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课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课时训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6945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课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课时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课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课时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课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课时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课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课时训练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全球气候变暖1、2、3、4、5、12气候类型的判断6、7、8、9、10、11一、单项选择题(xx佛山高三测试)读图,回答12题:1.20世纪60年代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我国气温低于历史最高水平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A.B.C.D.2.与两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近5 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近30年来,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A.B.C.D.解析:1.C2.D第1题,通过读图a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持续增加的,但增加值远没有达到原数的5倍。由图b可知,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气温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第2题,由图b可知,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且近5 000年来气温的波动值超过了2 。由图a可知,近3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增强。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 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据此回答35题:3.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A.B.C.D.4.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C.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D.从全球看,利大于弊5.全球变暖,对于工业的影响表现为()A.高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增加B.低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减少C.各种能源、电力的生产都会受到制约D.煤炭工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解析:3.C4.A5.D气候变暖可导致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可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会影响煤炭工业的发展。 6.图中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7.当地处在气温最高月时,从马六甲海峡经北印度洋海区驶往红海的轮船航行时()A.顺风顺水B.逆风逆水C.顺风逆水D.逆风顺水解析:6.C7.B第6题,根据题意可知,地最低气温在20 以上,降水量冬、夏季3个月都约600毫米,为热带雨林气候;同理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为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7题,根据题意,地处在气温最高月时为7月,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为顺时针方向,故从马六甲海峡经北印度洋海区驶往红海的轮船航行时逆风逆水。 (xx莱芜高三测试)下图为沿60W和120E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O为极点,A、B均位于赤道上。表示气候类型。读图,回答89题:8.与气候类型的形成有关的气压带或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A.B.C.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和都是热带雨林气候,和都是热带草原气候C.气候类型所在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D.处常年盛行上升气流解析:8.B9.B第8题,图中O为极点,应为南极大陆,A、B均位于赤道上,故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第9题,气候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气候类型所在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受极地高压带控制,常年盛行下沉气流。B项正确。(2011安庆模拟)如图为某区域xx年冬季三个日期的无霜区分布范围示意图,图中无霜区外均为有霜区。读图,回答第10题:10.图示三个日期中,M城有霜的日数有()A.0日B.1日C.2日D.3日解析:B根据题意,日期线以内为无霜期分布范围,以外为有霜期范围,M城在2月6日有霜,在1月1日和1月7日都无霜,故B项正确。二、综合题11.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3)说出甲、乙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第(2)题,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第(3)题,与两分日相比,甲的气压带位置偏北,乙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的结果。第(4)题,C海为地中海,该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3)甲气压带位置比乙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12.我国目前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二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年到xx年全球气温呈趋势。(2)根据如图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以下序号填到对应字母横线上:极冰融化、燃烧矿物燃料、沿海低地被淹、毁林。a:;b:;c:;d:。(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减小,可以推测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或变暖趋势。第(2)题,全球气温的上升,是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结果,它会导致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没等一系列问题。而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则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结合关系图可得出答案。第(3)题,我国CO2排放量大的原因,可从我国的人口总量、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构成等方面考虑;而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则可从能源利用率、能源构成、产业结构、节能意识等方面考虑。答案:(1)波动上升(或变暖)(2)(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加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重高。措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