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7187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在带正电的小球右侧放一金属导体,a、c为导体表面上的两点,b为导体内部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内部b点电场强度为零B感应电荷在b点的电场强度为零C导体上a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D用导线连接a、c两点,感应电荷会中和2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正极板与静电计连接,负极板接地,两板间有一个正试探电荷固定在P点,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电计指针夹角变大B静电计指针夹角不变C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减小D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不变3如图所示,一半圆形凹槽静置于水平面上,一小铁块从凹槽左侧最高点由静止释放,一直滑到右侧某点停下,凹槽始终保持静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块下滑至最低点过程处于超重状态B铁块经过最低点后上滑过程处于失重状态C水平面对凹槽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D水平面对凹槽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4弹簧拉力器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健身的器械,如图所示,它由几根规格相同的弹簧并联而成,弹簧根数可以调整甲同学使用挂有3根弹簧的拉力器训练,乙同学使用挂有2根弹簧的拉力器训练,乙同学将弹簧拉开的最大长度是甲同学的2倍,则乙同学对拉力器施加的最大拉力是甲同学的()A倍B倍C倍D2倍5将物体以某一初速度0竖直向上抛出,在0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A0=32m/sBt1=2sC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7.8mD物体0t1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1m/s6随着深太空探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级类地行星”被发现,某“超级类地行星”半径是地球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4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倍B该星球第一宇宙速度小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C绕该星球运行的卫星的周期是半径相同的绕地球运行卫星周期的倍D绕该星球运行的卫星的周期是半径相同的绕地球运行卫星周期的倍7如图所示,第一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电荷量相等的a、b两粒子,分别从A、O两点沿x轴正方向同时射入磁场,两粒子同时到达C点,此时a粒子速度恰好沿y轴负方向,粒子间作用力、重力忽略不计,则a、b粒子()A分别带正、负电B运动周期之比为2:3C半径之比为:2D质量之比为2:8如图所示,长为l的薄木板AB倾斜放置,与水平面夹角为30,水平面上距离A点为l处放置一点电荷q1将带电量为q2的滑块置于木板A点,利用弹射装置可使滑块沿木板向上运动,第一次滑块恰好上升到AB中点C,第二次滑块恰好上升到B点;弹射过程对滑块做的功第一次为W1、第二次为W2;滑块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第一次为Q1、第二次为Q2,则()AW2=2W1BW22W1CQ2=2Q1DQ22Q1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如图甲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简图,地面以下为较松软的泥土实验时把一质量为m的铁块举到离地面高为H的地方,让其自由下落,落入泥土中铁块下面贴有力传感器(质量忽略不计),可测得泥土中任意深度h处铁块受到的阻力f,图乙为计算机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拟合图象(横轴表示深度h,单位cm,纵轴表示阻力f,单位N)分析图象数据,可得出铁块受到的阻力f与深度h的关系为(选填“f=kh2”、“f=kh3”或“f=kh4n)某次实验中,铁块下落深度为h1时停止运动,尝试写出铁块从下落到落地前验证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程(比例系数k为已知)10(9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探究实验,他们找到了一个阻值为800的金属丝绕成的线圈(金属丝外表面涂有绝缘层),金属丝电阻率p=1.57108m该兴趣小组试图测量该金属丝的直径,但家中没有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只有多用电表、米尺、剪刀、铅笔等生活工具他们想到了如下方法:第一种方法:(1)如图1所示,取一段金属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共计32匝,用米尺测量其间距为cm,则金属丝的直径为mm(第二个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第二种方法:(2)剪一段长为12.5m的金属丝,用多用电表测量其阻值为1.0,计算可得金属丝的直径为m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第二种方法中,用多用电表测量阻值时误差较大,于是他们将这段长为12.5m的金属丝带回实验室,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测量其准确阻值主要实验器材如下:A灵敏电流计(内阻为0.3)B滑动变阻器(阻值约几欧)C滑动变阻器(阻值约几千欧)DR2代表12.5m的金属丝E干电池一节F开关简要实验步骤如下:闭合S1,调节滑动变阻器R1,使灵敏电流计满偏;闭合S2,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角为满偏时的四分之三滑动变阻器应选,R2的阻值为,R2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偏小、相等)11(12分)如图所示,直角边长为0.4m的等腰直