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专练 苏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737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专练 苏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专练 苏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专练 苏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专练 苏教版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注:划横线加阴影,为重要语句翻译:(一)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指用兵。B陈力就列 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C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担心D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名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社稷之臣也 曰:“非我也,兵也”。B固而近于费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斧斤以时入山林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而文中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 (二)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B陈力就列就:充任C不患寡而患不均患:担心D相夫子相:察看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思想的一组是(3分)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既来之,则安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通过叙写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季路的对话,批驳了季氏企图吞并颛臾的野心,驳斥有力。“何以伐为”等反诘句的运用使感情色彩强烈。B本文破中有立,驳斥有理有据,立论坚实可靠。文章既对历史事实进行了深入分析,也对现实形势作出了精辟阐述,说理层层深入,令人叹服。C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在原则问题上,他却是当仁不让的。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动作和神态的细笔描绘,来表现其人格的可贵。D本文多处运用比喻论证来论述观点,深入浅出,增添了说理的形象性。如用盲人的辅助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却未尽到责任等。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3分)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3分)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三)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谒见B.无乃尔是过与 过错C.是社稷之臣也 国家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跌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其身也,则耻焉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既来之,则安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D.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五十步笑一百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B.孔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C.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D.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季氏的阴谋。4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四)1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B. 且在邦域之中矣 既来之,则安之C.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D.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 B C D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分) (五)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相夫子 相:辅佐B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C陈力就列 就:担任D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忧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何以伐为 为:呢,助词B危而不持 而:而且,连词C既来之,则安之 则:就,连词D是谁之过与 之:的,助词3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4分)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一)1D 2A 3B4(1)(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2)像这样,因此(如果)远方的百姓不臣服,那么就(应该)整治文德使远方的百姓来投奔。5“疾”字集中地表明了孔子的态度(1分)。话说到这里,孔子已经在批评冉有的个人道德了。在孔子看来,君子做事应该内仁外义,应该克己复礼,应该承担责任,而冉有恰恰相反。孔子的爆发,跟冉有突破了孔子的政治人格底线有关(2分)。(二)1(3分)D 2(3分)B 3(3分)C 4(9分)【答案示例】(3分)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3分)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3分)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样的辩解之词(来搪塞)。(三)1B 2D 3C4(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四)1D 2D 3B【小题1】(1)君子厌恶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2)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五)1B 2C3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大动干戈(写出其中的两个即可得4分)4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3分)5反对武力征伐,提倡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