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6925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含答案说明: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选项按要求涂在答题卡,第II卷为第5页至第7页,按要求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第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2. 第卷共4页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50分)宇宙,一个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诗。地球,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她的生物。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1. 下列选项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 太阳 B. 月球 C. 金星 D. 火星2. 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A.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 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D. 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图13. 公元前28年,史记记载:“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距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图1中的A. A层 B. B层 C. C层 D. A、B、C三层4. 当北京时间是中午12点时,下列城市所在时区的区时正好6点的是A. 东京(东九区) B. 开罗(东二区) C. 纽约(西五区) D. 伦敦图2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图2)。完成57题。5.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A. 亚洲大部分地区处于冬半年B.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C. 太阳黑子数目最多D.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6.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A. 南极圈出现极昼 B. 北极圈出现极昼 C. 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 全球昼夜平分7.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8. 下列各层大气,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A. 高层大气 B. 对流层 C. 平流层 D. 电离层9. 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A. 高层大气 B. 对流层 C. 平流层 D. 电离层图3图3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图中ABC表示晨昏线。读图,完成1011题。10. 该图显示的是A. 春分日 B. 秋分日 C. 夏至日 D. 冬至日11. 图3中,D和E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由影响气候的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据此完成1214题。12. 非洲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有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面积大 东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海岸线平直 加那利寒流经过西海岸A. B. C. D. 13. 青岛、大连成为我国夏季避暑胜地的原因是A. 地处沿海,气温年较差小 B. 地处沿海,气温日较差大C. 地处沿海,台风暴雨较多 D. 地处沿海,昼吹陆风,夜吹海风1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A. 下垫面状况 B. 气候的纬度差异 C. 大气环流状况 D. 太阳辐射读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图4),完成1516题。图4 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图15. 图5中能正确反映济南市该时段气压变化的是图516. 此时我国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齐鲁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B. 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 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D. 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读图6,完成1718题。图617. 图中所反映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A. 经度地带性规律B. 纬度地带性规律D. 垂直地带性规律D. 非地带性规律18. 图6中能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A. B. C. D. 读图7完成1920题。图719. 下列选项与图7中、最符合的是A. 风化作用、搬运作用 B.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 侵蚀作用、搬运作用20. 图中所示地质作用均属于A. 岩浆活动 B. 地壳运动 C. 变质作用 D. 外力作用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图8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8,完成2123题。21. 图8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地球表面,则A. 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B. 甲处气压比乙处高C.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D. 丙处气压比丁处高22. 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A. 丙代表沉积岩 B. 丁代表岩浆岩C. 代表变质作用 D. 代表重熔再生23. 若图示为表层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则处可能为A. 加利福尼亚寒流 B. 日本暖流 C. 西澳大利亚寒流 D. 巴西暖流文转图、图转文、图图转换是突破地理学习瓶颈的一种途径。读图9,完成2425题。图9图1024. 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25. 下列选项为图9中各地之间水循环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甲 乙乙 丙丙 丁甲 丁A B C Dxx年1月高一期末模块考试地 理 第卷(综合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 第卷共3页4小题,共50分。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填写清楚。二、 综合题(共50分)26.(8分)对号入座。 地貌景观神奇美妙,千姿百态,宛如人工雕刻,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请将图10中四地的地貌景观与地区、形成原因对号入座。黄河三角洲 云贵高原 夏威夷群岛 准噶尔盆地 甲 乙 丙 丁图10A. 流水化学溶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 岩浆作用 D. 风蚀作用图1127.(6分)图说地理。解读图11中信息,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关于该区域自然带,四位同学作了如下的判读:甲同学:自然带A没有横贯大陆的原因是东部地势高。乙同学:自然带B被誉为动物乐园。丙同学:自然带D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丁同学:造成自然带ABCD分布差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2)自然带C 处受低气压带控制,气候极其干旱 。(3)自然带B、D两处的气候形成都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28.(12分)读图分析。图12中左图展现了某一时刻地球晨昏线的分布,右图为该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2(1)说出该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4分)(2)据右图信息分别说出甲乙两地的气压性质,并分析甲地气压形成的原因。(4分)(3)描述海南岛该日的天气状况。(4分)图1329.(12分)学以致用。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13,完成下列问题。(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4分)(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3分)(3)请你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5分) 30.(12分)探究式学习野外考察。济南市某中学的地理奥赛小组xx年利用暑假期间(6.227.1)进行了一次暑假野外考察(自天山北坡起始处到顶峰)。下面是他们进行地理野外观测的部分过程和结论,据此完成相关问题。野外考察报告考查题目:天山北坡的地理现象考察报告考察目的:通过野外考察,总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I考察准备:选择野外观察路线和观察点、准备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天山垂直自然带图、请地理专家作科考指导。图14附: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见图14)。(1)专家强调:“虽为夏季,此次考察请同学们莫忘带好防寒衣物”,请帮助解释理由。(3分)II考察过程:请对考察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小“活动”做出合理的解释。(2)“活动1”:当火车到达吐鲁番站后,老师买来了当地特产葡萄,提出:要想吃葡萄必须答对这个问题吐鲁番葡萄为什么那么甜?(2分)(3)“活动2”:当考察队员到达针叶林带休息时,老师要求对照“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天山南坡有没有森林分布,原因是什么?(3分)III研究结论:(4)在撰写考察报告时,甲、乙两位同学对“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与他们在火车上看到的自徐州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这一现象的解释持不同的观点。甲同学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同一种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完全相同;而乙同学则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不相同。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xx 届高一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BBABDDABCCCD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CCCDADDCBCA二、 综合题26.(8分)-丁-B;-丙-A;-乙-C;-甲-D。27.(6分)(1)甲;乙;丙;丁;(2);(3)28.(12分)(1)该日后太阳直射南半球,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4分)(2)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甲地高压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4分);(3)海南岛受冷锋控制,出现阴雨天气,气温低、气压高。(4分)29.(12分)(1) 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4分)土壤变化:肥力下降。地貌变化:地表多沟谷,平坦高原呈破碎状。植被变化:自然植被分布高度和覆盖率下降。气候变化:地方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水文变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2) 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3分)(3) 水土流失 由此可知,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分析叙述合理,可酌情给分,最多不可超过5分)30.(12分)(1) 上山前要考虑温差,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北坡起始处与顶峰的气温相差约19.5(1920)度。准备相应行装。(只答考虑温差得2分,算出数字得3分)(2) 该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有利于糖分的积累(2分)(3) 南坡没有(1分)。原因是:(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北坡降水丰富),南坡位于背风坡降水不丰富。(2分)(4)乙同学的观点正确(1分)。因为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了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成因是: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自徐州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遵循了陆地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经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温度条件的影响。(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