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0618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xx.4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 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人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3)窦靖童发英文专辑 音乐之路顺风顺水 才气逼人 。A.反映 蔓延 有目共睹 B.反映 曼延 众所周知 C.反应 蔓延 有目共睹 D.反应 曼延 众所周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B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C. 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一度徘徊,最终还是选择了文科,因为我一直崇拜莎士比亚。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3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 ”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 B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 C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 D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4. 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觉醒来,正是冬天的早晨。我们悄悄地拔去了门闩,_把院门打开,脚步轻快,我们跨上寂寞的乡村公路。走出屋外,寒风迎面扑来,利如刀割。东方露出一种奇幻的古铜色的光彩,表示天快要亮了。星光已经不那么闪烁光亮,地平线上笼罩着一层昏昏的铅状的薄雾。雪花飘飘,立刻落到屋子里来。可是四面的景物,还是模模糊糊,一片幽暗。A. B. C. D.5. 阅读下面这幅丰子恺的漫画,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要做生活的强者。B要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 C. 生活中遇到挫折后,应该从容淡定 D生活中难免有挫折,要及时改变方向 6. 对下面古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因风:顺着风势B砌成此恨无重数 砌:堆叠C. 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昼:整日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等闲:悠闲7. 下面四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苏轼以其横放杰出的创作,“以诗为词”(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 B柳永,字耆卿,本名三变,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有“柳三影”的美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C. 秦观自辟蹊径,卓然名家,向称“婉约之宗”。其小令俊逸精妙,情韵兼胜;慢词蕴籍委婉,一唱三叹。D靖康巨变,使无数爱国志士发出慷慨激昂的歌声。岳飞的满江红,气吞山河,光照日月,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注】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司马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所畜,发为文章 畜:积聚 B知之深而信之笃者 笃:厚道 C余假而抄之 假:借 D宗后学钧衡谨识 识: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穷天下山水之奇迹 余乃共取编之 B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 余假而抄之 C遂以雄于天下 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 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4分) 答:(2)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4分) 答:11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5分) (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答:三、古诗词鉴赏一(10分)12. 阅读下面清平乐,然后完成后面题目。(10分)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6分)(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答:(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花,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首诗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4分)(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答:四、古诗词鉴赏二(10分)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4分)答:(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6分)答:五、名句名篇默写(10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酒入愁肠,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2) ,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苏轼)(3) ,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温庭筠)(4)驿寄梅花, 郴江幸自绕郴山, ?