静置几分钟,红色褪去。请回答下列问题:操作a中碾碎药片所使用的主要仪器是_。试剂A是_。加入KSCN溶液后,在未加新制氯水的情况下,溶液中也产生了红色,其可能的原因是_。用方程式表示溶液出现血红色的原因: _。对溶液最后褪色的原因,甲、乙两位同学首先进行了猜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溶液中的3价Fe又被还原为2价Fe;乙同学认为:可能是溶液中的SCN被过量的氯水氧化。基于乙同学的猜想,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有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_。21(12分)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现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填空。(1)我们知道,稀盐酸不与Cu反应。在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顺利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在一定体积的18 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0.9 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mL。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溶液(如KNO3溶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溶液中Cu2与NO2共存的结果,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此说法正确与否(简述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_。三、推断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22发展要求(10分)用镁粉、铝粉和炭粉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图M22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图M22(1)操作a的名称是_。(2)气体X为_,固体Z为_。(3)滤液Y中除H外,还含有的阳离子为_和_。(4)固体M为_。23(10分)工业上生产半导体材料硅的流程如下: (1)写出在制备粗硅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此反应中焦炭的作用是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2)粗硅与氯气反应后得到沸点较低的液态四氯化硅中常混有一些高沸点、难挥发性杂质,必须进行分离提纯。其提纯方法为_。(填字母)A蒸馏 B过滤 C萃取 D结晶(3)由四氯化硅通入氢气得到高纯硅和氯化氢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四、计算题(10分)24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混合物中加入1.00 molL1的盐酸100 mL,可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无血红色出现。(1)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多少? (2)求原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模块终结测评(一)1A2.C3.B4.A5D解析 NH是由一个N原子(含有7个电子)和四个H原子(共含有4个电子)并失去一个电子构成,因此0.1 mol NH含有NA个电子;1 mol Na反应时失去1 mol电子,所以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所以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去计算。6D解析 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也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碳酸,A项错误;阳离子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项错误;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去电子多少无关,而与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C项错误;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此元素可能被氧化,如KClCl2,也可能被还原,如Fe2O3Fe,即D项正确。7C解析 Na2CO3和NaHCO3在水中分别电离出CO和HCO,A项错误;B项中Ba(OH)2 与H2SO4的反应不仅仅为中和反应,还有沉淀生成,错误;D项中前者CaCO3 不溶于水,应写成化学式,错误。8B解析 加入足量Na2O2后,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NH 4、Mg2、HCO都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存在。9A解析 A项,NO2与水反应生成NO,干燥后得纯净NO;B项,过量的烧碱会混杂在NaCl中,错误;C项,CO与CuO反应生成CO2,引入CO2杂质;水洗时NO2与水反应,D项错误。10B解析 观察溶液颜色,为棕黄色的是FeCl3;将FeCl3作为已知试剂分别与少量其他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的为NaOH;将NaOH分别与少量其他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l2(SO4)3;将Al2(SO4)3分别与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的是Ba(NO3)2,剩余一种为KCl溶液。11B解析 依据题意,只要将活性氧消耗即可使植物苏醒,活性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消耗活性氧需要还原剂。12C解析 加入的铁粉首先与Fe3反应,当将Fe3消耗尽时,才与Cu2反应。反应后有固体,则固体可能为铜,也可能为铜与过量的铁粉的混合物,故溶液中Fe3必已经消耗尽,且一定有Fe2,可能还有Cu2。13B解析 若将容量瓶的瓶颈改粗,则定容时难以得到精确体积。14B解析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A错误;1.06 g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故Na数目为0.012NA,B正确;标准状况下,1 mol CO2分子的体积约为22.4 L,C项未指明是在标准状况下,C错误;0.5 mol/L的MgCl2溶液的体积不明确,无法求解MgCl2及Cl的数目,D错误。15. A解析B项电荷不守恒,C项反应物为石灰乳,Ca(OH)2不能拆写,D项MgCO3不能拆写。B解析 A项中石灰乳为浊液,所以不能拆;C项中不符合质量守恒;D项中氨水为弱碱,是弱电解质,不能拆。16. B解析 除了中Fe2不与Fe3反应,其余物质均与Fe3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无法证明Fe3具有氧化性,故B项正确。 D解析 A、B中应该用过滤法分离;C中乙醇和水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法分离。17C解析 试管和坩埚可以直接加热,烧杯加热时应垫石棉网,量筒不能加热,故选C。18C解析 最后所得溶液为FeCl2溶液,c(Fe2)c(Cl)c(HCl)1.6 molL10.8 molL1。19(1)都是钠盐(或都与强酸反应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2Al2NaOH2H2O=2NaAlO23H22SO2O22SO3(或Cl2SO22H2O=2HClH2SO4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NaHCO3Na2CO3CO2H2O20(1)2Al 2OH 2H2O =2AlO3H2AlO4H=Al32H2O (2)因为滤液A是NaAlO2溶液,按途径直接向A加入盐酸得到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杂质;按途径,通入CO2气体,得到Al(OH)3沉淀,将Al(OH)3溶解于盐酸中得到的是纯净的AlCl3溶液(3)CuH2O22H=Cu22H2O(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1(1)4HCl(浓)MnO2MnCl22H2OCl2(2)2Cl22H2O(g)C4HClCO2 吸收Cl2中的HCl气体,提供D处所需水蒸气(3)生成的HCl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未反应完的Cl2与H2O作用产生的HClO的漂白作用又使红色消失(4)B(5)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贮存少量Cl2解析 这是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气性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试题。