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803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经典之为经典,就在于其中 了对人类基本境况的观察和思考,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现在社会上 的风气和网络媒介的强势对于阅读经典的确造成了巨大冲击,我认为是很可悲的。不过,事实上,经典作品仍在 地出版,证明它们仍拥有基本的读者群,火种仍在传承,绝不会熄灭。A.汇聚 迫不及待 源源不断 B凝聚 急功近利 源源不断 C.凝聚 迫不及待 源源不断 D.汇聚 急功近利 层出不穷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xx年尤伯杯羽毛球赛决赛中,中国女队以3:1战胜韩国队,成功卫冕冠军,实现在这一赛事上的三连冠,这也是中国队第十四次捧起尤伯杯。 B戏曲创作者应放下杂念,静下心来,扎根生活,直面生活,洞悉生活,追求对艺术的新表达、对生活的新发现,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戏曲作品。 C.电影魔兽改编自暴雪出品的著名游戏,自1994年问世以来,风靡全球,据称玩家已累积超过l亿,玩家们在这款游戏上花费的时间累积超过800万年。 D.右关部门要加大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摒弃唯分数的教育评价标准,真正让绿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让教育者摆脱应试思维的束缚。3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D.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 。 , , 。 , ,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 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 早晨曾经露一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 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 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 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 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 A B C D5下面四副对联,依次对应的场所,正确的一项是(3分)() 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顷刻间千秋事业 方丈地万里江山 珍藏今古书香久 独爱竹梅品格高 乐教梓楠同受范 喜看桃李广成才 A.书房剧院书店学校 B.学校书店书房剧院 C.书店剧院书房学校 D.书房剧院学校书店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刘延明,敦煌人也。年十四,就博士郭瑀。瑀弟子五百余人,通经业者八十余人。瑀有女始笄,妙选良偶,有心于延明。遂别设一席,谓弟子曰:“吾有一女,欲觅一快女婿,谁坐此席者,吾当婚焉。”延明遂奋衣坐,神志湛然曰:“延明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延明后隐居酒泉,不应州郡命,弟子受业者五百余人。 凉武昭王征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昭王好尚文典,书史穿落者,亲自补葺。延明时侍侧,请代其事。王曰:“躬自执者,欲人重此典籍。吾与卿相遇,何异孔明之会玄德。”迁抚夷护军,虽有政务,手不释卷。昭王曰:“卿注记篇籍,以烛继昼,白日且然,夜可休息。”延明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将至,孔圣称焉。延明何人斯,敢不如此。”延明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注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行于世。 蒙逊平酒泉,拜秘书郎,专管注记。筑陆沈观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学徒数百,月致羊酒。牧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时同郡索敞、阴兴为助教,并以文学见称,每巾衣而入。太武平凉州,士庶东迁,夙闻其名,拜乐平王从事中郎。延明时老矣,在姑臧岁余,思乡而返,至凉州西四百里韭谷窟,疾卒。 太和十四年,尚书李冲奏:延明河右硕儒,今子孙沈屈,未有禄润;贤者子孙,宜蒙显异。于是除其一子为郢州云阳令。正光三年,太保崔光奏曰:“故乐平王从事中郎敦煌刘延明,著业凉城,遗文在兹。如或愆衅,当蒙数世之宥。况乃维祖逮孙,相去未远,而令久沦皂隶,不获收异,儒学之士,所为窃叹。乞敕尚书,推检所属,甄免碎役,敦化厉俗,于是乎在。”诏曰:“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河西人以为荣。 (选自北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瑀有女始笄 笄:成年。 B孔圣称焉 称:称赞 C学徒数百,月致羊酒 致:送 D如或愆衅,当蒙数世之宥 宥:赦免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博士郭瑀的弟子之一,刘延明得到了郭瑀女儿的芳心暗许,郭瑀也有意成全,专门设席,最终刘延明顺利娶得郭瑀的女儿。 B刘延明在侍奉凉国武昭王时,发现武昭王喜爱文章书籍,书史中有破损脱落的,都亲自加以修补,就请求代劳,但未被允许。 C刘延明被牧犍尊封为国师,还得到他的礼拜,所有官员都北面受教,连同郡的以擅长文学而著称的索敞、阴兴都给他当助教。 D刘延明的孙子等三家都被特许免除杂役,这要归功于太保崔光上奏朝廷,也深合劝人为善之道,从而督促和化解不良的风俗。