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2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7196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2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2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2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2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板块一教材过关1.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以”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B. 王好战,请以战喻C.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 忽魂悸以魄动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连词。题干和B项中“以”是介词,表工具、方式,可译为“用”。A项,连词,表目的,可译为“以便”“来”“用来”。C项,介词,表原因,因为。D项,连词,表并列,而、又。答案B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D项,表被动/表范围,在。A项,介词,表对象,跟、同。B项,介词,表比较,比。C项,介词,表对象,对、对于。答案D3. 对下列句子中“乎”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以吾一日长乎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 与相同,与相同B. 与相同,与不同C. 与不同,与相同D. 与不同,与不同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助词。乎:介词,相当于“于”。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用作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答案B4.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B. 欲因此时降武 C.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副词。题干中的“因”为副词,有“于是”“就”的意思,A项与之相同。B项,介词,趁着。C项,介词,依靠,凭借。D项,介词,通过,经由。答案A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的“乃”相同的一项是()A. 衡乃诡对而出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D.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副词。题干中的“乃”为副词,表意外或转折,竟然,却。B项与之相同。A项,副词,表承接,于是,就。C项,动词,表判断,是,原来是。D项,副词,表条件,才。答案B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连词、介词、兼词。D项,则:连词,表顺承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那么”。A项,为:介词,替/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感慨,可译为“啊”。B项,焉:句尾语气词/兼词,相当于“于此”。C项,与:动词,给/连词,表并列,和、跟。答案D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助词、代词、连词。D项,其:代词,可译为“他(们)的”。A项,所: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与“为”呼应,构成固定结构,表示被动。B项,若:代词,你、你们/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C项,者: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人”/用在后置的定语后,作定语后置的标志。答案D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副词、代词、助词。D项,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项,焉:疑问代词,哪里/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B项,何: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C项,也:助词。表陈述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答案D9.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A. “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 向吾不为期役,则久已病矣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解析C项,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却;后者为副词,强调判断语气。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项,均为连词,表假设;D项,均为连词,表示后一件事是新发现的情况,相当于“原来已经”。答案C10. 下列各句中,“所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复音虚词“所以”的不同意义和用法。D项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人等)”。A、B、C项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答案D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而”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弃甲曳兵而走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吾尝跻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宽厚而爱人A. /B. /C. /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连词。连词,表转折关系,然而、可是、却;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一般不译;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因此;连词,表并列关系,又、和、并且(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词组之间),或不译。答案C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常能为汉伏弩射之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是焚先王之言A. / B. /C. / 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助词、代词。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起舒缓语气、和谐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代词,代“卫律”,代“其子”,作宾语;结构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答案C13. 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田园将芜胡不归_君安与项伯有故_彼且恶乎待哉_彼且奚适也_奚惆怅而独悲_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曷不委心任去留_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顾计不知所出耳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外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虚词。答案孰:谁。胡:何,为什么。安:怎么。恶:w,何,什么。奚:哪里。奚:为什么。斯:则,就。曷:何,为什么。微: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14. 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知不可乎骤得_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_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不知东方之既白_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盍各言尔志_庶竭驽钝,攘除奸凶_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_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外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虚词。答案咸:都。信:实在。固:原本。安:哪里。骤:多次,屡次。数:多次,屡次。卒:到底。既:已经。盖:发语词,有“大概”的意思。盍:何不,表反问或疑问。庶:副词,表示可能或期望。稍稍:渐渐。特:只,不过。徒:只是,不过。板块二短文集训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1. 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 其重之也如此C. 其词有“瑰伟之文”D. 乐其林泉之胜解析D项,提示代词,那,与例句同。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代苏轼。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答案D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 解析D项,句中语气停顿。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答案D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诗歌尤其突出,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匹配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晋平公与群臣饮,饱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3. 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A. 遂而则 B. 乃而故C. 乃以则 D. 遂以故解析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答案B4. 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惟其言而莫之违援琴撞之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A. B. C. D. 解析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是助词“的”。答案D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B. “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C. “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D. “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解析D项中“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B项,“于”是“在”。C项,也,句末语气词。答案D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收起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题。太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劭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节选自北齐书袁聿修传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项“所”都是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A项前句“以”后为官职名称,“以”为介词,可译为“凭借的身份”;后句“以报项王”其中“报”为“报告”义,所以句中“以”是介词,译为“把”。B项前句“然”是助词,“的样子”;后句“然”是代词,这样。D项,前句“之”是代词,代指“人言”;后句“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答案C参考译文武成帝太宁初年,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刑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色丝织品作礼物。袁聿修退还白色丝织品不接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枝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我。”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做了这件事,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承蒙来信提示,我并无不快。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做了清正的少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