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答案不全.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6837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答案不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答案不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答案不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答案不全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今”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现实。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赏。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儒家将为学的重点指向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正是儒家哲学的价值取向。 从伦理学或哲学的意义上看,成为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学的过程。因此,学做人意味着道德上的完善、人格的确立及精神境界的升华。学者“为己”是儒家的一贯之道,儒家之“学”虽有认识论的意义,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但更主要的应理解为自我道德修养。儒家把他们的学问称为“圣人之学”,它所关注的焦点是人如何成就德性、完善人格的问题。儒家虽然并不排斥智性,甚至主张“尊德性而道问学”、“必仁且智”,但却是以尊德性为优先价值,以仁为本的。“为己之学”的起点必然是为学动机的为己性。作为人际关系中心的自我,是道德修养的主体和核心,是为学的起点。按照儒家的思维方式,自我处于各种关系的核心,因此,要“外王”必然要“内圣”,要实现社会和谐、天人合一,均要以个人的自觉修养为基础。“为己之学”指向自我,以实现圣贤人格为宗旨;“为人之学”以求人知,是一种功利价值。因此,儒家所言之学就是在于强调修己成圣的优先性与根本性。 “为己之学”的起点与核心是人自身,那么在为学的过程中必然是始终涉己的。既然进行道德修养是为己之学的内容,那么,这种“学”的过程必然是一种价值认识或道德认识的过程而非事实与科学认识。后者要尽量避免主观性参与,才能达到对客观真理的接近;而前者恰恰要结合主体的需要、情感、意志、行为等才能进行。道德思考或道德思维,是一种切己或涉己的思维,“为己”就是指所思维的应当首先是为自己立法而不是为别人立法,就是在日常为学和行为实践中,时时存有“为我”的思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联系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反思,因而必然时时处处涉己。学与切己、自反相结合,是儒家道德思维的一个鲜明特色。 “为己之学”在实践中也是涉己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自身之内,不在自身之外。如何实现这种价值,是自己的事,不是别人的事,只能依靠自己,不能依靠别的什么力量。因此,儒家所讲的为己,只能是自为,而不是他为,是靠自己躬身践履。儒家认为,自我修养不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为不为的问题,这就必须从自我做起。“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泰伯)“仁以为己任”就是说这是做人的责任,完全是自己的事,只能靠自己去实现。 “为己之学”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切。在当今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人役于物、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的人类的尴尬境地,现代新儒家杜维明对传统儒 家的“为己之学”赞赏有加,认为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儒家的为己之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说:“在儒家的传统里,学做一个完善的人不仅是一个首要关切的问题,而且是终极关切和全面关切的问题。” (选自齐鲁学刊,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为己之学”的目的在于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为人之学”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赏,追求的是一种功利价值。 B“为己之学”的动机是为自我,自我才是道德修养的主体和核心,这反映了儒家对为学主体的认识; “为人之学”是求人知,追求外在的虚名,把为学当作谋利进身的工具。 C“为己之学”强调修己成圣的优先性与根本性,强调只有通过“内圣”才能走向“外王”,认为实现社会和谐、天人合一就要先成就德性,完善人格。 D“为己之学”在为学过程和实践中都是“涉己”的,它要结合自我的需要、情感、意志、行为等才能进行,也只能靠自己的作为和努力才能达到对客观真理的接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儒家为学的“为己”,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个人主义意义上的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而是指人的自我完善,它代表了儒家为学的价值取向。 B儒家旗帜鲜明地反对以学求人知、追求功名利禄的“为人之学”,主张在为学和行为实践中时时处处进行反思,不能舍本逐末。 C儒家将为学的重点指向自我,它所关注的焦点是人如何成就德性完善人格的问题,其价值取向完全排斥功名利禄等功利价值。 D儒家强调靠自己去实现人格境界的提升是做人的责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完善,实现身心和谐、社会和谐,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为己之学”是对人的自我完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的弘扬,是对人不受外在功名利禄所役的独立精神和人的主体性的肯定。