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一.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6315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学大致可分为以礼为基础的伦理规范和以仁为基础的德性原则这两个层面。在孔子仁体礼用的儒学体系中,“仁”为人格完成的德性理想,“礼”则为涵养德性的伦理秩序,二者构成了一个君子型的伦理道德体系。儒学这一寓仁于礼的伦理体系,自始即难免其人文性和宗法性的内在紧张,它表现为仁学之人道原则与礼律之尊卑秩序的冲突。先秦儒学之人道与反人道的张力,贯穿于其后两千年儒学发展史中。随着汉后儒学的制度化和意识形态化,儒家礼教的宗法封建性伦理得以强化,逐渐演变为以三纲五伦为主轴的威权主义的封建伦理,儒家仁学之人文性的君子理想和礼教之封建性的臣民伦理的紧张亦更趋深化。宋明理学进而将礼教的遵卑等级秩序神圣化,其“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原则,集中彰显了理学之反人道的本质。至此,孔子“仁者爱人”的人道原则遂为反人道的“吃人的礼教”所扼杀。晚清以来,以儒学为典范的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深陷危机。儒学文化所依附的农业经济、家族社会和专制政体,在西方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公民文化的侵蚀下渐次解体,儒教亦随之陷入失堕的困境。儒教的危机,首先是其宗法封建性礼教伦理的危机。现代化是一个由人格依附的臣民社会向自由平等的公民社会转型的过程。儒家礼教之义务本位、人格附从、等级尊卑的宗法封建伦理,与现代性公民伦理具有根本性的价值紧张。戊戍以后,随着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核心的侵蚀,儒教的危机日渐凸显,中国进入思想文化转型的时代。如前所述,支撑古典中国意义世界的儒家文化,其仁礼合一的价值结构内蕴着人文性和宗法性的深刻紧张。因而,如何对待儒家传统的宗法伦理和普泛德性,成为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个基本难题。戊戌以来,儒家伦理规范受到维新思潮的正面挑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都对礼教核心的三纲之说进行批判。然而维新派的传统批判大致保持在儒学改革的范式之内,其对儒教基本上持弃礼存仁的文化改良主义方针。康有为对儒家“仁”的精神超越性伦理与“礼”的社会约束性伦理臧否有别。在其儒学宗教化计划中,康氏主张立孔教为国教,并改革其礼律中不契于公民社会的宗族伦理。而在其大同乌托邦中,“大同”则被归为人类社会超越据乱世“礼”之等级秩序的“仁”的最终实现。谭嗣同在其仁学中,则以“平等”“大同”释仁,而以礼教三纲五伦为过时的据乱世的礼法,并倡言“冲决伦常之网罗”。梁启超则从伦理学层面响应了儒学变革与接续的问题,他认为,道德与伦理异,道德可以包伦理,伦理不可以尽道德。伦理因时势而变迁,道德则具有普泛和永恒的价值。综而言之,维新时代思想家虽已向礼教纲伦提出正面挑战,但其仍维护孔子的精神权威和儒家仁学的德性价值。他们虽然观点各有特点,其要旨皆在于改革制度化儒学之“礼”,从中剥离并开发德性儒学之“仁”的有生命力的人文价值资源。(选自高力克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有删节)【注】康有为在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历史演变阶段有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大同之始基为据乱世,大同渐行为升平世,大同成就为太平世。1下列对第1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儒学的两个层面中,“仁”这一德性理想和“礼”这一伦理秩序的配合,构成了伦理道德体系。B在儒学的两个层面中,对“礼”的强化直接导致富有人文性的君子理想屈从于封建性的臣民伦理。C在儒学的两个层面中,体现德性原则的人道精神被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扼杀。D在儒学的两个层面中,“仁”与“礼”所具有的内在紧张与冲突因宗法封建性伦理的强化更趋深化。B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选项的信息对应区都在第1段。A项,对应第2句。B项,对应该段第5句,原文说的是“儒家仁学之人文性的君子理想和礼教之封建性的臣民伦理的紧张亦更趋深化”,而选项“直接导致富有人文性的君子理想屈从于封建性的臣民伦理”的说法曲解了文意。C项,对应最后两句。 D项,对应第3句和第5句。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首先指出儒学内在的两个层面,并对这两个层面的具体内涵进行了阐释,进而简单地论述了“仁”与“礼”冲突的原因与发展。B第2段紧承第1段,由内而外着重论述了自晚清以来儒学作为典范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现代公民伦理价值相互冲突的原因及表现。C第3段首先指出儒学文化仁礼合一的价值结构自身的缺陷,继而侧重阐释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代表人物的儒学改革主张的不同点。D文章紧扣儒学体系中的“仁”与“礼”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冲突,按时代进程,分别介绍儒学具有的这种内在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A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B项,“由内而外”于文无据。C项,“侧重阐释康有为、谭嗣同、粱启超等维新代表人物的儒学改革主张的不同点”有误,原文最后两句说明文段重在阐释维新代表人物的儒学改革主张的共同点。D项,“按时代进程,分别介绍儒学具有的这种内在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表述不准确,选文没有完全“按照时代进程”来介绍,对于“形成原因”也无介绍。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礼教的封建宗法伦理在儒学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反人道的倾向,“三纲五伦”这一封建伦理的出现则体现了这一倾向的强化。B晚清以来,儒学的危机主要体现在其依附的农业经济、家族社会和专制政体的解体以及宗法封建礼教伦理与现代公民伦理不可避免的冲突等方面。C维新派的传统批判基本上没有抛弃儒学中的德性原则,而将批判的重点都放在了以礼教为核心的三纲之说,并各自提出了富有个性的理论。D康、梁、谭三位对儒学的改良主义方针都注重保护并开发传统儒学中富有生命力的人文价值资源,如孔子的精神权威以及仁学的德性价值。B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原文第2段第2句说“儒家文化所依附的农业经济、家族社会和专制政体,在西方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公民文化的侵蚀下渐次解体,儒教亦随之陷入失堕的困境”,可见儒学危机主要是在政治、经济基础方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选自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4.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B想象空间是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C想象空间是作家进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B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在概念的内涵上设置选项。5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不是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而是为了说明“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B.“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错。D项“先分后总”错。6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幻的感觉。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D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无中生有,B项让人产生如梦幻的感觉的应为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C项“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