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题答题与重难点汇总.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6682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题答题与重难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题答题与重难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题答题与重难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题答题与重难点汇总(一) 先秦时期【小农经济】特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具有脆弱性。(二) 秦汉时期【郡县制与分封制】说明:郡县制长官由皇帝任免,有利于中央集权;体现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重农抑商政策】特征:轻视商业、鄙视商人。影响: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儒学正统地位】儒学政治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皇权理论化:董仲舒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与三公九卿制】说明:三省分工明确,有利于加强行政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六部取代九卿意味着家国分离,体现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内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四)宋元时期【北宋特征】特征:北宋重文轻武,科技文化发达,海外交流频繁,领先于世界;大题重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世界观“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方法论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诚意正心,致良知特征: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儒学的理论化、系统化、思辨化。(五)明清时期【内阁与军机处】组成:由皇帝亲信组成,秉承皇帝旨意,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性质:内阁咨询顾问机构;军机处跪受笔录,执行机构。【资本主义萌芽】表现: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全面认识闭关锁国政策】认识: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的主动隔绝,表现为“广州十三行”;官方贸易和珠三角贸易仍在。注意:由于新航路开辟,中西方直接贸易往来,明清时期对外贸易范围和总量仍在扩大,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白银大量流入。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垄断中西方贸易,经济发展较快。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与西方隔绝,落后世界潮流。二、近代以来中西方对比(一)1618世纪中:西方现代化的开始阶段中国影响:中西方开始直接联系,贸易范围扩张,中国仍是世界贸易中心,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白银流入中国。【人文主义的阶段特征】【四国政体的比较】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政体君主立宪制(虚君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实君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总统皇帝产生方式世袭民众选举议会选举世袭权力中心议会总统议会皇帝行政权首相(内阁)总统总统宰相(皇帝任命)立法权议会国会(参议院+众议院)议会(参议院+众议院)议会(联邦议会+帝国议会)行政与立法关系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相互制衡总统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宰相对皇帝负责,不会议会负责议会两院关系下议院相互制衡参议院大于众议院联邦议会大于帝国议会特征议会中心注重分权与制衡君主派与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议会装饰门面”的君主专制(二)18世纪中19世纪中后期西方的现代化与中国的对比l 西方现代化l 中国对比总结:中西方差距出现,中国逐渐落后,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现代化进程。l 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开始器物阶段西方:工业革命,商品输出,西方掠夺中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特征:耕织分离,纺织分离表现:中国沿海地区解体快,内地仍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产品出口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手工业受冲击。(三)19世纪80、90年代20世纪初: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l 西方l 中国【西方工业化道路与经济体制】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发展历程】(1)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2)从理论到实践:1870年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政权尝试,引发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潮流。(3)从理想到现实:1917年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四)一战期间的中西方:20世纪10年代l 国际:一战导致西欧文明的没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l【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原因:一战导致西欧文明的没落。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五)20世纪20年代l 国际l 中国【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前者特征:简单粗暴,采取强制措施过渡到共产主义。后者特征:利用市场与货币关系,将市场经济与国家控制相结合,“国家资本主义”。【新三民主义】内容:明确提出反帝反军阀;明确与共产党和苏联合作。(六)20世纪30年代l 国际l 中国【斯大林模式】特征: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影响:积极短期内工业化成就突出。 消极剥削农民,压抑地方和企业自主权,导致生产积极性低。 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经济危机与斯大林模式】1928年苏联进行工业化,西方出现经济危机生产过剩,苏联低价购进大量技术和设备;斯大林模式工业化的巨大成就为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借鉴。【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失败;凯恩斯主义影响;斯大林模式的巨大成效。特征:国家干预经济。评价:未能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但减缓了危机造成的伤害,避免美国走向法西斯道路;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扩大政府职能。实质:在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全面认识“货币贬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19271937年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左倾与右倾】左倾:自大、激进 右倾:自卑、保守妥协(七)20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前)l 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苏中等国形成同盟关系,美国支持中国抗战;l 中国:【理解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战。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部分,受到美国、苏联支持。(八)20世纪40、50、60年代(二战后)l 国际l 中国【冷战】表现: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北约华约【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两大体系三大组织】两大体系内容特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金本位,“两挂钩一固定”,美元中心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体系重建贸易规则,促进贸易自由化评价: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成为世界霸主 使世界经济走向体系化、制度化,促进经济全球化【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积极:照搬苏联,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工业化奠定基础;进行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年)。消极:1958年,进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和经济困难。【50、60年代的中美对峙】原因: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美国敌视、包围、封锁中国;苏联援助中国。表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台湾问题。(九)20世纪70年代l 国际l 中国【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表现】【“混合经济”】表现:国家减少干预,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私有化、减少财政支出、缩减社会福利、降低税收、货币紧缩)【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美国霸主地位衰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中苏关系恶化,“共同的敌人”。标志: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影响: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各国与中国建交,外交空间增加。(十)20世纪80年代l 国际l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80年代改革和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相似点】(十一)20世纪90年代至今l 国际l 国内改革开放深化,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90年代浦东开发,xx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所有制度、经营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进行变革。90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历史史观一、全球史观: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程(如世界市场形成)二、文明史观: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如工业革命);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三、社会史观: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群体的变化(如中华民国时期崇洋媚外)四、近代化(现代化)史观:实践运用1(xx年广一模)(24分)书籍史是研究、揭示书籍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专门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0年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年份种数印数印张数合计其中:新出195012153704927463590988195118300137257033012625861952136927940785661698351195317819992575421213434719541776010685939132509035195521071131871079142798277195628773188041784374316681 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1)宋代是我国书籍印刷史上的极盛时期,为后世书籍印刷树立了楷模风范。简要说明宋代书籍印刷发展的原因。(4分)(2)晚清时期是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时期。简述这一时期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条件。说明这一时期书籍印刷发展对社会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6分)2(xx年)(28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6分)(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8分)(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地位大幅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9分)(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3. (xx年广一模)(26分)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曾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的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材料二 “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人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材料三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1)阅读材料一,指出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8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6分)(3)阅读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中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背景。(8分)(4)谈谈你对“美国人中国观”的认识。(4分)4(2011年)(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报(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5(xx年广一模)(28分)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415世纪,现代化的准备或酝酿阶段;1618世纪,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18世纪晚期以后,现代化在西方国家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社会出现新的转型迹象。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1)指出1618世纪,英国现代化启动的具体表现。(6分)(2)20世纪2030年代,苏联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概括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3)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变化,分析新变化出现的原因。(6分)(4)20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界掀起“现代化研究”的高潮,指出其历史背景。(6分)6. (xx)(27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早在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9分)7(26分)全球贸易的流通反映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以前,外国没有什么大宗货物是中国人要买的,外国商船到中国来的东西只有少数是货物,大多数的是现银。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向又一个蒙昧的东方专制国家带来自由贸易之益处的正义之战。(1840年)伦敦新闻画报材料三 苏联对中国出口总额及其占苏联出口比重统计表(单位:万卢布)年份苏对中出口总额占苏联出口比重19491797013.8%19556735021.8%1961330606.1%1964121801.7%197022400.2%节选自苏联外贸统计年鉴材料四 战后世界经济的规划者决心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的经济民族主义、贸易限制和货币不稳定,力求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两者的历史关联。(6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70年苏联对中国贸易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四,简要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2分)并结合史实简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分别如何保障“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