B当今时代,为学提升人格境界的内存在价值受到漠视,为学目的过于功利性、工具化,因而产生诸多问题,使人类生存状态处于尴尬境地。C继承发扬儒家“为己之学”的传统,对于克服教育的工具化倾向,加强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都是有积极意义的。D在当代民众精神生活的价值趋向上,儒家的为学传统对于引导民众注重修德成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提升民族精神气质有积极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日:“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迂中书舍人。时方有事燕云,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手都市,百姓便之。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日:“圣意何在?”松年日:“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注释】上舍: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舍生”即上舍生,大学生中高班的学生。“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刘豫:宋高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B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B释褐,古代制度,新科进士必须在太学举行释褐礼,脱下贫民百姓所穿的粗布衣服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指刚刚进入官场担任官职。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以二十五人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D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松年慧眼识珠,擢拔后秀;献言献策,选拔军中将帅。他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第一,宋徽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B胡松年出使他国,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他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C胡松年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年老多病时,朝廷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危急时对儿子说,自然流转,生死在所难免。D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职时,都要赐予他大量财物,但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他还说,贤能的人钱财多了,有损个人志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5分) (2)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诉衷情郑楷酒旗摇曳柳花天,莺语软于绵。碎绿未盈芳沼,倒影蘸秋千。奁玉燕,套金蝉,负华年。试问归期,是酴醾后?是牡丹前?【注】碎绿:水中绿萍。玉燕、金蝉:皆为女子头上饰物。酴醾:荼蘼花,蔷薇科,花黄白色,开于暮春。8词的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9词的下阕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在马说中描写千里马惨遭埋没、命运悲凉的句子是“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表达了对秦的恶行的批判:他们向六国索取财物时一丝一毫都要计较,挥霍时却丝毫不珍惜。(3)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气势和战功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将军骼刘建超将军参军时,还不满14岁。 团长摸摸将军大大的脑瓜壳,又捏捏他细瘦的胳膊,说,还没有三八大盖高呢,去卫生队吧。 他撅着嘴说,我要上前线杀鬼子,为我爹娘报仇。 团长说,救治伤员也是为了打鬼子。去,执行命令。 将军被送到了卫生队,队长拍拍将军的肩膀,去吧,帮护士洗绷带。 将军涨红了脸,我要杀鬼子,我不洗破布。 队长瞪着眼,还反了你了,洗不好绷带,你就给我滚蛋。 将军跟在护士后面,到河边浣洗绷带。看着清清河水被绷带染红,将军想起了爹娘倒在鬼子的刺刀下,鲜血染红了全身。将军就坐在河边哭,嘴里不住地嘟囔着,我要杀鬼子,我要报仇。 卫生队组织拔河比赛,将军兴奋地找这个寻那个,没有一个队要他。队长拍着他的肩膀,去,到护士队。 将军和女护士组成了一个队,尽管他憋红了脸用足了劲,护士队还是一输再输垫底,听着大家起哄,他气得掉眼泪。 有一场硬仗就要打响,卫生队加紧培训准备,将军满脑子想的都是杀鬼子报仇,队长讲的战地抢救包扎知识他根本听不进去。 反围剿战斗打得艰苦,将军的团担负着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刚在救护队学习了几天的将军也跟着上了战场。敌机狂轰滥炸,炮声震耳欲聋,每打退敌人的一次攻击,部队就有伤亡。山头被削矮了几尺,阵地被硝烟战火啃得寸草不生,部队伤亡惨重。 鬼子又一波炮弹狂虐,炮弹炸中了指挥部,弹片划伤了团长的肚子,肠子流出体外,鲜血染红衣裳。 断了一条胳膊的营长冲将军直喊,快给团长包扎。 将军不知所措,两手捧着团长散着热气的肠子,哭着喊着,我不会,我不行啊,团长,团长! 团长睁开眼睛,看着孩子样的将军,说,哭哭啼啼个啥?老子还没死。记住了,以后好好学,当个好医生,不然我到了阴曹地府也饶不了你。 团长把肠子塞进肚子,扎上绷带。说,我们已经完成了阻击任务,一连随我留下掩护,一营长带领部队立即撤退。这是命令! 那场战斗,将军终身难忘。 