(踏莎行秦观)(5)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6)壮志饥餐胡虏肉,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满江红岳飞)(7) ,来者犹可追(论语)(8) ,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六、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草原上的河流刘庆邦我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我只在电影、电视和画报上看见过草原之河。在我的印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犹如绿色草原上随意挥舞的银绸,煞是漂亮动人。这样的印象,是别人经过加工后传递给我的,它不断提示着我对草原河流的向往。我想,如果有机会,能近距离地感受一下草原上的河流就好了。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我刚要和它说一声再见,它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有羊群涉过水流,到洲子上吃草去了。白色的羊群对绿洲有所点化似的,绿洲顿时变成了一幅生动的油画。而南方的河流被高高的堤坝规约着,只能在固定的河道里流淌。洪水袭来,它一旦溃堤,就会造成灾难。草原是不怕的,草原随时敞开辽阔的胸怀,不管有多少水,它都可以接纳。水大的时候,顶多把草原淹没就是了。但水一退下去,草原很快就会恢复它绿的本色。绿色的草原上除了会增加一些水流,还会留下一些湖泊和众多的水泡子,从高处往下看,宛如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明珠。在一处草原上,我见几个牧民坐在河边的草坡上喝酒,走过去和他们攀谈了几句。他们四个是一家人,父亲和儿子,婆婆和儿媳。在羊圈里剪羊毛告一段落,他们就带上羊肉和酒,坐在松软的草地上喝酒。他们没有带酒杯,就嘴对着瓶嘴喝。我问他们河水深不深,能不能下水游泳,小伙子答话说水不深,天热时可以到河里游一游。正说着,我看见三匹马从对岸走来,轻车熟路般下到河里。河水只没过了它们的膝盖,连肚皮都没湿到。马儿下到河里并不是都喝水,有的在河里走来走去,像是把河水当成了镜子,在对着“镜子”把自己的面容照一照。我又问他们,河里有没有鱼,小伙子说:鱼当然有,有鲫鱼、鲇鱼、鲤子,还有当地特有的老头儿鱼。老头儿鱼最好吃。那么,月光下的河流是什么样子呢?小伙子笑了,说月亮一出来,满河都是月亮,可以在漂满月亮的河边唱长调。又来到一条小河边,河两边的湿地上开着一簇簇白色的花朵。草原上的野花很多,数不胜数。红色的是萨日朗,紫色的是野苜蓿,明黄的是野罂粟,蓝色的是勿忘我。这种白色的花朵是什么花呢?我正要趋近观察一番,不对呀,花朵怎么会飞呢?再一看,原来是聚集在一起的蝴蝶。蝴蝶是乳白色,翅膀上长着黑色的条纹,一片蝴蝶至少有上百只。蝴蝶们就那么吸附一样趴在地上,个别蝴蝶飞走了,很快又有后来者加入进去。这么多蝴蝶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同行的朋友们纷纷做出猜测,有人说蝴蝶在开会,有人说蝴蝶在谈恋爱,还有人说蝴蝶在产卵。蝴蝶们不说话,它们旁若无人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我想和蝴蝶做一点游戏,往蝴蝶群中撩了一点水。水珠落在蝴蝶身上,蝴蝶像是有些吃惊,纷纷飞扬起来。一时间,纷飞的蝴蝶显得有些缭乱,水边犹如开满了长翅膀的白花。蝶纷纷,“花”纷纷,人也纷纷,朋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画面。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拿什么概括它呢?升华它呢?平日里,我对自己的文字能力还是有些自信的,可面对草原上的道道河流,我感到有些无能,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我终于找到和草原上的河流相对应的东西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忧伤的蒙古长调啊!长调的婉转对应河流的蜿蜒,长调的起伏对应河流的波浪,长调的悠远对应河流的不息,长调的颤音对应河流的浪花我不知道是草原上的河流孕育了蒙古长调,还是蒙古长调升华了河流,反正从此之后,我会把长调与河流联系起来,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动人情肠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2014年8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15文本所说的“草原上的河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4分)答:16文章题为“草原上的河流”,但却花了不少笔墨写草原牧民和河边的蝴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4分)答:17作者为什么会把草原上的河流和蒙古长调联系在一起?(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6分)答:18根据文本,试探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6分)答: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二语文阶段测试(二)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1.C(前两个词语解析,见小题P. 2;“众所周知”见晨读P.35)2.A(B项错误详析见晨读P.30,其它选项见小题P.7、P.8)3.B(时穷节乃见: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 居高声自远: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天长地久有时尽: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诗句由诗的最后两句而得。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后人用以表达对生命里最美好事物的怀念及后来事物的黯然失色感。