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635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说明:1、本试卷分第部分(选择题)和第部分(非选择题)2、请考生将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C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山东省和青岛市ABCD3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一般表现为( )A面状B线状C网状D岛状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4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A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B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C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D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到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B到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C到人口密度逐渐递增D到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7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BCD下图为“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C人均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D南方的人均水资源为北方的4倍9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A雨季长短导致降水量差异较大B耕地面积差异较大C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D纬度差异导致蒸发量差异大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0.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ABCD11.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12.有关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交通便利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能源、原材料丰富D环境问题严重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据此回答问题。13.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C“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转型阶段的描述D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仍是全国最重要的“粮仓”N2 D& h4 P* Y j5 e M! N 6 + B B4 f% f, G) _2 C114.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AB CD读我国“引松入辽”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5.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B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公里# ( c0 H$ U1 D- j. HD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16.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 “宁东直流输电工程”西起宁夏宁武东至山东胶州,全长1 333千米,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7.宁夏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为( )A水能发电B风力发电C火力发电D核能发电18.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B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彻底解决东部地区的环境问题C促进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D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6 6 f6 Q- h: N9 O5 J 5 j* a) D0 C& I! O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xx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19.1990xx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上升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0.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BCD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2123题。2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22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23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退耕还林伴随着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被毁,全球环境在恶化,气候在变暖,与此不同的是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雨林地区却在发展生态农业。人们运用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比较亚马孙雨林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发展现状,完成24-25题。24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发展的是生态农业,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和土地资源 B模拟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C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D环保却不经济25下列热带雨林开发方式中,不利于热带雨林保护的是( )A雨林观光 B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C生态旅游 D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下图是我国在云南省新增的4处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湿地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下图完成问题。26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因长江洪水泛滥而积水27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B.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修筑梯田、种植作物,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读图,回答问题。28.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 )A工程质量低B设计不准确C人为破坏严重D泥沙淤积严重29.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读图2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3033题。30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农牧活动 距海远近 季风风向 纬度位置A. B. C. D.31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草原 水能 石油 森林 A. B. C. D.32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33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第部分(非选择题)3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干流全长4880公里,是东南亚最长的河流,亚洲第三长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后流入南海。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材料二东南亚地区地形简图材料三第4次产业转移大潮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催促之下,正加速度地由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奔涌而来,而越南、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可能成为中国中西部省份所期待的“迎接东南沿海转移”进程中的竞争对手。(1)说明湄公河上游(澜沧江)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原因。(3分)(2)请你简述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优势条件。 (4分)(3)从人文地理角度分析东南亚地区可能成为中国中西部省份所期待的“迎接东南沿海转移”进程中的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4分)(4)现在有人提出在甲地附近再建核电站,请说出你的观点和原因。(3分)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海南是全国重要的冬季蔬菜北运基地。2011年11月至xx年5月,海南运进北京的蔬 菜达72万吨。从资源调配的角度,说明“南蔬北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海南省除了海南岛和其他众多岛屿以外,还有广阔的海域,海洋生物、渔业、油气等资源丰富。(2)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角度,提出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建议。(3分)36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3分)(2)说出II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原因。(2分)37材料一: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单双季稻要求年平均降水量分别在750mm和1500mm以上。材料二:中国水稻分布图材料三: A地为宁夏平原, 自古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而今依旧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小麦、水稻高产稳产,枸杞、瓜果品质优良。银川附近遍布的湖沼是宁夏的水产基地,而贺兰山前广袤的草场,则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最近一个时期,不断有人提出 “宁夏不应该种植水稻!”这个问题。试从生态环境角度为此说法提供论据。(3分)(2)指出宁夏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4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xx级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第部分(非选择题)共34分题号34353637总分得分34.(1)(2)(3)(4)35.(1)(2)36.(1)(2)37.(1)(2)xx级高二地理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参考答案1-5、BBACB 6-10、DABAA 11-15、BCBCB 16-20、DCDDB21-25、CABAD 26-30、DDDDB 31-33、DBD34.(1)湄公河上游流经高山深谷之中(或两岸山高坡陡,悬崖峭壁);(1分)河流上游呈“V“形谷地,河道窄;(1分)基本没有支流汇入,(1分)所以流域面积狭小。(2)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交通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 湄公河流经地区热带经济作物及天然植物资源丰富(如热带林木、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等); 矿产资源(锡、石油等)丰富; 湄公河周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各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业发达等;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国际河流,航运价值高; 湄公河流经地区主要有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且各国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任答对4点给4分)(3)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廉;(1分)经济不发达,土地租金低;(1分)人口稠密,市场广阔;(1分)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了国外企业相当大的优惠等。(1分)(4)合理。因为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地区适应性强,安全高效等(每点1分,最多3分。其中合理两个字不是给分点,但是必须写出来)。不合理。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耗能相对较少;该地区西部有红水河梯级开发的水电供应;核电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其余合理的也可以给分,每点1分,最多3分。其中不合理三个字不是给分点,但是必须写出来)。35.(1)对输入区(北京):解决蔬菜品种少、供应不足的问题,满足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1分) 对输出区(海南):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1分)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1分)拉动相关产业发展。(1分)(3)经济可持续:积极开发多种海洋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科技,提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率。(1分)生态可持续:保护性(适度)开发,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实行休渔制度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海洋管理保护法规等。(1分)社会可持续: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及生活水平。(1分)36.(1)水土流失。(1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或一定的坡度),(1分)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或多暴雨)(1分)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2)作为林牧业用地(1分)区域坡地比较陡开垦为耕地容易带来水土流失问题(1分)(坡度在18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修建梯田,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用地。18到24(或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木业用地。坡度在24以上的地区,禁止人类活动,以防崩塌和滑坡。)37(1)宁夏平原虽然可以引黄灌溉发展农业,但由于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终年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水稻耗水量大,大量种植水稻,会加剧该地水资源短缺;大水漫灌,导致该地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荒漠化威胁大。(每点1分,3分)(2)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发展农林牧;科技兴农,加强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节水农业,改变灌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任答4点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