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69856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一、基础知识1.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暄(xun) 踌蹰(chu) 朱拓(tu) 百无聊赖(li)B监生(jin) 惴惴(zhu) 俨然(yn) 少不更事(jng)C间或(jin) 形骸(hi) 谬种(mi) 沸反盈天(fi)D陈抟(tun) 驯熟(xn) 炮烙(po) 咀嚼鉴赏(j)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在数千年不记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B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质疑的组成部分。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D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经苍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摄影记者,一群冲在新闻最前端的人们,总是为读者送上最真实、最生动的现场图片,让每一个读者对于每一条新闻都有设身处地的感觉。B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C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诟病。D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B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C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容易翻译得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D现代文化,无论是其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方面,都必须以传统作为根基,才能深沉,才能有底蕴,才能生生不息。二、文言文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下列句中“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A.齐、楚之精英 B.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杳不知其所之也(2)下列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戍卒叫,函谷举 B.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 不患人之不己知(3)对选文第一节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B. 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多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C.“明星荧荧”至“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从各方面描写宫女生活的奢侈豪华,从而反映秦王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D. 写宫中珍宝之多,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他们劫掠抢夺的行径。三、诗词鉴赏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诵诗,十分欣赏,袁宏从此名声大振。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D这首诗的诗意明朗而又单纯,没有太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四、名句默写7.名篇名句默写。(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2)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 (5)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五、语文文字运用8.请针对下面材料中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使用“虽然但是”句式,态度鲜明,理由中肯。曲调欢快、动作滑稽的江南Style“骑马舞”一夜爆红后,重庆某中学用改编后的“骑马舞”代替了传统的课间操。 9.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10.某学校高一年级将赴贫困山区进行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年级学生分会发起了一个“多背一公斤”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准备行李时多带点书籍、文具等捐给当地贫困的学生。请你以组织者的身份,用“多背一公斤”开头拟写两句宣传词。要求句式整齐,运用修辞方法,能体现活动的宗旨,有感召力。多背一公斤,_;多背一公斤,_。六、写作题11.大自然神奇而美妙,人生充满快乐和希望,大千世界的人与物,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欣赏。有人说,一个不懂得欣赏的人是缺乏信心的人,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自然、欣赏人生;善于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从小至今,我们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从中领略到了独特的趣味。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为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解析:A朱拓t;B少不更事gng;D,炮烙po)2.C(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A:不计其数 B:不容置疑 D:沧桑。)3.C(A: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形容替别人着想。前文中“让读者”,所以对象用错,应为“身临其境”;B: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这里宜用“不负众望”。 C: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D:瓜田李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此处望文生义。)4.D5.(1)A(A:结构助词“的”。B:它,代土地C:宾语前置标志;D:去,到。)(2)C(判断句)(3)B(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女儿、孙女)6.C(试题分析:C “余亦能高咏”,是指诗人也有高咏的才华,而不是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7.(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4)清流急湍,映带左右。(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8.略。9.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10.本题将修辞运用与扩展语句结合起考查,要求切合情境,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有文采、有创意。解答时着重注意“赴贫困山区”、“多带点书籍、文具等”,从这里可以延伸出“关爱”、“希望”等主题。答案要做到句式整齐,内容有一定的感召力。【参考答案】就多一片关爱的绿荫/就多一盏希望的明灯11.作文指导:“欣赏”这个文题审题难度不大:可谈人生、青春、生活,也可以写环境与自然,乃至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既可写你的,也可写他的;框限少,但并不等于没有限制,但都必须紧紧扣住题目“欣赏”,要通过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产生独特积极的感受。例如:欣赏多彩的生活,欣赏多姿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欣赏在青春中熔炼出的生命或者欣赏寻求快意的心灵等等。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要慧眼独具,从中筛选出感受深的,趣味浓的。从小处入手,“喜人的春色不须多,万绿从中一点红”即可。选好材料,要站得高,看得远,深入挖掘。立意不仅要明确,还要力求新颖深刻。比如欣赏音乐,不能通篇云山雾罩,只说些“三月不肉味”的话,而要点出美在何处。文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因此“欣赏”的过程应是写作的重心,或让人欣赏的过程,议论抒情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切不可寡味低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运用手法:或以小见大,或设置悬念,或情节波澜。作文批阅时,强化文体意识,强化明确文章意旨,力求挖掘深刻,想出点意思,悟出点道理,品出点情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