角斜面体AOB固定在水平地面上,C为斜面的中点一小球从C点正上方与A等高的位置自由落下与斜面碰撞后做平抛运动,不计碰撞时的能量损失(1)求小球从开始下落到落到水平地面上所用的时间;(2)以OB为x轴,OA为y轴,建立xOy坐标系小球从坐标为(x,y)处自由下落,与斜面碰撞一次后落到B点,写出y与x的关系式12(20分)如图甲所示,宽为L,倾角为的平行金属导轨,下端垂直于导轨连接一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导轨之间加垂直于轨道平面的磁场,其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t=0时刻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在导轨上距电阻x1处放一质量为m,电阻为2R的金属杆,t1时刻前金属杆处于静止状态,当磁场即将减小到B1时,金属杆也即将开始下滑(金属杆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0t1时间内通过定值电阻的电荷量;(2)求金属杆与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3)若金属杆沿导轨下滑x2后开始做匀速运动,求金属杆下滑x2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二)选考题,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3(5分)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某同学如下操作:A在量筒中滴入一滴已配制好的油酸溶液,测出其体积B在装有水、撒适量痱子粉的浅盘中滴入一滴已配制好的溶液,使薄膜形状稳定C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将油膜形状描绘在玻璃板上D将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其中错误的一项是;已知溶液中油酸体积占比为k,N滴油酸溶液体积为V,一滴油酸溶液形成油膜的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14(10分)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L形细玻璃管AOB,OA、OB两部分长度均为20cm,OA部分水平、右端开口,管内充满水银,OB部分竖直、上端封闭现将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53,此时被封闭气体长度为x缓慢加热管内封闭气体至温度T,使管内水银恰好不溢出管口已知大气压强为75cmHg,室温为27,sin53=0.8,求:气体长度x;温度T【物理-选修3-4】15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右侧AA为光屏A与S2的距离与A与S1的距离之差为1.5l06m,S1、S2连线的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为O,点A与A点关于O点对称用波长为600nm的黄色激光照双缝,则A点为(“亮条纹”或“暗条纹”),点A与A点之间共有条亮条纹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形如图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x=5m处P点;t=1.2s时x=6m处Q点第一次有沿y轴正方向的最大速度求这列简谐波传播的周期与波速;写出x=4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画出这列简谐波在t=1.2s时的波形图【物理-选修3-5】17某恒星内部,3个粒子可结合成一个碳核C,已知C的质量为m1,粒子的质量为m2,真空中光速为c请写出该核反应方程;这个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18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装置固定在水平面上,圆弧形轨道下端切线水平两球半径相同,两球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实验时,先测出A、B两球的质量mA、mB,让球A多次从圆弧形轨道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记下其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平均值x0,然后把球B静置于轨道下端水平部分,并将A从轨道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并与B相碰,重复多次为确保实验中球A不反向运动,则mA、mB应满足的关系是;写出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若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写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取mA=2mB,x0=1m,且A、B间为完全弹性碰撞,则B球滑行的距离为xx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物理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xx潍坊三模)如图所示,在带正电的小球右侧放一金属导体,a、c为导体表面上的两点,b为导体内部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内部b点电场强度为零B感应电荷在b点的电场强度为零C导体上a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D用导线连接a、c两点,感应电荷会中和【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电势【分析】根据静电平衡的特点:1、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0;2、导体表面是等势面,导体是等势体;3、导体表面电场线与导体表面垂直;4、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解答】解:A、根据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0,可知导体内部b点电场强度为零,故A正确;B、b点的合场强为0,感应电荷在b点的场强和点电荷Q在b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错误;C、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故a、c两点电势相等