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第七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3423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第七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三第七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三第七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第七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语文试题xx.2.25【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分七个大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追溯(s) 埋怨(mi) 下自成蹊(x) 穿凿附会(zo)B. 矿藏(zng) 盥洗(gun) 瞠目结舌(chng) 溘然长逝(k)C. 忸怩(ni) 隽永(jun) 锃光瓦亮(zng) 令人咋舌(z)D. 绯闻(fi) 说服(shu) 恪尽职守(k) 按捺不住(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部署 笔杆子 要言不烦 陈词滥调B. 慈祥 摄相机 唉声叹气 浅尝辄止C. 急躁 露马脚 顶礼膜拜 出奇不意D. 喧染 发帖子 情投意合 殚精竭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2011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B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C十二五的第一个年头国家财政税收稳定增长,跨过十万亿大关,这都由于中央决策者们和经济界人士高瞻远瞩,从长计议。D光芒万丈的美国篮球巨星,在现实的劳资关系中也不过是棋子,而摆布棋子的大手,就是能翻云覆雨的NBA资方。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考生赶考,请携带您的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或“军校学员证”),若无上述证件,将无法进入考场。B古人云:“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记得温总理曾说过“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只要领导干部把群众的意见当作“宝贝”,虚心听,广泛取,就是国之幸、民之幸。C“三公消费”是指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公费出国。问题难治,是官员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因此,根除官员头脑的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显得尤为重要。D山东省旅游部门充分利用央视媒体,广泛进行“好客山东欢迎你”的旅游推介活动。这个活动有指导性、有时效性、有感召力,在宣传中提升了山东的形象。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还要考虑自身经济、金融的稳步发展。B警察牌号车接送单位职工孩子上下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分忧,实则是权力支配下的谋求私利,“警用校车”还是不要的好。C据中新网10月6日报道,苹果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已经去世,并在其官方网站登出讣告。D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陈连山)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每到元宵节期间,人们都会走出家门,涌上街头,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舟山锣鼓其中,有很多风俗和活动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共同享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的审美记忆。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我)是鬼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元宵节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版)6.下面对“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春节不一样,每年的元宵节更多的是强调“普天同庆”,全社会的“狂欢”。B.元宵节的活动主要是出门娱乐,如赏花灯、猜灯谜、观舞龙舞狮,看敲锣鼓等。C. 伴随元宵节而产生的是民间进行的信仰活动以及因渴望子嗣而产生的各种习俗。D.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吃元宵的习俗从节日诞生到今天一直延续着。7.对文中画线的“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节期间从除夕关门守岁到元宵出门娱乐,是人们由家庭关系走向社会关系的过程。B. 元宵节期间人们走街串巷,走亲访友,通过这种形式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社会的和谐。 C. 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元宵节把社会中的人们聚集了起来,营造出欢乐与祥和的气氛。D. 元宵节为社会中不同种族和不同阶层的男女老幼提供了放松心情的良好契机。8.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宵节除了娱乐之外,更重要的是承担着长辈们对子女能够传宗接待、香火延续下去的朴素愿望。B. 古代由于礼法制度严格,所以只有到了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压抑已久的感情才得以彻底释放,尽情宣泄。C.现在的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现代的人们重视亲情的体现和家庭观念的回归。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元宵节的活动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说明现代人在不自觉地摒弃旧传统。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城陴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筑,墉堞屹然。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寻以母忧去官。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也。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允行。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十二年,卒于官。