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318456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归纳总结】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传承,【知识拓展】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4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5.比较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区别,原因,态度,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纵向同一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之间,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继承性,洋为中用,吸收借鉴,古为中用,发扬光大,都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分析;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点训练(2014高考江苏卷23)“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A.B.C.D.,C,【易错警示】1.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不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是既克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又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曲折性的上升、前进。文化传承也不等于文化继承。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可见,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文化继承之后才发展。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是从文化自身角度讲的,属于内部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属于外部因素。在回答有关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时,可以变通地从这几个角度提出,还可以从文化继承、传播、创新等角度分析。,易错辨析,1.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过程。,2.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体验导行1.(【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期末考试政治)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B.C.D.,A,2.中国有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被开发,否则就容易被破坏,就容易覆盖上厚厚的历史尘埃。但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有文化地开发、有继承地开发,没有文化地开发、没有继承地开发,就是糟蹋。这一观点体现了()A.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必要性,A,3.(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期末考试政治)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体现了()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A.B.C.D.,A,4.(广西桂林中学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A.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B.传统文化都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神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D.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C,5.(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A.B.C.D.,B,6.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相关链接】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7.材料一回望20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得到重视。学校加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电视节目推出中华诗词、汉字书写大会激起了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十艺节的筹办赋予国粹艺术全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了它历久弥新的炫目光彩。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怎样让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绽放光彩?,充分发挥教育选择、传承、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变革教育方式方法、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促进优秀文化交流传播与继承发展,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把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结合起来;发挥人民群众作用,立足实践推动文化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2016年9月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