,故C错误;D、如果用导线将金属球左右两侧相连时,由于静电平衡的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所以电荷不再移动,且左端的感应电荷受到Q的束缚,不会中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明确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同时要结合场强的叠加原理分析2(xx潍坊三模)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正极板与静电计连接,负极板接地,两板间有一个正试探电荷固定在P点,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电计指针夹角变大B静电计指针夹角不变C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减小D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不变【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分析】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后,电量不变将负极板适当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两板间距减小,根据电容的决定式分析电容如何变化,由电容的定义式分析板间电压的变化,即可判定静电计的指针变化,由E=分析场强的变化根据P点与左板电势差的变化判断P点的电势的变化,再分析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的变化【解答】解:AB、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两板间的距离减小,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 可知,电容C增大,而电容器的电量Q不变,则由C=得知,板间电压U减小,因此静电计的指针夹角变小,故AB错误;C、根据板间场强E=,可见E不变;P点到负极板距离减小,由公式U=Ed得知,P点的电势降低;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减小;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电容器的动态变化分析问题,难点是确定电场强度的变化,只要得出电场强度的变化,就可以得出P与负极板电势差的变化,得出P点的电势以及电荷在P点电势能的变化3(xx潍坊三模)如图所示,一半圆形凹槽静置于水平面上,一小铁块从凹槽左侧最高点由静止释放,一直滑到右侧某点停下,凹槽始终保持静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块下滑至最低点过程处于超重状态B铁块经过最低点后上滑过程处于失重状态C水平面对凹槽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D水平面对凹槽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超重和失重;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分析】本题要采用整体法分析,当整体具有向上的分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当整体具有向下的分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解答】解:A、铁块下滑至最低点过程是加速运动,但速度的竖直分量是先增加后减小,故竖直分运动的加速度是先向下后向上,故先失重后超重,故A错误;B、铁块经过最低点后上滑过程是减速运动,速度的竖直分量一直减小,故竖直分运动的加速度向下,是失重,故B正确;CD、铁块下滑至最低点过程是圆周运动,具有向心加速度,故合加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偏向右的,故对整体,合力的水平分量偏向右,故水平面对凹槽的摩擦力方向向右;铁块经过最低点后上滑过程是圆周运动,具有向心加速度,故合加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偏向左的,故对整体,合力的水平分量偏向左,故水平面对凹槽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采用整体法进行分析,明确整体的加速度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的方向,然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较难4(xx潍坊三模)弹簧拉力器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健身的器械,如图所示,它由几根规格相同的弹簧并联而成,弹簧根数可以调整甲同学使用挂有3根弹簧的拉力器训练,乙同学使用挂有2根弹簧的拉力器训练,乙同学将弹簧拉开的最大长度是甲同学的2倍,则乙同学对拉力器施加的最大拉力是甲同学的()A倍B倍C倍D2倍【考点】胡克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所以要解答此题,需要先假设一根弹簧伸长的劲度系数,然后乘以弹簧的伸长量及弹簧的根数,就可以得出最终所需的拉力大小【解答】解:设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甲拉开的长度为x,乙拉开的长度为2x甲的力为:F=3kx乙的力为:F=2k2x故乙同学对拉力器施加的最大拉力是甲同学的n倍n=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以及在计算中的应用,属于一道中档题,正确理解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xx潍坊三模)将物体以某一初速度0竖直向上抛出,在0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A0=32m/sBt1=2sC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7.8mD物体0t1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1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成一种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以及速度时间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A、根据竖直上抛位移时间公式以及速度时间公式得:x=,v=v0gt1,带入数据解得:v0=30m/s,t1=1.8s,故AB