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69005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含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1至6页和答题卡含第卷填涂卡和第卷答题框7至10页两大部分。考试只能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城内做答。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考生在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及考号填在答题卡密封线内的矩形框内。3第卷的答案选出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直接答在试题后。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做答,本试题卷上不得做答,否则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老师只将答题卡收回。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是日要求的。1据左传载,代表周王行事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对楚国兴师问罪,“尔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城邦国家与希腊、罗马城邦国家的不同点是()A血缘关系起到纽带作用 B具有自上而下统属关系C农业是城邦的经济支撑 D诸侯僭越破坏宗法制度【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城邦国家齐国与楚国有血缘纽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齐桓公代表周王行事,对楚国兴师问罪,反映出两个城邦国家的地位不同,具有自上而下统属关系,故B项正确;问罪的借口与西周礼乐制度有关,与农业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齐桓公代表周王行事,没有僭越破坏宗法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2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号始皇帝。这表明秦王嬴政()A建立起君主专制集权制度 B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C以称谓突出君主至尊地位 D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 【解析】秦中央和地方官制的建立,标志着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形成,与题干皇帝称号的由来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秦王嬴政将自己与三皇五帝比较,完成统一大业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故B项错误;君主至尊地位也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故C项错误;三皇五帝是华夏文明的祖先,秦王嬴政将自己与之比较,意图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故D项正确。【答案】D3据通典载:“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寖以成风。”这一措施的主要影响是()A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 B提高了儒学独尊地位C选拔了经世致用人才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科举制 【解析】武则天等“以文章取士”,以科举制延揽人才,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故A项正确;“以文章取士”,有利于提高了儒学地位,但不是主要影响,故B项错误;“以文章取士”,科举考试文史内容不一定符合社会需要,故C项错误;科举制有利于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但不是主要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4宋仁宗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决策失误以维护统治 B提高言官地位以加强集权 C通过权力制衡以巩固皇权 D通过行政分工以提高效率【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题干材料“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表明决策失误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台谏官地位的上升,故B项错误;“付之公议”,宰相与台谏官之间相互牵制,巩固了皇权,故C项正确;宰相与台谏官之间的相互牵制,可能导致行政效率下降,故D项错误。【答案】C5康熙在巡游苏州时感言:“俯瞰虎丘之背,田畴林木,望若错锦,苏民仍列酒坊茶肆各安生业,管弦竞奏,觉有升平景象,然徒事纷奢,罔知务本,未若东北风俗之朴实耳。”康熙此言的要旨是()A论说清朝统治的历史正统 B倡导满汉文化的和谐互补 C惩戒江南文人和富商大贾 D矫正江南奢靡的生活习俗【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然徒事纷奢,罔知务本”,在满汉矛盾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康熙以“重农抑商”论说清朝统治的历史正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满汉文化的对立,故B项错误;康熙认为江南文人和富商大贾不应该放弃本业农业,但不是此言要旨,故C项错误;“徒事纷奢”,反对江南奢靡的生活习俗,但不是此言要旨,故D项错误。【答案】A6在罗马法时代,“诸如瓦斯、电力这类物质并不为罗马人所知,至少罗马人不知道它们可以作为经济客体并因而可成为权利的标的。”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A保护精神产物的财产权制度 B将法律关系上升到普遍原则 C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制度 D从诉讼中衍生出权利体系【考点】罗马法 【解析】罗马法物权的标的物只针对可以感觉的有体物,精神产物不在其列,故A项错误;也因此罗马法不具有普遍原则,故B项错误;罗马法以有形物确立物权的标的,表明罗马法建立了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与诉讼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7古代雅典民主实践尽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二者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A民主的实现方式 B有限制的选举权利C民主的基本原则 D权力的监督形式【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解析】雅典民主属于直接民主制,而近现代西方国家实行间接民主代议制,故A项正确;雅典民主有性别身份的限制,近现代西方代议制有性别财产等限制,故B项错误;二者都是少数人的民主,故C项错误;二者都有内外的监督,故D项错误。【答案】A81911年6月,咨议局联合会上奏:“以皇族组织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国公例,请另简大员,组织内阁。”奉旨斥以“黜陟百司,系君上大权,议员不得妄行干涉。”这一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革命赢得了对改良的时间 B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诱因C推动国会请愿运动的深化 D滋长汉族官僚的反满情绪【考点】辛亥革命清末预备立宪 【解析】皇族内阁的出台,使得立宪派的政治改良设想破产,革命形势发展更快,影响日渐超过改良思潮,故A项正确;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导致武昌城内空虚,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诱因,故B项错误;国会请愿运动出现在皇族内阁出台之前,故C项错误;皇族内阁的出台使得立宪派中汉族官僚反满情绪滋长,但不是主要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9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谕:“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成通经济变之才。”