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8443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及难度哲学的物质概念1、2(中)哲学的运动概念3、4、5、6(中)物质运动的规律7、8(中)、9、10、11、12(难)一、选择题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两个观点()A.前者揭示了物质的属性,后者揭示了世界的特征B.前者概括了物质的本质,后者概括了世界的本质C.前者指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指出了世界的属性D.前者揭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阐明了世界的本质解析:D本题考查哲学的物质概念。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第一句揭示了物质的特性;第二句意思是自然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都统一于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本质,D项符合题意。2.(xx长沙质检)有人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它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也有人认为,宇宙中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两种认识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B.C.D.解析:B本题考查对物质及物质具体形态关系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哲学上的物质是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因此它是永恒的,而物质具体形态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事物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故选。3.(xx郑州三模)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A.B.C.D.解析:B“时间都去哪儿了”说明了时光的流逝,符合题意;材料没涉及事物的性质,排除;犯了唯心主义错误。4.进入21世纪以来,巨大灾害性地震频繁发生,有的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日本、智利、海地及中国汶川大地震。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B.C.D.解析:B“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符合题意;“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说明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误。5.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解析:A“地球是在旋转着的”“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说明广告商承认物质是运动的,并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忽视了相对静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项错;C、D两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6.2014年8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连续回落。我们能通过价格数据来研究价格背后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这说明()A.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B.承认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C.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绝对不运动状态D.是否存在相对静止,在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解析:A本题考查对相对静止的理解。材料中“涨幅连续回落”属于相对稳定和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故B错误;哲学上讲的静止具有相对性,故C错误;D观点表述错误。7.(xx南京模拟)通常望远镜的视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之比。但我们的眼睛不可能看清成像比视神经细胞更小的景物,在一定的物镜口径条件下,单纯增加视放大率不会看清更多细节,反而会降低物体亮度。由此可见()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C.物质的有规律运动是普遍存在的D.规律的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解析:D材料揭示了望远镜放大规律和人体视觉的规律,若违背这些规律试图增加视觉效果不会达到目的,这说明规律的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8.(xx赤峰模拟)天有不测风云,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对天空颜色的观察,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比如天空呈血红色,是阴雨天的先兆;如果天空呈黄色,预示着大风的影响。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天气变化莫测但有其规律可循发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能预测天气预测天气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事物的复杂性制约了对天气的预测A.B.C.D.解析:C材料揭示了天气变化的规律性,且人类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掌握这些规律,可以预测天气变化,符合题意;要预测天气需要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而不是目的性,说法不当;材料揭示的是人类成功预测天气,而没有反映人类难以预测天气,不符合题意。【教师备用】 (xx大庆模拟)医学专家认为:多吃盐容易使人患高血压、心肌梗塞,但没有盐的食物又寡淡无味。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了“保健盐”,其特点是调整了盐的化学成分,使其既能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表明()A.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不受客观条件制约的B.规律是可以改变的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程度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D.人们能够创造条件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解析:D“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说明人们充分考虑到盐对人的作用,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观点错误,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选项B观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规律;选项C观点错误,规律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9.(xx南昌三模)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男性的头发和鼻子。容貌的这种特点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这说明()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A.B.C.D.解析:D材料说明的是人脸部分特征的变化与不变,不是辩证否定问题,与材料无关,符合题意;人们发现了人脸的变化规律,体现了;材料没有涉及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与材料无关。10.(xx武汉三模)让实验鼠在嗅到樱花气味后身体通电,使之对樱花气味产生恐惧;而老鼠后代即便未被电流击中,亦会对樱花气味产生恐惧。科学家解释,恐惧记忆之所以被遗传,是因为后天因素改变了基因,使得存储在父代DNA中的遗传信息被遗传给子代。至于那些后天因素会如何改变记忆模式并遗传给下一代,仍是未解之谜。这表明()后天因素促使生物遗传基因信息发生根本改变后天因素导致生物遗传基因的改变是有条件的人类对生物遗传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未解之谜是人类不断深化探索活动的根本动力A.B.C.D.解析:C中“根本改变”与材料信息不符;科学实验改变了实验鼠的基因,说明后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了基因变化,符合题意;人们在实验中得到了对基因变化的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根本动力是实践,错误。11.(xx淮南三模)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启示我们() A.关键部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B.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C.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解析:B漫画这并不是胜利讽刺了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社会发展。启示我们: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是承认自然的客观物质性,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可见B符合题意。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甚至”一词表明关键部分不总是起决定作用,故A说法不准确。此题强调尊重客观规律,而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C。D讲的是事物发展道路问题,与题旨不符。二、非选择题【教师备用】我国北方,很多人有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的习惯。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xx年腊八,大蒜价格非但没有见到“蒜你狠”,反倒稳中有降。这让很多盲目扩大大蒜种植面积的蒜农小受损失,而瞄准市场、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却在严冬里仍是春风得意。(1)运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2)请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解析:一要看到大蒜价格的变化情况:“稳”中有“降”。二要看到蒜农和企业的盈利情况及其原因:盲目扩大大蒜种植面积的蒜农小受损失,而瞄准市场、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却在严冬里仍是春风得意。三要看到知识范围限定:第(1)问考查运动与静止,第(2)问考查规律。答案:(1)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大蒜价格稳中有降。(2)要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扩大种植面积遭受损失,进行深加工的企业瞄准市场,做到了尊重和利用规律,从而经营成功。12.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4年10月1日9时23分,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北纬28.4度,东经102.8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5千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是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材料二“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每一次重大灾难发生后,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都能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地投入到积极救灾的斗争中去。(1)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蕴含了哪些哲理。(2)运用规律的相关原理分析“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解析:第(1)问考查探究世界的本质,待分析的事件是材料一,主要有“尚无完满的解答”“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等。解答第(2)问主要从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角度分析“天灾不由人”,从认识和利用规律角度分析“抗灾不由天”。答案:(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也是可以被认识的。但限于各种主客观条件,人们未必已经形成了对所有规律的正确认识。(2)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天灾不由人”说的是天灾不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天灾的发生是自然规律决定的,人无法通过改变自然规律消除天灾。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抗灾不由天”即抗灾的成败不是由天意决定的,人类有主观能动性,对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在尊重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顽强、不懈的努力是可以战胜天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