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单元过关检测卷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5303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单元过关检测卷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单元过关检测卷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单元过关检测卷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单元过关检测卷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A欹枕(y)天籁(li)罗绮(q)彩笺(jin)B吟啸(xio) 凭阑(ln) 羌管(qin) 熔金(rn)C风鬟(hun) 蓦然(m) 旌旗(jn) 离黍(sh)D如簇(c) 去棹(zho) 斜矗(ch) 腥膻(shn)解析:A项,“欹”读“q”。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反映赛德克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电影,影片运用艺术的手法将众多的历史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拍好这部电影,导演专门聘请了赛德克人郭明正为历史顾问 ,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影片最终在台湾大获成功。电影的取材来源于历史,故事既有演绎,也不乏虚构。专家认为,观众如果想要更充分地了解台湾原住民这一悲悯的抗日史实,需要补充阅读其他文献资料。 A淋漓尽致 B苦心经营 C演绎 D悲悯解析:A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语言等载体把所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B项,苦心经营:费尽心思和精力来经营筹划;C项,演绎:推演引申,铺陈发挥;D项,悲悯:哀怜;慈悲怜悯。一般用作动词,用在此处不恰当;宜改为“悲壮”。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直10武装直升机和直19武装直升机以火力支援为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和超低空机动,可配挂多种对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具有昼夜间作战能力。B本次会议的主旨是进一步促进汉藏考古艺术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汉藏佛教美术的学术关注度和影响力,推动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C中国足协副主席于洪臣日前接受新华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与卡马乔签订的合同虽然没有规定硬指标,但亚洲杯预选赛出线是应当完成的任务。D北京总布胡同3号现在已是一座残缺不全的院落,但这里曾经有过名噪京华的“太太的客厅”,聚集过中国文化界名流,承载着林徽因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词,应为“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和超低空机动能力”;B项,“扩大”与“学术关注度”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至“与卡马乔的合同”之前。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能过,最好是什么都没有。庄子重视平衡、均匀、正常、自然,警惕过分、过度、极端、刻意,达到了绝对化的程度。那么从个人来说,无喜无悲最好,无功无过最佳,无得无失正好。他认为任何失常、任何过度、任何迁移即变味变质,都是灾难,用到人身上是伤身,用到时序上是伤时伤季伤寒暖。这个说法有一定效用,又有些空虚,令人赞之叹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出坏人、盗贼固然可悲,出圣人、道德家也绝非吉兆。A B C D解析:句承接句,解释“绝对化”;从反面强调句中说的“都不能过”:“那么”引出结论;是作者对庄子这一观点的态度。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论宋诗钱钟书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毛泽东同志早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的危险。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地发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把末流当作本源的风气仿佛是宋代诗人里的流行性感冒。嫌孟浩然“无材料”的苏轼有这种倾向,把“古人好对偶用尽”的陆游更有这种倾向;不但西昆体害这个毛病,江西派也害这个毛病,而且反对江西派的“四灵”竟传染着同样的毛病。他们给这种习气的定义是:“资书以为诗”,后人直率的解释是:“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宋代诗人的现实感虽然没有完全沉没在文山字海里,但是有时也已经像李逵假洑水探头探脑的挣扎。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籍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地凭栏眺望一番,内容就愈来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5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BC)A从南宋到元、明、清,对宋诗的评价虽然褒贬迥异,但都犯了一个共同的弊病,那就是批评有失分寸。B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自己无法守住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C有唐诗作榜样,宋人就只能模仿与依赖,就只能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这正是宋人的最大不幸。D宋代的诗人,即使是苏轼、陆游,在创作上也颠倒了“源”“流”关系,染上“资书以为诗”的流行病。E宋人的诗歌创作,基本是从古人著作中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极少现实感和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解析:B项,不是“担心无法守住前人的遗产”,而是担心只能守成,难以开拓。C项,宋人的最大不幸并非出在“只能”。6对“膏粱纨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认为宋诗不如唐诗的明代诗人 B只模仿和依赖前人成果的诗人C不去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诗人 D不能有所创造发明的宋代诗人解析:“膏粱纨绔”原指只会吃喝、不会创业的富家子弟,本文指诗人。文中说,如果后代诗人“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遗祸子孙”,这里说的就是“只是模仿和依赖”,不能有所创新。A项,“贪吃懒做”不是说“认为宋诗不如唐诗”。C项,说的恰恰是只是“继承”,却不“开创”。D项,文中认为,宋诗还是有所发明创造的。7宋诗的成就是什么?它有什么不足?答:_答案:成就:宋诗并不是完全模仿唐诗,而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深化。不足:在整个艺术的发展方向上,没有创新,基本是延续唐诗的风格和意境。8导致宋诗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_答案:错将“流”当作“源”,不是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而是从古人的诗作中生出自己的诗作。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的题目。(7分)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玉瀣:美酒。黄庭:道家的经典著作黄庭经。元:同“原”。(1)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3分)答:_(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何作用?(4分)答:_答案:(1)描写了词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1分)表明词人的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态度。(2分)(2)深意:这两句词表面是说原来就知道造物者心肠与常人不同(无情),他白白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2分)作用: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愤懑,动人心魄。(2分)10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名句。(6分)(1)昨夜西风凋碧树,_,_。(晏殊蝶恋花)(2)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_,_。(柳永蝶恋花)(3)众里寻他千百度,_,_。(辛弃疾青玉案)答案:(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3题。读柳永梁衡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比如这首传唱900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死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了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盘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一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何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11首段中说柳永“歪打正着的成就”指的是什么。(3分)答:_答案:考场落第转向市井,却成就了文名。12联系上下文,解说第三段中提到的“成事成才的道理”。(4分)答:_答案:人在顺境中难以成事,而在逆境中勇于创造,才能成事成才。13文章开头说“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结尾却说“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作者为什么最终这样评价柳永?(4分)答:_答案:因为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重要位置。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4请在所提供的名人中任选一人,先写出你对他(她)所作评价的比喻物,然后引用其一句名言作佐证。(6分)例如:陆游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名人:屈原司马迁岳飞李清照曹雪芹鲁迅巴尔扎克名人及比喻物:_名言:_解析:所写事物必须与所选人物有相关性,同时能揭示这一人物的有代表性的特点。答案:(示例一)司马迁泰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示例二)李清照海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示例三)鲁迅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5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你把营长的话修改成一条简洁明确的命令。(不超过40字)(6分)据说在本世纪初,美国有一个营长对值班军官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情形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身着野战服到操场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到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电影。” 这道命令由传令兵传达给连长,然后连长传达给班长,当班长对士兵下达命令时,命令竟然成了这样:“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乘坐他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观看电影。”答:_答案:(示例)明晚8点,全体士兵穿野战服到操场集合(观看哈雷彗星);如下雨,到礼堂集合(看电影)。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林徽因传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寂静安然。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有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在心态迷茫的现代人群中,你是否有过“在心中修篱种菊”“消除执念”的经历?你是否思考过如何让自己“寂静安然”,给自己找一方精神的“晴天”?抑或反思过往,发现自己已在这个灰尘太多的世界里麻木得太久?请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个人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