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l)躬自执者,欲人重此典籍。吾与卿相遇,何异孔明之会玄德。(4分) (2)延明河右硕儒,今子孙沈屈,未有禄润。(4分) 9“延明河右硕儒”在文中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岑参关门锁归路,一夜梦还家。月落河上晓,遥闻秦树鸦。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l)请简要说明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如何点题的?(2分) (2)逮首诗中间两句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3)请赏析这首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2)高山仰止, 。(诗经)(3)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4)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5)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6) ,美入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7)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官赋)(8)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祖母的季节苏童挂在门楣上的粽叶已经变成了灰褐色。风飒飒地吹着那捆棕叶。祖母坐在门槛上,注视着檐下的雨水像小瀑布一样跌落下来,汇在石子路上,匆匆忙忙。 春天,祖母挎着竹篮走过横七竖八的村弄,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我们站在湖边望着四处可见的苇丛,然后赤脚涉过一片浅水,走进最南面那丛芦苇里。祖母喜欢这里的粽叶。 “这水里有小青蛇,我看见过。”祖母说。 “你不怕吗?”我看见祖母踩在一片暗水中。“小青蛇不咬人。小青蛇游过的水里,长苇子都是甜的。”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老家伙来拉我走了。”她一笑起来脸上便苍老了许多,那种笑是又凄凉又欣慰的。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我祖父属蛇,他跟我这么大的时候,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儿。他十七岁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祖父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村里五十岁从下的人都没有见过他,包括我的父母亲。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没人能知道其中的缘故,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溯水而上,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在异乡见到村里的熟人,祖父并不激动。他抛下瞎女人和围观的人群,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老老寿爷说。“不回去。”祖父喝白干喝得满脸通红,整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挂在我家房梁上。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我不知道祖母为什么要把它挂得那么高,谁也摸不着。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我祖母坐在门槛上凝视门榍上的旧粽叶,那些粽叶在风雨中摇摇晃晃。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我神色恍惚,听见祖母沉重的鼻息声围绕在四周。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母亲打开了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 “娘,你的金锁呢?”父亲说,“她嫁过来的时候你给她看过的。” “没了,早没了。”祖母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祖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 我祖母清贫了一辈子,没有留给家里任何值钱的物件,连唯一的金锁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只有一捆一捆的旧粽叶还挂在我家的门楣上,沙沙沙地响。 清明,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 (选自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有删改)12赏析小说中两处画线的句子。(6分)(l)她一笑起来脸上便苍老了许多,那种笑是又凄凉又欣慰的。(3分) (2)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3分) 13文中安排“老寿爷”这个人物对小说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4小说的结尾写祖母失踪的金锁竟然在被点燃的二胡的琴筒之中,这样写有何妙处?