从战火硝烟中走向和平年代,将军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他奉命筹建医学院校,成为医学院的首任院长。 将军每年都会去老团长的坟前坐一坐,静静的想一想。点一支烟,敬一杯酒,说说从死亡线上挽回生命的喜悦欣慰,聊聊回天无力生命逝去的无奈焦灼。 那年老营长重病去世,将军觉得这是个很特殊的病例,建议家属给遗体做个病理解剖,查明病因的实象。老营长的儿子解放不同意,人都死了,查明病因对死人有什么意义?我不能让故去的父亲再开胸剖腹给你们做实验。有本事等自己去世了让人解剖。 将军无语,两行泪在脸上流淌。在将军的额头刻下年轮的是风雨的刀;染白将军如漆黑发的是岁月的霜。 堆满各类抢救器材的病房,弥留之际的将军,握住夫人的手,哆嗦的嘴唇张开又合,合了又张。夫人平静地对围在病床边的人说,首长说他去世后,遗体捐给学院,制作成骨骼标本,留以教学用。 屋里的空气霎那间凝固了一般,没有一丝的声响,将军的女儿哭喊着扑到爸爸的身上,抱紧爸爸瘦弱的身体。 将军吃力地抬起手,抹去女儿脸上的泪水,对身边的院长解放说,你要好好待我的女儿。我要你亲手制作标本,这是我最后的请求。 将军的遗像旁,女儿的泪水还在雨珠般的划落,爸爸,你戎马一生,披肝沥胆,枪林弹雨里抢救战友,和平年代里救死扶伤,你是将军,你是教授,你是专家,你更是我的爸爸。我不能也不忍心让你去世后,还被抽筋剥皮,还被强酸腐蚀,变成一副供人观赏的骨架。 解放搂紧将军的女儿。 解放带领技工一起对将军的遗体酸腐、消毒、冲洗、漂白、风干、粘合、定型,206块遗骨组合成一幅无色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座立体的雕像。 将军的骨骼呈站立姿势,右手搭在胸前,两个大孔的头颅望着前方,微张的下颚仿佛有许多话要讲,骨骼的基座上刻着一句将军的遗言:让学生摸着我的骨骼,走进医学神圣的殿堂! 解放挽着将军女儿的手,伫立在骨骼标本前。解放说,爸,您的骨骼越来越高大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将军为父母报仇心切,再加上羞与女护士为伍,所以在卫生队培训中心不在焉,根本没有学到任何战地抢救包扎知识。 B在拔河赛中将军受歧视没有一个队要他,所在的护士队又成绩垫底,他因为这两个原因气得掉泪,说明他自尊心和好胜心强。 C将军每年都去老团长的坟前坐一坐,既是对首长的祭奠和告慰,也可以借此机会反思自己的工作,获得内心宁静。 D解放囿于传统观念拒绝对父亲进行解剖,让医学界错失了一次病理研究得大好机会,将军为此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E小说从将军参军始,到将军为医学奉献骨骼终;从“细瘦的胳膊”始,到 “骨骼越来越高大”终,看似随意,实则别具匠心。 (2)小说题为“将军骼”有哪些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塑造解放这一人物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小说重点讲述了将军捐献遗体制作骨骼标本的故事,为什么之前用一半的篇幅讲述将军参军和参加第一次战斗的情景?请简要分析。(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研究院毕业后,刘节大部分时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工作,与陈寅恪同在北平,经常当面聆听老师教诲。陈寅恪致函刘节称“子植兄”,但刘节对陈寅恪行弟子礼却一点也不含糊。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冶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曾在刘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有删改) 相关链接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所迷惑,他通过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于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二老”陈又与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界的一大“重镇”。B文章着重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师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士子情怀令人钦佩。C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 E文章的最后一段交代了刘节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的教育民主、宽容,对待家人平等、民主,这使他作为学者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亲切可感。 (2)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请简要概括刘节作为史学家的特点(6分) (4)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传承他的风骨,在我们当代的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II卷 (表达题 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B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C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D影片猩球崛起中,安迪瑟金斯“扮演”的猩猩凯撒带领众猩“闹革命”十足领袖模样,无论是动作还是脸部表情都惟妙惟肖。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B中国能否快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渡过金融危机,还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D“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 它提醒人们: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特征,xx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4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中国人民银行表示, ,也有利于防止变造人民币。