材料表明()A“不做亡国之君”是光绪变法的初衷B朝野上下达成了改革的共识C变法的指导思想与洋务运动相同 D振兴农工商业是变法的核心【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光绪变法“不做亡国之君”的初衷,故A项错误;朝野上下对改革仍然有分歧,故B项错误;从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可以看出是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这与洋务运动相同,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振兴农工商业在变法措施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C10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等人,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这一宣言()A增强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情绪B推动革命重心实现由南向北的转移C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直接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八一宣言符合全民族抗战的需要,不是“左”倾冒险主义,故A项错误;红军长征推动革命重心实现由南向北的转移,故B项错误;八一宣言有利于实现由反蒋到联蒋抗日的转变,故C项正确;蒋介石坚持剿共,导致与张学良矛盾激化,直接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故D项错误。【答案】C111951年,在美国操纵下,48个国家在旧金山签署了片面的对日媾和条约,至此,日本长达6年的被占领时期宣告结束。美国这一外交行为()A成为其在亚洲发动冷战的肇始 B建立了与日本的平等伙伴关系C意在进一步推进日本民主改革 D受中国政局及朝鲜战争的影响【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扶植日本 【解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亚洲冷战局面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美国控制利用日本对抗社会主义阵营,不可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故B项错误;推进日本民主改革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使得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为了对抗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因此扶植控制日本,故D项正确。【答案】D12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一张木牍记载:“口口(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二。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病,不行者罚日卅。”这张侍约可以说明()A民间贩运突破政府法律规定 B诚信意识和商业道德的建立C货币支出成为贸易主要手段 D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契约方式【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材料主要是讲述汉代民间商贩出现合伙经营的契约方式,并没有反映出民间贩运突破政府法律规定,故A项错误;材料侍约内容是贩运者之间的约定,不涉及商业经营,故B项错误;材料侍约货币准备是沟通贩运的前提,没有反映出货币支付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贩运者之间的约定体现出经营契约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13晋书苏峻传载:“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于是豪杰所在屯聚,而峻最强。”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均田制度遭到破坏 B豪强地主经济的扩张C重农抑商政策收效甚微 D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缺失【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 【解析】均田制出现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与材料时间晋代不符,故A项错误;“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的根本原因是苏峻等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故B项正确;豪强地主经济的扩张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缺失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非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14据隋书地理志载,大业五年(609年)设置在黄河中游和河套地区的有18个郡,总户数为55万,以每户五口计,约有275万人。由此可以推断出()A原住地少数民族实行了汉化 B边疆军事防务得到巩固C魏晋分裂战乱导致人口流失 D地方行政机构日趋完备【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代汉化政策 【解析】黄河中游和河套地区的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在此设郡管理,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汉化,故A项正确;户数的增加与军事防务巩固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地区户数增加与魏晋分裂战乱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郡内部机构的日趋完备,故D项错误。【答案】A15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B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C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 D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宋朝禁止铸造佛像、浮图及人物,有利于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并没有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故B项错误;灭佛有利于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故D项正确。【答案】D16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记江南民谣:“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诗句反映了()A手工业生产的雇佣关系 B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C江南农业精耕细作状况 D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 【解析】材料中没有反映出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农民种麻采桑,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故B项正确;诗句主要反映江南经济作物的种植,而非粮食作物,与精耕细作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江南经济的区域分工,故D项错误。【答案】B17民国初年出现了戒除鸦、雀、鸨“三鸟”的进德会,提倡“当然进德”、“自然进德”。进德会创办的主要目的是()A宣传男女平等思想 B抵制尊孔复古逆流C注重国计民生改善 D扭转社会不良风气【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戒除鸦、雀、鸨等社会陋习,与宣传男女平等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也与抵制尊孔复古逆流无关,故B项错误;戒除这些社会陋习有助于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故C项正确;戒除鸦、雀、鸨等社会陋习,扭转了社会不良风气,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C18张謇说:“(振兴实业)无的则备多而力分,无的则地广而势涣,无的则趋不一,无的则智不及,犹非计也。的何在?在棉(纺织业)铁(钢铁业)。”