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节 课时规范训练 鲁科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6910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节 课时规范训练 鲁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节 课时规范训练 鲁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节 课时规范训练 鲁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节 课时规范训练 鲁科版1常温下把铁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是没有气体产生的是()A硫酸铁溶液B浓HNO3C盐酸D硫酸锌溶液解析:FeFe2(SO4)3=3FeSO4,溶液质量增加;在浓HNO3中铁钝化;Fe与盐酸反应生成H2;Fe与ZnSO4溶液不反应。答案:A2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在高温下用CO还原含Fe2O3的铁矿石炼铁B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难溶于水C工业上可用铁质容器储存、运输浓硝酸和浓硫酸D氯化铁溶液有较强氧化性,故可用做净水剂解析:FeCl3溶液用做净水剂的原因是Fe3水解产生Fe(OH)3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物和杂质等形成沉淀沉降下来,从而起到净水作用,与其氧化性无关。答案:D3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ANa2SO4B稀H2SO4CKNO3DCuCl2解析:铁屑与盐酸反应生成Fe2,欲使其转化为Fe3需加入强氧化剂,C中的KNO3溶于水后会电离出NO,与剩余H结合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答案:C4将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由稀H2SO4和稀HNO3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金属粉末有剩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不可能产生H2B剩余的金属粉末中一定有铜C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会变血红色D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则金属粉末的质量一定会减少解析: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可知,首先参加反应的一定是活泼性强的铁,当铁反应完后,若溶液中还有H与NO或Fe3,这时才会有单质铜的溶解,所以,反应后的剩余金属有两种可能,一是铁与铜的混合物,二是只有铜一种单质。而当有未反应的金属存在时,则溶液中就不可能存在H与NO或Fe3。答案:B5由FeO、Fe2O3和Fe3O4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这种混合物中FeO、Fe2O3和Fe3O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21B211C131D113解析:可用平均组成法来求解:在混合物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1/56)(8/16)34,则混合物的平均组成为Fe3O4,在三种组合中Fe3O4则不必多考虑,应注意FeO和Fe2O3混合后也应符合n(Fe)n(O)34,所以在混合物中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必须是11。答案:D6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物质,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2Fe3Fe=3Fe2成立说明氧化性:Fe3Fe2B25 ,pH0的溶液中,Al3、NH、NO、Fe2可以大量共存C5.6 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电子为0.2 mol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2H2O24H=Fe34H2O解析:pH0的溶液呈强酸性,Fe2、NO、H不能大量共存,B项不正确;C项应为0.3 mol,不正确;D项电荷不守恒,不正确。答案:A7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加入足量氯水加入足量KMnO4溶液加入少量NH4SCN溶液ABCD解析:在该溶液中先加入少量NH4SCN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无Fe3存在,再加入氯水,将Fe2氧化成Fe3,溶液变为血红色。KMnO4溶液呈紫红色,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所以不用KMnO4溶液。答案:C8A、B、C是所学过的三种单质,A、B、C及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D、E、F的水溶液呈酸性。若DCEF且常温下只有B为气态,则A、B、C分别为()AFe、Cl2、CuBFe、Cl2、H2CCu、Cl2、FeDFe、Cl2、Mg解析:B单质水溶液呈酸性,且常温下为气态,则B为Cl2,结合转化关系可推出,A,B、C、D、E、F分别为Fe、Cl2、Cu、FeCl3、CuCl2、FeCl2。答案:A9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操作、现象解释A向KI淀粉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变蓝Fe3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B把生铁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铁表面有一层红棕色的斑点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Fe(OH)3C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说明Fe置换出硝酸中的氢,生成了氢气D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物质变成了红褐色说明Fe(OH)2易被O2氧化成Fe(OH)3解析:A项中Fe3将I氧化为I2,淀粉遇碘变蓝;B项中红棕色斑点是Fe2O3;C项中铁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答案:D10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1B131C338D114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Fe与Fe(NO3)3、Cu(NO3)2、HNO3反应的先后顺序;(2)横、纵坐标及曲线各折点表示的意义;(3)HNO3反应生成的Fe3和溶液中的原有Fe3均与Fe发生反应。