A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B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C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D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 ,或是急功近利,或是没规没矩,或是爱慕虚荣,很难想象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可以说, ,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17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计表,回答问题。(1)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不超过30字)(3分)答:_(2)请你任选图表中的一个场所拟写一条禁烟提示语。(不超过20字)(3分)答:_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近日,国内一所大学拟实行“上课前所有同学交手机”的措施。此举尚未实施,便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另据报道,国内某高校还在每一间教室的前面设置“手机收纳袋”,收纳袋分布几十个小口袋,每个小口袋都标注着不同的数字序号和学生名字。上课前学生必须关掉手机并放入袋中,才能到座位上听课。对于一些高校要求“上课前所有同学交手机”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请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参考答案2C 。(“其价值取向完全排斥功名利禄等功利价值”无依据。儒家为学只是在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方面强调道义为先的价值导向,或者说是重义轻利,以义取利,这并不等于“完全排斥”。故C项不符合原文意思。)3B(文中“人类的尴尬境地”是特指“人役于物、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土”,“人类生存状态处于尴尬境地”扩大了“人类的尴尬境地”的范围。)4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5C(应为“五人为伍”。)6D(“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错。原文的意思是,按旧例,官吏升迁朝廷都要赏赐财物,因为军队建设需要大量费用,他并没有向朝廷提出赏赐财物的请求。)7(1)(胡松年)幼年丧父家贫,母亲靠出售所织布匹,资助供养让他上学。(他)读书过目不忘,对易经尤其精通。(省略句1分,“鬻”1分,“资给”1分,“邃”1分,大意正确1分)(2)(胡松年)尚未入境,贪官辞去官职,收敛行迹,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公布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省略句1分,“解印”1分,“揭”1分,“便”1分,大意正确1分)“鬻”卖或出售,“资给”资助,供养,“邃”精通。“解印”辞去职务,“揭”发表,公布,“便”意动用法,以之为便或感到便利。【参考译文】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年时孤苦贫寒,母亲织布卖钱,供养他上学。读书过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经。政和二年(1112),以上舍生任官,担任潍州教授。政和八年,赐对便殿,徽宗因他像貌雄伟,改任他为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任殿试参详官,以沈晦为第一名,徽宗大喜说:“我很早就听说了沈晦的名字,今天才得到他。”升迁胡松年为中书舍人。 当时正从事收复燕云地区,胡松年多次上奏说边恤一开,即有许多不能言说的事情发生,不符合当政者意思,被罢提举太平观。建炎年间,秘密上奏论述中原利害,召到朝廷,出知平江府。尚未入境,贪吏解下官印隐藏起来,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张榜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朝廷任命他为给事中。恰逢朝廷选拔将帅,胡松年上奏说:“富贵的人容易行善,贫贱的人难以成功,关键在于上面的人怎样认识提拔。希望陛下亲出慰问部队,就在军队中搜罗挑选,必然会有可以使用的人才。”又上奏:“恢复中原,必须从山东开始,山东归附,必须从登、莱、密州开始,不只是因为三郡民俗忠义,还因为有通、泰飞船往来的便利。”被任兼侍讲。 王伦出使金朝回来,说金朝想再派重臣前来计议讲和事宜,以胡松年任工部尚书作为韩肖胄的副手,充任大金奉表通问使。当时使命久不通,人们都人心疑虑,胡松年毅然前往。到达汴京,刘豫命令他们以臣子之礼相见,韩肖胄没有回答,胡松年说:“圣主万寿无疆。”刘豫问:“圣主意图何在?”胡松年回答:“圣主的意图,必恢复故疆而后已。”出使回来,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不久因病提举洞霄宫,居住在阳羡,虽然居闲但不忘国事,多次上书论说和籴科敛、防秋利害,皇上都嘉奖采纳。绍兴十六年(1146),病重,招呼儿子说:“生老病死,在所难免。”于是就枕,鼾声如雷,一会儿后去世,人们都说他没有死。时年六十岁。胡松年平生不喜欢积敛财产,每次任官按例要赐予金帛,胡松年因军事耗费巨大,一无所求,有人劝他告诉朝廷,他说:“不请则已,告诉朝廷就成了沽名钓誉。”喜欢宾客,俸禄不足以供费,有人请他为子孙着想节省用度。胡松年说:“贤能但多财,就会有损志节,况且俸禄,是皇上用来赡养老臣的。”10(1)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1(1)(5分)(答E给3分,答C给2分,B答给1分,答AD不给分)A将军不愿与女护士为伍,是因为一心想上战场杀敌报仇。B“自尊心和好胜心强”说法不准确,文中并无此意。D不只为错失机会难过,也为营长不明病因而死难过,更是为以解放为代表的人们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拔除难过。