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物体上升到37.8m时,速度为12m/s,还没有减为零,所以不是最高点,故C错误;D、物体0t1时间内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首先考查读图能力,图上能读出t1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等等,其次要灵活选择运动学公式求解,难度适中6(xx潍坊三模)随着深太空探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级类地行星”被发现,某“超级类地行星”半径是地球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4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倍B该星球第一宇宙速度小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C绕该星球运行的卫星的周期是半径相同的绕地球运行卫星周期的倍D绕该星球运行的卫星的周期是半径相同的绕地球运行卫星周期的倍【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结合天体质量之比和半径之比求出重力加速度之比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结合天体质量之比和半径之比求出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从而比较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周期与轨道半径和中心天体质量的关系,结合质量之比,抓住轨道半径相等,求出卫星的周期之比【解答】解:A、根据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因为“超级类地行星”半径是地球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4倍,则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倍,故A正确B、根据得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因为“超级类地行星”半径是地球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4倍,则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倍,可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C、根据得:T=,因为轨道半径相同,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4倍,则绕该星球运行的卫星的周期是半径相同的绕地球运行卫星周期的倍,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两个重要理论:1、万有引力等于重力,2、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并能灵活运用7(xx潍坊三模)如图所示,第一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电荷量相等的a、b两粒子,分别从A、O两点沿x轴正方向同时射入磁场,两粒子同时到达C点,此时a粒子速度恰好沿y轴负方向,粒子间作用力、重力忽略不计,则a、b粒子()A分别带正、负电B运动周期之比为2:3C半径之比为:2D质量之比为2:【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分析】根据洛伦兹力的方向有左手定则判断粒子电性;由几何关系求半径,再求两者半径的比值;根据对应的圆心角求得a粒子运动周期,b粒子时间为周期,因为运动的时间相同,求得周期比;由周期公式T=求得质量之比【解答】解:Aa粒子受洛伦兹力向下,由左手定则判断,a粒子带负电,b粒子受洛伦兹力向上,由左手定则判断,b粒子带正电,故A错误;BC过入射点和C点做速度的垂线,其交点表示b粒子的圆心,因为a粒子速度恰好沿y轴负方向,说明a的半径ra=,根据几何关系,b粒子的半径为:()2+(rb1)2=rb2,解得:rb=2,所以ra:rb=:2,由题意知,a粒子运动周期,根据几何关系b粒子对应的圆心角为600,时间为周期,又因为两粒子经过的时间相同,所以有: Ta=Tb,解得:Ta:Tb=2:3,故BC正确;D电量相同,同一磁场,由周期公式T=可得mT,所以有:ma:mb=2:3,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解答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这类题目,注意几点:做示意图,根据几何关系求半径;根据对应的圆心角在周角中的比值求时间,即:t=;Z注意两个公式:r=,T=;由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如果已知洛伦兹力的方向,也可由左手定则判断电性8(xx潍坊三模)如图所示,长为l的薄木板AB倾斜放置,与水平面夹角为30,水平面上距离A点为l处放置一点电荷q1将带电量为q2的滑块置于木板A点,利用弹射装置可使滑块沿木板向上运动,第一次滑块恰好上升到AB中点C,第二次滑块恰好上升到B点;弹射过程对滑块做的功第一次为W1、第二次为W2;滑块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第一次为Q1、第二次为Q2,则()AW2=2W1BW22W1CQ2=2Q1DQ22Q1【考点】功能关系【分析】根据对称性,可分析滑块从A到C与C到B摩擦力做功相等,对AC段和AB段分别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可求得W1与W2的关系根据功能关系求热量关系【解答】解:滑块从A到C与C到B的过程,受力情况具有对称性,则知两段过程,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相等,设为Wf根据动能定理得:第一次有:W1+WEWf=0,得:W1=WfWE第二次有:W22Wf=0,得:W2=2Wf;由于2Wf2(WfWE),所以W22W1根据功能关系有 Q2=2Wf,Q1=Wf则 