答案:D11只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填写下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物质加入试剂及操作方法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FeSO4(CuSO4)FeCl3(FeCl2)FeSO4Fe2(SO4)3Fe2O3Fe(OH)3Cu(CuO)解析:除FeSO4中的CuSO4杂质,可加足量铁粉并过滤;除FeCl3中的FeCl2杂质可通入足量Cl2;除FeSO4中的Fe2(SO4)3杂质可加足量铁粉并过滤;Fe2O3中的Fe(OH)3可加热除去;Cu中的CuO可在加热条件下通入H2除去。答案:铁粉,过滤Cu2Fe=Fe2CuCl2Cl22Fe2=2Fe32Cl铁粉,过滤2Fe3Fe=3Fe2加热2Fe(OH)3Fe2O33H2O通H2并加热H2CuOCuH2O12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液体,C为气体。D、E、F、G、H、X均为化合物,其中X是一种无氧强酸、E为黑色固体,H在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A_、D_、E_、X_。(2)在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编号)。(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中每消耗0.3 mol的A,可转移电子_mol。(5)写出D的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解析:题给信息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B为液体,即可以确定B为Br2。A为固体,可确定A为金属,根据D与G的转化关系,推测A属于变价金属元素,进一步确定A为Fe,E为黑色固体,且与一种无氧强酸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猜测E为Fe3O4,H为H2O,D为 FeBr3,G为FeBr2,X为HBr,F为硫氰化物。答案:(1)FeFeBr3Fe3O4HBr(2)(3)Fe33SCNFe(SCN)3(4)3Fe4H2O(g)Fe3O44H20.8(5)Fe33HCO=Fe(OH)33CO213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欲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证明步骤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取样,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_,该过程的现象为_。(2)步骤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是: _。(3)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步骤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过滤、_、灼烧、_、称量。(5)若实验中铁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_g。解析:(1)证明步骤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取样,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或双氧水、稀硝酸等),若滤液由浅绿色变为红色,则说明滤液中含有Fe2。(2)由于H2O2具有氧化性,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3)步骤的目的是:将Fe3全部转化为Fe(OH)3,所以步骤需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或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OH=Fe(OH)3或Fe33NH3H2O=Fe(OH)33NH。(4)步骤的目的是:将产生的红褐色悬浊液分离,最终得到固体Fe2O3,所以步骤的操作步骤是: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5)由于实验中铁无损耗,根据铁元素守恒得,每片补血剂中m(Fe)(10)g0.07a g。答案:(1)氯水(或双氧水、稀硝酸等合理氧化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红色(2)将Fe2全部氧化为Fe3(3)Fe33OH=Fe(OH)3或Fe33NH3H2O=Fe(OH)33NH(4)洗涤冷却(5)0.07a14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_(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_。(2)现提供以下试剂: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四氯化碳D硫氰化钾溶液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同学正确选用试剂实验现象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3)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来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_。理由是_。(4)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_,写出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时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1)甲认为不是化学反应所致,则应解释为黄色为溴水的颜色;乙认为是化学反应所致,Br2将Fe2氧化为Fe3,Fe3呈黄色。(2)乙正确。验证方法:一是证明Br2不存在,可用CCl4萃取法;二是证明Fe3存在,可用硫氰化钾溶液。(3)不能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来判断,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使溶液变蓝。(4)由题意知,稀FeCl2溶液中滴入液溴后发生反应2Fe2Br2=2Fe32Br,即还原性Fe2Br,所以通入Cl2后,首先被氧化的是Fe2,Cl2过量时,Fe2、Br全被氧化。答案:(1)Br2Fe3(2)乙同学正确选用试剂实验现象第一种方法C有机层呈无色第二种方法D溶液变红(3)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4)Fe22Fe24Br3Cl2=2Fe32Br26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