张謇强调“棉铁主义”主要是因为()A是其实业救国的经验总结 B是建立民族工业体系的途径C是对世界经济的理性认识 D是遏止贸易逆差的重要手段【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 【解析】“棉铁主义”的实施,目的是振兴实业,实业救国,而非实业救国的经验推动“棉铁主义”,故A项错误;选择棉(纺织业)铁(钢铁业)作为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需求量大、利润高的棉纺织业和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钢铁工业,推动建立建立民族工业体系,故B项正确;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是对国情的理性认识,故C项错误;遏止贸易逆差不是强调“棉铁主义”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19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说:“资本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剥削是有进步性的。”“中国工人阶级还要忍受一个时期的剥削痛苦。”刘少奇此语的出发点是()A发展资本主义以促进工业化 B利用私人资本以克服财政困难C有序推进改造以缓和社会矛盾 D发展多种经济以巩固人民政权【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解析】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允许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促进经济恢复和工业化,故A项正确;克服财政困难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开始,故C项错误;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巩固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答案】A201992年我国放开了有色金属和大部分机电产品价格,1993年放开了粮食、部分统配煤炭、部分统配木材和大部分钢材的价格,1994年放开了统配煤炭价格。这些措施实行的重要前提是()A建立生产资料价格市场体制 B经济发展改善市场供求关系C改变物资价格“双轨”现象 D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化【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1994年之前生产资料价格市场体制还未建立,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日益丰富,供应有保障,市场也因此可以放开,故B项正确;1994年之前物资价格“双轨”现象仍然存在,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仍然进行中,还未实现经营机制转化,故D项错误。【答案】B21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这说明当时英国()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17601801年间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农业增长率不能代表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出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无法推测国内市场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的进行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推动农业增长,故D项正确。【答案】D22“铁路使德国的工业家们掌握了巨大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并使他们有可能在工业革命相对较早的时期即进行大规模经济扩张。”为此,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采取的措施是()A鼓励私人工矿企业的发展 B通过政府国有化行为扩大生产C实行工业品出口导向政策 D加强日用品的生产以刺激消费【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化) 【解析】美英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国家通过鼓励私人工矿企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不符合德国的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故A项错误;作为后发国家,德国通过政府国有化行为,利用国家资源推动工业化,故B项正确;工业品出口导向政策,与德国工业化策略无关,故C项错误;加强日用品的生产以刺激消费,与德国工业化策略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31925年秋,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除尽力发展销售合作社外,目前必须用最大的力量支持一切富有生命力的生产合作社(农业公社、集体农庄、劳动组合、生产协作社、合作工厂等等)和那些应该提高更高阶段的国营农场。”联共(布)的这一决定()A成为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来源 B确立经济高指标“赶超战略”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 D成为农业集体化的指导思想【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题干材料这一决定强调发展工农业生产,以生产促进销售,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做法,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时期才确立经济高指标“赶超战略”,故B项错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生产,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要求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为工业化服务,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答案】C24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这说明()A国际资本实现了全球自由流通 B贸易壁垒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C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国际资本的全球流通仍然有关税障碍,故A项错误;材料中关税水平下降,贸易壁垒削弱,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故C项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税水平下降,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故D项正确。【答案】D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法国人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材料二 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同意英美之间订立一个互惠商约,但是,英国船主们却强烈反对,谢菲尔德勋爵撰书宣称,根据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 国会不得签订商业条约以限制各州对外国人课以与本州人民同等的进口税及关税,或禁止任何种类货物或商品进出口之立法权。”因此,不存在美国用自己的关税或航海条约对仍然控制着美国市场的英国贸易进行报复的危险,美国国会在谈判商业方面的权力并不比调整州际贸易的权力更大,签订互惠商约毫无必要。后来制定的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按照最高法院法官马歇尔的解释,商业不仅仅是贸易,“它是双方的相互交往”,是美利坚合众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国会的触角已伸到远离商业的领域,即国会有权控制州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摘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三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将突出表现为国家对阶级斗争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阶级压迫的作用。“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允许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摘自陈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礼仪之争”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邦联条约相比,1787年宪法关于美国国会权力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上的发展贡献。