(4分) 15文中多处描写粽子和粽叶,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写的用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李晓 贺知章耄耋之年,告老还乡,见物是人非,不禁生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乡音”是一枚镌刻在我们穿上独有的印记,生生不息、根脉相传,它是来自故乡的慰藉,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底色。 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不断被筛选、吸收、同化而形成。这些夹杂着泥土气息的话语,或源于市井生活的寻常琐事,或源于茶奈饭后的家长里短,它收纳了民间的智慧,采集了地域的精华。翻过一座山,音调就转变;走过一陇田,意义大不同。你可以讲着吴侬软语,夜话闲谈;也可以侃着东北话语,把酒言欢。正是因为这种特色,才赋予了方言承载文化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载体,我们的文化才得以遍地开花、异彩纷呈。以融入了方言的地方戏曲为例,无论是秦腔豫剧,还是京剧黄梅,那些生动鲜活、合辙押韵的戏词,唱出了亦俗亦雅的风情,也唱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色。试想,如果唱词千篇一律,那么何来不同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何来文化生命力的延续?正是因为方言的异质性,才带来它的不可替代性,这是地理与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而今,传统的乡音却变了味道,它被贴上了“土、俗”的标签,并成为“有无文化”的衡量标尺。打工返乡的青年们羞赧于它的腔调,刚刚入学的孩童在学会标准发音的同时,也在遗忘着自己曾经熟悉的语音。方言的日渐式微,牵动我们的不仅是乡愁,它折射的是一种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这或许是我们最该扼腕叹息之处。文化不能简单地用“优劣”二字加以评判。你可以津津乐道上海方言的机智敏捷,也可以大加赞赏天津方言的诙谐幽默,还可以对齐鲁方言的纯粹耿直加以欣赏,它们是多元、独特而又平等的。对于方言的流失,我们更应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考量。今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频繁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员流动日见增多,这种流动对方言的冲击显而易见。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城市文明对乡村文化碾压式的优势显现,使包括方言在内的农村文化不断被漠视,而这种文化信号的衰减很可能是无可补救的。 方言早已成为与故乡这片土地难以割裂的一部分,任何语言不假思索地堆砌于此便会显得水土不服、格格不入。好比我们的容貌与声音,与生俱来,独一无二,倘若真用人工的方式加以改变,自会有它的蹩脚与尴尬。方言就是那告知了我们“从何处而来”的文化源头,我们在奔波忙碌中找寻地域文化自信,却不以为然地忽视了它。它以自身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因素汇集起来,无论是民俗故事,还是戏曲民谣,以及属于这个地域的秉性与品格,这都是地域文化的特色,也是地域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 (选自2016年3月30日光明日报)16作者提出“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的观点,其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7请筒要概述第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当今方言“日渐式微”的原因。(6分) 七、作文(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失败者对成功者抱怨道:“现在这个世界,无论是大街还是小路,每条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谁都想获得成功,可从哪儿去找到成功啊?” 成功者平静地说:“那你不妨离开热闹的人群试试。” 失败者不解地问道:“怎么,难道离开了人群,就能找到成功吗?” “是的,其实成功就是这么简单。”成功者说:“只要离开了拥挤的道路,寻找到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那你就算成功了。”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凝聚:凝结;集中。汇聚:聚集;会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2D (A语意重复。冕,帽子,皇冠,喻指冠军。B语序不当。应该是“对生活的新发现、对艺术的新表达”。C偷换主语。)3B 4D(根据上下旬之间的逻辑关系、句式特点和关联词等排列。)5C6B(称:说。)7A(“郭瑀女儿的芳心暗许”错,是郭瑀想挑选好的女婿,便想到了刘延明。)8(1)(我)亲自来做,是要人们珍重这些典籍。我和您有幸相遇,跟刘玄德遇孔明有什么差别。 (“躬自执者”1分;“重”1分;“何异”句式1分;句意1分)(2)刘延明原是河西的大儒,可是如今子孙沉沦下层,没有禄位。(判断句1分;“河右”1分,“沈屈”亦可译为“埋没屈抑、屈沉”1分;句意1分)9参考答案:精通经义;弟子众多,受人敬重;编著多广,流传于世。(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参考译文】刘延明,是敦煌人。十四岁时,就学于博士郭瑀家。郭瑀有学生五百多人,其中精通经典的有八十多人。郭瑀有个女儿刚刚成年,他想挑选好的女婿,便想到了刘延明。于是他特地设一个席位,对弟子们说:“我有一位女儿,想找位好女婿,谁来坐这个席位,我就让女儿和他成婚。”刘延明立即振衣入座,神情庄重地说:“刘延明就是您要找的人啊!”郭瑀就把女儿嫁给他。刘延明后来隐居在酒泉,不肯接受州郡的举荐,跟从他读书的学生有五百多人。 