(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注:陴,音p,附属的土墙 甃,音zhu,修砌 堞,音di,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鞫,音j,审问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疏:上奏B六年,疏陈课民树杉 课:督促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 比:近来D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勖:勉励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寻以母忧去官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 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C. 乃给工本,筑坝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 十二年,卒于官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D. 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高三第七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语文试题xx.2.25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3分) (2)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3分) (3)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8分)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寒食:旧俗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寒食不举火,故称“禁火”。 流莺:飞行不定的黄莺。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1)结合全诗分析首句中“冷”字的妙处。 (2)这首诗的后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2)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但以刘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司马迁屈原列传)仰观宇宙之大, 。 (王羲之兰亭集序)(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王勃滕王阁序)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齐桓晋文之事)五、(12分)16观察下面的漫画乌鸦喝水,简述漫画内容并揭示其寓意。(5分)内容:_ (2分)寓意:_ (2分) 1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 18.2010年6月5日,在高考来临前夕,重庆万州区一中学举行了高中毕业典礼,近900多名学生单膝或双膝跪地,向老师行跪拜礼,感谢老师三年来的教育之恩。对此,校方回应说,同学们行跪拜礼不是学校组织的,不过学校倡导这种感恩方式,因为学校注重灌输“感恩”理念,学生每天都要做“感恩操”。针对这种现象,请你表明自己赞成或反对的看法,并说出两条理由。(40字左右) (4分)_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老街灯王月鹏这是最后一夜。当晨曦升起,当那个叫做“明天”的日子如期降临,老街灯将永远地告别这条街道。已经多少年了,它一直守望在这里。街道的秘密,就是它成长的细节。那些匆忙的步履,那些徘徊的心事,喜悦和悲伤,孤独或喧嚣,都曾经走进老街灯温和的目光。老街灯珍藏着它们,永远都不会说出口。老街灯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对一条街道的守望么?当它的光越来越孱弱,终于无力继续照亮别人的路的时候,那些曾经被它照耀过的人,并没有为它指明一条道路。离开了这条街道,老街灯不知道自己将要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当它带着这条街道的所有秘密离去,街道将仍然是那条街道,仍然布满匆忙的步履,徘徊的心事,仍然上演着一幕幕的喜悦和悲伤,孤独或喧嚣。因为别人的遗弃,老街灯成了守夜人的珍藏。在离开那条街道之前,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与守夜人原来是如此的默契。守夜人和他的妻子也老了,这条街道,这盏灯,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割舍的部分。这么多年来,守夜人从来不揩老街灯的一滴油。现在,他拥有了这盏“退休”的灯。它就搁在火炉旁边的一个靠椅上。我相信老人独自凝望它的时候,心底一定会涌动很复杂的想法。老街灯曾在那些风雨之夜温暖过他,就像此刻它在陪伴着他的孤独一样。炉火的温馨,让那些风雨往事披上了一层暖意。那些相依为命的日子是值得回味的。老街灯记得,守夜老人每个星期日下午总喜欢读一些游记类的读物,他高声朗读着那些关于非洲,关于藏有大森林和野象的故事。他从未离开过这条街道和这盏灯,他的心里有一个关于远行的梦想。是命运不肯放走他。当他终于可以走开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将要遭遇怎样的命运。有些东西,其实是我们无从把握的。就像在奔往某处景观的途中,我们无法拒绝沿途的景致一样不管是令人愉快还是忧伤。甚至,它们的存在,或者这种存在所呈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作为目的的所谓“景观”。而这一切,常常被我们发觉,却很难做出有违初衷的选择。人的一生就这样固执地走了下去。而守夜老人留了下来。还有老街灯,也一直留在了那里。我们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我们是匆匆的赶路者。因为搬家,我翻阅起了旧的习作。它们已在牛皮纸信封里尘封十多个年头了。我无法让自己不按照当下的心态和眼光去重温那些文字。我在翻阅它们的时候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回归当初的心境。这些稚嫩的文字,它们收留了我的青春,遥远并且质感,它们打动了我。我珍视这份真实,并且期望写下具有同样品质的文字。多年以后,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成为自己的读者。就像那盏老街灯,它曾经照亮了我的远行之路,也一直在记着我的回家的路。另一种现实是,难耐寂寞的老街灯主动走进熔炉,被铸成一架可以插蜡烛的漂亮烛台,摆到了诗人的绿色书桌上。那些曾经的风雨,于是在诗人笔下氤氲成为浪漫的风景。也许,这仅仅是一个梦。但这个梦让我有了说不出的伤感。19.文章第一自然段有哪些作用?(4分) 20.如何理解“老街灯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对一条街道的守望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义?(4分) 21.文章题目是“老街灯”,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守夜人”和“旧习作”?(4分) 22.