Q2=2Q1故AD错误,BC正确故选:BC【点评】本题分析时要结合图形的几何对称性,分析出摩擦力和电场力受力对称,得出摩擦力做功关系,从而根据动能定理分析弹射过程做功关系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xx潍坊三模)如图甲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简图,地面以下为较松软的泥土实验时把一质量为m的铁块举到离地面高为H的地方,让其自由下落,落入泥土中铁块下面贴有力传感器(质量忽略不计),可测得泥土中任意深度h处铁块受到的阻力f,图乙为计算机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拟合图象(横轴表示深度h,单位cm,纵轴表示阻力f,单位N)分析图象数据,可得出铁块受到的阻力f与深度h的关系为f=kh3(选填“f=kh2”、“f=kh3”或“f=kh4n)某次实验中,铁块下落深度为h1时停止运动,尝试写出铁块从下落到落地前验证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程mgH=(比例系数k为已知)【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乙中f和h的图线对应的数据,得出f与h的定量关系根据动能定理,抓住fh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克服阻力做功大小,结合数学知识,求出落地的动能,再结合机械能守恒得出铁块从下落到落地前验证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程【解答】解:由图乙知,当h=2cm时,f=8N,当h=2.5cm时,f15.6N,可知铁块受到阻力f与深度h的关系为f=kh3,对进入泥土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fh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克服摩擦力做功,运用数学微积分得:,可知落地的动能为:,根据机械能守恒有:mgH=,即mgH=故答案为:f=kh3,mgH=【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物理量之间定量关系的能力,通过动能定理,抓住fh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克服阻力做功得出落地的动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探究实验,他们找到了一个阻值为800的金属丝绕成的线圈(金属丝外表面涂有绝缘层),金属丝电阻率p=1.57108m该兴趣小组试图测量该金属丝的直径,但家中没有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只有多用电表、米尺、剪刀、铅笔等生活工具他们想到了如下方法:第一种方法:(1)如图1所示,取一段金属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共计32匝,用米尺测量其间距为1.70cm,则金属丝的直径为0.53mm(第二个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第二种方法:(2)剪一段长为12.5m的金属丝,用多用电表测量其阻值为1.0,计算可得金属丝的直径为0.50m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第二种方法中,用多用电表测量阻值时误差较大,于是他们将这段长为12.5m的金属丝带回实验室,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测量其准确阻值主要实验器材如下:A灵敏电流计(内阻为0.3)B滑动变阻器(阻值约几欧)C滑动变阻器(阻值约几千欧)DR2代表12.5m的金属丝E干电池一节F开关简要实验步骤如下:闭合S1,调节滑动变阻器R1,使灵敏电流计满偏;闭合S2,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角为满偏时的四分之三滑动变阻器应选C,R2的阻值为0.9,R2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偏大、偏小、相等)【考点】伏安法测电阻【分析】(1)用总长度除以总匝数可求得直径(2)由电阻定律求得d(3)由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确定其阻值,而误差来源于总电流的增加【解答】解:(1)米尺测量其间距为:3.702.00=1.70cm,金属丝的直径为: =0.53cm(2)由电阻定律:得: =0.50cm(3)测量原理认为两种情况下的总电流不变,则要求R1要远大于R2,即滑动变阻器要选C,则闭合S2后流过电阻的电流为,则其电阻为电流计的3倍,为0.9,因电流计并联电阻后会引起电流的变大,则通过R2的电流要大于,则其测量值要大于实际阻值故答案为:(1)1.70,0.53;(2)0.50;(3)C,0.9,偏大【点评】考查刻度尺的读数,明确电阻定律的表达式,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确定其电阻的关系要注意总电流的变化引起的实验误差要认真11(12分)(xx潍坊三模)如图所示,直角边长为0.4m的等腰直角斜面体AOB固定在水平地面上,C为斜面的中点一小球从C点正上方与A等高的位置自由落下与斜面碰撞后做平抛运动,不计碰撞时的能量损失(1)求小球从开始下落到落到水平地面上所用的时间;(2)以OB为x轴,OA为y轴,建立xOy坐标系小球从坐标为(x,y)处自由下落,与斜面碰撞一次后落到B点,写出y与x的关系式【考点】平抛运动【分析】(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小球落到C点的时间,结合平抛运动的高度求出平抛运动的时间,从而得出总时间(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落至斜面的速度表达式,结合平抛运动的规律得出y与x的表达式【解答】解:(1)自由下落至C点过程,有:代入数据解得:t1=0.2s平抛过程下落高度也为故下落运动的时间:t=2t1=0.4s(2)由释放点落至斜面过程,设落至斜面时的速度为v,则有:v2=2gy(hx)平抛运动过程设运动时间为t,则有:hx=hx=vt联立消去t解得:y= (0x0.4)答:(1)小球从开始下落到落到水平地面上所用的时间为0.4s;(2)y与x的关系式为y= (0x0.4)【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难度不大12(20分)(xx潍坊三模)如图甲所示,宽为L,倾角为的平行金属导轨,下端垂直于导轨连接一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导轨之间加垂直于轨道平面的磁场,其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t=0时刻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在导轨上距电阻x1处放一质量为m,电阻为2R的金属杆,t1时刻前金属杆处于静止状态,当磁场即将减小到B1时,金属杆也即将开始下滑(金属杆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0t1时间内通过定值电阻的电荷量;(2)求金属杆与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3)若金属杆沿导轨下滑x2后开始做匀速运动,求金属杆下滑x2