(8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朝贡外交)(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解析】(1)“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体现的是封建朝贡外交理念,“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反映的是近代平等外交理念,“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反映出封闭的农业文明对开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排斥。(2)第一小问“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使得国会享有管理全国商业和贸易的权力;第二小问这一规定,对内直接提高了联邦政府的权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权规定各州间的通商,加强对州际事务的管理,同时对外拥有自主权,与外国通商推动了贸易的发展。(3)第一小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同时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这一根本利益的要求;第二小问“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答案】(1)问题:一方面反映的是封建朝贡外交理念与近代平等外交理念之间的矛盾(2分);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封闭的农业文明与开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间的矛盾(2分)。(2)变化:由国会没有管理全国商业和贸易的权力到国会享有管理全国商业和贸易的权力。(2分) 意义:有利于美国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使联邦政府在对外事务中拥有了自主权;加强了对州际事务的管理,有利于美国的稳定;有利于提高联邦政府的威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6分,回答3点)(3)依据:国家的主权与安全、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4分)贡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突出国家的调节作用;发展了“和平共处”理论,运用“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内问题;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突出了爱国的主题、扩大了对象和范围;发展了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理论。(4分,回答2点)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荷兰人还使用了一整套手段规范金融业务,尤其是由政府出面提供担保,在此基础上创造了“银行”这一金融机构,把借贷率从16世纪初的20%-30%降到17世纪的3%甚至更少。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公司成立伊始便公开征集资本,投资多的人成为董事兼大股东,一般投资者成为小股东,其日常经营主要由董事会选出的“十七人理事会”来负责。1566年荷兰开始反抗西班牙的统治,结果以建立“联省共和国”告终。在反西战争中,荷兰创造出一种新的政府形式,即“共和国”:七个省协商推举共同的元首(即执政)负责联省行政,各省高度自治,管理内部事务。 摘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 晋商崛起于明,兴盛于清初,从清中叶开始转向衰落。晋商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组成以地域乡人为纽带的商帮集团。“合伙”是晋商普遍的经营方式,伙计不出资,但作为企业经营者,享受分红权利。晋商用乡不用亲,招收学徒必须有担保人,担保人对被保人的一切行为负责。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山右巨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晋商利用明政府施行开中法的机遇,凭借政府特许的贸易垄断权获利丰厚。晋商经商致富后将大量资本投向土地,还家盖房置地的现象较为普遍。晋商经营方式一般采用东伙合作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经营者随意改变经营项目而不向出资者声明的侵权行为,在身股制下,票号内部易产生论资排辈现象。晋商票号实行无限责任的股份公司经营方式和总经理负责制,一旦票号被挤兑倒闭,出资者也就随之倾家荡产。 摘自刘建生主编明清晋商制度变迁材料三 “(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轮船招商局“乃官为之助,而非官为之主也。局中督办、总办,皆系道员,则官也,而非商也。然其办事接众,与商周旋,未尝以官之事例绳人,则仍商也,而非官也,盖介于官与商之间而通其隔阂也。”招商局各分局承包业务,按各口所揽水脚提5%作为总局和分局办公经费,分局收入,除议还房产租银外,归各局支配。“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借资购股,趋之若鹜”。据申报载,1882年,招商局股票由100两涨为267两,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摘自高鸿志李鸿章与甲午战争前中国的近代化建设(1)根据材料一,归纳17世纪前后荷兰崛起的制度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晋商兴盛和衰败的制度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建设上的意义。(6分)【考点】(1)荷兰的殖民扩张(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晋商)(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解析】(1)材料一关键信息:“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可见荷兰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发展资本市场;日常经营主要由董事会选出的“十七人理事会”来负责,实现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建立“联省共和国”告终,创造出一种新的政府形式,即“共和国”,建立独立民族国家;“各省高度自治,管理内部事务”, 建立有效政府。(2)第一小问,兴盛的原因包括:“合伙”经营,伙计不出资,享受分红权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晋商用乡不用亲,建立起严格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建立严密的近代金融体制;晋商利用明政府施行开中法的机遇,凭借政府特许的贸易垄断权获利丰厚,实行垄断经营致富。第二小问衰败的原因包括:经营者随意改变经营项目而不向出资者声明的侵权行为,内部制度没有实行进一步优化;票号内部易产生论资排辈,封建家族制打压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以及失去统治者支持和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3)轮船招商局“乃官为之助,而非官为之主也”,是第一个采取“官督商办”形式的企业;“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借资购股,趋之若鹜”,推动中国近代早期股市的兴起; 从其内部管理看,开始了近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答案】(1)因素: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公司,实现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摆脱西班牙控制,形成独立民族国家;开展联省自治,建立有效政府。(6分,回答3点)(2)兴盛原因:通过建立股份制的资本运营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扩大企业资本和实力;通过尊崇传统义利观和道德观,建立起严格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严密的近代金融体制,拥有了很好的信誉度;通过建立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组织,弘扬家族式的忠诚意识和乡人观念,激发群体力量和竞争实力;通过利用政府特许的贸易制度,实行垄断经营致富。(4分,回答2点)衰败原因:官商结合下的垄断贸易,因失去封建最高统治者的政治依托而衰败;合伙制下产权不明,内部制度没有实行进一步优化;封建家族制打压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传统重农抑商意识制约企业发展等。