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滚动检测(十一)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8133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滚动检测(十一)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滚动检测(十一)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滚动检测(十一)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滚动检测(十一)苏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在一个原子里找不到两个能量基本相同的电子B.在L层运动的电子能量一定比M层运动的电子能量要大C.第一电离能与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取决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D.根据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目是2n2的规律,钾原子的M层应有232个电子解析:只要同一个能级,能量就相同,一个原子里能量相同的电子可能很多,A错;L层的电子能量比M层低,B错;D项中2n2是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但不一定都能达到2n2个,钾原子的M层有8个电子,D错。2.(xx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段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都是微粒间的作用力。其中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而不影响物质的溶解性B.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用“撕裂”方法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用这种方法从C60、金刚石等中获得“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也必将成为研究方向C.H、S、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与Na、S、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混合可能会观察到浑浊现象D.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道尔顿卢瑟福汤姆生玻尔解析:分子间作用力也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A不正确;金刚石是原子晶体,不是层状结构,不能获得石墨烯,B不正确;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2O3+H2SO4Na2SO4+H2O+SO2+S,C正确;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D不正确。3.(xx福州四中月考)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在1 L 0.1 molL-1硫化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 0.1NAB.1 mol O2作氧化剂时转移电子数一定为4NAC.标准状况下,22.4 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NAD.在1 L 1.0 molL-1 NaCl溶液中含有NA个NaCl分子解析:由于发生了S2-的水解,S2-+H2OHS-+OH-,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A正确;1 mol氧气和钠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时,转移电子数是2NA,B错误;标准状况下,戊烷是液体,气体摩尔体积对其不适用,C错误;氯化钠溶液存在Na+和Cl-,不存在NaCl分子,D错误。4.(xx河北冀州中学月考)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60形成的球碳盐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具有良好的超导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A.熔融状态下该晶体能导电B.K3C60中碳元素显-3价C.K3C60中只有离子键D.C60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解析: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A正确;K3C60中C60显-3价,B错误;K3C60中不仅含有离子键还含有共价键,C错误;12C是碳元素的一种核素,不是单质,所以C60与12C不互为同素异形体,D错误。5.(xx内蒙古模拟)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在离子化合物里,只能存在离子键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D.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解析:在离子化合物里也可以存在共价键,如NaOH中有离子键也有共价键,故A错误。非极性键也可存在于化合物分子中,如C2H4分子中有非极性键碳碳双键,故B错误。分子中只要有离子键就是离子化合物,故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C正确。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不一定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如H2SO4,故D错误。6.(xx龙岩模拟)二氧化硒(SeO2)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HNO3、浓H2SO4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在回收过程当中涉及到如下两个化学反应:SeO2+4KI+4HNO3Se+2I2+4KNO3+2H2O;Se+2H2SO4(浓)2SO2+SeO2+2H2O,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SeO2、H2SO4(浓)、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I2B.中Se是氧化产物,I2是还原产物C.反应中KI是氧化剂,SeO2是还原剂D.反应中每有1.0 mol 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4NA解析:根据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A正确;中Se是还原产物,I2是氧化产物,B错误;反应中KI是还原剂,SeO2是氧化剂,C错误;反应 中每有1.0 mol 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2NA,D错误。7.(xx四川泸州高三一诊)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甲装置电解精炼铝B.乙装置制备Fe(OH)2C.丙装置可得到金属铁D.丁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解析:由于Al3+氧化性弱于H+,所以在阴极上放电的将是H+,而达不到电解精炼铝的目的;乙装置用煤油隔离空气,且胶头滴管深入到溶液内部,避免接触空气,可以完成实验;丙装置是铝热反应装置,能够得到金属铁;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放在内管,Na2CO3热稳定性好,放在外管,可以比较出两者的热稳定性。8.(xx广西桂林中学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极性分子中肯定含有极性键,则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则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A族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越来越高,则A族单质的熔、沸点也越来越高;H2O分子间存在着氢键,故H2O分子比H2S分子稳定;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均不能导电的物质称为非电解质;HClO4酸性比H2SO4酸性强,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A.B.C. D.解析: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而无阴离子;甲烷就是含有四个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A族单质均为金属,自上而下,它们的阳离子半径越来越大,金属键越来越弱,熔、沸点越来越低;氢键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的稳定性无关;非电解质的前提是化合物;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则非金属性强,正确,正确的为。9.