(2)(6分)它的本意是指将军的骨骼。但在小说中是特指将军将遗体捐献出来制作成骨骼标本;喻指将军的品格。小说意在赞美将军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喻指医学中坚力量,赞美将军对祖国医学事业起到的奠基和支撑作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6分)作为老营长儿子、将军女婿、新任院长的身份出现,让情节发展更自然、曲折,更合乎情理;在将军去世时,解放已成为新任院长,且亲手解剖了岳父,说明他的观念已更新,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主题。解放反对解剖父亲遗体,代表了很多人的体传统观念和狭隘心理,反衬将军的宽阔胸襟和奉献精神。后来亲手制作骨骼标本并理解了将军的伟大,暗示着前辈精神的传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增强情节的合理性。战斗中不能救治团长的惭愧自责和团长牺牲前的叮嘱,正是将军成为医生精湛的医生并为医学献身的强大精神动力;增强故事的传奇性。和平年代的默默奉献因为有了战争年代的流血牺牲更加扣人心弦;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卫生队的委屈和战斗中的无措等情节,展示将军的倔强性格和成长历程。深化小说主旨。老团长的英勇牺牲和将军的遗体捐献,都让人感受到老一代革命者的伟大,小说主题由对将军的歌颂扩展到对整个老一辈革命家群体的歌颂。(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若答二人皆为小说主人公,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2(1)答F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D原文为“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A“史学界”应为“岭南史学界”;C没有心理描写) (2)引用了同时代的王力及刘节儿子等人对刘节的评价,从侧面烘托了传主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引用传主自己的言论、介绍他的著作,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叙写传主不同时期的真实经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3)刘节是著名史学家,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在史学界有着重要地位。刘节治学严谨,主张求真自信,具有坚定不移、不因时代风云而动摇的史家风骨。刘节著述颇丰,尤其是在中国史学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受到其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第一问:坚持信仰,保持独立的人格。“文革”期间,刘节遭受了非人待遇,他以平常心、宽恕心对待;艰难岁月中,以顽强的毅力,矢志不移,坚守人格和学问的纯净。安贫乐道,保持乐观心态。离乱岁月里,他背井离乡,勉强度日,却能保持乐观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治学严谨,不被传说迷惑,钻研,求真。他主张治学要求真、自信,也用一生践行著这一主张,对于学术,认真考据,不为政治风浪左右。 第二问: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传承刘节先生的风骨,能激励青年一代,使之坚定理想,专注于做学问,不计较个人荣辱,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操守,改变社会风气。【评分标准】每点2分,计8分。第一问执行关键词;第二问第点能由人到社会,言之有理即可)13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如: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B如数家珍: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是“自己的东西”,在这不合适。C令人侧目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14C解析试题分析:A项 亿万炎黄子孙包含海外同胞,两者不能并列;B项“能否”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与最后一句“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意思不对应;D项“传递”与“作用”搭配不当。15B(前文先说“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后说“磁性全埋安全线”,从照应的角度考虑可排除AD;横线后面有“也有利于”,“也”字强调的是另一要素,强调的应是“分别位于票面两边”,由此排除C所以答案为B。)16而家风家教则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如果家风不正、家教不严 有什么样的家风家教(填对一处给1分,填对二处给3分,填对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17(1)除大部分吸烟者不支持酒店禁烟外,居民普遍支持公共场所禁烟。(2)学校:儿童易模仿,请您勿吸烟! 医院:您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 酒店茶楼:提神不妨清茶,消愁莫若朋友,何必吸烟!18参照xx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1)从赞成的角度看: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而很多学生每天花在玩手机上的时间已经很多,不能再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玩手机上,收手机有利于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减少学习时间的浪费。尊师重道,是传统美德。老师在讲台讲课,学生却在下面玩手机,这是对老师、对学问的一种不尊重。