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五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7802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五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五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五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五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而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的是A皇帝独尊 B重视人才 C尊崇自然 D儒学独尊2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1937年8月13日至1l月8日,日军伤亡数字累计如下:上表属于研究下列哪一事件的原始材料( )A百团大战 B七七事变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3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某国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B打破长期以来的外交僵局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D对付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4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它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文中杜鲁门“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的表述暗指哪一国家A.德国 B.中国 C.苏联 D.英国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顾炎武A.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主张“经世致用” D.反对儒学吸收佛学6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的是(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唐朝7某日,江苏电视台某著名节目中给了一个谜面“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提示语:打一位近代伟大的科学家)。据此,你认为谜底是(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8观察下列图表,图中数据变化表明( )A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9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的科技成就有( )A成功研制出“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 B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10某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一言以蔽之,就是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倒退,用左派的话说,就是“复辟资本主义”。这一观点A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缺陷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直接目的C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D没有认识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11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12管子君臣中说:“衣服所以表贵贱也”,成语“衣裳之会”、“衣锦还乡”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服饰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以下关于中国社会服饰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服饰最主要的功能是区分等级秩序辛亥革命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西装在中国流行开来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变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的服饰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13(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从500 年至1500 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18 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 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据材料一,简述公元500 年至1500 年间中国文明优于世界文明的主要方面。(6 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欧洲“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的主要因素。并概述中国元素为上述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12 分)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结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产阶级在中国移植西方制度所做的尝试及其失败的共同原因,加以说明。(10 分) (4)据材料一,概述“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的基本含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为避免这一法则在今后发展中再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 分) 14(12分)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新一轮教育改革即将启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论语载:“君子不器。”意思就说,作为君子,不应该只是成为一种器物,而是能成为多种器物,也就是说应该成为通才。不仅如此,而且要求这个通才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又有“君子谋道不谋食”的古训。这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教育和古代君子的不懈追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基础。(4分)材料二 洋务运动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改革教育的历史背景。洋务派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方面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冲击?(8分) 材料三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10分)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到xx年,我们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普九”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13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陈至立 (4)材料四完成的战略目标具体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了不起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15(15分)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陈夔龙梦蕉亭杂记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雷颐维新的挫顿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4分)(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6分)(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有三个基本内涵:1、皇帝独尊;2、皇权至上(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等大权于一身);3、皇位世袭。而皇权至上是核心内容。避讳其实就是皇帝制度在礼仪上的体现,所以选A。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皇帝制度 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8月13日至1l月8日”、“上海方向”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项的表述,不符合题干时间段“1937年”,排除;B项明显不符合题干图表信息“上海方向”和时间段,“ 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北方),排除B。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抗日战争淞沪会战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的表述具有片面性,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故排除;C项表述题干材料无从体现,与当时中国外交相关背景不相符合,故排除。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处于恶化时期,中国的“务实”外交,是为了争取外交的主动,对付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故D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发展“务实”外交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冷战。依据所学,材料所反映的正是所谓的干涉他国内政的杜鲁门主义。二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确立,这引起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恐惧。故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而杜鲁门主义则是其标志。所以应选C。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冷战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史料的能力。顾炎武认为陆王心学已经不属于正统的儒学,也就是程朱理学,唯心主义思想已经偏离儒学正统。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是“经世致用”,主张实用精神。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是黄宗羲的思想,D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经世致用“思想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出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是在明朝。所以选B。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提示语:打一位近代伟大的科学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A是16世纪意大利的,C20世纪德国的,D是20世纪德国的科学家,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干。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牛顿。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主义改造是把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结合材料可知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均排除。故本题选A项。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的时间是在1964年,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的科技成就 10.【答案】D【解析】略1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故A项错误;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故C项错误,D想理解片面化;近代中国文化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向现代形态转变。考点:近代中国文化近代化思想文化近代化。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错误的;符合材料要求;正确;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的改变13.【答案】(1)主要方面:高度发展的文化 先进的工艺 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成熟的科技成果(任意三点得6分) (2)主要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海外殖民和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代议制的确立(或者近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任意一点得2分) 贡献: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3分)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开明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2分) (3)观点:政治制度应该与本国国情(本国传统、“人事”)相适应。(2分) 尝试: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照搬西方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结果失败;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结果以失败告终(4分)共同因素: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政治: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4分)以上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移植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行不通的。 (4)含义: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4分) 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尊重国情的原则;对外来文化坚持兼收并蓄的原则;开放原则等(任意2点即得4分)【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进行分析概括。(2)从材料“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进行概括西方文明进入现代阶段的推动因素。中国的科技对西方的影响可以从四大发明对西方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3)从材料“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可以看出任何一种制度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自己的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对西方制度的学习的进程可以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对西方的学习进行说明。中国的国情的分析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4)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说的是在转型时期成熟的社会秩序往往具有稳定性,增加了转型的难度,使之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也更加困难。这就要求我国始终紧跟时代,与时俱进。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14.【答案】(1)注重通才教育,道德培养;(2分)社会基础:传统农业社会,社会分工不发达,(社会节奏缓慢)(2分)(2)背景: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4分);冲击了传统教育以培养官僚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突破了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教育,传授近代科学知识(4分)(3)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属于社会福利,建立完整教育体系,主张文化教育与职业职能培养并重。(6分);思想根源:继承儒家的大同思想,吸收西方民主思想(4分)(4)基本上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4分)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向小康迈进,政府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6分)【解析】略15.【答案】(1)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4分)(2)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影响;没有建立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4分)含义:思想启蒙。(2分)(3)影响: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5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是常见的考题,内容常见,方式也常见,所以较容易回答。只要从材料内容中逐一归纳即可。材料一中的“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体现的是戊戌变法急于求成的错误,材料二体现的是急速的裁员,树敌太多,触动了既得利益者。(2)第二问,有关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问题,首先需要结合第一问题的答案来分析,然后再结合教材及材料内容来分析整理出正确的答案。有关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的问题,与洋务派相比,材料中的“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其中最重要的答题点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3)第四问,材料中的“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表明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起点。材料中的“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表明戊戌变法对旧制度的触动为后世的革命提供了经验。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国近代史上的变法革新戊戌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