结合Cl2的实验室制法及化学性质,从分析每一个装置的作用入手即可比较快地解决问题。22(1)焊接钢轨(或冶炼高熔点的金属或利用铝热反应的高温来熔断大楼的沉重墙地基,从而实现定向爆破等其他合理答案)(2)红棕(3)Cu2FeCl3=CuCl22FeCl2(4)B、C23(1)Al2O3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2)Fe2O3Fe2O36H=2Fe33H2O解析 (1)既能溶于硫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白色固体氧化物只能是氧化铝。(2)与KSCN溶液混合呈红色的溶液必为含三价铁离子的溶液,结合题中关系可推出甲为氧化铁。24玻璃棒、胶头滴管CO H=HCO0.500 molL1(1)55.8%(2)加热 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解析 向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首先发生反应COH=HCO,当CO消耗完时,发生反应HCOH=CO2H2O。开始加入的10 mL盐酸与CO发生反应,故n(CO)0.01 L1.00 molL10.01 mol,c(CO)0.500 molL1。(1)中由题意可知,Na2CO3的物质的量为第阶段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5 L1.00 molL10.015 mol,即0.015 mol106 gmol11.59 g,则Na2CO3的质量分数是100%55.8%。(2)中根据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和水)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进一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模块终结测评(二)1D2.C3.A4.B5D解析 将难溶物转化为可溶物或气体可以进行清洗。银在常温下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银易溶于水;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很大;高锰酸钾分解后得到的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水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锰易溶于水;长期存放氯化铁的试剂瓶中有红色的固体,是氧化铁,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易溶于水。6C解析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A错;铁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或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B错;Fe3加入KSCN溶液中立即显红色,而非Fe2,D错;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C正确。7A解析 参加反应的氯原子有一半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一半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8A解析 在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A项中没限定条件,错误。9D解析 AlO、SO都与氢离子反应,均不能存在于酸性溶液中;MnO为紫色,故A、B、C三组离子均不能共存。10A解析 利用A中两种溶液相互滴加,出现不同的现象来鉴别。将KOH滴入Al2(SO4)3 中开始有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而将Al2(SO4)3滴入KOH中开始没有沉淀,继续滴加产生沉淀。11C解析 A项错在没配平,电荷不守恒;B项错在醋酸是弱酸,应写化学式;D项错在碳酸氢钠应电离成碳酸氢根离子和钠离子。12C解析 A项中烧杯不能装满水;B项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操作;D项分液漏斗中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13C解析 A项中陈述错误,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B项中陈述错误,Cl2和SO2混合后漂白性降低甚至失去漂白性;D项陈述错误,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14D解析 NH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转变为NH3逸出;Fe2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搅拌与空气接触,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加过量盐酸反应后得到Fe3;,因溶液中加入NaOH,故Na增多。15A解析 浓硫酸难挥发,B项错误;金属与硝酸反应不生成氢气,C项错误;铜片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项错误。16C解析 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a g,即Al3的物质的量为mol。SO的物质的量为Al3的物质的量的1.5倍,即,取出mL溶液稀释到4V mL后,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7A解析 最后所得固体为KCl,由氯元素与钾元素的守恒可得:n(KCl)n(HCl)1 molL10.046 L0.046 mol, m(KCl)0.046 mol74.5 gmol13.43 g。18A解析 根据题意,硝酸足量,都生成三价铁,故起酸作用的硝酸为铁元素的3倍,中起酸作用的硝酸分别为3a mol、9a mol、3a mol和a mol;中作氧化剂的硝酸为a mol,中作氧化剂的硝酸都是mol,故全部正确。19(1)比较Cl2与HClO哪种物质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氯气本身吗”等合理答案均可)(2)吸收气体A中的水蒸气(3)B中的布条不褪色,C中的布条褪色(4)氯气有毒,容易使人中毒,且污染空气(5) 20(1)防止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而变质(2)研钵稀盐酸(或稀硫酸溶液)少量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Fe2Cl2=2Fe32Cl ;Fe3SCN=Fe(SCN)2或Fe33SCN=Fe(SCN)3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血红色,说明乙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如果溶液不变红色,说明乙同学的猜想是不合理的(或取少量褪色后溶液,加入FeCl3溶液;如果溶液仍不变血红色,说明乙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如果溶液变血红色,说明乙同学的猜想是不合理的)21(1)CuH2O22HCl=CuCl22H2O(2)大于3Cu8H2NO=3Cu22NO4H2O(3)不同意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Cu2浓度基本相等将一定量NO2通入到铜片与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若溶液颜色变绿,则该同学的结论正确,反之,不正确(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 (1)加入H2O2,增强了溶液的氧化性,使铜溶解。(2)浓硫酸在反应过程中由浓变稀,氧化性减弱,铜不再溶解;加入NO后,由于N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又将铜溶解。(3)这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估算直接证明第一个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在证明第二个同学的结论时,有两个思路:一是除去NO2,二是在铜片与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NO2,思路二较易进行。22(1)过滤(2)H2(或氢气)炭粉(或C);(3)Mg2Al3(或镁离子铝离子);(4)Mg(OH)2(或氢氧化镁)23(1)SiO22CSi2CO 还原剂(2)A(3)SiCl42H2Si4HCl 24(1)2.8 g(2)81.4%解析 (1)最终溶液为FeCl2,故n(Fe)n(FeCl2)n(Cl)n(HCl)1.00 molL10.1 L0.05 mol,m(Fe)0.05 mol56 gmol12.8 g。(2)HCl中H元素反应后一部分转化成H2,另一部分转化到H2O中,故n(O)n(H2O)0.04 mol,所以m(O)0.64 g,所以w(Fe)100%8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