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强制不自觉的学生交出手机。“自律”虽重要,“他律”不可少。“交手机”正是通过“他律”来培育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的目光从屏幕回到黑板的有益之举。不少学生玩手机成瘾,甚至到了手机不能须臾离手的地步,校方采取强制收手机的手段,是不得已的选择,这至少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暂时摆脱手机的诱惑和控制,把注意力放到学业上。(2)从反对的角度看:“强制收手机”有违大学自由民主的风气。大学教育不是应试教育,没有必要采取整齐划一的手段强制学生学习。而应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自主发展,多样化发展。“强制收手机”是对学生自律能力的不信任。大学生已经具有明辨是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上课玩手机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他们自有判断,因此,不宜采取强制措施收缴他们的手机,而应引导他们自觉专心听讲。“强制收手机”治标不治本,学生的注意力之所以不在课堂,其原因可能是课程没有吸引力,或者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不想学、不愿学,收手机也仍然不能让他们专心学习。因此,对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必须深入了解原因,对症下药,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外因必须借助内因才能真正发生作用,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则“强制收手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弊端,比如让一些学生把心思转移到怎么对付这项举措上,如用模型机冒充手机或准备多个手机来应付等。通过收手机来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上,简单粗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千差万别,是用一刀切的行政管理来代替因人施教。(3)从综合的角度看:让学生专心于学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让学生课前上交手机的做法值得商榷。“课前交手机”体现浓浓人文情怀国内某高校每间教室前面设置“手机收纳袋”,某大学拟实行“上课前所有同学交手机”措施,此举尚未实施便引发热议,支持者和反对者皆有。对此,我认为,校方的看似无奈之举实则体现了浓浓的人文情怀。首先,不可否认,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正迅速膨胀。手机作为一种沟通分享便利工具为人们所喜爱,尤其年轻人,更把它当作时尚之物而青睐有加。但手机是把双刃剑,大学生虽已成年,可自控力不强,往往会迷恋成瘾而深陷其中,给自己及他人身心造成伤害。君不见“低头族”玩手机成瘾而踏空坠桥身亡;君不见“低头族”过年盯屏抢红包而冷落了久未相见的亲人!这些事情历历在目,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校方拟实行“课前交手机”措施是其深察手机危患而谨慎行事的人文关怀的“他律”举动,我们怎能拒绝?其次,高校作为人才聚集之地,是造就人才的工厂。大学生可以在高校优化已学知识,提升学业能力,学习将来立足社会本领。教室是学生学习、教师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若没有按规定上交手机而留滞身边,不仅可能本心受迷惑而误了自己课堂学习,还可能影响周围同学,甚至影响老师上课质量,是对尊师重道一种道德漠视。谭嗣同有言:“为学莫重于尊师”,康有为说:“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尊师重道”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一个尊师重道风气盛行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可见,校方在制定规章制度、营造尊师重道氛围方面着实下了苦功夫,体现的正是对学生浓郁的人文情怀,我们能视而不见吗?再者,国有国法,校亦有校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已成社会共识。诚然,大学生作为高智商群体,追求民主、自由自然可以理解。但是,自由和约束是对孪生兄弟。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美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塞缪尔P亨廷顿说过:“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自由”。每个社会公民只有遵纪守法,享公民应享之权利,尽公民应尽之义务,才能和谐相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学生课前自己上交手机,课后自由提取,校方拟实行的规定措施不正是给学生营造安定、自由、和谐的校园环境吗?对此,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也许有学生会说学校规定课前全部上交手机是对学生私有财物占有,对学生个人隐私的侵犯。的确,手机是学生私有物品,但校方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要求上课前交手机,尊重学生隐私,给学生做“手机收纳袋”并标注数字序号和名字。校方的举措于情于理都是对学生满满的爱意。如今,国家依法治国,法律明文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止饮酒驾驶”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同校方拟实行“课前交手机”的举措,表面看似硬性、强制,似乎不近人情,实际上为你、为我、为大家对生命敬畏、价值取向着想,其间充满的浓浓人文情怀不言而喻。当所有人都能很好履行公共文明职责,那和谐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之梦的实现就近在咫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