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分析】(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出感应电流,从而求出电荷量;(2)根据受力平衡求出金属杆与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3)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时,加速度等于零,受力平衡,即此时感应电流与时间内感应电流大小相等,感应电动势也相等由开始运动到最大速度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列式,从而求出整个电路产生的焦耳热,从而求出电阻R上的焦耳热【解答】解:(1)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通过定值电阻的电荷量即(2)在时刻,对杆有:其中联立可得:(3)当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时即此时感应电流与时间内感应电流大小相等,感应电动势也相等所以从开始到达到最大速度过程其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解得: 答:(1)0t1时间内通过定值电阻的电荷量;(2)金属杆与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3)若金属杆沿导轨下滑x2后开始做匀速运动,金属杆下滑x2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为【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结合题目所给的Bt图象求解电动势,搞清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二)选考题,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3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某同学如下操作:A在量筒中滴入一滴已配制好的油酸溶液,测出其体积B在装有水、撒适量痱子粉的浅盘中滴入一滴已配制好的溶液,使薄膜形状稳定C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将油膜形状描绘在玻璃板上D将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已知溶液中油酸体积占比为k,N滴油酸溶液体积为V,一滴油酸溶液形成油膜的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考点】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分析】取多滴油酸酒精溶液,求平均值,才使得一滴该溶液的体积较为准确;撒痱子粉更能清楚地看清油膜的形状;求出油酸的体积与油膜的面积,可以求出油膜的厚度,即油酸分子的直径【解答】解:要测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即在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测出其体积为V,则一滴该溶液的体积为:V1=;故错误的选项是A;一滴油酸溶液纯油酸体积为V0=k,一滴油酸溶液形成油膜面积为S,那么油酸分子直径为:d=;故答案为:在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测出它的体积;【点评】本题考查“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V0应该是纯油的体积,不是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14(10分)(xx潍坊三模)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L形细玻璃管AOB,OA、OB两部分长度均为20cm,OA部分水平、右端开口,管内充满水银,OB部分竖直、上端封闭现将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53,此时被封闭气体长度为x缓慢加热管内封闭气体至温度T,使管内水银恰好不溢出管口已知大气压强为75cmHg,室温为27,sin53=0.8,求:气体长度x;温度T【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析】根据题意求出气体初末状态的状态参量,应用玻意耳定律可以求出气柱的长度;根据题意求出气体的状态参量,应用查理定律可以求出气体的温度【解答】解:气体的状态参量:p1=75cmHg,V1=20S,V2=xS,p2=75+xsin53(20x)cos53=(63+1.4x)cmHg,气体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即:7520S=(63+1.4x)xS,解得:x=17.1cm;气体的状态参量:T1=273+27=300K,p3=75+20sin53=91cmHg,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 =,即: =,解得:T3=364K;答:气体长度x为17.1cm;温度T为364K【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气体的长度与气体的温度,分析清楚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求出气体的状态参量、应用玻意耳定律与查理定律即可解题;求气体状态参量时要注意水银柱的有效高度【物理-选修3-4】15(xx潍坊三模)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右侧AA为光屏A与S2的距离与A与S1的距离之差为1.5l06m,S1、S2连线的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为O,点A与A点关于O点对称用波长为600nm的黄色激光照双缝,则A点为暗条纹(“亮条纹”或“暗条纹”),点A与A点之间共有5条亮条纹【考点】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分析】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则出现明条纹,路程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则出现暗条纹,从而即可求解【解答】解:单色光的波长为:=600nm=6.0107m,x=1.5106m=2.5=5可知A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该点出现暗条纹令2.5=(2k1),可得k=3,这是第3条暗条纹;那么点A与A点之间共有