(xx江西九江一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沸点却依次升高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NCl3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D.NaHSO4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2且熔化时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解析:HF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沸点比HCl高,A错;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必须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形成,B错;NaHSO4晶体中阴离子是HS、阳离子是Na+,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1,熔化时只破坏离子键,D错。10.(xx宁德质检)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Y、Z、W同周期,X、M同主族;Y 的单质是最硬的物质;Z、W的单质为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X、M可以形成MX型离子化合物B.Y、Z、W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依次降低C.M2W2与X2W2的晶体是同种类型的晶体D.原子半径:MWZYX解析:由题意可知,X、Y、Z、W、M分别为H、C、N、O、Na;MX是NaH,为离子化合物,A正确;C、N、O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B错误;Na2O2为离子晶体,H2O2为分子晶体,C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依次减小,D错误。11.(xx浙江湖州菱湖中学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以共价键形成的单质中只存在非极性键,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极性键B.NaCl和SiC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C.PCl3和Na2O2中各原子或离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24Mg34S晶体中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11解析: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可以存在非极性键,如H2O2,A错误;NaCl离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离子键,SiC原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共价键,B错误;24Mg34S电子总数为28,中子总数为30,D错误。12.(xx上海奉贤期末)如图是某无机化合物的二聚分子,该分子中A、B两种元素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Cl6B.该化合物在固态时所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C.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D.该化合物中存在共价键,且不含有非极性共价键解析:从结构上看,该物质为Al2Cl6,其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故C错误。13.(xx南平模拟)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解析:分子晶体熔化时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熔化时要破坏化学键,因此,共价键键能越大,原子晶体熔、沸点越高;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分子晶体熔、沸点越高,B、C错;一些分子晶体溶于水也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HCl,D错。14.(xx四川德阳一诊)用a、b两个质量相等的Pt电极电解AlCl3和CuSO4的混合溶液n(AlCl3)n(CuSO4)=19。t1时刻a电极得到混合气体,其中Cl2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mL(忽略气体的溶解);t2时刻Cu全部在电极上析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a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t2时,两电极的质量相差3.84 gC.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增大D.t2时,b电极的电极反应是2H2O-4e-2OH-+H2解析:a电极得到混合气体,则a电极是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A选项错;Cl-与OH-依次在a电极上放电得到Cl2与O2,此时n(Cl2)=0.01 mol,n(Cu)=6n(Cl2)=60.01 mol=0.06 mol,两电极的质量差就是b电极上析出的Cu的质量,m(Cu)=0.06 mol64 gmol-1=3.84 g,B选项正确;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生成H2SO4,溶液的pH不断减小,C选项错;t2时刻,Cu2+已经完全放电,b电极的电极反应将是H+得电子的反应,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D选项错。15.(xx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联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在稀盐酸中,c(H+)=c(Cl-)+c(OH-)B.常温下,在0.1 molL-1的HN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如果Na2Y的水溶液显中性,该溶液中一定没有电离平衡D.热水中加入氯化钠溶解至饱和,此时溶液的pH小于7解析:根据电荷守恒,A正确;0.1 molL-1 HNO3的 c(H+)=0.1 molL-1,水电离出的c(H+)=c(OH-)=110-13 molL-110-7 molL-1,pH7,D正确。16.(xx厦门模拟)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050150250350n(PCl3)/mol00.160.190.20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 2 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v(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解析: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1 6 molL-1s-1,选项A不正确;平衡时c(PCl3)=0.10 molL-1,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B不正确;根据平衡时 c(PCl3)=0.10 molL-1可知,平衡时PCl5和氯气的浓度分别是0.4 molL-1和0.1 molL-1,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选项C中此时Q=v(逆),选项C正确;2.0 mol PCl3和2.0 mol Cl2就相当于是2 mol PCl5,与加入1 mol PCl5相比,假如PCl5的转化率不变,则平衡时PCl3为0.4 mol,但由于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此时和原平衡相比,相当于是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因此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 mol,即转化的大于1.6 mol,则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大于80%,选项D不正确。第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xx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8分)有A、B、C、D、E、F六种元素,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C的2p轨道中有三个未成对的单电子,F原子核外电子数是B与C核外电子数之和,D是主族元素且与E同周期,E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E2O和黑色的EO两种氧化物,D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DB2,请回答下列问题。(1)E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 。(2)A2F分子中F原子的杂化类型是,F的氧化物FO3分子空间构型为。(3)CA3极易溶于水,试判断CA3溶于水后,形成CA3H2O的合理结构:(填字母代号),推理依据是。解析:根据元素的结构及有关性质可知,A、B、C、E、F五种元素分别是H、F、N、Cu、S,结合B(F)与D形成的晶胞结构可知两者比例为21,又D与Cu为同周期且是主族元素可知D为Ca。