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学情检测(1月)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0026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学情检测(1月)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学情检测(1月)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学情检测(1月)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学情检测(1月)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5050)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2、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 ()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丈量A BC D3、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K种群大小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B C D4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5、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6、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所有的生物成分7、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一亩水稻的年产量B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8.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 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般不会发生变化C. 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 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9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组成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10调查昆虫卵的密度常用的方法是A样方法 B灯光诱捕法C标志重捕法 D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11比较福建武夷山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冰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物种组成明显不同B泰梅尔半岛冰原冰土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C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与各自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不再发生演替D武夷山生态系统比泰梅尔半岛冰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高12.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13.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 B. 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C. 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D. 城市人口的剧增是因为迁入率大于迁出率14. 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垂直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在研究土壤中往往也有差别D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1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分布在遵义四中校园内的桂花 D杨树在公路旁每隔5米种植1棵16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C一片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17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都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18.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19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20. 右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增加 ACD段(增长速度慢) BDE段(速度加快)CEF段(速度加快) DFG段(速度逐渐变慢)2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处于一个营养级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能进行需氧呼吸或厌氧呼吸。22. 下列有关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23. 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2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就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C同一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但是每一种生物只能位于一个营养级D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正常情况下可以有10-20%流向第四营养级2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人们熟悉的谚语。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说明( )A“蝉螳螂黄雀”为一条食物链 B这几种动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C蝉、螳螂和黄雀都属于消费者 D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26.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27. “低碳生活”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下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过程增强后过程也会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CO2C生物群落内部碳传递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28.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可获得兔子体内能量的10%20%B影响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C某种草食动物从天然草场迁移后,植物竞争强度下降D种内斗争对种的生存和发展有积极意义29. 如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下列选项中,能使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C获得能量最多的是( )AE增多、D增多、A减少BD减少、B减少、A减少CE减少、D减少、A减少DA减少、D增多、E减少30. 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31. 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建立了高产稳产的桑基鱼塘,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从而获得稻、鱼、桑三丰收。与该生态系统不符的叙述是( )A人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突出 B使物质能够更好循环C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提高了能量传递的效率32. 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下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 水稻虫害严重C. 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 鼠的数量迅速增加33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34. 在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中,如能量的输入长期低于能量的输出,该生态系统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不发生大的变化 C营养结构越来越简单 D通过自我调节,功能越来越完善35. 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C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 3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落红化着护花的春泥,春泥中护花的营养是A矿质营养B有机营养C有机营养和矿质营养D有机营养和其他特殊营养37. 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表中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GP)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R)15.912.6813.23871.27369.69501.580.880.340.54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B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其粪便中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D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38、广东省的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3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利用的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4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41. 草原上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扇动两翼,给正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息。这一传递信息的方式属于( ) A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 D声信息42. 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43. 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4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河流轻度污染的时候,没有办法进行调节A BC D45. 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以下哪一组特点( )A种群数量多,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B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D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强46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害虫密度将下降 B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种间斗争加剧47.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了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渐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48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A甲是热带草原,乙是热带雨林 B甲是热带雨林,乙是温带草原C甲是冻土苔原,乙是热带雨林 D甲是热带苔原,乙是温带草原49.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上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50.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二、简答题:(共50分)1、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9分)(1)在亚马孙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_关系,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_。(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_而迅速蔓延,此时期其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_型曲线。欲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_法。(3)研究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如图是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_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_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_。实验结果证明:_。2、研究人员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图甲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乙是一定时间内流经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能量的不同去向的相对值(分别用a、b、c、d表示,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部分)。请回答:(9分)(1)碳元素在大气与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是以_形式进行的,碳循环始终与_结合进行。图甲中的D代表图乙中_部分(用数字表示)。B与E的关系是_。(2)图乙中,_(用字母表示)代表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经分析图甲、图乙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3)温度、食物等信息能使丹顶鹤等候鸟每年从北方迁徙过来繁殖,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4)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1992年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这是在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5分)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如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问题。(6分)(1)图1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_。(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C表示_。(3)图2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实现的。(4)若图1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3。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5、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绿色植物的_。(2)图中分解者通过_或_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到大气中。(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_的形式回到大气中。(4)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碳元素主要以_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始终与_结合在一起进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_的形式存在。6、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7分)(1)该食物网中至少存在_条食物链,蛇占有_个营养级。(2)对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言,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包括_。(3)如果大量捕蛇,鼠种群的K值会_,会引起农作物产量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4)在研究该农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_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包括_。7、基础知识考查:(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作用有哪些? (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其基础是什么?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 (即 )。选择题:1-10 DACBA CCBBA11-20 CBDDB ACBCD21-30 CDADC BBDDB31-40 DBCCD ABDCC41-50 ABBAC CCCDD简答题:1、答案(1)捕食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2)天敌J样方(3)6月中旬7月中旬成年(生殖期)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效果十分明显2、答案(1)CO2能量(流动)捕食和竞争(2)a2或(b3c3d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4)间接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3、答案(1)3%(2)80偏高(3)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4、答案(1)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2)所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4)5、答案(1)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3)二氧化碳(4)CO2能量流动有机物6、答案(1)62(2)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增大减少 (4)取样器取样消费者和分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