5条亮条纹故答案为:暗条纹,5【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则出现明条纹,路程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则出现暗条纹,注意最后答案不是316(xx潍坊三模)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形如图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x=5m处P点;t=1.2s时x=6m处Q点第一次有沿y轴正方向的最大速度求这列简谐波传播的周期与波速;写出x=4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画出这列简谐波在t=1.2s时的波形图【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分析】由图读出波长根据波从P传到Q的距离和时间求出波速,由波速公式求解周期由图判断出振幅,以及x=4m处的质点的初位置,然后结合振动方程即可求出;由平移法即可画出这列简谐波在t=1.2s时的波形图【解答】解:波速 v=m/s=2.5m/s由v=得:T=s=1.6s由图可知,A=10cm=0.1mt=0时刻x=4m处的质点位于负的最大位移处,所以其振动方程为:y=Acost=Acos=0.1cosm经过1.2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距离为:s=vt=2.51.2=3m所以该波在1.2s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答:求这列简谐波传播的周期是1.6s,波速是2.5m/s;写出x=4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0.1cosm;画出这列简谐波在t=1.2s时的波形图如图【点评】本题要波的传播方向熟练判断出质点的振动,灵活运用波形平移法确定波形,要知道波速两个公式v=和v=都可以运用,要根据条件灵活选择【物理-选修3-5】17(xx潍坊三模)某恒星内部,3个粒子可结合成一个碳核C,已知C的质量为m1,粒子的质量为m2,真空中光速为c请写出该核反应方程3C;这个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c2(3mmC)【考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分析】根据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列出热核反应方程应用质能方程E=mc2求解发生一次核反应释放的能量【解答】解:(1)根据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得:3C;(2)一次核反应方程的质量亏损为:m=3mmC;发生一次核反应释放的核能为:E=c2m=c2(3mmC) 故答案为:3C;c2(3mmC)【点评】该题考查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解答的关键是知道E=mc2中m是亏损质量,E是释放的核能18(xx潍坊三模)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装置固定在水平面上,圆弧形轨道下端切线水平两球半径相同,两球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实验时,先测出A、B两球的质量mA、mB,让球A多次从圆弧形轨道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记下其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平均值x0,然后把球B静置于轨道下端水平部分,并将A从轨道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并与B相碰,重复多次为确保实验中球A不反向运动,则mA、mB应满足的关系是mAmB;写出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碰撞后A、B球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xA、xB;若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写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mA=mA+mB;取mA=2mB,x0=1m,且A、B间为完全弹性碰撞,则B球滑行的距离为m【考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为防止两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求出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然后确定需要测量的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后的速度,然后求出B球滑行的距离【解答】解:为防止两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即:mAmB;碰撞后两球做减速运动,设碰撞后的速度为:vA、vB,由动能定理得:mAgx0=0mAv02,v0=,mAgxA=0mAvA2,vA=,mBgxB=0mBvB2,vB=,如果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mAv0=mAvA+mBvB,即:mA=mA+mB,整理得:mA=mA+mB,实验需要测量碰撞后A、B球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xA、xB由可知,若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写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mA=mA+mB如果碰撞过程是完全弹性碰撞,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mA+m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A()2=mA()2+mB()2,已知:mA=2mB,x0=1m,解得:xB=m;故答案为:mAmB;碰撞后A、B球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xA、xB;mA=mA+mB; m【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两球间质量关系、求实验需要测量的量、实验需要验证表达式、球滑行的距离等问题,通过审题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