(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铜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2)H2S中中心原子含有的价层电子对数是(6+2)=4,孤电子对数为(4-2)=2,所以分子的结构是V形,S原子是sp3杂化;三氧化硫分子中中心原子含有的孤电子对数是(6-32)=0,所以分子的结构是平面正三角形结构。(3)由于一水合氨在溶液中能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选项b正确,答案选b。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2)sp3平面正三角形(3)b一水合氨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18.(xx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模拟)(11分)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1)基态镍原子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2)金属镍能与CO形成配合物Ni(CO)4,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的化学式、。(3)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CH2CH2、HCCH、HCHO,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形。(4)Ni2+和Fe2+的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NiOFeO(填“”)。(5)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右下图所示。该结构中,除共价键外还存在配位键和氢键,请在图中用箭头和“”表示出配位键和氢键。解析:(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镍原子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84s2。(2)价电子数与原子数分别都相等的是等电子体,因此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的化学式分别是N2和CN-。(3)乙烯、苯、甲醛都是平面形结构,因此碳原子都是sp2杂化。乙炔是直线形结构,所以碳原子是sp杂化,因此答案选。甲醛分子中中心碳原子没有孤电子对,因此甲醛是平面三角形结构。(4)NiO与FeO形成的晶体都是离子晶体,构成离子晶体的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熔点就越高,所以NiO的熔点大于FeO的熔点。(5)根据结构图可知,氮原子是配体,镍原子提供空轨道。而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因此表示是 。答案:(1)3d84s2(2)N2CN-(或、NO-)(3)平面三角(4)(5)如图所示19.(xx甘肃张掖二中月考)(11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为:2KNO3+3C+SA+N2+3CO2(已配平)。(1)除S外,上列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 。在生成物中,A的晶体类型为,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已知CN-与N2为等电子体,推算HCN分子中键与键数目之比为。(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为,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3)在CrCl3的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存在组成为CrCln(H2O)6-nx+(n和x均为正整数)的配离子,将其通过氢离子交换树脂(RH),可发生离子交换反应:+xRHRxCrCln(H2O)6-n+xH+交换出来的H+经中和滴定,即可求出x和n,确定配离子的组成。将含0.001 5 mol CrCln(H2O)6-nx+的溶液,与RH完全交换后,中和生成的H+需浓度为 0.120 0 molL-1 NaOH溶液25.00 mL,可知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解析:(1)根据同周期元素半径越小电负性越大的规则可知电负性ONCK。A为K2S,属于离子晶体,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为CO2,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CN-与N2为等电子体,因此CN-中存在三键,其中1个为键,2个为键,所以HCN中有2个键、2个键。(2)根据题意可知Q和T为族元素,又知原子序数T比Q多2,所以Q是Fe,T是Ni,Ni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84s2,Fe2+有4个未成对电子。(3)n(H+)=0.12 molL-10.025 L=0.003 mol,所以x=2,则n=1,所以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rCl(H2O)52+,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答案:(1)ONCK离子晶体sp11(2)3d84s24(3)CrCl(H2O)52+620.(11分)运用相关原理,回答下列各小题: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1)常温下,pH=5的NaHSO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填“”、“=”或“”、“=”或“”、“=”或“Fe3+Fe2+,还原性I-Fe2+。I-存在说明能够氧化它的Mn和Fe3+不能存在,Fe2+可以存在。溶液呈紫色,说明Mn还未消耗完毕,故Fe3+存在,Fe2+、I-不存在。答案:(1)=(2)N+H2ONH3H2O+H+=(3)Fe2+Mn、Fe3+Fe3+Fe2+、I-21.(xx三明质检)(11分)(1)金属镁有许多重要的用途,法国化学家维多克格利雅因发明了在有机合成方面用途广泛的格利雅试剂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格利雅试剂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RMgX,它是金属镁和卤代烃反应的产物,简称格氏试剂,它在醚的稀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并与二分子醚络合,在浓溶液中以二聚体存在,结构如下图:上述2种结构中均存在配位键,把你认为是配位键的用“”标出。由原子间的成键特点,可以预测中心原子Mg的杂化类型可能为;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金属键的强弱:MgAlB.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MgAlC.金属性:MgAlD.晶格能:NaClMgCl2(2)将TiCl4在氩气保护下与镁共热得到钛:TiCl4+2MgTi+2MgCl2T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钛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则TiCl4属于(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晶体。二氧化钛作光催化剂能将居室污染物甲醛、苯等有害气体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无害化。有关甲醛、苯、二氧化碳及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与B3N3H6互为等电子体B.甲醛、苯分子中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C.苯、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水和甲醛是极性分子D.水的沸点比甲醛高得多,是因为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解析:(1)由于镁原子没有孤电子对,但有空轨道,所以配体分别是氧原子和X原子,因此结构简式是。镁原子能形成4个化学键。因此是sp3杂化;根据构造原理可知,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1s22s32p63s2。铝离子半径大于镁离子半径,且电荷数大于镁的,所以金属键是铝大于镁,A不正确;镁原子由于3s轨道电子是全充满状态,所以稳定性强,第一电离能大于铝的,B正确,选项C也正确;镁离子半径小于钠离子半径,且电荷数大于钠离子的,所以氯化镁的晶格能大于氯化钠的,D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选BC。(2)钛的原子序数是22,所以T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B族;根据构造原理可知,钛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据此可判断,该化合物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价电子数与原子数分别都相等的是等电子体,所以苯与B3N3H6互为等电子体;甲醛、苯分子均是平面形结构,所以都是sp2杂化;水和甲醛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抵消,所以是极性分子,由于氢键的存在,是水的沸点高于甲醛分子的原因,所以正确答案选ABCD。答案:(1)sp31s22s22p63s2BC(2)第4周期B族3d24s2分子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