凉国武昭王征召他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昭王喜爱文章书籍,书、史中有破损脱落的,他亲自加以修补。刘延明当时侍奉一旁,便请求代替武昭王做这些事情。武昭王说:“我所以亲自来做,是要人们珍重这些典籍。我和您有幸相遇,跟刘玄德遇孔明有什么差别。”后升为抚夷护军,虽然政务繁忙,但手不释卷。昭王对他说:“您为书籍注疏,以烛光继续白天的工作,白天还可以,晚上应当休息。”刘延明回答:“早晨听到道,晚上死去也就甘心了,不知很快就到老年,这些话是孔圣人所说的。我刘延明是哪种人,敢不这样去做吗?”刘延明觉得三种史书文字太多,便写成略记一百三十篇,八十四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莽堂铭一卷,注周易、韩非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等在社会上流行。 蒙逊讨平酒泉后,拜封刘延明为秘书郎,专门负责书籍的注记。并建了一座陆沈观在西苑,亲自前往礼教,赐号为玄处先生。当时有学生几百人,每月给他送来牛羊和美酒。牧犍把刘延明尊封为国师,亲自对他礼拜,并命令所有官员,都北面受教。当时,同郡的索敞、阴兴给他当助教,他们都以擅长文学而著称,他们经常巾衣整齐而入。太武帝讨平凉州,带着士民东迁。他一向听说刘延明的名声,便封他为乐平王从事中郎。当时刘延明年老,住在姑臧一年多后,因想念故乡便回去了。当他走到凉州西面四百里地的韭谷窟时,因病而死去。 太和十四年(490),尚书李冲上奏孝文帝说,刘延明原是河西的大儒,可是如今子孙沉沦下层,没有禄位;像这样贤人的子孙,理应受到格外恩遇。于是朝廷让他的一个儿子出任郢州云阳县令。正光三年(522),太保崔光上奏说:“已故的乐平王从事中郎敦煌刘延明,著书于凉城,现遗文在此。即使有一些失误,也应当有几代人可以被赦免,何况从祖父到孙子,相距不远,却让他们久沦下层,身为贱役,没有得到照顾,使儒学之士都为之暗暗叹息。请传令尚书,查出他的遗属,免去各种杂役,以此来督促和化解不良的风俗。”皇帝下诏说:“太保所奏,深合劝人为善之道,刘延明的孙子等三家,特别给予免除杂役。”河西人都以此感到荣耀。10(1)用“锁”和“梦”点出题目中“宿”字(1分),用“梦还家”点出题目中“忆”一字。(l分)(2)视听结合(或“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生动传神地描写诗人梦醒后的所见到的春晨风光;(2分,答“寓情于景”或“选取典型景物”得1分)更加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怀念,自然引出下面对杜陵别业的描写。(2分)(3)寓情于景,(1分)诗人想像(1分)长安二月春光,用烂漫的春花,烘托出盎然的春意,(1分)表现出诗人对杜陵别业的深切忆念(或“对长安故园的无比热爱”),使题意“忆”字更为突出。(2分)11(1)小人长戚戚(2)景行行止(3)置杯焉则胶(4)日月忽其不淹兮(5)决胜于千里之外(6)战士军前半死生(7)钩心斗角(8)佛狸祠下12(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1分,答到一点即可)写出了祖母对自己即将离世的悲伤(1分,写“祖母回忆自己孤苦一生而悲伤”亦可);也表现了祖母出现幻觉和祖父重聚的欢愉(1分)。(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1分,答到一点即可)写出祖父自觉愧对祖母,(1分)同时又放心不下瞎女人。(1分)13借老寿爷的话,补充交代了祖母热心包粽子的原因;自然引出下文有关祖母和二胡的故事情节。(两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4.凸显了祖母痴情忠贞的形象。二胡成为祖父的象征,她将二胡高挂在头顶上;她思念丈夫,将自己的金锁放在二胡之中,表明自己与丈夫永远在一起。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既解释了前文“金锁失踪”之谜底,也呼应了祖母在二胡前的诸多异样表现。(答“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亦可。)(两点,每点2分,答及“突出主题”亦可酌情给分。)15是祖母情感的载体。祖母春天采粽叶,端午前后不停包粽子,“挂在门楣上的粽叶”,表现了祖母对祖父的思念和对其归家的期盼。(答“爱”、“思念”、“期盼”等即可)是祖母一生命运的象征。当初的青粽叶,已经“变成了灰褐色”,“祖母坐在门槛上凝视门楣上的旧粽叶,那些粽叶在风雨中摇摇晃晃”,暗示了祖母在年复一年的苦等空守中断送了青春、耗费一生。(答“祖母生命的消逝竹等亦可)凸显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祖母从一而终、孤苦一生的深深惋惜和同情。(三点,每点2分,没有分析酌情扣分。)16.方言收纳民间智慧,采集地域精华(“汇集地域文化因素”亦可);方言承载地域文化的使命,表现地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延续文化生命力;方言是告知我们“从何处而来”的文化源头。(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文化不能简单地用优劣二字加以评判。”接着列举上海等地方方言各具特色,证明观点;最后多角度分析方言流失的原因,并特别指出“这种文化信号的衰减很可能是无可补救的”,以警世人们。(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8人们不知方言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而漠视方言;方言被贴上了“土、俗”的标签(答“成为无文化的衡量标尺”亦可)而被轻视乃至遗忘;城镇化加剧城市文明对方言(答“乡村文化”亦可)的碾压和冲击。(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9.参考立意:(l)独辟蹊径,更易取得成功;(2)复制别人,难以成功;(3)不走寻常路,也是一种成功;(4)一个人的心态(认识、观念、境界)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等等。(评分标准同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