(4分,回答2点)(3)意义:是洋务派第一个民用企业和第一个采取“官督商办”形式的企业,标志近代股份制企业在中国的出现;吸纳民间资金,对中国近代早期股市的兴起具有推动作用;以营利为目的,将承包、利润、竞争等机制引入企业,开始了近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6分,回答3点)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五年(即17891794年)。这次革命如暴风,如骤雨,迅猛异常,摧枯拉朽。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完成了摧毁和根除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使这次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从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经吉伦特派当政,到雅各宾派专政,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顶点,达到了历史目的。 摘自李纯武主编简明世界通史材料二 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从反对宫廷政变和阶级特权来说,法国革命是政治革命;但这场革命又是军事性的,因为欧洲对它进行了军事干涉。对革命的反动是推翻帝制;它导致了欧洲反法同盟,又给法国引来了代议制度;这是反动的第一阶段。后来,这种反动产生了反对各国人民的神圣同盟和违反宪章的一党政府。这种倒退运动也必定有它的发展和结束。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在几年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 摘编自(法)米涅著法国革命史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界定为什么不同?(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7941814年间的法国历史中选取一个事例,并说明该事例对认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解析】第一小问材料一“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以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对封建制度的破坏程度作为法国革命分期的依据,体现出革命史观;材料二“这种倒退运动也必定有它的发展和结束”,以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为考量,体现的是近代化史观。第二小问依据热月党人和督政府结束雅各宾派恐怖政策,或者拿破仑对外战争巩固大革命的成果,加以分析说明。【答案】原因:材料一从革命史观的角度(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对封建制度的破坏程度)把法国革命分为三个时期,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雅各宾派专政终止的节点上(3分);材料二从法国近代化的角度,以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为考量,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结束的节点上(3分)。事例一:热月党人和督政府的对内政策(2分)。意义:热月党人结束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体现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规律(4分)。事例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和对外战争(2分)。意义:了解拿破仑的内政,认识其政策如何顺应了巩固大革命成果的客观历史潮流,说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和影响,认识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要体现按照层次给分的原则。如增加拿破仑第一帝国覆灭后,欧洲战胜国的外交政策,认识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湖北省荆州市xx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DACACAACCD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ADBCBABDBCD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25(20分)(1)一方面反映的是封建朝贡外交理念与近代平等外交理念之间的矛盾(2分);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封闭的农业文明与开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间的矛盾(2分)。(2)由国会没有管理全国商业和贸易的权力到国会享有管理全国商业和贸易的权力。(2分) 意义:有利于美国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使联邦政府在对外事务中拥有了自主权;加强了对州际事务的管理,有利于美国的稳定;有利于提高联邦政府的威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6分,回答3点)理论依据:国家的主权与安全、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4分)理论贡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突出国家的调节作用;发展了“和平共处”理论,运用“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内问题;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突出了爱国的主题、扩大了对象和范围;发展了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理论。(4分,回答2点)26(20分)(1)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公司,实现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摆脱西班牙控制,形成独立民族国家;开展联省自治,建立有效政府。(6分,回答3点)(2)兴盛原因:通过建立股份制的资本运营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扩大企业资本和实力;通过尊崇传统义利观和道德观,建立起严格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严密的近代金融体制,拥有了很好的信誉度;通过建立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组织,弘扬家族式的忠诚意识和乡人观念,激发群体力量和竞争实力;通过利用政府特许的贸易制度,实行垄断经营致富。(4分,回答2点)衰败原因:官商结合下的垄断贸易,因失去封建最高统治者的政治依托而衰败;合伙制下产权不明,内部制度没有实行进一步优化;封建家族制打压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传统重农抑商意识制约企业发展等。(4分,回答2点)(3)是洋务派第一个民用企业和第一个采取“官督商办”形式的企业,标志近代股份制企业在中国的出现;吸纳民间资金,对中国近代早期股市的兴起具有推动作用;以营利为目的,将承包、利润、竞争等机制引入企业,开始了近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6分,回答3点)27(12分) 材料一从革命史观的角度(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对封建制度的破坏程度)把法国革命分为三个时期,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雅各宾派专政终止的节点上(3分);材料二从法国近代化的角度,以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为考量,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结束的节点上(3分)。事例一:热月党人和督政府的对内政策(2分)。意义:热月党人结束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体现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规律(4分)。事例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和对外战争(2分)。了解拿破仑的内政,认识其政策如何顺应了巩固大革命成果的客观历史潮流,说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和影响,认识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要体现按照层次给分的原则。如增加拿破仑第一帝国覆灭后,欧洲战胜国的外交政策,认识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