结合文章内容和老街灯的象征意义,谈谈作者对老街灯命运的看法。(6分) 七、(60分)23请以“这也是一种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高三第七次阶段复习达标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xx.2.25一、(15分)1. D(A.埋怨mn B.矿藏cng C.忸怩n )2.A( B.摄像机 C.出其不意 D.渲染) 3.D(A“指日可待”:不久就可以实现。重在“实现”,而不是“出现”,侧重指希望发生的事。感情色彩不对。 B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属于使用范围错。 C从长计议:多指未来,从长远考虑的意思。此处使用的语境不对。 D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4C(A括号应放在“身份证件”之后。 B第一个句号移至引号之内。D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5B(A不合逻辑,应为“不仅要考虑自身经济、金融的稳步发展,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C最后一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加上主语“苹果公司”。D表意不明,“第一批传承人”有歧义)二、(9分)6.D(诞生之日开始吃元宵,一是于文无据,二是吃元宵大体是从宋代开始的) 7.B(元宵节人们出门不是为了“走街串巷,走亲访友”,而是为了娱乐) 8.C(A.元宵节的主要功能应为“娱乐”而非“求子”。 B.“元宵节这一天”不对,应该是“期间”。 D.“现代人在不自觉地摒弃旧传统”不对)三、(12分)9C(比:接近,临近) 10.A.( A介词,因为 B. 助词,的/ 代词,这些 C. 连词,于是/ 副词,竟然 D. 介词,在 / 介词,对 ) 11D(表现传主的忠勇,表现传主的政治才干 说的是具体工作) 12. B (他禀告的是经略,经略很感动,又转告其部下将领) 四、(24分)13.(1)天意如此,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省”1分;“曷”,怎么,难道,1分;句意1分)(2)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得到温和诏谕的称赞奖励。 (“数”1分,句意2分)(3)冬天寒冷,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 ( “恤”“嫠”各1分,定语后置句式 1分,句意1分)14.(1) “冷”字既写出了“禁火空斋”而带来的环境的萧索清冷,2分;又和下文的“独坐”“想诸弟”相照应,表现出作者因离家在外和思念故乡亲人而产生的孤独寂寞,2分。 (2)第三句直接表达“想诸弟”的思乡之情,1分;结尾一句从本句看情寓景中,从全诗看以景结情,2分;进一步烘托出了“想诸弟”之情,更使人感到情深意远,1分。 注:学生如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也算正确。15(1)云无心以出岫 渺沧海之一粟 (2)犹抱琵琶半遮面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3)举类迩而见义远 俯察品类之盛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注:本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五、(12分)16内容:老一代乌鸦用向水瓶中投放石子抬升水位的方式,喝到水;而新一代乌鸦则直接用石块打破水瓶,来喝到水。(2分)寓意:讽刺、批评新一代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计长远利益,急功近利乃至杀鸡取卵的行为。(3分) 17 (4分) 18.答案举例: 赞成:跪拜礼,是中国最隆重、最传统的礼节,向老师行此礼,是借助这种形式表达内心的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感激之心,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 反对:让学生采取跪拜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有悖于时代文明和教育理性,缺乏实质性的教育感染力。需要生动而鲜活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 注:只写赞成或反对不得分;每条理由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六、(18分)19.(4分)(1)紧扣题目,点出文章的主体对象,引起下文;(2分) (2)强调老街灯即将完成使命,引起读者的关注,为全文奠定了伤感基调。(2分)20.(4分)(1)老街灯的存在是一种守望,它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2分)(2)守望不是老街灯的全部使命,无论退出历史舞台与否,都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启迪和慰藉,让人们的精神有所追求和寄托。(2分)21.(4分)二者对老街灯起到了补充说明和烘托映衬的作用(1分),借写守夜人和旧习作充分肯定了老街灯存在的时代价值和其特有的精神内涵,(1分)揭示了老街灯所具有的不可忽略的精神作用和文化价值。(2分)22.(6分)(1)老街灯象征曾经对我们的精神起过引导作用的传统文化(人或物),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渐渐远离现代文明而被遗忘、遗弃,有着历史的必然性。(2分)(2)人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又能不忘老街灯对人的精神作用,老街灯理应被珍视。(2分)(3)老街灯如果耐不住寂寞,迎合时代潮流而改头换面,无异于自我毁灭。(2分)七、(60分)23.建议采用综合分等打分法。一等 6051分,二等 5042分,三等 4136分,四等35分以下。根据内容确定等次,然后在等次内以语言表达为标准上下浮动。一类学校建议以45分为切入点,其他学校酌情下移切入点。【文言文参考译文】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被授于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升任贵州黔西知州,因父丧归家。守丧期满,暂时代理威宁府。没多久,乌蒙土司叛乱,陈德荣赴威宁防守,当时城墙坍塌,赶忙堆聚米桶,用土石填充,用糯米、石灰汁混合而成的三合土砌筑块石加固城池,城墙巍然屹立。叛贼焚毁了牛卫镇,离城三十里驻扎,陈德荣日夜备战,叛贼不敢逼近。总兵哈元生援军到后,叛贼败走。不久因母丧卸任。守丧期满,被授于江西广饶九南道。把九江、大孤两关积弊全部革除。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上疏推荐,提升陈德荣为贵州按察使。当时苗裔互相勾结煽动,军事行动频繁,古州姑卢硃洪文等叛乱案件,陈德荣负责处置审问,他周密审慎,考量轻重,大家都称赞处置恰当,民心才得以安定。等到苗疆渐渐平定,驻军与屯田的将吏大多用苛刻严酷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乾隆二年,贵阳发生大火,陈德荣禀告经略张广泗说:“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如何能杀尽?”张广泗颇受感动,用陈德荣的话来告诫将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