常表示事业下滑或后续感情生活的悲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作者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4.B(详析见小题P.185)5.C(详析见小题P.181)6.D(轻易)7.B(张先有“张三影”的美称,教材P.68)8B(笃:坚定)9C(都是介词,在。A项,助词,的/代词,它;B项,表转折/表递进;D项,用/凭。)10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古人的诗文相比,认为它与庄周的文、李白的诗差不多相类似。 仅这些(残存的)很少的文章,却还遭受压制使它不能在世间公开流传,确实可悲啊。 9境象变化自然;气韵超逸深远;行文纵横奔放。(只抄原文不得分)【参考译文】唉!写文章的事,难道不难吗?司马迁出生在汉武帝的时代,凭借上天赐给他的才学,继承几代人的学问,通晓古今史书的奥秘,穷尽天下山水的奇迹。他(戴名世)的遭遇,极尽人世间不可忍受的境地,(他)失意抑郁,感到的愤慨悲伤,凭借他的(这些)积蓄,喷发出来成为文章,于是以此称雄于天下,流传于后世。从后世凭文章称为大家的人来看,他们的造就虽然各有不同,但精要之处没有谁不是深得司马迁文章的大义和要旨的。 本朝写文章的著名的人间或有,天下共同推崇为正宗,没有谁像我的同乡方望溪(方苞)了。方先生一生所叹服的人,只有(戴名世)先生了。先生与方望溪是同乡,又从少年时代志趣意气相投,一直到老也不衰减。先生学问的深浅,文章的得失,了解得深刻且相信得忠实的人,没有谁比得上方望溪。方望溪推崇他,求学的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只是方望溪一生为官显要,一生的著述遍布天下,而(戴名世)先生挫折困顿压抑接近老年遭受横祸而死,著作散失,没有谁为他收集,而少数藏书人当中有他的书稿的人,又秘而不宣不敢拿出来。(如此),四面八方求学的人,只是耳闻先生的名声,求他的书却不能得到。文章的遭遇,幸运与不幸运本来像这样啊!我读(戴名世)先生的文章,看到它的意境像太空的浮云,变化无痕;又像飘飞的仙人,没有谁可以窥视它的行踪。我私下里把他比作古人,认为庄周的文章,李白的诗歌和他的文章差不多相似。但他文章气势逸致神韵的高远,就一直进入司马迁的境界而得到他的神韵了。我的学生尤云鹗曾经说司马迁文章的飘逸之气,欧阳修在其后,只有(戴名世)先生得到了,这并非虚妄之言啊!我又看先生文中的自叙,以及方苞先生所写的序,知道先生历来常常以司马迁自比,他的心中藏有百卷诗书,像江水一样滔滔欲出。先前让他写出(那些文章),一定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这些人的地方。难道仅这一点点文字就足以看到司马迁文章的神韵吗?可惜啊,先生有司马迁的才能,却没能够有司马迁的大志,仅这一点点,而还受到困厄压抑让他不能够彰显于世,确实可悲啊!(戴名世)先生文集的名称不一,年青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都不能再次见到,现在所仅存的,只有我的学生尤云鹗刻印的版本,叫做南山集的就是。同乡人吴姓藏有手写的本子,比尤云鹗刻印的本子文字多了将近一半,我借过来抄下它们。又在许君处看到(戴名世)先生的手稿十来首。又因为尤云鹗、吴姓乡人的本子没有按一定的次序编排组织,也没有说明编书的原则的例言,我就一起拿过来编写。凭我所看到的这三本,差异就有这样大,这以外那些没有能看到的,那些零散的又知道有多少呢? 道光辛丑年十二月,同族后学戴钧衡谨记。12.(1)拟人(或比拟)(2分);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2分),寄托了词人对春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2分)。(2)这两首作品均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无奈、惆怅之情(2分)。欧词借伤花而自伤,表现出主人公“谁可相依”的孤独感和青春难再的苦闷感(1分);黄词通过“无人能解”鸟鸣与春迹,表达了词人对“与自然相融合”的向往(1分)。13.(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手法: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14.(1)化作相思泪(2)料得年年断肠处(或,料得年年肠断处)(3)槲叶落山路(4)鱼传尺素 为谁流下潇湘去(5)零落成泥碾作尘(6)笑谈渴饮匈奴血 朝天阙(7)往者不可谏(8)梅须逊雪三分白15.自由,想流到哪里都可以。不会给草原带来灾难;不会为害。水大的时候顶多把草原淹没,水退后会给草原增加一些水流,留下一些湖泊和水泡子。水不深,可以游泳;还很清澈,像一面镜子;河里鱼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少。两岸有很多鲜花,充满诗情画意。(每点 1 分,大意对即可。)16文章写草原牧民,重点在突出草原河流在草原牧民生活中的重要性(1 分);写草原蝴蝶重点在突出草原河流养育了草原上的生命,使草原如此绚丽多彩(1 分);这样写既写出了草原河流对草原牧民和生物的重要性,又写出了祖国河山的无比美丽(1 分);有利于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1 分)。(意思相近即可。 )17. 蒙古长调婉转,草原上的河流蜿蜒;蒙古长调声音高低起伏,草原上的河流波浪起伏;蒙古长调的声音悠远,草原上的河流流淌不息;蒙古长调发出颤音,犹如草原上河流的浪花朵朵;总之,草原上的河流和蒙古长调都具有悠远、自由、苍茫、忧伤的特点。(答出蒙古长调的两个特点得 2分,答出草原河流与之相似的两个特点得 2 分,能总结共性得 2 分;意思相近即可。)18作者认为,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犹如绿色草原上随意挥舞的银绸,煞是漂亮动人,这里流露出一种对草原河流的向往之情。从“它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等语可看出作者对草原河流的喜爱和亲热之情。从“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拿什么概括它呢?升华它呢”等语可看出作者对草原河流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从“从此之后,我会把长调与河流联系起来,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动人情肠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等语可看出作者对草原河流的难舍之情。(每种感情应该有文本的具体事例;每点 2 分,任答三点、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