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选修)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67487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选修)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选修)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选修)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选修)含答案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测试 历 史(选修)试 卷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选修)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老子 B.韩非子 C.李斯 D.董仲舒2.“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从蕴含的思想判断,该名言出自A.程颢 B.朱熹 C.王守仁 D.王夫之3.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细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文字记载是获得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社会需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 D.原料的选择和造纸成本关系不大4.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名画相符的是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境生象外画中诗”C.“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李鳝古木竹石图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6.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7.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开议院 ” D.“德先生”和“赛先生”8.“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愈来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戊戌变法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新三民主义的提出9.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10.毛泽东在1943年4月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不宜当做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此时反映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不包括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11.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经验教训 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A. B. C. D.1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科技的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13.皮科在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者C.启蒙运动时代的学者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14.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启蒙运动前只有迷信和无知 B.启蒙运动消灭了迷信和无知C.这里的“阳光”是指理性和科学 D.黑暗完全是由天主教统治造成的16.某一理论被评价为“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17.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了生物“神创说”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18.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使用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航线经过地中海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 B. C. D.19.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萨繆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解冻文学20.对某艺术家有这样的评价:“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下列作品属于该艺术家的是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21.(15分)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3分)(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分)22.(12分)历史上,追求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和社会之美是中西方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庄子曰:“天与人不相胜”,“处物而不伤物”。 材料二 尚书载:“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国宁”。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荀子和庄子的思想主张。(4分)(2)据材料二,比较东西方对“人”的看法有何异同。(4分)(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4分)23.(11分)近代以来,法兰西民族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0年,雨果在追悼法国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材料二 20世纪40、50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吕一民法国通史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请回答:(1)材料一中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1分)他的作品属于哪种文学流派?(1分)这一文学流派中令人感到“惊惶与恐怖”的社会现实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出现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2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文化全球化加速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5分)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缓和矛盾,力求公平”是古今中外改革家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梭伦)“我给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所得不短少也不多加,有权势、有令人羡慕的财产的人,我劝告他们不要过分,我手执盾牌站稳,为双方飞舞,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水建馥译:古希腊抒情诗选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富豪级年收入500麦斗农产品地产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提供装备耗费高昂的骑兵。骑士级年收入达300500麦斗农产品地产的公民,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提供装备耗费高昂的骑兵。双牛级年收入达200300麦斗农产品地产的公民,享有担任低级官职的资格,提供重装步兵。 日佣级年收入不到200麦斗农产品地产的公民,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提供轻装步兵和水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编(人民出版社)材料三 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梭伦化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梭伦改革具有什么特点?(1分)(2)据材料二,分析“财产等级制”的实质,并由此说明梭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平民利益的方式。(2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2分)2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如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扬衒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材料四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赵翼廿二史札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怎样的问题?(1分)他是如何迁都的?(1分)迁都洛阳直接产生什么影响?(1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3)材料四中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1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化政策的认识。(4分) 说明: 本试题前6题可做替换,内容为:董仲舒;王守仁;蔡伦;绘画艺术特征;市民文学;戊戌变法。扬州市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测试历史(选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CBDDBD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ACCDBB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21.(15分)(1)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2)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1分)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2分)(3)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4分)(4)儒家思想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具有国际性和交流性。(任意两点得2分)22.(12分)(1)荀子:自然界的变化自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可以借助自然规律服务于人类。(2分)庄子: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人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2分)(2)同:都认识到人的价值和作用。(2分)异:东方侧重于人的社会性;西方侧重于人的个性。(2分)(3)观点: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国家。(2分)特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2分)23.(11分)(1)文学家:巴尔扎克。(1分) 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1分)社会现实:随着工业革命开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社会矛盾尖锐。(2分)(2)重大事件: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等。(2分)(3)背景:两极格局瓦解为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文明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2分)认识: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高国家地位;坚持文化多元并存的原则,促进文化交流;妥善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3分)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1)指导思想:公平公正。(1分) 特点:折中或中庸、调和。(1分)(2)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大小由其财产多少来决定。(2分)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2分)(3)方式:立法和制度化。(2分) (4)借鉴意义: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2分)2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1)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1分)迁都方式: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1分)影响:孝文帝借迁都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进行。(1分)(2)现象:洛阳繁盛;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2分)影响:促进北方民族融和和社会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3)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1分)(4)认识:北魏“汉化”政策一方面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另一方面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民族逐渐消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